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花蓮・大禹國小|校歌傳唱大禹治水,歷經多次改名的大禹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民國 35 年,玉里國民學校光復分校成立,於民國 40 年獨立設校為大禹國民學校,同樣於民國 57 年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後,更名為大禹國民小學。
raw-image

提到大禹,一定都會聯想到大禹治水的故事,但是大禹這塊土地在成為大禹之前,其實還有過許多不同的名字呢!據載,大禹早期地名為原住民語,有一說是稱「針塱」(某有毒植物),另一說為「芯軟」(臺語發音)。日治時期則冠名「末廣」,因大禹區域是秀姑巒溪與太平溪會合處,豐厚的河川堆積層形成良好的耕作地,因屬河川下端且地域寬廣而得名。民國時代除保留日式舊名「末廣」,另改名為「光復」。後來因易與「光復鄉」混淆,再改名為今日熟悉的「大禹」。(這也是為什麼剛創校時是「光復分校」而非大禹分校!)

為什麼叫「大禹」呢?據悉因當地三面環水、水災頻繁,故以治水先賢大禹為名,希望藉以解除水患威脅。如今在玉里火車站附近還能看見大禹的雕像呢!

raw-image

第一次拜訪大禹國小,是在濕冷的一月,雨水夾雜著濕氣滲透肌膚,教人想起臺北的冬天。大禹國小門口漆著天空藍,從舊照判斷應是日後才補上的顏色。學校外圍繞著一排紅燈籠,好似年節張燈結彩般熱鬧。入校門後直接就是校舍川堂,再往前幾步就能走到操場,距離短到空間好像被壓縮了一樣,不同之前踏訪學校,大多在校門與校舍中還有前庭作為緩衝,這樣的格局也造就了大禹國小的特殊性。

raw-image


在川堂一側,一座與牆面等長的黑板,上面寫滿當週的宣導事宜,包括不同年段的品德、健康宣導,更有國內外時事新聞列表,還有多音字、錯別字、每週一詞等語文賞析。重點是全・部・都・是・手.寫!完全考驗老師的板書欸!


經過川堂沿著左前方走,有一處相對愜意的隔板露天廊道,左側草葉叢生地還藏有班級種植區和堆肥區,充滿生機;直走到底還能撞見撲滿色塊的牆面,原以為是馬賽克拼貼,走近一看才發現那是由不同顏色植物的小盆栽所佈滿的牆,實在壯觀!

raw-image

順著操場圓弧往前行,會看到寫有大禹國小四字的三層樓小校舍,一、二樓是教室,三樓則是教師宿舍。為避免學生上樓打擾,在通往宿舍的門口還有鐵欄杆做為分隔。因為我是第一次看到這種設置,第一次上樓的時候覺得很新鮮!好難想像上課如果上累了,只要走上樓就可以回到床上睡午覺的日常喔(咦)。不過,有些人會覺得住的地方和上班地方離太近,假日會沒有休息的感覺,所以寧可不住宿,也要幫自己創造一點通勤時間以切割上下班的模式。

在樹叢間,隱約可見兒童遊樂器材,走進還可看見盪鞦韆設置於此。夥伴說,一般遊樂設施多會設置於廣闊的草地,像學校這樣被樹包圍的情況其實很少見。雖然我不能確定,但初步判斷應是安全考量,倘若不是他的分享,我過去從來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呢!

raw-image

謝謝夥伴,在兩次拜訪大禹期間的招待。特別是第二次拜訪時,恰好參與了南花日,與眾多南花老師相聚,品嚐大家的好手藝,一起彈吉他唱歌,想起來就好快樂。每次透過臉書或 Instagram 都能參與夥伴教室內的故事,也很喜歡故事最後的提問,儘管我不是每次都會思考,但能藉此看見你在每堂課背後的省思,那股全為孩子的學習而起的衝勁,認識一年以來都沒有變呢!


