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經營】每位教學者都得走一回的數位挑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5月中本土疫情爆發,開啟三級警戒過後,每位教學者心裡的警鐘,也都一併的被喚醒了。怎麼說呢?因為台灣終於得面對全面遠距學習的來臨了,過去或許也有許多樂於嘗試的教學者已經採取翻轉、數位化的方式在進行教學。但也有許多的教學者,他們最擅長的正是面對面的即時互動,甚至包括個別化的回饋、班級經營、團體動能等等。這些事情搬到了線上,不是不能做,而是需要換個方式做,而說得容易,做起來卻是困難重重。
@geralt on Pixabay
怎麼說呢?自古以來當人類面臨重大的危機的時候,依照本能反應就會啟動:戰 or 逃的機制,而面臨這波迫切的數位轉型,台灣的教學者們的唯一共識就是跟他拼了:大戰特戰吧!印象非常深刻,記得在發布警報的前兩天葉丙成教授就快速動員的組織了「台灣線上同步教學社群」這個臉書社團,一時之間讓所有心慌意亂的教學者們,找到共同的依託,無論是在教學資源、手法應用、設備處理、課程設計等等,所有有關遠距教學的議題,都能看到上面有無數位熱心的教學者們無私的分享者。
而我也成為了其中幸運的一員,曾經參加過兩次由「香港翻轉教學協會」及「BTS無界熟實驗教育」共同舉辦的線上教學研討會,從中學習到非常多遠距互動的技巧,但在參與兩次的會議過後,反而好像變得有些焦慮,同樣身為教學者的自己,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跟不上,看到許多老師將線上運課操作的爐火純青,心中免不了去比較(就跟學生時期喜歡比成績一模一樣呀!)
目前社團已超過11萬人
只要對學生有幫助,就是好方法
直到我也正式接到了疫情過後的第一堂線上直播課程,我才認真的面對了自己心裡的聲音,開始思考要如何把過往實體演講的內容,轉化為遠距狀態下也能順利進行的課程,因此,開始羅列出所有線上課程可能會發生的問題,並且一一思考應該如何應對或事先排解。
如何讓學生有參與感
這次嘗試將「自主學習」這個主題,比喻為在大海中航行,因此學生們要扮演的就是船長的角色。透過遊戲化的包裝,嘗試讓學生不要下意識地認為,這又是一堂老掉牙的人生哲學或心靈雞湯講座。另外,我認為這個方式也能幫助學生理解,因為航行是一個已知的概念,而自主學習是未知的領域,因此用已知來連結未知,也能讓學生更願意聽。
圖片取自flaticon
如何讓學生願意表達
在同步教學的課堂中,其實很難做到讓同學願意主動開 mic 發言,看過一些老師的分享,也提到說可以指派一位最 High 的同學來互動,但偏偏我是一個外部講師的身分,根本不清楚這群學生的屬性,這時候該怎麼辦呢?於是我選擇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做法,我讓學生一樣能表達,但不是用講的,而是要用手做的。關於自主學習卡關的問題,我比喻為「啟航」之前的導航失靈,因此透過票選的方式讓同學在Jamboard 這個白板工具上,去分享自己在自主學習的問題點。
特此感謝基隆高中老師,協助紀錄此畫面
如何讓學生維持專注
有個有趣的研究是在同步監督的狀態下,學生的專注力最多只能維持8分鐘,換句話說8分鐘一到,教學者就得切換一個資訊來源、教學手法等,但我卻認為過度頻繁地切換,或許也會造成反效果,因此,我在講座的尾聲刻意加了一個小遊戲,將知識更新的週期,設計為「終極密碼」的形式,讓同學可以在留言區輪流回答,一來可以破解講述法過長造成的注意力渙散,二來也能把單純的知識分享,轉化為同學的參與,同學也更能覺得這與我有關,而不只是講師說出來的道理而。
拿到這張航海秘寶圖,就像認識廣大的世界一樣,有助於自主學習
這次準備的過程,對我來說,就是最好自主學習
一直以來,我都有個想法是,自主學習或許不是要追求做一個多麽有趣的事情,也不是要看誰的技能比較純熟,甚至是對於一個領域的理解有多麽的深入。
對我來說,自主學習應該是一種在生活中實踐的態度,並且讓我們能更勇敢的面對未知,在未知的情境下能一直願意去找新方法的行為慣性。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給我一個❤️, 也歡迎你到我的FB粉專「利他能の人生調劑所」逛逛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很多人說人生不像選擇題,會有標準答案,但我卻覺得一定還是會有相對比較好的選項。重點在於,你願不願意相信自己所選的,並且也信任自己做選擇的過程,它是經過周全的考量,比如你考慮了待遇、發展、產業前景、工作氛圍、家庭責任等等,在各方面都有適當的分配與取捨後,最終產生了這樣的抉擇。
嗨~封關超過一個月的你,週末過得如何呀?想跟你分享,因為這段WFH的日子。讓我有機會上到一堂超級酷的課程。 「講師的數位轉型特訓班,三週陪你做出線上課程」 老實說,一開始報名前是有些懷疑的,但經過目前兩週的學習,成果,是不證自明的!
