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擒賊先擒王——從心開始修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修行的捷徑 隆波帕默尊者

🌱 觀察心的變化,放下執著

我們要隨觀自己的心,有一天就會明白:所有進入我們感知範圍的一切,都是暫時的、不長久的,且不受我們控制。當我們見到這一點,心會自然放下執著。當我們了悟心、放下心,身體也會自然放下。

🏯 心非我,身亦非我

隆波從隆布敦長老學法時,長老只教他觀心,未曾引導他觀身。然而,一旦隆波見到「心不是我」,再向外觀察,便發現「身也不是我」。我們之所以覺得身體是我,是因為我們誤以為有個真實存在的「我」。然而,一旦看見心非我,身也只是世間的產物。

raw-image

🌍 沒有「我」的世界

外在世界也不屬於我,因為「我」根本不存在。當我們訓練自己觀察心,就能破除「我存在」的錯誤觀念。只要放下對心的抓取,自然就會放下整個世界。因為心是一切的核心,心能影響萬物,亦能主導我們的苦與樂。

🎭 擒賊先擒王——從心開始

如果心是惡的,它就是匪首;要擒賊,必須先擒王。而這個「匪首」就藏在我們的心裡。因此,我們不需要強迫讓心靜止,而是應該去觀察它的變化,讓心自由運作,再用覺性去隨觀。到了一定的程度,我們就會明白——這個心,並不是我。


🔥 心即是苦,知苦離苦

那麼,這個心是什麼?它是「苦」本身。當我們真正見到「心即是苦」,這就是苦的終點。我們便能離苦,這就是徹底知苦,透徹四聖諦的關鍵。

🌊 修行不難,觀察己心

這條修行之路並不困難,難的只是它違背我們習以為常的感覺。世人習慣向外尋找,而我們則要逆流而上,回頭觀察自己的心。

👁 讀自己的心,見法即在當下

法並不深奧,簡單得就像翻手一樣。手要怎麼翻過來?不用多想,就只是翻過來而已,法也是如此——只是轉念而已。

當我們持續訓練觀察心的變化,有一天,在極短的時間內,我們便會親證「法」。

raw-image

✨記憶小幫手✨

擒賊先擒王,降伏自心是關鍵。


avatar-img
4會員
105內容數
在這裡,我將分享我的見聞、生活觀察與思考。感謝每位有緣人的造訪,陪伴我走過這段心靈成長的旅程。在這片許願池中,期待能啟發彼此的心靈共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月光下的許願池 的其他內容
🍃 Q:當一個人很執著和主觀意識很強時,應該如何去除?
人生的自在,來自放手的智慧。《心經》中的三句話:「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苦集滅道」、「無掛礙故,無有恐怖」,幫助我們放下執念,釋懷過去,活得更自由。就像雲一樣,不受拘束,順應變化,才能擁抱真正的快樂。
✅ 妻子因神明指示,堅信丈夫外遇 ✅ 丈夫擲筊十次,結果依舊「有外遇」,當場崩潰 ✅ 律師機智應對:那時神明不在,是小鬼捉弄妳 ✅ 妻子改變做法,發現婚姻並非自己想的那樣 ✅ 家事案件需要的不只是法律,還有心理支持
智慧是人生最珍貴的寶藏,但我們往往因執著於外境,而迷失於煩惱之中。你是否曾因小事動怒?是否因執著完美而痛苦?透過觀察自己的心,我們能學會不被情緒左右。隆波帕默尊者的簡單教導——「別把心往外送」,將帶領你找到內在的平靜。點擊閱讀,學習如何用智慧超越煩惱,活出自在人生。
我寫了100篇文章了! 🔹 寫一篇,是分享;寫一百篇,是積累;繼續寫,是成長! 🔹 寫作,不只是表達,更是思考的淬鍊! 🔹 不設限主題,是持續分享的好方法!
你眼中的世界,只是你內心的倒影。 一個故事,讓你重新思考「好人與壞人」的定義 本文讓您了解如何用簡單的心態轉變,讓世界變得更溫暖。
🍃 Q:當一個人很執著和主觀意識很強時,應該如何去除?
人生的自在,來自放手的智慧。《心經》中的三句話:「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苦集滅道」、「無掛礙故,無有恐怖」,幫助我們放下執念,釋懷過去,活得更自由。就像雲一樣,不受拘束,順應變化,才能擁抱真正的快樂。
✅ 妻子因神明指示,堅信丈夫外遇 ✅ 丈夫擲筊十次,結果依舊「有外遇」,當場崩潰 ✅ 律師機智應對:那時神明不在,是小鬼捉弄妳 ✅ 妻子改變做法,發現婚姻並非自己想的那樣 ✅ 家事案件需要的不只是法律,還有心理支持
智慧是人生最珍貴的寶藏,但我們往往因執著於外境,而迷失於煩惱之中。你是否曾因小事動怒?是否因執著完美而痛苦?透過觀察自己的心,我們能學會不被情緒左右。隆波帕默尊者的簡單教導——「別把心往外送」,將帶領你找到內在的平靜。點擊閱讀,學習如何用智慧超越煩惱,活出自在人生。
我寫了100篇文章了! 🔹 寫一篇,是分享;寫一百篇,是積累;繼續寫,是成長! 🔹 寫作,不只是表達,更是思考的淬鍊! 🔹 不設限主題,是持續分享的好方法!
你眼中的世界,只是你內心的倒影。 一個故事,讓你重新思考「好人與壞人」的定義 本文讓您了解如何用簡單的心態轉變,讓世界變得更溫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Thumbnail
常聽人說,從此案到彼岸,想要回歸到純真的赤子之心,是我們的彼岸,而學習認識我們的情緒與思維,則是我們的起步。簡單說,啟示告訴我們這過程就是從**了解自己**、**改變自己**、**要求自己**到**回歸自己**的過程。但這過程應該要怎麼前進,須要什麼要素呢。嘗試來聊聊看。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真正帶我好好面對自己,想帶我走出泥沼,讓我在日常也能慢慢累積克服自己、改變自己的能量是我開始學習心經啟示後。 心經啟示,就像一艘方舟,是觀自在菩薩親手所造,裏頭有祂的愛、有祂的法,更日夜看顧所有惜祂的法的孩子的心,手拉把手的牽著走。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我若不放下自己的妄念執著,世界怎麼可能為我改變,來滿足我的妄念?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Thumbnail
常聽人說,從此案到彼岸,想要回歸到純真的赤子之心,是我們的彼岸,而學習認識我們的情緒與思維,則是我們的起步。簡單說,啟示告訴我們這過程就是從**了解自己**、**改變自己**、**要求自己**到**回歸自己**的過程。但這過程應該要怎麼前進,須要什麼要素呢。嘗試來聊聊看。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真正帶我好好面對自己,想帶我走出泥沼,讓我在日常也能慢慢累積克服自己、改變自己的能量是我開始學習心經啟示後。 心經啟示,就像一艘方舟,是觀自在菩薩親手所造,裏頭有祂的愛、有祂的法,更日夜看顧所有惜祂的法的孩子的心,手拉把手的牽著走。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我若不放下自己的妄念執著,世界怎麼可能為我改變,來滿足我的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