參考資料:
1. 大禹國小網頁
2. 花蓮在地文化記憶庫-大禹國民學校設校二週年紀念網頁
3. 求真百科-玉里鎮大禹里網頁
4. 玉里鎮公所《玉里鎮誌》-教育篇連結
5. 原住民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第四年研究報告》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moLin的沙龍
31會員
43內容數
國小是正規教育的起點,也是連結地區的重要媒介。 或許是因為最純粹的情感、喜惡都發生在學生時期,因此學校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場域。 愈遠離都市,愈能看見獨具特色的校園景色,結合在地元素,打造出獨樹一幟的面貌。 在這裡,我記錄了踏訪過的那些小學,那些故事。
Amo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06
噶媽教育所創立於 1910 年,為土坂國小之前身。民 35 年達仁設鄉,學校改名為「臺東縣達仁鄉中心國民學校」,次(民 36)年再改名為「土坂國民學校」。民 57 年改制為土坂國民小學,並於民 106 年轉型為土坂vusam文化實驗小學。
Thumbnail
2023/08/06
噶媽教育所創立於 1910 年,為土坂國小之前身。民 35 年達仁設鄉,學校改名為「臺東縣達仁鄉中心國民學校」,次(民 36)年再改名為「土坂國民學校」。民 57 年改制為土坂國民小學,並於民 106 年轉型為土坂vusam文化實驗小學。
Thumbnail
2022/07/30
民國 10(1921)年,港口公學校設立,民國 34 (1945)年光復後則改名為港口國民學校,至民國 57 年改制為港口國民小學。
Thumbnail
2022/07/30
民國 10(1921)年,港口公學校設立,民國 34 (1945)年光復後則改名為港口國民學校,至民國 57 年改制為港口國民小學。
Thumbnail
2022/02/23
創校於民國 37 年,前身為富里國民學校永豐分班,民國 42 年升格為分校,於民國 45 年獨立為永豐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改制為永豐國民小學。民國 110 年正式轉型為「吉拉米代阿美族實驗小學」,為花蓮第三所阿美族實驗小學。
Thumbnail
2022/02/23
創校於民國 37 年,前身為富里國民學校永豐分班,民國 42 年升格為分校,於民國 45 年獨立為永豐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改制為永豐國民小學。民國 110 年正式轉型為「吉拉米代阿美族實驗小學」,為花蓮第三所阿美族實驗小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其實是想去看看古蹟。這學校開門的兩扇門,還有進門的紅瓦建築就是認證的古蹟。 學校雖然在1899就建校,但是這古蹟的校舍要到1934年才全部竣工,算不得百年,但是正門採古典多立克柱式建築就有特色。 從康樂街走來,圍牆後就是高高的大王椰子,真得吾心,十數米後地一個大門出現:雙抱牆四柱三進門,不論
Thumbnail
其實是想去看看古蹟。這學校開門的兩扇門,還有進門的紅瓦建築就是認證的古蹟。 學校雖然在1899就建校,但是這古蹟的校舍要到1934年才全部竣工,算不得百年,但是正門採古典多立克柱式建築就有特色。 從康樂街走來,圍牆後就是高高的大王椰子,真得吾心,十數米後地一個大門出現:雙抱牆四柱三進門,不論
Thumbnail
#045 紀安國小 1963 . 離開麻豆市區走173縣道去曾文溪口溼地,那邊是南部有名的賞鳥溼地,特別是黑面琵鷺的新聞曾經風光一時。 這不是原來的路程,實在是因為南下善化\安定等地去過不少次,就試著往西邊走走。 沒多久看到右手邊有國小,貼近後我們一瞧,不約而同狂笑許久: 「等等…...你想到
