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評析|交錯的浮夢:《暗戀桃花源》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你是晴空的烏雲,你是子夜的流星,一片深情緊緊鎖著我的心……」
  四十年前江濱柳唱著〈追尋〉,四十年後也在病榻上聽著。同一件背心、想著同樣的伊人,他似乎從來也沒變。
三十週年版本劇照。
  《暗戀桃花源》是一部陪伴了華語區三十餘年的鉅作,我相信幾乎所有台灣人都曾經在某些場合中看見本齣作品的演出。然而,本作卻遠遠不只是一部充滿笑料的喜劇,在當代(1986)的時空脈絡下,卻顯得如此真摯,堪稱點中整個社會的焦躁所在。從後見之明來看,文化爆炸的八零年代,戒嚴已經走向尾聲,台灣本土化運動搭配著對「中國」概念的疑惑相輔相成;這是一個衝撞體制的時代,甚至將自我認同也撞得偏離。一切價值觀流離失所而亟待定位,甚至「時代」本身的時序意義都正在錯位,人們應當要去重新追尋哪一種意識?而離散的人們,又應當如何重新尋得自己的歸宿?
賴聲川說,「那個感動其實一直都存在我心裡,它代表一種更大的錯過,屬於整個時代的一種錯過。」
  我們不能夠逃。但即使我們勇於面對,最終仍然不可避免地使自己失望,拍去身上舊時之記憶碎屑,重新擁抱一個缺陷而不復往事美好的世界。本作巧妙地透過一場誤解觸發,以一個劇場同時被租借給兩個不同的劇團為起始點,使得兩部戲必須共用同一個空間做整合 — — 這種戲中戲的形式能夠將兩個不同的世界共同呈現於同一個場景中、供觀者自行融合、想像、詮釋:晉代的《桃花源》被改編為一喜劇,而另一邊的《暗戀》則為一具現實意義的回憶式劇作,主要描繪國共內戰時代與現代的交織。兩部戲輪番上演地共同構築出一群無法被滿足的演員群像;每一個角色都有著盲點,也都因這個外部盲點使得自我被局限於心靈中而顯得壓抑,如《暗戀》中江濱柳不知雲之凡下落而痛苦、江太太無法體會江濱柳的內在空間而被遺落,或是《桃花源》中兩次逃跑、不信任卻又始終掛念春花的老陶;所有人都彷彿被困在內心的空間中,無法破出也無法求援,只能夠在這裡「追尋記憶」。
  「事與願違」的意象始終充斥著整部作品的結構:在《桃花源》滑稽的劇情與演員動作之下,我們可以觀察到在懦弱的老陶(老逃)面前,重複的意象不停出現:如其永遠都打不開的酒瓶、白衣男女神似春花袁老闆的面容、橫跨全戲的「疑惑」表現(如第一次離家的躊躇、遇到白衣男女的不信任、從桃花源欲返家時所呈現的擔憂感、甚至最末第二次離家的「呆看四周」表情)、甚至是前後兩次在家中使用贅詞去描述對春花的情緒,再再都暗示了無論是在武陵或在桃花源,老陶本身從未改變過。「桃花源」本身的不可復得性即暗示了它的「夢境感」,老陶潛進夢中逃了一段歲月,假裝自己進入永樂之無我,與春花、袁老闆毫無猜忌地互相玩耍;返回現實後才發現,一切皆如泡影地使自身再次回到刺痛的外遇情節 — — 而時間早已流逝、自己更難回到了所謂記憶中的愛戀環節,更不可能帶著自己已老的愛人潛入自己的夢境中。
  而這層脫出的夢境,恰巧呼應到《暗戀》的病床上,江濱柳對雲之凡的神往、以及與肉身脫離地前去尋愛的場面:無論是《暗戀》的第一幕或第二幕,皆呈現出江濱柳正回到上海的夢境,回到屬於他永生難忘的時代……
  有一群人正在台下觀看這兩層「夢境的自我欺騙」。值得注意的是,前述的「觀者」身份並不僅僅限於所謂的「現場觀眾」,「內心空間」的建置也不只針對戲中戲角色的內心。在《桃花源》演出時,在另一個角落,有一個人幾乎一直都在看戲,在最後也容許了《桃花源》的繼續排練,這個人就是《暗戀》的導演。《暗戀》本身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線,一旦沒有《桃花源》襯托,它便成為了有數十年空洞的缺陷劇本,中段的情緒與對「追尋」一事的渴望皆沒有被完整地描述出來。《暗戀》導演身為該戲的推手,理應不會注意到自己的戲單薄到只用了一段(上演了兩次的)回憶與一段現實兩個場子來嘗試形塑整個追憶的情節,更何況這些事情正是「他的戲」、「他的人生」 — — 他千方百計地想讓江濱柳與雲之凡成為他心目中的理想狀態,卻完全遺落了數十年的相思。
