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疫情後教育與教學影響觀察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2021/05/20 全台疫情警戒提升至三級,所有學生皆需在家中學習,教育部也放寬對老師們安排教學及學生線上學習的認定標準。

撰文 / 社團法人IPOWER培力學社吉祥物老蘇

  此消息一出,IPOWER的老師們隨即準備的便是將所有之前透過iGoods愛物資從全台灣善心人士募集到的筆電重新整理過,確認軟硬體狀況後,送到需要的孩子們手中。而想當然,全台灣的學校在面臨這樣臨時的發布時,需要應急準備的軟硬體,除了提供給老師們的,還有提供給學生們的,相對行政及主管們的安排負擔也會更重。若家長們的經濟狀況還可以,也還心有餘力的話,記得也協助關心一下孩子們的同學是否有什麼樣比較迫切的需求唷!另外若有生活及經濟上的緊急狀況,也可以趕快洽各縣市社會局

  而在全台灣不同社區,不同家庭組成及經濟狀況,都會影響這波遠距學習的流暢度,包含各地區的基礎建設、不同經濟狀況家庭的軟硬體設備、不同家庭組成的在家學生支持系統,尤其單親的家長需要另外負擔家中經濟狀況,隔代的阿公阿嬤們是否能夠協助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硬體問題或者學習問題等,都是老師們協助連結學校及社會資源時,可以關注學生們的部分唷!

  此波學習與教育遠距化後,有非常多的詞彙開始貫串在各大文章中,老蘇也希望從這邊針對老師/家長端、學生端,分享一些老蘇的觀察。

【老師/家長端】

  把老師與家長放在同一個欄位當中,主要是因為在遠距學習的路途上,有許多學齡在幼稚園與國小階段的家長們,同時也身兼了老師的角色,而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與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又有著不同的影響力且因應權力結構互動的方式也不同,故放在一起也是希望強化彼此之間的角色定位認知與相互同理的重要性。

  就老師與家長間的關係而言,在這段期間是需要極強的相互體諒,也希望各位老師跟家長們在互相支持協助時,隨時關心彼此的身心靈狀況,一個問句:「老師/家長,這樣安排可以嗎?若時間或壓力上來說較大的話,我們可以一起想別的方法。」會減少很多來去之間產生的心理負能量。尤其在老師端,老師們需要處理各方家長提出針對學生學習安排的問題或者軟硬體的詢問,而且老師們也有自己的小孩狀態下,也要身兼家長職。而家長們則需要處理學生在家學習的狀況發生時,除了軟硬體,還包含非同步學習(如:老師交代看影片素材、作業上傳)的自主管理督促,以及在自主安排學習的狀態下,不能外出在家中的其他彈性時間安排等,這些種種都會影響親、師、生的關係以及生心理的壓力,這段時間家長/老師們都辛苦了!雖然不知道還會不會再延長,但國外疫情關係很早就開始遠距教學,有許多的方法跟方向是我們可以借鏡的唷!許多教育工作者們也開始陸續把經驗分享,並提出相關配套,讓我們一起加油!

針對教與學的設計 / 以老師端來說

  就目前來說,有老師使用到了”自主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這個詞彙,然這個詞彙就中文本身跟老蘇遇到實際狀況的理解,主要還是放在「由學生自行安排學習的時間」為主。然自主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是「由學生自行決定、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及素材,並設計自己的學習需求、學習目標等」,故若真要實踐自主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老師們的角色主要便不是在安排課程內容上,而是引導思考、提供學生資源、確認學生學習軌跡...等,但由於學校還是有教育部課綱綁定,以及老師們有教授出版社文本的需求下,完全自主學習的實踐度還是有難度在,且完全自主學習的學習評量(Assessment)的門檻就目前而言也會變高許多。不過若是你的學生/孩子真的找到一些課程很喜歡的話,記得多多鼓勵與支持唷!只要不是影響到正課時間與表現的,都很值得嘉許自主找到想要學習的內容