Thumbnail
#045 紀安國小 1963 . 離開麻豆市區走173縣道去曾文溪口溼地,那邊是南部有名的賞鳥溼地,特別是黑面琵鷺的新聞曾經風光一時。 這不是原來的路程,實在是因為南下善化\安定等地去過不少次,就試著往西邊走走。 沒多久看到右手邊有國小,貼近後我們一瞧,不約而同狂笑許久: 「等等…...你想到
Thumbnail
#004 / 延平國小 總是跟我提起那兒時小鎮。 說廟口、說學校、說被放鴿子的公車,有一次去吃個肉圓,他擲筷嘟著嘴,還是喜歡小時候廟口的那肉圓。 於是就這樣專程,我想去看看這學校,延平國小。 .. 學校位在台3線旁,蒼鬱圍繞,雖然是百年老校,但眼下校舍是在921震災後由慈濟功德會出資興建的新校舍,所
Thumbnail
#004 / 延平國小 總是跟我提起那兒時小鎮。 說廟口、說學校、說被放鴿子的公車,有一次去吃個肉圓,他擲筷嘟著嘴,還是喜歡小時候廟口的那肉圓。 於是就這樣專程,我想去看看這學校,延平國小。 .. 學校位在台3線旁,蒼鬱圍繞,雖然是百年老校,但眼下校舍是在921震災後由慈濟功德會出資興建的新校舍,所
Thumbnail
位於台中市的『磺溪書院』是大肚區至今留存最古老的建築,也是臺中市現存唯一書院,現為市定古蹟。前身為清嘉慶年間士紳趙順芳、楊占鰲所創立之西雝社,又稱『文昌廟』。於清光緒14年(西元1888年)興建的磺溪書院,乃是昔日大肚地區(包含大肚、烏日、龍井三鄉鎮)的文教中心,至今已有130多年歷史。
Thumbnail
位於台中市的『磺溪書院』是大肚區至今留存最古老的建築,也是臺中市現存唯一書院,現為市定古蹟。前身為清嘉慶年間士紳趙順芳、楊占鰲所創立之西雝社,又稱『文昌廟』。於清光緒14年(西元1888年)興建的磺溪書院,乃是昔日大肚地區(包含大肚、烏日、龍井三鄉鎮)的文教中心,至今已有130多年歷史。
Thumbnail
第042校: 大屯國小 * 那天原本是要找張學良故居的。 正面看去的階梯面牆上鑲嵌排列著小朋友的圓盤陶藝作品,駁坎上面有遊樂器材,校門被大樹包圍著,綠意十足,學校的全銜用木頭金漆書寫,標於左側梯邊,沒有像其他學校有立柱校門,挺特別的。
Thumbnail
第042校: 大屯國小 * 那天原本是要找張學良故居的。 正面看去的階梯面牆上鑲嵌排列著小朋友的圓盤陶藝作品,駁坎上面有遊樂器材,校門被大樹包圍著,綠意十足,學校的全銜用木頭金漆書寫,標於左側梯邊,沒有像其他學校有立柱校門,挺特別的。
Thumbnail
  一般校園中,偶可見宗教建築,大多是宗教團體所支持的私立學校,校內會有教會,另有小部分因某些歷史淵源,可以在校內看到小土地廟或神社。   不過,像彰化縣員林市的明湖國小,校內矗立著一間大佛寺,占地頗廣,且在正中央,就很少見了。而且,此廟還有昭和天皇御賜之神位。
Thumbnail
  一般校園中,偶可見宗教建築,大多是宗教團體所支持的私立學校,校內會有教會,另有小部分因某些歷史淵源,可以在校內看到小土地廟或神社。   不過,像彰化縣員林市的明湖國小,校內矗立著一間大佛寺,占地頗廣,且在正中央,就很少見了。而且,此廟還有昭和天皇御賜之神位。
Thumbnail
民國 35 年,玉里國民學校光復分校成立,於民國 40 年獨立設校為大禹國民學校,同樣於民國 57 年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後,更名為大禹國民小學。
Thumbnail
民國 35 年,玉里國民學校光復分校成立,於民國 40 年獨立設校為大禹國民學校,同樣於民國 57 年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後,更名為大禹國民小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