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講「選擇性閱讀」的文章提到「認知反射測試」(cognitive reflection test,CR test),查詢之後發現,CR test值得單獨寫一篇。這是認識人類大腦運作的重要知識,這讓我們知道,人類的思考有多麼受到「直覺」影響,而直覺常常會讓我們犯錯。
講到CR test,就要先講到「智商」(IQ),也就是現在最常用來評估認知功能的量化工具。在富裕國家,高智商的人活更久、賺更多、有更多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大腦反應速度更快。但對於判斷與決策能力,會受到哪些認知功能影響?這方面的研究就不多了。

Judgement & decision making,這對產業界是無比重要的能力吧!高智商的人在事業、家庭、投資理財未必會成功,有時會帶著整個公司撞山壁,有時會盲目地跟不適合的人組織家庭、跟小孩怒目相對,有時在該投資不動產時買股票、該投資股市時買不動產。如何在一群聰明人裡辨識出判斷能力差的人,或在一群不太會唸書的人裡找出誰的決策能力最好,這在招募人才或組織家庭時,是相當重要卻也容易被忽視的重點。
現狀是很少心理學家投入這方面能力的測量,因為干擾因素太多。一個出身貧寒書念不多語文能力也不太好的人,要如何靠簡短的測驗來判斷他的決策潛能不錯?
心理學家Shane Frederick在一篇發表於二〇〇五年,迄今引用次數四千多次的論文裡介紹了CR test。他設計類似「一個球棒跟一個棒球總價1.1美元,球棒比棒球貴1美元,那棒球價值多少錢?」的題目。題目的設計原理是:這會讓許多人直覺性地想到一個錯誤的答案(如這一題是0.1美元),然後沒有檢查就很高興地認為這就是答案。他在施測時會集合三個有直覺性陷阱的問題,答對一題算1分,0分跟3分的人,可視為在「認知反射」這項認知功能有很大差距。若同時讓他們模擬一些狀況題,可能就能看出CR test的實用價值。
許多人會覺得,這種題目,對美國名校大學生應該不成問題吧?但如果沒有事先提示,把這三題混在其他問卷題目裡一起施測,答對三題的比例並不高,只有麻省理工學院(MIT)有好一點。順帶一提的是,CR test分數跟許多「上大學的能力」沒有顯著相關,相關性最高的是SAT的數學分數,分數高的人CR test表現較好。

CR test告訴我們,「相信直覺,受直覺引導,導致做出錯誤判斷」,這在名校大學生裡一樣普遍存在。而這也呼應之前提過的,高學歷高社經地位有工作經驗的人,一樣會有不低於平均值的「認知偏誤」。
有趣的是,Shane Frederick發現,當詢問「你認為有多少比例的人能正確回答這一題」時(以球棒棒球問題為例),答錯的人認為有92%可以正確答對,答對的人則認為只有62%的人能答對。也就是說,依照直覺做判斷的人,會覺得這真簡單,大家也都可以答對。多想了一層的人才知道其中有些障礙,所以有些人會答錯。但幾乎所有人都高估了人類理性思考的能力。
Frederick教授還發現,如果提供一些誘因(如從受測者中抽出一人可依照詢問與回答的條件得到部分報酬),然後詢問「你要現在拿3400美元,還是一個月後拿3800美元」,CR test三分的人,有顯著較高的比例會選擇後者。也就是說,CR test分數低的人較仰賴直覺,思考與決策時較衝動較沒有耐性,同時也較不能接受「延遲滿足」的選項。
在許多心理學研究裡,CR test當成研究變項之一,例如前一篇說的CR test分數越低越容易「選擇性閱讀」,跟自己主張一致的文章就越喜歡讀。當選擇性閱讀導致政治主張極端化、儼然成為「民主內戰」、導致「民主衰敗」時,CR test標示的認知功能,彷彿讓我們看到一線希望。不過,CR test有個明顯的缺陷:當越來越多人知道Frederick教授的三道題目,就必須不斷有人設計新的題目,而這些題目的有效性又需要重新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