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近自然增加免疫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疫情控制期間,政府為了避免民眾群聚,所有遊樂設施與熱門觀光景點全都封閉與管制。

前兩天宜蘭縣政府開出第一張罰單,這是一位勸導不聽,還是擅自進入已貼出公告不開放的五峰旗瀑布風景區,網路上有民眾上傳的影片,呼籲大家「風景不會跑走,不要在這時候到如日月潭等風景名勝散心。」

的確,這次疫情傳播方式就是人與人接觸,所以為了阻絕病毒散播,避免群聚是還沒施打疫苗下,唯一的選擇。但是長期關在家裡對健康也會形成另一種風險,除了精神鬱悶之外,活動量不足對身體生理上也不好。

其實若能常到戶外,多到大自然走走,還有另外我們較少知道的好處,尤其對於對抗病毒入侵人體時,扮演重要角色的「天然殺手細胞」。

這是人體第一線的免疫防禦力,平常身體裡就有許多天然殺手細胞在四處巡邏著,只要發現有病變的細胞,比如分裂時突變的癌化細胞,就直接將這個有問題的細胞吞入殺死。人體如果吸入含有病毒的飛沫,這些病毒會入侵我們的正常細胞,然後利用這個細胞大量複製病毒它自己,複製到數百數千個病毒之後,細胞會破裂,這數以千計的病毒跑出來後就會再去尋找數以千計的細胞,如此不斷複製它自己。

而天然殺手細胞如果夠多,就會在第一時間,也就是吸入的病毒進到第一批細胞時,就把這些病毒以及已被病毒入侵的細胞一口吞掉,整個殺死,讓病毒無法複製而擴散。

因此,你如果體內巡邏的天然殺手細胞夠多的話,即使和另一個人同時被確診者感染,但是進入你身體的病毒就立刻被殺死,沒有機會作怪。

假如身體的天然殺手細胞不夠多或入侵的病毒太多,有漏網份子已開始大量製造,這時只好寄託於第二線的「後天免疫細胞」來對抗,我們打的疫苗就是提前訓練我們的後天免疫細胞,這種後天免疫細胞是有針對性的,就像用不同武器來對付不同的病毒。而天然殺手細胞是沒有針對性的,任何已被感染的細胞及其他有問題的外來病菌,不分青紅皂白,全部一口吞下破壞了事,這也是它的命名來源,殺手細胞,不管是誰,都殺了再說。

近年有許多設計得很嚴謹的研究一再證明,在大自然裡活動,會增加我們天然殺手細胞的數量,最多可達原先的一倍,而且效果可以維持將近一星期才逐漸降至原本的水準,也就是只要固定每個假日到大自然裡走一走,就有不錯的好處。