回想過去的幾個月、幾週、甚至這幾天,你的心裡是不是曾經冒出這樣的O.S.呢? 我怎麼每天都累得跟狗一樣呢?阿不對,我比狗還要累! 這跟我一開始預期的好像不太一樣?真的還要繼續做下去嗎? 雖然喜歡工作內容,但總覺得有些事情我不太能接受啊,怎麼辦呢?
從呱呱墜地的那刻起,我們便展開了這一生的學習之旅,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還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於是我們學習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生理需要,漸漸的我們開始學會說話,能透過講話的方式去模仿我們所聽見的話語,這時候的我們或許不懂單詞的意義,但卻享受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每天的所見所聞都是一個新的世界
在跟新鮮人聊職涯的過程中,經常能發現夥伴身上的問題總是複雜的,有時候其實並不是自己沒辦法處理,而是沒有人陪你一起梳理。因此,我很喜歡陪個案從「興趣」開始討論起,而最常見的問題通常是: 我不確定興趣在哪、對什麼有熱情? 我對很多事情都很有興趣,不確定哪個才是適合我的?
你有想過,我們身處在什麼樣的時代嗎?又或許,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感受」,就足以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常常說:「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知識焦慮的時代,因此我們面對更多更廣的選擇,反而更不快樂」。然而在我讀了⟪躍遷⟫這本書後,我有了截然不同的想法⋯⋯
很多人說人生不像選擇題,會有標準答案,但我卻覺得一定還是會有相對比較好的選項。重點在於,你願不願意相信自己所選的,並且也信任自己做選擇的過程,它是經過周全的考量,比如你考慮了待遇、發展、產業前景、工作氛圍、家庭責任等等,在各方面都有適當的分配與取捨後,最終產生了這樣的抉擇。
嗨~封關超過一個月的你,週末過得如何呀?想跟你分享,因為這段WFH的日子。讓我有機會上到一堂超級酷的課程。 「講師的數位轉型特訓班,三週陪你做出線上課程」 老實說,一開始報名前是有些懷疑的,但經過目前兩週的學習,成果,是不證自明的!
回想過去的幾個月、幾週、甚至這幾天,你的心裡是不是曾經冒出這樣的O.S.呢? 我怎麼每天都累得跟狗一樣呢?阿不對,我比狗還要累! 這跟我一開始預期的好像不太一樣?真的還要繼續做下去嗎? 雖然喜歡工作內容,但總覺得有些事情我不太能接受啊,怎麼辦呢?
從呱呱墜地的那刻起,我們便展開了這一生的學習之旅,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還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於是我們學習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生理需要,漸漸的我們開始學會說話,能透過講話的方式去模仿我們所聽見的話語,這時候的我們或許不懂單詞的意義,但卻享受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每天的所見所聞都是一個新的世界
在跟新鮮人聊職涯的過程中,經常能發現夥伴身上的問題總是複雜的,有時候其實並不是自己沒辦法處理,而是沒有人陪你一起梳理。因此,我很喜歡陪個案從「興趣」開始討論起,而最常見的問題通常是: 我不確定興趣在哪、對什麼有熱情? 我對很多事情都很有興趣,不確定哪個才是適合我的?