  演員們嘗試告訴導演,他們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江濱柳與雲之凡,而雲之凡也永遠不可能重新出現在舞台上。「我怎麼會忘記?」導演這樣子回覆。
  於是記憶的空隙出現:導演永遠記得四十年前的雲之凡,卻將江太太等人這些年來的相伴邊緣化、也把當代的年輕人(如護士)形塑成一低智而不可能了解自己的角色。永遠不可能被掩蓋的久遠魔術時刻反倒壓迫了四十年生存意義的存在感,我認為,這象徵了一種「失語」:我們可以把它聯想成是外省人對居台歲月的刻意遺忘、台灣人對整個中國/台灣歷史意識形態的衝撞與選擇性忽視,或純粹把它解釋成是一種對「徹底地追憶往事的痛」也行,它是一個作用龐大的強制性失憶,目的即為突顯出伊人的美好與現實的遺憾。然而,透過《桃花源》的另一種「無謂地對過往狀態的追尋而未果」,《暗戀》導演心中遺落的那些相思和尋覓的遺憾被完整的補齊了。在劇場空間的佈置上,《桃花源》佈景刻意地留下了一片白、並覆蓋在《暗戀》的佈景之上,我相信這暗示了《暗戀》劇情上刻意的不完滿、被用另一層尚未完滿但更為富足的意象進行覆蓋;而到《桃花源》排練完成,劇情終結而佈景被繪畫完成後,《暗戀》導演的記憶亦同時被填補完成,將該戲的悲劇結局勾出、不單使得江濱柳沉入了現實已不可能被改變之憾,也使導演重新回歸了四十年來記憶一擁而上的震撼中。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暗戀》導演不正是《桃花源》中的老陶嗎?他始終唸著「白色的山茶花」等無法被理解的句子、正如同老陶的贅字;也正如同老陶,他藉由「做夢」的方式嘗試著要逃離現實無可避免的復歸,卻在最後如同老陶自我放逐後自願回到武陵般,亦無可避免地自己走向感知這層傷感的終局。甚至,我們亦能觀察到,尤其是在劇情中後段雙方人馬同時上演時,演員的彼此共鳴與對話,彷彿加深了兩部片彼此的連結;它們「共享」了同一套價值觀,一組「回不回家」、「離不離開夢境」、「追不追尋過去」的叩問
  因此,我認為本作品取名為《暗戀桃花源》的原因,並非單單因為《暗戀》或《桃花源》在整部戲劇呈現的結構中佔有更高的地位,而是代表這兩部戲中戲必須共同存在才可達到「狀態的圓滿」:《暗戀》包裹住了《桃花源》,前者為骨架、後者為內裡,時空彼此交錯混亂如當時的台北,整個劇場的裡裡外外都被收納回了《暗戀》導演,一個「錯過了什麼」的台北人,的心思中。在本劇中還有一個巧妙的配置來增加了這樣子時序/記憶的交錯感,也就是彷若從晉代復歸當代的陌生女子,毫無脈絡地四處尋找南陽劉子驥的行為;這個動作不只象徵了「中國」意象的千年復歸、也映襯出導演的疑惑:我究竟是哪裡的人,上海還是台北?中國還是台灣?記憶還是現實?
  「導演」與「劇作家」的角色其實也有類似性。我想,也許那位無名無姓的導演,正是賴聲川感知觸角的延伸。
  無論是討論大命題如「台灣本身的定位」、或是小敘事如「回憶的價值與蒙蔽性」,本部鉅作皆可說完美地呈現了劇作者對社會與個人意識的敏感觀察。一方面本作不只侷限於創作者內心私人意象的自溺自愛之中而拒絕與公眾溝通、另一方面亦不會顯得如同樣板戲一般直白剛烈地闡述一種情懷;它反而藉由詼諧而風趣的敘述方式、以及引人入勝的時空穿梭劇本結構,進而顯露出當代台灣人的自我價值混亂、甚至真情流露地梳理了這層亂象,無愧於其堪稱偉大作品的地位。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9會員
2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草莓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董啟章曾自稱,自己「以末日為創作意識的文學,也同時可以是以創建為意識的文學」,我認為這正是他創作手法野心最大也應用的最好的一部份。
「黑白的臺語世界」不光是象徵著底層生活的困苦,更是尖銳地諷刺「彩色世界」為一「不值得信任的世界」,並對城市中觀影的人們進行叩問 — — 你們也是如此虛假、如同帶血腥味的佛像般的人嗎?
