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男因為HRT變得易流汗,而且好臭怎麼辦?!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夏天要來啦,使用睪固酮一段時間的跨男們,又要迎來一天洗八次澡的地獄了!

瘋狂流汗和濃郁體味真的是非常惱人的事情,究竟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減緩這些情形呢?本篇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如果自己(或身邊的跨男伴侶、朋友、家人)體味重到受不了該怎麼辦。


睪固酮以外,這些也會影響體味

在上一篇文「HRT後體味改變,變成名副其實的臭男生了!」中有詳細介紹汗腺與體味的成因,

跨男HRT後,高濃度的睪固酮開始活化大汗腺,致使排汗增加。此外也會刺激皮脂腺的分泌,皮膚變得油膩,痘痘也如雨後春筍般不停冒出,因此改變了汗水與皮膚上的細菌發生反應的方式,最後就會造成體味變得更強、更明顯。

這樣看來,似乎使用雄性激素就一定會有體味變重的情況,不過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因素可能會加劇體臭,因此若能從這邊下手,也是可以減緩不少體味問題喔。

疲勞與壓力山大

健康的肝臟會分解身體代謝蛋白質所產生的氨,而這些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會隨著尿液排出。

但如果肝臟功能衰退,分解的能力下降,那這些自由的氨就會隨著血液流到全身,經汗腺排出便會形成所謂「疲勞臭」的異味。

長期高度壓力和勞累的情況下,會影響身體代謝功能,也會增加肝臟的負擔,進而加劇體臭。

酒精攝取過量

我們喝下去的酒精需要靠肝臟代謝,所以若是攝取過量,會加重肝臟的負擔。

尤其跨男使用雄性賀爾蒙,也是要靠肝臟代謝,如果抽菸喝酒等等都一起來的話,不只體味可能加重,更要注意肝臟病變的風險會大幅提高。

荷爾蒙會增加肝臟負擔容易引起肝臟病變,請減少酒精或其他藥物的使用。
林口長庚醫院 新陳代謝科 劉妙真醫師《荷爾蒙治療-FTM》

特定食物吃太多

有些重口味的的食物會影響體味,例如咖哩、麻辣鍋、大蒜,和其他如荔枝、龍眼、榴槤、炸物等燥熱食物一樣,都會讓身體更上火與儲濕,容易造成脾胃負擔,對汗腺與皮脂腺都有影響。

因此這類食物若是攝取過多,不僅會有體臭問題,也可能讓皮膚變的油膩,產生痘痘等症狀。

運動量不足

若是平常都沒在運動,汗腺變得不健康,流出來的汗細菌超愛,此時皮膚就容易成為細菌培養皿。

因此雖然運動會流汗,但不能因此每天都只待在冷氣房,還是要偶爾動一動,排點汗活化一下汗腺,也能促進身心靈的健康,完全就是一舉數得的好習慣。


改善體味的解方

注意飲食習慣

正如前面所提到,那些重口味和容易讓身體濕熱的食物盡量少吃。可以多吃一些清熱利濕的食物,例如薏仁、冬瓜、油菜、綠豆等。不過各種食物還是不宜過量,並且注意各種營養要均衡。

除此之外也盡量避免吃太多東西,吃得越多代謝就越多,代謝廢物越多,體味就會更明顯。而且吃太多還會變胖,完全是沒有任何好處內,所以還是適量就好。

保持乾燥清爽

夏天大量出汗的話,洗個澡換上乾淨衣物,不僅洗去身上汗水,也避免一整天都穿同一件衣服,就比較不會有細菌大量滋生的問題。另外建議可以剃掉腋毛,減少汗液和細菌附著,體味也就不會這麼重了。

另外像是衣物的材質也會影響,棉質容易吸汗,味道也會被緊緊鎖住。可以的話盡量選擇麻、絲等製品,這類衣服較透氣排汗,可以減少異味的產生。

使用止汗劑、制臭劑

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感知到的「體味」來自汗水,不過更正確一點的說法應該是來自體表的細菌。而這些制汗、體香產品就是針對這兩點去設計了。(了解體味是怎麼形成的 👉 HRT後體味改變,變成名副其實的臭男生了!