  也因此,這邊重新使用詞彙的部分,會以同步學習(Synchronous Learning)及半/非同步學習(Asynchronous Learning)來區隔。


簡易的同步與非同步學習區隔說明 / 社團法人IPOWER培力學社製作

簡易的同步與非同步學習區隔說明 / 社團法人IPOWER培力學社製作

  老蘇其實比較推薦老師們在設計課程時,需要同時安排同步與半/非同步學習的素材,這樣可以內建一個意識在腦袋裡:如何善用網路有的資源,也會讓老師們在備課上可以事半功倍(不過目前在初期,還在適應的老師們辛苦了!撐過去就如魚得水!)。在觀察目前老師們的課程設計及收集學生們的反饋後,老師們大致分為兩種類型,這兩種類型的區隔主要在於心態與思維上的轉換,這個轉換最有趣也是教育接下來的變革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在考驗老師們角色(roles)的定位轉換與不可被取代性。

第一種類型:實體課程如何進行,將同樣的格式(Format)數位化

  這類型的老師主要著重在同步教課上,以視訊鏡頭跟畫面分享為主要的授課方式,對教學的解讀來說,是將老師身為講述者(instructor)的單向輸出角色透過視訊及畫面分享呈現。而需要繳交的作業,老師們會使用在平時的資訊應用生活上常見的Google表單或者請學生們列印後書寫拍照上傳等。而從教課上,點名會請學生開啟視訊鏡頭(轉譯為學生們在校出席)、音訊回應(課程當中點學生回應)等,都是在實體課程中很常見的格式在數位環境中呈現。

第二種類型:解構課程設計的流程,找到相對應的數位工具(Digital Tools)

  這類型的老師會重新設計課程的流程轉譯(Interpretation),會將同步與非/半同步的教學進行交錯使用,包含自己事先錄製影音素材、運用其他的學習平台追蹤學生學習狀況...等。這邊使用轉譯的部分包含幾個教育發展上開始值得討論及關注的如:1.手寫作業↔️作業用輸入或點選的方式 2.考卷考試測量↔️線上測驗題目 3.給學生們看影片進行作業↔️老師們應該要在線上視訊授課才算有教課 ...等。

  這些值得討論的部分,不僅僅是從老師教學設計責任的觀點看,更著重在於對學習者們的學習檢核認定的問題。到底我們如何在遠距教學的過程中,重新或轉譯解讀學生們的學習狀況與進程將是重要的考量。尤對大部分家長而言,老師們「沒有在線上同步教學」是否等於「沒有完成身為老師的工作」,但反觀之,對有些老師們而言,「沒有在線上同步教學」也會有擔心「學生們沒有自主管理學習」的狀況出現,其實都是很值得討論的面向。尤其若是以半/非同步方式,老師們如果是自己錄製影片、剪輯、輸出、上傳...等,光設計簡報檔、可能要寫腳本(就像平時設計講述流程一樣)、準備好的拍攝工具(上傳到各大平台,影音須清晰)、剪輯(要自學基礎的剪接,非常吃重老師個人興趣與否)、輸出(要看設備以及網路速度)、上傳(完全要看網路速度),整個跑下來要幾小時跑不掉,雖說不需要實際在時間點即時上線,但是整個所謂的備課時間到素材產出,再到後續學習追蹤等,都是老師跟家長們記得要替老師考量的工作負擔!(直接往YouTuber的路上前進?) 不過會動用到自己錄製的老師,相信也是找不到相對應的網路資源,花在找真正可以扣合學習內容的資源上的時間跟自製素材的時間,有時候還會差不多呢!所以老師們記得先審視自己目前的時間安排,如果有出版商提供的學習媒材可以做使用的話,就可以稍微彙整其他需要補充的內容,數位資源提供了在跨領域學習上很好的環境唷!

替老師們打氣

  相信老師們在課程設計跟進行上,其實會遇到許多「需要新學」的內容,無論是數位工具(包含網頁、各種App軟體等),或者一些跟資訊相關的協助(硬體設備、網速需求)等。不過全世界對於這樣的教育改革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有許許多多的多元方法與工具在推進中,老師們現在都在邁向21世紀Cool老師的路上。我們在學、家長在學、學生們也在學,這樣的共學共成長也是讓彼此在實體學校時的關係有重新被理解的機會,老師們好好把握機會,我們一起成為21世紀的公民吧!