夜走之後才發現我們還有些許匱乏。一種綿長而不停歇的移動,從不需轉乘和路線圖的思索,我們就只是回家。往那個最必要最索求的終點前進,然後再由終點發展出另一個終點,像是一種遲不驟止的命運。我們持續綿長的行走,一切需索都不會停止。
一個人的思緒「內容」並非本部片專心探討的部分,一個人「如何重新喚起一段夢境或記憶」的過程、以及其方法的複雜性與容易產生的失落,甚至是喚起思緒後「傳達給他人」的轉譯誤解,才應當是本片透過如此繁複而復沓的敘事手法想要表述的核心題目。
對立的反面,是「共榮」:《黑日》突破了這種敵視與相持,而在香港人的價值觀中尋找一種共同的特質,而這種特質最終用最溫柔的方式,由一個身處於漩渦中的、幾百萬分之一的文學家所訴出,而成為了香港局勢最明亮而清晰的鏡子。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董啟章曾自稱,自己「以末日為創作意識的文學,也同時可以是以創建為意識的文學」,我認為這正是他創作手法野心最大也應用的最好的一部份。
「黑白的臺語世界」不光是象徵著底層生活的困苦,更是尖銳地諷刺「彩色世界」為一「不值得信任的世界」,並對城市中觀影的人們進行叩問 — — 你們也是如此虛假、如同帶血腥味的佛像般的人嗎?
夜走之後才發現我們還有些許匱乏。一種綿長而不停歇的移動,從不需轉乘和路線圖的思索,我們就只是回家。往那個最必要最索求的終點前進,然後再由終點發展出另一個終點,像是一種遲不驟止的命運。我們持續綿長的行走,一切需索都不會停止。
一個人的思緒「內容」並非本部片專心探討的部分,一個人「如何重新喚起一段夢境或記憶」的過程、以及其方法的複雜性與容易產生的失落,甚至是喚起思緒後「傳達給他人」的轉譯誤解,才應當是本片透過如此繁複而復沓的敘事手法想要表述的核心題目。
對立的反面,是「共榮」:《黑日》突破了這種敵視與相持,而在香港人的價值觀中尋找一種共同的特質,而這種特質最終用最溫柔的方式,由一個身處於漩渦中的、幾百萬分之一的文學家所訴出,而成為了香港局勢最明亮而清晰的鏡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太宰治的代表作《維榮之妻》、《櫻桃》、《老海德堡》,為讀者帶來了深刻的內心糾結和情感觸動。文章主要描述了這些作品的劇情以及角色的情感,評論了作品中的人性和道德困境。文章將讀者引導進入太宰治的文學世界,引發共鳴和思考。
Thumbnail
讀完一本文學作品後,常常會在心頭湧起一股情感,這種情感切實地體現在我皮膚的紋理上,彷彿每一段文字的書寫都能觸及我的內心,就像我寫完一篇段落後的感受一樣,那種一氣呵成的寫作感受,或許在下一刻就消失無踪,或許會重新湧現,但在那一刻,整本書中的時間彷彿凝固在最後一頁,而後面的空白則延伸到我未來的時空中。
Thumbnail
📍文學如何反映現實?要解脫意識型態的框架 消解政治正確的說教 將代表作家的真切感受用個人獨立的聲音表達述說 這就是文學的價值
Thumbnail
曾貴海醫師(國策顧問)、李旺台老師、林剪雲老師、各位文學先進、秘書長、校長、昀芳副座等縣府長官、在座的師長貴賓大家好; 自從昨天文俥主任(主編)送給我一本熱騰騰的<屏東文學史>新書,我一直不敢打開看,直到十分鐘前,余昭玟老師講了一段林少貓和步月火燒,我才終於鬆了一口氣---好佳哉! 為什麼呢?大
Thumbnail
今年台灣文學獎「金典獎」狀況連連,其實是台灣文壇弊病的業力引爆,請待我娓娓道來
Thumbnail
若要選一本法國2022年的年度小說,《克里姆林宮的魔術師》絕對當仁不讓,因為這本虛構作品,一整年持續震攝法國文壇-雖完成於烏俄戰爭之前,出版時遇到戰爭爆發,被媒體譽為精準預測普丁開戰的小說,不僅於出版市場叫好叫座,並一舉獲得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
Thumbnail
一聲聲老師,代表的是對學者的景仰尊重,對學術知識的追求,可早在《去你的博士學位:文憑掰掰,我要重新拿回人生主導權》之前,就久聞崇高的學府裡充斥威權教育與奴役制。該是訓練批判性思考和養成獨力思辨能力的高等學府,服從反而變成求學的根本,霸凌研究生、勞役時有所聞,多數研究生因文憑在他人手上,淪為魚肉,敢怒