而且也有研究發現,即便在陽台種花,或者單純只是常常看看大自然的風景,甚至只是看大自然的相片,也能增加天然殺手細胞的數量,只是增加的數量沒有到森林走來得多。

也有研究證明,當我們大笑之後,天然殺手細胞會增加,另外還有研究發現,當我們與心愛的人手握手,或者當志工為別人服務,天然殺手細胞也會增加。

當我們還沒打到疫苗,與其擔心不知何時被病毒感染,不如從以上這麼多種方法中,找些能做到的,增加自己的天然殺手細胞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5
希臘神話裡的智慧女神在羅馬神話裡稱為密涅瓦,她的身邊總有一隻貓頭鷹跟隨,因此貓頭鷹也成為智慧的象徵。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密涅瓦的貓頭鷹總要等到黃昏到來,才會展翅翱翔。」這裡的黃昏象徵著生命的晚年,也就是經歷了人生各種遭遇,累積許多經驗,才揮動翅膀出發,換句話說,隨著歲月成長,我們才能將
Thumbnail
2025/05/05
希臘神話裡的智慧女神在羅馬神話裡稱為密涅瓦,她的身邊總有一隻貓頭鷹跟隨,因此貓頭鷹也成為智慧的象徵。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密涅瓦的貓頭鷹總要等到黃昏到來,才會展翅翱翔。」這裡的黃昏象徵著生命的晚年,也就是經歷了人生各種遭遇,累積許多經驗,才揮動翅膀出發,換句話說,隨著歲月成長,我們才能將
Thumbnail
2025/05/03
 (一)拯救荒野 從拯救荒心開始 1992地球高峰會議上,當時担任參議員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曾經講了一段話:「什麼地方,人的精神被踐踏了,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感到無力時,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活於驚悸中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什麼地方,人活著感受不出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時,生態
Thumbnail
2025/05/03
 (一)拯救荒野 從拯救荒心開始 1992地球高峰會議上,當時担任參議員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曾經講了一段話:「什麼地方,人的精神被踐踏了,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感到無力時,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活於驚悸中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什麼地方,人活著感受不出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時,生態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站在這,安靜地與空間對話。 在這空間中,敞開與信任的允許大自然的純粹力量流進心中。 拋卻自然與都市的界定,回到心的認定。
Thumbnail
站在這,安靜地與空間對話。 在這空間中,敞開與信任的允許大自然的純粹力量流進心中。 拋卻自然與都市的界定,回到心的認定。
Thumbnail
之前已看過媒體曾批評因為高齡長者不用門票的關係,所以溪頭每天有數千個長輩在那或坐或臥或躺,因為有礙觀瞻所以呼籲應該想辦法加以改善。 當然,若以觀光景點來說,溪頭的高人氣多少會影響遊賞品質,但是以活躍老化的角度來看,溪頭大概是最省國家社會資源,效果又非常好的「日間照顧中心」。 近年來國內外都開始注意到
Thumbnail
之前已看過媒體曾批評因為高齡長者不用門票的關係,所以溪頭每天有數千個長輩在那或坐或臥或躺,因為有礙觀瞻所以呼籲應該想辦法加以改善。 當然,若以觀光景點來說,溪頭的高人氣多少會影響遊賞品質,但是以活躍老化的角度來看,溪頭大概是最省國家社會資源,效果又非常好的「日間照顧中心」。 近年來國內外都開始注意到
Thumbnail
因為新冠疫情的持續延燒,人們已進入與病毒共存的狀態。雖然目標是希望達到一定的感染人數之後,確診人數就會慢慢降下來。但以2022年9月中秋過後的情況來看,人數還是有持續上升的情況,每日確診人數逼近5萬大關,看起來沒有那麼快達到人數能夠穩定且緩慢下降的目標。因此,對於旅遊這件事,仍舊是有風
Thumbnail
因為新冠疫情的持續延燒,人們已進入與病毒共存的狀態。雖然目標是希望達到一定的感染人數之後,確診人數就會慢慢降下來。但以2022年9月中秋過後的情況來看,人數還是有持續上升的情況,每日確診人數逼近5萬大關,看起來沒有那麼快達到人數能夠穩定且緩慢下降的目標。因此,對於旅遊這件事,仍舊是有風
Thumbnail
近期引起諸多討論的台劇「台北女子圖鑑」,內容圍繞在遠從南部北上的女主角,在進入大都會,發生的種種事件與心境轉折。「都市」總給人匆促與緊繃的意象,無法卸下的沉重包袱、難以輕鬆面對的壓力情緒,伴隨而生的文明病,十足令人無法喘息。 這時候,你需要的或許是走入綠色環境,感受「自然藥丸」的力量。 我們都相信
Thumbnail
近期引起諸多討論的台劇「台北女子圖鑑」,內容圍繞在遠從南部北上的女主角,在進入大都會,發生的種種事件與心境轉折。「都市」總給人匆促與緊繃的意象,無法卸下的沉重包袱、難以輕鬆面對的壓力情緒,伴隨而生的文明病,十足令人無法喘息。 這時候,你需要的或許是走入綠色環境,感受「自然藥丸」的力量。 我們都相信
Thumbnail
對大多數上班族的父母親而言,總是會利用星期假日或年休長假時,帶孩子去郊外玩,好彌補平日忙於工作沒有空陪孩子的愧疚心情。因此,台灣只要稍微有點名氣的風景名勝或遊樂區,在假日時往往擠得人山人海。 這一大群為了盡責任的大人與孩子,除了大半時間都在路上塞車之外,到了目的地也只能拍幾張相片證明到此一遊,然後隨
Thumbnail
對大多數上班族的父母親而言,總是會利用星期假日或年休長假時,帶孩子去郊外玩,好彌補平日忙於工作沒有空陪孩子的愧疚心情。因此,台灣只要稍微有點名氣的風景名勝或遊樂區,在假日時往往擠得人山人海。 這一大群為了盡責任的大人與孩子,除了大半時間都在路上塞車之外,到了目的地也只能拍幾張相片證明到此一遊,然後隨
Thumbnail
「生態旅遊」近年來漸趨流行,也被當作提升大眾環境保護意識的一種方式,但到訪偏遠的郊野、杳無人煙的秘境去看動植物,就是生態旅遊嗎?就算不遺留任何垃圾,人類的足跡本身會不會就是一種對環境的擾動?讓我們一起思考,生態旅遊的意義與願景究竟是什麼,又由生態旅遊衍生出哪些爭議呢?
Thumbnail
「生態旅遊」近年來漸趨流行,也被當作提升大眾環境保護意識的一種方式,但到訪偏遠的郊野、杳無人煙的秘境去看動植物,就是生態旅遊嗎?就算不遺留任何垃圾,人類的足跡本身會不會就是一種對環境的擾動?讓我們一起思考,生態旅遊的意義與願景究竟是什麼,又由生態旅遊衍生出哪些爭議呢?
Thumbnail
自從去年疫情開始以來,就開始想往山裡走去,彷彿是一種大自然的召喚,在一片山林中的懷抱中可以稍稍釋放一些對疫情的恐懼,也珍惜著可以大口呼吸新鮮空氣的自由. 在山林裡與萬物同在,可以自在的舒展放鬆緊繃的身心,這是以往的我未曾體會到的感受,隨著每一個踏出的腳步聽到自己的呼吸聲在身體裡迴盪,紛亂的心也會
Thumbnail
自從去年疫情開始以來,就開始想往山裡走去,彷彿是一種大自然的召喚,在一片山林中的懷抱中可以稍稍釋放一些對疫情的恐懼,也珍惜著可以大口呼吸新鮮空氣的自由. 在山林裡與萬物同在,可以自在的舒展放鬆緊繃的身心,這是以往的我未曾體會到的感受,隨著每一個踏出的腳步聽到自己的呼吸聲在身體裡迴盪,紛亂的心也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