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的遊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在現象的遊戲中,迷失了自己。要找回來,還真不容易。然而,我又被告知,其實自己,從未被遺失過。

當「我」不再只是身體的局限,「無我」所指涉的自己,會在哪裡呈現?茫茫業海,與法性的交會,也許就是煩惱即菩提了。般若法性海,與業海的交會,也許就是大悲願心了。大悲願心,若要說有個「真我」嗎?也許也只是這樣的生命定位而已:實際上,那却不是我,而是無我。真我,無我。

「無我」在現象的遊戲中,誤認以身體為我,或以真我為我,都是謬誤。回家路,漫漫遙遙,卻也不離此時此刻。

以「無我」為基礎,「自己」在哪裡?於是,自己即萬物,法法交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ydia Chan的沙龍
1會員
31內容數
對自己的疑問說了聲「是!」之後,旅程就方方大大地在前方鋪展開來了…
Nydia Cha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08
寧靜致遠,在這個浮躁的世界。 在現象之外,沒有一個常住不變的我。所謂的「我」只是在迷惑中任意攀抓的衝動,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一連串念頭、行為。 以我觀物,總是在對立中而不得自在。一己總是與萬眾相呼應而處於變動之中,如此而能隨緣自在,更能於過程中創發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創發的源頭卻不是攀抓,而是交流。一切都
2023/05/08
寧靜致遠,在這個浮躁的世界。 在現象之外,沒有一個常住不變的我。所謂的「我」只是在迷惑中任意攀抓的衝動,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一連串念頭、行為。 以我觀物,總是在對立中而不得自在。一己總是與萬眾相呼應而處於變動之中,如此而能隨緣自在,更能於過程中創發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創發的源頭卻不是攀抓,而是交流。一切都
2023/05/08
恐懼據占著我。或者應該這麼說,「我」就是那恐懼的來源。如何能夠「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佛教的「輪迴」概念告訴我們什麼呢?除了因緣果報之間的牽連之外,這裡的思考是:我們到底該不該為了「生存」而掙扎?活著,是存在的一種狀態。死亡,也是存在的一種狀態。當我們沒有認識到我們就是存在的時候,
2023/05/08
恐懼據占著我。或者應該這麼說,「我」就是那恐懼的來源。如何能夠「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佛教的「輪迴」概念告訴我們什麼呢?除了因緣果報之間的牽連之外,這裡的思考是:我們到底該不該為了「生存」而掙扎?活著,是存在的一種狀態。死亡,也是存在的一種狀態。當我們沒有認識到我們就是存在的時候,
2023/05/07
身體的細胞躁動不安,隱隱地痛苦著。躁動的是身,痛苦的是心。我們活在一個由想像構築出來的世界,那個名為「痛苦」的世界。 雨下得很好,陽光曬得很好。但是這一切只屬於「當下」的美好,我卻無法身處其中。 離開了曾有的舒適環境,那熟悉的每一條路、每一棵樹;心裡對未來茫茫無所依,找不到可能的依歸。這樣的經驗是一
2023/05/07
身體的細胞躁動不安,隱隱地痛苦著。躁動的是身,痛苦的是心。我們活在一個由想像構築出來的世界,那個名為「痛苦」的世界。 雨下得很好,陽光曬得很好。但是這一切只屬於「當下」的美好,我卻無法身處其中。 離開了曾有的舒適環境,那熟悉的每一條路、每一棵樹;心裡對未來茫茫無所依,找不到可能的依歸。這樣的經驗是一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們總以為「我」是真實存在的,然而當我們開始觀心,便會發現一切皆是無常、無法掌控的,心與身皆非「我」。當我們持續觀察心的變化,有一天,便會瞬間明白「法」。
Thumbnail
我們總以為「我」是真實存在的,然而當我們開始觀心,便會發現一切皆是無常、無法掌控的,心與身皆非「我」。當我們持續觀察心的變化,有一天,便會瞬間明白「法」。
Thumbnail
什麼是「自我」?什麼又是「我執」?乍看之下內心依稀能夠辨別這兩者是不同的,可是卻又未必能夠精確地道出兩者的差異。然則當無法清楚地釐清兩者的意涵,那麼面對「無我」的議題則往往容易慌了手腳,直覺地把自我丟棄,卻可能掉入了另一種盲從與茫然。