Thumbnail
人生要成功?最重要的並不是「知道」下一步在哪裡,而是「覺悟」人生就是不斷的在「渾沌」中。「流動世代」的特質,就是要「以『動』制動」;當你夠「動」有彈性,你不再怕任何的動盪,你本身就是一個動盪的人,自然就可以輕鬆的活在動盪的世界,達文西時代在變,物競天擇,順應時勢,以動制動,一起進化。
Thumbnail
(一)書評強調持平精神 書評,顧名思義,就是針對一本或一本以上的書,介紹其內容大概,描述其主要特質,並予以評價。換言之,書評的功能在於以公正客觀的立場,指引全書大意,以及批判其內容與形式的高下。所謂指引,是描述性的介紹,批判則是價值性的鑑別,兩者兼而有之,方得稱之為「書評」。
Thumbnail
其實影響讀者情緒、要求故事「動人」,好像只是表達方式的不同,前者感覺很心機,後者很感人。但總之,大家都想要好故事,而技術是中性的,就安心地寫吧!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太宰治的代表作《維榮之妻》、《櫻桃》、《老海德堡》,為讀者帶來了深刻的內心糾結和情感觸動。文章主要描述了這些作品的劇情以及角色的情感,評論了作品中的人性和道德困境。文章將讀者引導進入太宰治的文學世界,引發共鳴和思考。
Thumbnail
讀完一本文學作品後,常常會在心頭湧起一股情感,這種情感切實地體現在我皮膚的紋理上,彷彿每一段文字的書寫都能觸及我的內心,就像我寫完一篇段落後的感受一樣,那種一氣呵成的寫作感受,或許在下一刻就消失無踪,或許會重新湧現,但在那一刻,整本書中的時間彷彿凝固在最後一頁,而後面的空白則延伸到我未來的時空中。
Thumbnail
📍文學如何反映現實?要解脫意識型態的框架 消解政治正確的說教 將代表作家的真切感受用個人獨立的聲音表達述說 這就是文學的價值
Thumbnail
曾貴海醫師(國策顧問)、李旺台老師、林剪雲老師、各位文學先進、秘書長、校長、昀芳副座等縣府長官、在座的師長貴賓大家好; 自從昨天文俥主任(主編)送給我一本熱騰騰的<屏東文學史>新書,我一直不敢打開看,直到十分鐘前,余昭玟老師講了一段林少貓和步月火燒,我才終於鬆了一口氣---好佳哉! 為什麼呢?大
Thumbnail
今年台灣文學獎「金典獎」狀況連連,其實是台灣文壇弊病的業力引爆,請待我娓娓道來
Thumbnail
若要選一本法國2022年的年度小說,《克里姆林宮的魔術師》絕對當仁不讓,因為這本虛構作品,一整年持續震攝法國文壇-雖完成於烏俄戰爭之前,出版時遇到戰爭爆發,被媒體譽為精準預測普丁開戰的小說,不僅於出版市場叫好叫座,並一舉獲得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
Thumbnail
一聲聲老師,代表的是對學者的景仰尊重,對學術知識的追求,可早在《去你的博士學位:文憑掰掰,我要重新拿回人生主導權》之前,就久聞崇高的學府裡充斥威權教育與奴役制。該是訓練批判性思考和養成獨力思辨能力的高等學府,服從反而變成求學的根本,霸凌研究生、勞役時有所聞,多數研究生因文憑在他人手上,淪為魚肉,敢怒
Thumbnail
人生要成功?最重要的並不是「知道」下一步在哪裡,而是「覺悟」人生就是不斷的在「渾沌」中。「流動世代」的特質,就是要「以『動』制動」;當你夠「動」有彈性,你不再怕任何的動盪,你本身就是一個動盪的人,自然就可以輕鬆的活在動盪的世界,達文西時代在變,物競天擇,順應時勢,以動制動,一起進化。
Thumbnail
(一)書評強調持平精神 書評,顧名思義,就是針對一本或一本以上的書,介紹其內容大概,描述其主要特質,並予以評價。換言之,書評的功能在於以公正客觀的立場,指引全書大意,以及批判其內容與形式的高下。所謂指引,是描述性的介紹,批判則是價值性的鑑別,兩者兼而有之,方得稱之為「書評」。
Thumbnail
其實影響讀者情緒、要求故事「動人」,好像只是表達方式的不同,前者感覺很心機,後者很感人。但總之,大家都想要好故事,而技術是中性的,就安心地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