《學問ORID》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學問》原著 The Art of Focused Conversation 於2000年出版,奠基於「對話」的目標展開論述,認為過去的公司文化、教育過於強調批判思考,希望導入討論心法「焦點討論法」,幫助人們聆聽和對話,促進組織發展。

除此之外,這樣的練習也能不斷拓展我們的觀點,焦點討論法相信每個人的觀點都有正當性,如果某人的觀點「很奇怪」,可能他的生命經驗不同,而我們能持續成長,是透過瞭解不同的觀點與洞見而成,任何團體都有機會達到彼此的共同瞭解(不一定是共識)

全書拆分為二部,第一部大量引編前人觀點與研究,探討對話的重要性、提問引導討論之架構、前置作業、心態,第二部提出七類情境共一百個討論範例,由於整體架構清晰,可以在閱讀前概覽目錄,並依據目錄製作閱讀大綱,會對全書有較多理解。

讀書會共讀時,我們一樣分成兩部進行,但在第二部全部談可能會失焦,因此是請大家翻閱過去後挑至少三個感興趣的情境,仔細閱讀,說明自己的想法。

以下是本書第一部簡摘與心得,第二部由於是大量範例,就留給大家自行閱讀。

第一部

第一章:為什麼需要對話?

以反例現狀(片段對話、傳統心智)對照正例趨勢(職場改變),帶出需要一個對話的方法,即焦點討論法。

第二章:縱覽焦點討論法

raw-image

本章簡單定義焦點討論法四步驟,以及用三個場域示範其流程,說明焦點討論沒有對錯及其優點。

我自己在一邊閱讀的時候,會把本書中的問句當成一個對話情境,試著為裡面的問句標示ORID,這類的問題屬於哪一種問題呢?試試看用ORID來閱讀一本書。

  • O 在書中看到什麼訊息?有哪些案例?
  • R 讓你印象深刻或困惑的部分?想到什麼生活中的情境?引發你的哪些想法或相關經驗?
  • I 每個章節得到什麼啟發?
  • D 前面的重點是否有要補充的?

第三章:焦點討論法的架構

深入展開四層次的內容,說明有哪些關鍵問題,以及可能遇到的陷阱,可以與上圖對照著看。

我認為「陷阱」是很重要的提醒,例如人們常因為「太瑣碎」、「大家應該都知道」而跳過克關性曾次的問題,那麼就算接著討論下去,也是各自在不同的資料或面向中展開,容易落入各說各話的爭執;另外在客觀性層次也應注意不要提問封閉式問題、或者問題不夠明確、跳脫目前討論的焦點。

第四章:引導一場焦點討論

raw-image

第四章說明一場討論為什麼需要引導,以及引導討論的流程,討論過程中可能會有的現象與提醒。

我們在讀書會中也深入討論:在討論之前,進入討論的團體成員可能是因為什麼原因,而無法加入討論?可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爭取團體位置、心虛怕犯錯的先發制人、基本需求未能得到滿足、置身事外、不覺得自己與團體其他人同在⋯⋯都可能是需要處理的狀態,是討論之外需要理解的參與者狀態。

雖然引導者需要維持討論在焦點中,但引導者應保持開放好奇,願意迎接對話中出現的一切,及這個團體的答案,信任團體的智慧,也相信討論的目的是為了萃取出多面向的智慧。

例如當答案過於冗長或抽象時,可以邀請對方舉一個明確的例子,我們在讀書會中也討論到不要自己下判斷或總結,以免是用自己的概念在截斷參與者要表達的意思,應接受答案、花時間釐清模糊的答案,不要匆促走完討論。

畢竟任何團體被輕視或不尊重時,都會很快察覺且不再信任,團體才是議題與討論內容的主人,引導者只需留心並詮釋團體的反應,即時創造出所需的問題,幫助團體發掘更深入的意義。

第五章:從頭開始準備焦點討論的步驟

raw-image

第五章有點像附錄章節,因為他設定的情境是如果最後的範例都派不上用場,需要重新準備一場焦點討論的流程,例如設定問題,調整問句的順序、預演討論內容。

如果帶領的結果討論不是很順利,例如岔題、熱情枯竭等等,這章也提供了一個表格協助你思考可能遭遇的問題,例如光是團體不專注就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不同原因當然也有不同解法。

這些可能的情境、原因、解決辦法看似是指引,我認為其實是提問,教育工作者應不斷回扣情境、問自己為什麼、是什麼、怎麼做才能讓討論更加延續——當然,有時候教室需要的不是焦點討論,只是一份說明簡報。