替家長們打氣

  家長們辛苦了,尤其如果老師們自己也身為家長時。以往將孩子送到學校時,老師們會因為實體會面的關係而有不同的師生互動確認學生們的學習狀況。而現在在家中,家長們需要同時分擔學生自主管理的狀況,尤其當親子的關係因為親密性不同,在處理上會有許多情緒產生。不過換個方式想,家長們也終於有機會更接近自己孩子的學習狀況囉!這是認識自己孩子們新的角度,把握好這段時光,親子關係也將有不同的改善與變化唷!尤其我們自己身為家長或老師,其實也有許多需要自律的部分,我們對工作上的警惕也如同學生們對學校課程的警惕,我們對自己工作需要的放鬆也如同學生們在學校學習時產生的挫折也需要放鬆一樣唷!

推薦閱讀►不能只懂番茄時鐘,一文破解唐鳳高效工作術 / 番茄時鐘、種樹都是很好的時間管理App

替學生們打氣

  在進行學習時,非常吃重對自己時間管理上的能力,不過這也是未來工作職涯的指標能力之一,各位同學們正在提早進行21世紀能力的養成唷!而遠距教學後,許多課程的內容因為手中的數位工具(包含智慧型手機、電腦、平板等),同學們更有機會接觸到更廣泛的知識與學習內容!有機會好好探索自己到底有興趣的領域是什麼吧!

【學生端】

  學生在數位學習上,針對知識吸收(透過影音或文件)的部分比較吃重在自我管理與要求上,而學習的評量數位化後,老師們看後台就像在看數據分析一樣,其實是很好的機會重新檢核學生們的總體學習狀態。而最大的衝擊就在於實作或技術型的課程(如:國中家政、表演藝術、社團等,高職實作型課程),需要不同的材料、工具等,這部分需要家長與學生們一起準備時,會提高許多學習上的金錢與時間成本,而且授課上透過影片呈現的精細度或者操作上問題疑惑排解,都需要更不同的安排方式,也相信是下一步台灣的老師們需要一起發想解決方案的。

  另一個大家最關切的便是體育課,尤其體育相對影響著學生們在生理與心理上的狀況,加上沒有實體同儕間的相處,心理上更是會有所變化。這裡跟大家分享簡單設計的表單,老師們歡迎取用,可以確認學生們學習上的身心靈狀況外,也可以提供學生們在家可以運動的內容作參考唷!甚至可以直接用視訊同步一起運動,也是很好的參與方法!畢竟很多人一起同步,會更有動力!

  故針對學生們的學習評量,除了將我們常見出考卷時的題目轉換在表單上讓學生們限時完成外,其實檢核評量的方式還包含「繳交作業報告」、「確認平台課程進度完成狀況」等,都是老師們可以自己發想成成績量化的指標唷!

結語

  本篇是這幾天下來的簡單觀察反饋,也提供給大家參考作為心情上的調整與準備,若是心理上的壓力極大,也請記得即時找到朋友或其他可以討論的夥伴唷!而也請大家隨時注意學生們的心理狀態,尤其青少兒在減少實體人際互動後,對社群媒體的依賴性會更強,而在內容合適的管理上也顯得更為重要!若真的擔心的話,家長們透過電信業者安排管理吃到飽網路的觀看內容,也可以安裝不同的App監測孩子們在手機上觀看或者遊玩的內容唷!而在這幾天下來,發現有趣的教育改革有三個 :

1.重塑親、師、生關係

  老師們不需要到校實際與學生們接觸,其實給予了彼此一些喘息冷靜的時間,尤其當實體會面有許多要處理的班務時,我們很容易有情緒或者透過威權處理,而相對學生們也會有情緒上的反應。遠距後,老師們在文字訊息中的「謝謝OOO」、「辛苦了」等的頻率變高很多,這是讓老蘇自己也感到驚喜的!尤其在疫情下,大家共同產生的共體時艱感,進而驅動的正向反饋非常有趣!