Thumbnail
什麼是「自我」?什麼又是「我執」?乍看之下內心依稀能夠辨別這兩者是不同的,可是卻又未必能夠精確地道出兩者的差異。然則當無法清楚地釐清兩者的意涵,那麼面對「無我」的議題則往往容易慌了手腳,直覺地把自我丟棄,卻可能掉入了另一種盲從與茫然。
Thumbnail
從純覺知到深層統一體驗:探索真實本性的旅程 我記得在我二十出頭的時候,當我體驗到純粹的覺知時,我就感覺到我就是純粹的覺知,甚至沒有思考到「覺知」這個詞,只感覺到一種清醒的虛無感。這種感覺美好而深刻,讓我感到解脫。然而,不久之後,我開始思考:「等等,如果我就是這個純粹清醒的虛無,那其他的東西又是什麼?
Thumbnail
從純覺知到深層統一體驗:探索真實本性的旅程 我記得在我二十出頭的時候,當我體驗到純粹的覺知時,我就感覺到我就是純粹的覺知,甚至沒有思考到「覺知」這個詞,只感覺到一種清醒的虛無感。這種感覺美好而深刻,讓我感到解脫。然而,不久之後,我開始思考:「等等,如果我就是這個純粹清醒的虛無,那其他的東西又是什麼?
Thumbnail
這個世間在某些方面,原本就不盡如人意,它包括:不確定性、我們認為的錯誤和不完美,以及許多其它我們不喜歡或不想要的事情⋯⋯ 這是這個世界的實相! 事實上,所有這一切,都只是⋯⋯
Thumbnail
這個世間在某些方面,原本就不盡如人意,它包括:不確定性、我們認為的錯誤和不完美,以及許多其它我們不喜歡或不想要的事情⋯⋯ 這是這個世界的實相! 事實上,所有這一切,都只是⋯⋯
Thumbnail
「非我」是無情的,無情的。我們不是在自己的Mind(頭腦思維)中生活,我們不是。Mind只是「非我」的代言人。你開始看到我們的設計,每個人都有很多「非我」的東西。Mind與「非我」相關聯,Mind與不同之處相關聯,如果你不訓練它,如果你不把它放在它應該在的地方,它會折磨你一輩子。
Thumbnail
「非我」是無情的,無情的。我們不是在自己的Mind(頭腦思維)中生活,我們不是。Mind只是「非我」的代言人。你開始看到我們的設計,每個人都有很多「非我」的東西。Mind與「非我」相關聯,Mind與不同之處相關聯,如果你不訓練它,如果你不把它放在它應該在的地方,它會折磨你一輩子。
Thumbnail
人的意念起源,來自於分別識。當「我」意識到「我」的存在,分別出「我」以外的存在,世間萬物隨即現前,自然法則起始運作。換言之,我們所處的世界之所以存在,乃是依我們意識的分別性而起,並於分別裡開枝散葉,直至如今的百花樣貌。
Thumbnail
人的意念起源,來自於分別識。當「我」意識到「我」的存在,分別出「我」以外的存在,世間萬物隨即現前,自然法則起始運作。換言之,我們所處的世界之所以存在,乃是依我們意識的分別性而起,並於分別裡開枝散葉,直至如今的百花樣貌。
Thumbnail
這真是個大哉問 自己一直是變動的 隨著時間經歷 形成的不同的我 想了很久 也許要找的其實是那個 帶著清明覺知 觀看著一切的那個 而那個是甚麼 誠如佛經說的 眾生皆有的 清淨無染的自性 而走在 反璞歸真的這條路上時 或許就是認識自己的進行式吧
Thumbnail
這真是個大哉問 自己一直是變動的 隨著時間經歷 形成的不同的我 想了很久 也許要找的其實是那個 帶著清明覺知 觀看著一切的那個 而那個是甚麼 誠如佛經說的 眾生皆有的 清淨無染的自性 而走在 反璞歸真的這條路上時 或許就是認識自己的進行式吧
Thumbnail
欲解決難題時,先別把自己放入算式裡,專心想想,這個問題的最佳解會是什麼,拋出該關注的議題和幾項解決的方案,再思索自己在解答裡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此一來,前景才會明朗。
Thumbnail
欲解決難題時,先別把自己放入算式裡,專心想想,這個問題的最佳解會是什麼,拋出該關注的議題和幾項解決的方案,再思索自己在解答裡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此一來,前景才會明朗。
Thumbnail
我知,我知無物,即得萬物,願給萬物與眾生。
Thumbnail
我知,我知無物,即得萬物,願給萬物與眾生。
Thumbnail
 「我是誰?」在這個虛幻與現實不斷接近的時代,人們更加逃不出自我的迷宮,走遍了人的歷史,人們仍不斷地在迷途中尋找自己的樣貌,那個主體到底是不是自己,還只是某一個角色下的自己,是層層疊加又壓縮後的意識下的人物。
Thumbnail
 「我是誰?」在這個虛幻與現實不斷接近的時代,人們更加逃不出自我的迷宮,走遍了人的歷史,人們仍不斷地在迷途中尋找自己的樣貌,那個主體到底是不是自己,還只是某一個角色下的自己,是層層疊加又壓縮後的意識下的人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