第一種是減少汗水。止汗劑的成分為鋁鹽化合物,能夠使上皮細胞膨脹,進而阻塞汗管收斂汗腺毛孔,達到抑制汗液分泌的效果。

不過這只是把門關上不讓汗出來,一旦沒有使用止汗劑,就會回到之前的出汗量,所以要多注意自己的排汗情形適時使用,不要覺得止汗劑擦了就一勞永逸囉。

而第二種就是針對皮膚上的細菌下手了。制臭劑添加抗菌成分,以抑制體表細菌的滋生,減少汗液被分解發酵進而降低異味。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體香劑沒有殺菌成分,裡面只有添加香精,雖然可以壓過體味,但沒辦法消除細菌。對於體臭較嚴重的人來說,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建議購買前還是要再三確認考慮喔。

採用醫療方式

有些狐臭較嚴重的人會選擇手術去除頂漿腺,從源頭減少分泌物就可以大幅減少體臭。目前常見手術分成三大種:

  1. 傳統開刀手術:直接切開,把頂漿腺全部移除(效果最好,但疤痕最大3~5公分,恢復期也較長)
  2. 內視鏡旋轉刀手術:在腋下開小洞,用旋轉刀刮除頂漿腺(可降低約九成的異味,疤痕約1公分)
  3. 抽脂去除頂漿腺手術:用抽脂或溶脂的方法將頂漿腺燒掉(效果較差,但傷口很小只有0.5公分)

流汗是身體健康的表現,體味改變或加重也是跨男HRT很容易遇到的情況。不用覺得這樣很糟糕,或是擔心身邊的人會有什麼反應。

既然碰上了就好好面對吧,注意飲食、生活習慣,還有其他可能惡化情形的因素,這些都做好了還是很嚴重的話,再來考慮用醫療的方式改善也行。

總之這不是一個很嚴重的事,大家不用太擔心,相信跟家人朋友好好溝通,他們也一定可以諒解的。如果兄弟們真的遇到什麼無法解決的問題的話,不妨來跟Deven聊聊,也許可以給你一些建議或一起想想解決辦法囉。