你有想過,我們身處在什麼樣的時代嗎?又或許,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感受」,就足以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常常說:「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知識焦慮的時代,因此我們面對更多更廣的選擇,反而更不快樂」。然而在我讀了⟪躍遷⟫這本書後,我有了截然不同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線上教學逐漸在各個學校普及,但這一轉型為教師和學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特別是數學學習,不僅需要數位技能,還深深依賴於閱讀能力。文章分析了學生在數位學習環境下的適應情況,尤其是對於國中小學生的影響,並指出學習自律性與監督的重要性。疫後,這一現象值得教育界深入研究。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線上學習在全球教育發展中的關鍵角色,並分析其對臺灣教育體系的影響。從英國教育創新例子出發,文章強調了個性化、科技整合和跨文化能力等重要趨勢。作者呼籲臺灣教育界應調整政策,提高教師數位素養,並探索產學合作,以確保在全球教育變革中保持競爭力。期望與各界共同努力,為下一代創造更具機會的學習環境。
因為疫情的關係 線上課程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 我是疫起之後才接觸到的 記得一開始的線上聽課很不適應 只有老師的感覺 哪怕有很多人在線上一起聽課 少了實體的互動 我甚至無法得知一起上過二十堂課的人 到底是何方神聖 長得樣子是如何 所以那2年的生活 給我的印象是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跟隨老師轉變職場的心情抒發,分享了作者在調整課程和工作安排中的困難與感受。本文充滿個人情感,並表達了對未來教育事業的美好期許。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Thumbnail
「線上課程」在後疫情的時代,因著其節省補習時間、接觸最佳師資,成為越來越多學生選擇的方式。門拓因此整理了實體(補習班、家教)及線上課程的優缺比較,幫助大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Thumbnail
關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數位教科書政策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面對類似的數位化政策,台灣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從來都不是硬體設備不足或缺乏,更多的是制度是否支持、社會是否接納。
Thumbnail
線上課程缺乏面對面互動、單向式講授,容易受到環境幹擾,缺乏學習氛圍,分享者應增加互動性、善用肢體語言、變化聲音與語調、進行自我對話。
Thumbnail
很開心與數位實驗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呂顥天進行了深入交流,讓我們了解數位實驗高中與普通高中的差異,特別是在課程設計和自主學習的比重。顥天也分享了他在「學習策略」課程中學到的數位工具應用,以及他對生涯探索和學習歷程製作的看法。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線上教學逐漸在各個學校普及,但這一轉型為教師和學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特別是數學學習,不僅需要數位技能,還深深依賴於閱讀能力。文章分析了學生在數位學習環境下的適應情況,尤其是對於國中小學生的影響,並指出學習自律性與監督的重要性。疫後,這一現象值得教育界深入研究。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線上學習在全球教育發展中的關鍵角色,並分析其對臺灣教育體系的影響。從英國教育創新例子出發,文章強調了個性化、科技整合和跨文化能力等重要趨勢。作者呼籲臺灣教育界應調整政策,提高教師數位素養,並探索產學合作,以確保在全球教育變革中保持競爭力。期望與各界共同努力,為下一代創造更具機會的學習環境。
因為疫情的關係 線上課程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 我是疫起之後才接觸到的 記得一開始的線上聽課很不適應 只有老師的感覺 哪怕有很多人在線上一起聽課 少了實體的互動 我甚至無法得知一起上過二十堂課的人 到底是何方神聖 長得樣子是如何 所以那2年的生活 給我的印象是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跟隨老師轉變職場的心情抒發,分享了作者在調整課程和工作安排中的困難與感受。本文充滿個人情感,並表達了對未來教育事業的美好期許。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Thumbnail
「線上課程」在後疫情的時代,因著其節省補習時間、接觸最佳師資,成為越來越多學生選擇的方式。門拓因此整理了實體(補習班、家教)及線上課程的優缺比較,幫助大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Thumbnail
關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數位教科書政策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面對類似的數位化政策,台灣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從來都不是硬體設備不足或缺乏,更多的是制度是否支持、社會是否接納。
Thumbnail
線上課程缺乏面對面互動、單向式講授,容易受到環境幹擾,缺乏學習氛圍,分享者應增加互動性、善用肢體語言、變化聲音與語調、進行自我對話。
Thumbnail
很開心與數位實驗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呂顥天進行了深入交流,讓我們了解數位實驗高中與普通高中的差異,特別是在課程設計和自主學習的比重。顥天也分享了他在「學習策略」課程中學到的數位工具應用,以及他對生涯探索和學習歷程製作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