書中提醒,每種情況因為不同參與者、不同討論焦點,每一次都是獨特的,但經過這個思考的歷程,可以先預防可能的問題,轉化困難成為學習經驗,創造自己的流程。

最後,我想重要的不是《學問》中的方法,只要對話能夠順暢進行下去,人們能夠透過話語和話語之外的訊息了解彼此,那麼不用特定方法也沒關係,而如果這本書能夠帶來什麼,期待是每一次的對話能讓每一個人平等表述且期待交流,產生對主題的真誠探索,自然衍生出結論與決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玫臻的沙龍
24會員
17內容數
一個還沒有在樹下讀書,但以樹友互稱的神秘組織,常常在讀書會中忘記時間的流逝,此專題會分享樹下讀書各棵樹的點滴,以及共讀書籍的書摘、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溝通和談話,對所有人來說一直是個很難的課題。人類都有不同的思考模式和價值觀,所以對溝通來說,有些偏見會阻止談話的順利進行。 本書由企業權威溝通設計師弗雷.達斯特教你如何設計並創造出對話,從場景搭建到談話內容,都有不少的教材。
Thumbnail
溝通和談話,對所有人來說一直是個很難的課題。人類都有不同的思考模式和價值觀,所以對溝通來說,有些偏見會阻止談話的順利進行。 本書由企業權威溝通設計師弗雷.達斯特教你如何設計並創造出對話,從場景搭建到談話內容,都有不少的教材。
Thumbnail
《學問》原著 The Art of Focused Conversation 於2000年出版,奠基於「對話」的目標展開論述,認為過去的公司文化、教育過於強調批判思考,希望導入討論心法「焦點討論法」,幫助人們聆聽和對話,促進組織發展。
Thumbnail
《學問》原著 The Art of Focused Conversation 於2000年出版,奠基於「對話」的目標展開論述,認為過去的公司文化、教育過於強調批判思考,希望導入討論心法「焦點討論法」,幫助人們聆聽和對話,促進組織發展。
Thumbnail
「閱讀接龍」讀書會第一場《逆思維》、第二場《六頂思考帽》後,第三本我接著讀的是《論點思考》,主旨是:解題前必須找到「真正的問題」、「真正該解答的問題」。彼得杜拉克的名言「最危險的事情,並非提出錯誤的答案,而是提出錯誤的問題」,若問題設定錯誤,極大可能讓組織把資源投入無用的領域,這也是常見的謬誤。
Thumbnail
「閱讀接龍」讀書會第一場《逆思維》、第二場《六頂思考帽》後,第三本我接著讀的是《論點思考》,主旨是:解題前必須找到「真正的問題」、「真正該解答的問題」。彼得杜拉克的名言「最危險的事情,並非提出錯誤的答案,而是提出錯誤的問題」,若問題設定錯誤,極大可能讓組織把資源投入無用的領域,這也是常見的謬誤。
Thumbnail
研究發現,現代人的專注力至多維持八秒鐘。 過了八秒,聽眾就會開始神遊😱 要如何讓聽眾專心的聽你說話,是現代人必學的一堂課
Thumbnail
研究發現,現代人的專注力至多維持八秒鐘。 過了八秒,聽眾就會開始神遊😱 要如何讓聽眾專心的聽你說話,是現代人必學的一堂課
Thumbnail
本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閱讀「引人入勝想法慣例 (Routines for Engaging with Ideas)」後,產生的想法與理解。 這個章節下有六個慣例,仔細分析他們的目的,會發現很有意思 辨認與問出更好的問題 架構對主題的探索,以建築理解。 利用可視化聚焦描述,建築工作記憶
Thumbnail
本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閱讀「引人入勝想法慣例 (Routines for Engaging with Ideas)」後,產生的想法與理解。 這個章節下有六個慣例,仔細分析他們的目的,會發現很有意思 辨認與問出更好的問題 架構對主題的探索,以建築理解。 利用可視化聚焦描述,建築工作記憶
Thumbnail
想多下點盤問、編排,讓「核心」更容易被找到。
Thumbnail
想多下點盤問、編排,讓「核心」更容易被找到。
Thumbnail
大至組織間協作,小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網路建立都從始於對話。但是我們究竟能不能把資訊精確地傳達,並從他人的意見中擷取出重點呢?
Thumbnail
大至組織間協作,小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網路建立都從始於對話。但是我們究竟能不能把資訊精確地傳達,並從他人的意見中擷取出重點呢?
Thumbnail
對話應該以什麼為目的呢? 就是說我雖然沒有信服你的整個理論、整個態度,但我仍然從你的對話中修正了我的某些觀點,調整了我自己,深化了我自己。
Thumbnail
對話應該以什麼為目的呢? 就是說我雖然沒有信服你的整個理論、整個態度,但我仍然從你的對話中修正了我的某些觀點,調整了我自己,深化了我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