資料來源:
Clark Miller. “SUDDEN CHANGE IN BODY ODOR DURING MY MEDICAL TRANSITION”
americantransman. “Why Transitioning with Testosterone Tends to Transform Transmen’s ScenT
The Stylist web team "Transcending scent: the complex role that fragrance plays when changing gender"
Stephanie S. Gardner, MD "6 Tips for Reducing Body Odor"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用止汗劑會容易得癌症?對狐臭有效嗎?醫師這樣說》
林口長庚醫院 新陳代謝科 劉妙真醫師《荷爾蒙治療-FTM》
蘇湘雲《狐臭影響生活、社交 可手術治療》
Heho健康 王芊淩《體味變濃可能是身體太疲累!日本教授 3 招改善異味體質 》
康健雜誌 第68期 司晏芳《汗臭飄飄誰敢近?》
Hello 醫師 徐佳蓁《體味重恐是疾病警訊?汗臭味來自細菌分解》
康健雜誌 劉碩雅《你有「疲勞臭」嗎?聞一聞腋下就知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塔男孩 Deven的沙龍
10會員
8內容數
透過紀錄自己跨性別的生命經驗,並整理一路蒐集來的資訊和資源,帶你看見跨性別各個面向,深入了解性 / 別少數族群。專題包括跨性別男性(跨男, FTM)的雄性賀爾蒙治療(HRT)相關資訊,與翻譯轉發國內外 LGBT+ 新聞事件。
2021/06/29
國內外許多研究都顯示跨男經長期賀爾蒙治療會增加血球容積,世界跨性別健康專業協會(WPATH)發行的《變性者、跨性別者、和非性別常規者的健康照護準則》更將紅血球增多症列入須特別監控之疾病。不過亦有研究顯示,即使許多 FtM 體內紅血球都有上升的趨勢,但發現血栓形成併發症的數量很少。
Thumbnail
2021/06/29
國內外許多研究都顯示跨男經長期賀爾蒙治療會增加血球容積,世界跨性別健康專業協會(WPATH)發行的《變性者、跨性別者、和非性別常規者的健康照護準則》更將紅血球增多症列入須特別監控之疾病。不過亦有研究顯示,即使許多 FtM 體內紅血球都有上升的趨勢,但發現血栓形成併發症的數量很少。
Thumbnail
2021/06/19
今天(6/19)參加了同志諮詢熱線舉辦的線上跨性別聚會,很開心在這令人煩躁的疫情期間,可以跟各位空中相見。受三級警戒影響,許多跨性別朋友被關在家(尤其自己一個人住)沒有人可以傾訴,或是跟家人同住的,就被迫24小時都要躲在櫃子裡。大家生活被改變的同時,許多跨性別則是面臨更多更艱難的處境。
Thumbnail
2021/06/19
今天(6/19)參加了同志諮詢熱線舉辦的線上跨性別聚會,很開心在這令人煩躁的疫情期間,可以跟各位空中相見。受三級警戒影響,許多跨性別朋友被關在家(尤其自己一個人住)沒有人可以傾訴,或是跟家人同住的,就被迫24小時都要躲在櫃子裡。大家生活被改變的同時,許多跨性別則是面臨更多更艱難的處境。
Thumbnail
2021/06/05
很榮幸能夠受邀上 Podcast 節目「談性說愛」聊聊我的心路歷程。雖然不是第一次分享我的生命故事,但這種訪談倒是初體驗。在一問一答中,我腦袋跟著不停思考,聊著聊著就會迸出新的想法,探索出不同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1/06/05
很榮幸能夠受邀上 Podcast 節目「談性說愛」聊聊我的心路歷程。雖然不是第一次分享我的生命故事,但這種訪談倒是初體驗。在一問一答中,我腦袋跟著不停思考,聊著聊著就會迸出新的想法,探索出不同的可能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冬善病痺厥    --《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  簡單、方便,善用廚房瓶瓶罐罐,為全家變身好氣色  ◼︎ 醋    → 1。預防感冒(蒸汽薰蒸)                 2。消除疲勞,幫助睡眠                 3。除腳臭                 4。保
Thumbnail
 冬善病痺厥    --《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  簡單、方便,善用廚房瓶瓶罐罐,為全家變身好氣色  ◼︎ 醋    → 1。預防感冒(蒸汽薰蒸)                 2。消除疲勞,幫助睡眠                 3。除腳臭                 4。保