  而親子關係而言,家長們對於孩子的責任「感覺上變重或變多」了!這部分家長們可以思考的方式應當是「本來就這麼多」唷!老蘇自己在外面吃飯,其實看到家長們直接把手機或平板丟給孩子看影片的頻率非常高,這沒有對錯的問題,而是看影音安排的頻繁度與你跟孩子之間的互動上,家長們是否有自主意識注意到自己對孩子的安排有什麼樣的影響。常常當我們說著新世代的孩子「沒有同理心」或者「怎麼會這樣做事」時,無形中他們的成長過程老是對著一個冷冰冰的設備,該如何有同理心、該如何有做事的經驗?這也是在家中有機會時,家長們可以跟孩子們一起討論的唷!尤其情緒綁架與勒索是很常在較親密的關係中發生的,不僅僅是家長對孩子,孩子對家長也是會有的,若有遇到相關的問題,請務必尋求專業的協助唷!

2.教與學的重新定義與轉譯

  教的方法解構了老師們身為講述者(instructor)的不可被取代性,過往我們在學校時,單向知識傳遞是老師們最常見的方法。然而此次的遠距教學後,老師們也開始使用各種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習(Learning)的安排,老師們也從講述者(instructor)的角色轉換為引導者(facilitator)的角色,比較常見的便是要學生們在學習平台上完成進度,而在進度中有遇到的問題才於同步教學上Q&A,便是把知識傳遞交給影音,而老師們則協助重整影音無法解決的知識問題。

  而學生們在學習上的評核,也將是未來的一大挑戰!除了同步視訊音訊確認學習的出席(presence)與實際參與度(engagement)外,學習平台上的進度(progress)或者數位表單中的回應(response)都成為老師們評核學生學習狀況的參考值,而不再是紙本考卷或學習單的完成與否。

3.需要再度檢視民生基礎建設的普及與推廣

  而就對不同地區發生的狀況,包含網路速度及可更新最大值、學生們是否有相對應的設備可以因應確保學習品質等,也是接下來需要有所倡議的方向之一,確保每一位學生都有相對有品質的優質教育權。

祝福大家一切平安!讓我們一起戰勝這波疫情!也歡迎各位老師一起分享目前為止的經驗唷!讓經驗堆疊經驗,優化更好的學習給孩子們!

喜歡本文章的話,歡迎贊助我們唷!也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支持:

勸募字號► 衛部救字第1091362896號

郵政劃撥捐款► 帳號:50416893 / 戶名:社團法人IPOWER培力學社

銀行帳戶捐款► 華南銀行(代碼008)淡水分行1670

戶名:社團法人IPOWER培力學社

帳號:167-10-0087632

////////

定期定捐,新網站測試中► https://www.ipowernpo.org/

定期定捐,歡迎透過專案支持► https://ipowernpo.eoffering.org.t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POWER Alliance NPO的沙龍
9會員
14內容數
2023/12/05
【 如何設定合理、可執行的目標?】 即將來到2023的最後一個月,你過得還好嗎?有沒有達成年初為自己設立的期許呢? 如果還沒,你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可以補救。 或許可以嘗試用「SMART 原則」檢視自己的目標,讓自己在年底前有更多機會完成一些小小里程碑!
Thumbnail
2023/12/05
【 如何設定合理、可執行的目標?】 即將來到2023的最後一個月,你過得還好嗎?有沒有達成年初為自己設立的期許呢? 如果還沒,你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可以補救。 或許可以嘗試用「SMART 原則」檢視自己的目標,讓自己在年底前有更多機會完成一些小小里程碑!
Thumbnail
2023/10/25
你都拿Chat GPT來做什麼呢? 寫笑話?寫作業?掰出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 要怎麼運用AI,是我們共同的要學習的事情,而如何正確善用Chat GPT,協助你產出專屬於你的學習歷程,為申請大學推進一大步!我們需要換一個看待他的方式:反其道而行之!
Thumbnail
2023/10/25
你都拿Chat GPT來做什麼呢? 寫笑話?寫作業?掰出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 要怎麼運用AI,是我們共同的要學習的事情,而如何正確善用Chat GPT,協助你產出專屬於你的學習歷程,為申請大學推進一大步!我們需要換一個看待他的方式:反其道而行之!
Thumbnail
2023/10/25
在寫學習歷程時,我們可以適時使用一些模板和科技工具來幫助產出。但AI和真人的撰寫成果會有什麼差異呢?還有沒有其他模板可以用來寫學習歷程呢?
Thumbnail
2023/10/25
在寫學習歷程時,我們可以適時使用一些模板和科技工具來幫助產出。但AI和真人的撰寫成果會有什麼差異呢?還有沒有其他模板可以用來寫學習歷程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你也受不了孩子在家裏無效率的遠距教學嗎?來思考一下改善之道吧!
Thumbnail
你也受不了孩子在家裏無效率的遠距教學嗎?來思考一下改善之道吧!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因為疫情開始,教育部下令停課不停學,讓我對未來的工作很不確定。上網請示工作狀況,是否還能續任。佛菩薩開示,下學年工作隨緣,可以在家渡眾、誦經。工作資糧不用另補,以補和主管的善緣為優先。收到開示後,我就停止胡思亂想,專心誦經、渡眾。   某一天線上課程簽退後,我回學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因為疫情開始,教育部下令停課不停學,讓我對未來的工作很不確定。上網請示工作狀況,是否還能續任。佛菩薩開示,下學年工作隨緣,可以在家渡眾、誦經。工作資糧不用另補,以補和主管的善緣為優先。收到開示後,我就停止胡思亂想,專心誦經、渡眾。   某一天線上課程簽退後,我回學
Thumbnail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裡,學生是一個受教者,也就是執行教育體制給予的學習方向與目標的人。在這個架構下,很多時候我們說的自主學習會變成是自律的執行學習目標的人,而這種學習目標根本上還是來自體制的安排。 因此線上學習如何真正做到以學習者為主體?要回應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做到有自覺地看到這種結構與角色。在許多人
Thumbnail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裡,學生是一個受教者,也就是執行教育體制給予的學習方向與目標的人。在這個架構下,很多時候我們說的自主學習會變成是自律的執行學習目標的人,而這種學習目標根本上還是來自體制的安排。 因此線上學習如何真正做到以學習者為主體?要回應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做到有自覺地看到這種結構與角色。在許多人