Thumbnail
今年真是太熱了,叫做熱到爆好吧! 猶記得最熱的那幾天(https://tw.news.yahoo.com/世界最熱的-天-7月3日全球均溫飆高破紀錄-082236251.html)我的五十肩要復健,我還在今年七月初常常下午一兩點出門騎電動車去診所復健,真要命, 我是真的中大暑了,只覺得自己不只口乾
Thumbnail
今年真是太熱了,叫做熱到爆好吧! 猶記得最熱的那幾天(https://tw.news.yahoo.com/世界最熱的-天-7月3日全球均溫飆高破紀錄-082236251.html)我的五十肩要復健,我還在今年七月初常常下午一兩點出門騎電動車去診所復健,真要命, 我是真的中大暑了,只覺得自己不只口乾
Thumbnail
夏日的噁心感         夏季不少人經常會明顯感到有胃口差、噁心感 …… 等現象 ,今天要來聊聊原來這些不舒服的感受,與日常飲食相關。         中醫學將噁心感,也稱為 “噁心”,因為看到飲食便有畏惡感、胸口有悶慌不適感。“ 噁心 ” 和 “噫”(噯氣)、“噦”(乾嘔)、呃逆、嘔吐等...
Thumbnail
夏日的噁心感         夏季不少人經常會明顯感到有胃口差、噁心感 …… 等現象 ,今天要來聊聊原來這些不舒服的感受,與日常飲食相關。         中醫學將噁心感,也稱為 “噁心”,因為看到飲食便有畏惡感、胸口有悶慌不適感。“ 噁心 ” 和 “噫”(噯氣)、“噦”(乾嘔)、呃逆、嘔吐等...
Thumbnail
夏季不少人經常會明顯感到有胃口差、噁心感 …… 等現象 ,今天要來聊聊原來這些不舒服的感受,與日常飲食相關。 中醫學將噁心感,也稱為 “惡心”,因為看到飲食便有畏惡感、胸口有悶慌不適感。“ 惡心 ” 和 “噫”(噯氣)、“噦”(乾嘔)、呃逆、嘔吐等,都是脾胃常見的症狀,辨病也有多種證型......
Thumbnail
夏季不少人經常會明顯感到有胃口差、噁心感 …… 等現象 ,今天要來聊聊原來這些不舒服的感受,與日常飲食相關。 中醫學將噁心感,也稱為 “惡心”,因為看到飲食便有畏惡感、胸口有悶慌不適感。“ 惡心 ” 和 “噫”(噯氣)、“噦”(乾嘔)、呃逆、嘔吐等,都是脾胃常見的症狀,辨病也有多種證型......
Thumbnail
夏季不少人經常會明顯感到有胃口差、噁心感 …… 等現象 ,今天要來聊聊原來這些不舒服的感受,其實也與日常飲食相關。 中醫學將噁心感,也稱為 “惡心(讀ㄨˋ)”,因為看到飲食便有畏惡感、胸口有悶慌不適感。“ 惡心 ” 和 “噫”(指噯氣)、“噦”(指乾嘔)、呃逆、嘔吐等,都是脾胃常見的症狀 .....
Thumbnail
夏季不少人經常會明顯感到有胃口差、噁心感 …… 等現象 ,今天要來聊聊原來這些不舒服的感受,其實也與日常飲食相關。 中醫學將噁心感,也稱為 “惡心(讀ㄨˋ)”,因為看到飲食便有畏惡感、胸口有悶慌不適感。“ 惡心 ” 和 “噫”(指噯氣)、“噦”(指乾嘔)、呃逆、嘔吐等,都是脾胃常見的症狀 .....
Thumbnail
南台灣的夏天已經來了,而且今年可能又是個苦夏?又熱又悶又沒雨?! 且看芳療師媽媽與您分享立夏靜心的芳香對策😊
Thumbnail
南台灣的夏天已經來了,而且今年可能又是個苦夏?又熱又悶又沒雨?! 且看芳療師媽媽與您分享立夏靜心的芳香對策😊
Thumbnail
另外減少水果攝取量並且集中在上午吃,每天早上還會喝一杯溫薑汁,還結合李璧如醫師說的喝杜仲茶跟加強保暖。剛好那時候疫情三級,我被分流到另一間辦公室辦公,經常只有我一個人在裡面,所以我也不開冷氣,每天流汗,不過那時候觀念不好沒有帶乾淨的衣服去換,就只是在沒有冷氣的辦公室裡讓衣服自然乾。
Thumbnail
另外減少水果攝取量並且集中在上午吃,每天早上還會喝一杯溫薑汁,還結合李璧如醫師說的喝杜仲茶跟加強保暖。剛好那時候疫情三級,我被分流到另一間辦公室辦公,經常只有我一個人在裡面,所以我也不開冷氣,每天流汗,不過那時候觀念不好沒有帶乾淨的衣服去換,就只是在沒有冷氣的辦公室裡讓衣服自然乾。
Thumbnail
連日的梅雨雨不停,外雨讓你黏噠噠,內濕讓你不舒爽,濕氣籠罩,身體就容易產生病氣。 趕緊自我檢測下面的狀況你有幾種?越多表示體內濕氣越多,也比較容易生病喔! 腹脹 消化不良 大便黏 排便不暢 頭昏沉重 疲倦 精神不能集中 四肢沈重、關節腫、脹 體重增加
Thumbnail
連日的梅雨雨不停,外雨讓你黏噠噠,內濕讓你不舒爽,濕氣籠罩,身體就容易產生病氣。 趕緊自我檢測下面的狀況你有幾種?越多表示體內濕氣越多,也比較容易生病喔! 腹脹 消化不良 大便黏 排便不暢 頭昏沉重 疲倦 精神不能集中 四肢沈重、關節腫、脹 體重增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