Thumbnail
從5月中本土疫情爆發,開啟三級警戒過後,每位教學者心裡的警鐘,也都一併的被喚醒了。怎麼說呢?因為台灣終於得面對全面遠距學習的來臨了,過去或許也有許多樂於嘗試的教學者已經採取翻轉、數位化的方式在進行教學。但也有許多的教學者,他們最擅長的正是面對面的即時互動,甚至包括個別化的回饋、班級經營、團體動能..
Thumbnail
從5月中本土疫情爆發,開啟三級警戒過後,每位教學者心裡的警鐘,也都一併的被喚醒了。怎麼說呢?因為台灣終於得面對全面遠距學習的來臨了,過去或許也有許多樂於嘗試的教學者已經採取翻轉、數位化的方式在進行教學。但也有許多的教學者,他們最擅長的正是面對面的即時互動,甚至包括個別化的回饋、班級經營、團體動能..
Thumbnail
我們現階段或許仍不夠完美,但絕對努力呈現出當下最好的樣貌,將所學教給學生。 「身教重於言教」,學校裡的教師們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親自向學生展示何謂「自主學習」的能力。「終身學習」不應該只是口號,而是要落實在生活中,幫助學生成為一個能自我成長的人。
Thumbnail
我們現階段或許仍不夠完美,但絕對努力呈現出當下最好的樣貌,將所學教給學生。 「身教重於言教」,學校裡的教師們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親自向學生展示何謂「自主學習」的能力。「終身學習」不應該只是口號,而是要落實在生活中,幫助學生成為一個能自我成長的人。
Thumbnail
人心一慌亂,手段目的都會亂了套,大家都以慣性思維處理停課這件事,加上教育機關喊停課不停學已久,大家想的只有如何做好「不停學」這件事,可是別忘了,在停課期間,我們關心學生們的健康,教導學生確實做好防疫工作,甚至能影響他的家人,一起正確防疫,可能都比不停學這件事更有價值。
Thumbnail
人心一慌亂,手段目的都會亂了套,大家都以慣性思維處理停課這件事,加上教育機關喊停課不停學已久,大家想的只有如何做好「不停學」這件事,可是別忘了,在停課期間,我們關心學生們的健康,教導學生確實做好防疫工作,甚至能影響他的家人,一起正確防疫,可能都比不停學這件事更有價值。
Thumbnail
在停課不停學的情況下,隨著學習者脫離學校與教室的脈絡,外在動機將顯著地降低,當薄弱的內在動機暴露在家中、網上的種種誘惑前,「無動力世代」的問題恐怕會更加惡化。這篇文章我就想圍繞防疫「停課不停學」的時事,基於從「學習意義」出發追尋「學習動力」的觀點,針對「無動力世代」的問題提出淺見供各界參考。
Thumbnail
在停課不停學的情況下,隨著學習者脫離學校與教室的脈絡,外在動機將顯著地降低,當薄弱的內在動機暴露在家中、網上的種種誘惑前,「無動力世代」的問題恐怕會更加惡化。這篇文章我就想圍繞防疫「停課不停學」的時事,基於從「學習意義」出發追尋「學習動力」的觀點,針對「無動力世代」的問題提出淺見供各界參考。
Thumbnail
2021/05/20全台疫情警戒提升至三級,所有學生皆需在家中學習,對於老師、家長、學生們而言,對於教育界而言,正在經歷一波大衝擊。這幾天下來,有來自台灣各地的老師、家長、學生們在遠距教學上的狀況出現,而這些狀況也將成為台灣教育翻轉的能量,讓我們一起,除了祈禱疫情趨緩,與政府一同抗疫外,一起共學成長
Thumbnail
2021/05/20全台疫情警戒提升至三級,所有學生皆需在家中學習,對於老師、家長、學生們而言,對於教育界而言,正在經歷一波大衝擊。這幾天下來,有來自台灣各地的老師、家長、學生們在遠距教學上的狀況出現,而這些狀況也將成為台灣教育翻轉的能量,讓我們一起,除了祈禱疫情趨緩,與政府一同抗疫外,一起共學成長
Thumbnail
當疫情突然變化,政府停課兩週的命令發佈之後,我想大家第一時間應該是不自覺地把日常學校的運作模式、背後的價值思維套用在停課的規劃上吧! 這就是關鍵的問題了。 老師們會想: 學生會認真上課嗎? 學生要怎麼點名? 學生不來上課我能怎麼樣? 我要怎麼給學生小考? 學生會不會作弊? 成績怎麼計算? 當然也有老
Thumbnail
當疫情突然變化,政府停課兩週的命令發佈之後,我想大家第一時間應該是不自覺地把日常學校的運作模式、背後的價值思維套用在停課的規劃上吧! 這就是關鍵的問題了。 老師們會想: 學生會認真上課嗎? 學生要怎麼點名? 學生不來上課我能怎麼樣? 我要怎麼給學生小考? 學生會不會作弊? 成績怎麼計算? 當然也有老
Thumbnail
    最近在疫情之下,全台所有學生,都開始線上學習、自學,我也深受其害,所有實習課程、理科多無法正常學習,只有文科不太受影響,只要是先錄好音檔,依然可以做到同樣效率的學習。    
Thumbnail
    最近在疫情之下,全台所有學生,都開始線上學習、自學,我也深受其害,所有實習課程、理科多無法正常學習,只有文科不太受影響,只要是先錄好音檔,依然可以做到同樣效率的學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