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南後站,往地下化倒數的跨站式站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結束走訪嘉義市區,並搭阿里山林鐵檜木列車來回北門的社遊後,我們一行人從嘉義搭台鐵返回高雄。週日下午的列車很難空曠到哪去,考量減低交通費,多數社員都選擇用電子票證搭車。

我沒有一路搭回高雄,而是先行在台南下車,主要是來看改建後的台南後站到底變成什麼樣子。相較部落格另個【零語時分】日記專題內同題材的文章,這篇會更詳實一些。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4月8日起,台南車站東側靠成功大學、大遠百這一帶的後站站房,應鐵路地下化工程進展而停用,封閉通往月台的地下道。隨之而來是臨時的跨站式站房啟用,但嚴格來說只算50%的跨站式規格,因為天橋僅從後站通到兩座月台,而非直接連結至西側的前站。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這個台南臨時後站,還採用了有別於其他同類車站,甚至可說偏"復古"的設計-售票處在一樓、剪票口在二樓的空間配置。

現在台鐵新建的站房,除了規模龐大的台北車站,印想裡少有車站會把售票處跟剪票口放不同樓層。舉例來說,高雄車站地下化後的這兩個設施都設地下一樓;高架後的員林、屏東、潮州等大站,都在地面層安排售票及驗票業務;至於上面提過的跨站式站房,如中南部的田中、斗六、斗南、大林、民雄等站,是清一色把業務放在站區上方的二樓辦理,唯獨新啟用的台南後站,不走這一套。

既然如此,那台南後站的售票處在哪呢?

過了標示往後站的剪票口,只能選擇東側的天橋出站,隨著跨過曾有多條股道的鐵路地下化工地,一步步走向後站方向。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用搭電梯或走樓梯方式下橋後,售票處竟然就在一樓的站房出口旁。

raw-image

記憶中上次途經這種空間配置的車站有過兩個:員林及豐原,當然是指還沒進行高架工程前使用的地面站房。共同特色是皆為兩層樓建築,一樓購票後要走樓梯上二樓過剪票口,走過差不多也兩層樓高度的跨站天橋,下到月台乘車。

這確實是我從小到大,在高架化前員林車站習以為常的搭車記憶,所以才會說,現今台南後站這個或許因二樓腹地不足而微調的"50%"跨站式站房,真的很有上世代的站房空間感,也是現在已難再現的鐵道氛圍。

raw-image

到前鋒路的對面一看,站房外觀貌似全為建材原色,看來略顯普通,畢竟只是工期下的暫時因應,不過越看越覺得真的很「跨站式」,因為我去過的同類站房,入口迎接訪客的必然也是樓梯或電梯,真的只差在一樓有沒有業務設施進駐。

raw-image

既然臨時站房啟用,那南側在前鋒路及大學路口,從1977年使用至今的舊站房,自然在承載了44年台南市民及附近多所學校學子的記憶後,功臣身退,可能撰寫這篇文的當下也已拆除了。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如今台南後站增建的臨時站體,談不上什麼優缺點,倒不如說在這個有使用期限的50%跨站式站房階段,不經意地為鐵道愛好者或是攝影家,安排了隨動線變化而出現的短暫福利。

繼連結月台及前站的無障礙電梯後,又多了一個可以理所當然站在台南車站站場正上方拍照的位置,重點還多半都在剪票口之外,不須進站。

raw-image
raw-image

台南車站用地下道連結前後站與第二月台,無障礙需求則在月台偏北側興建電梯及天橋來因應,而且只通前站。現在伴隨臨時後站的設立,月台南側多了從後站連結兩座月台的天橋,提供另一個俯瞰視角來拍攝鐵道風景。

raw-image
raw-image

怎說也是旅客頻繁經過的天橋,兩側圍欄的遮陽、防風、擋雨等設計免不了的,所以後站到第二月台間跨過工地的動線上,能用來拍照的縫隙不大,得夾縫中求生存抓個好角度。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比起橋上的狹小縫隙,在對應後站的剪票口前後,南北兩側皆有大面積落地窗,能清楚看見列車穿過下方進出車站,很適合拍照,差別在南側算付費區內,若不購票就得拿剪票口旁的通行券進站。

通行券機制以前在高雄長達15年的臨時站時期也用過,方便居民往來前後站,只是那天橋將近100公尺的長度,未來也很難有車站能贏過吧。

raw-image
raw-image

對比啟用地下化也好幾年的高雄車站,在路線長度有別的情況下,台南車站工程規模小很多,應該不會維持臨時的空間形式太久,只是當初高雄臨時車站也說是短期的,可後來大家都曉得,這個「臨時」維持了小孩都從出生變成準高中生的整整15年,那誰又能保證台南這個50%的跨站式站房,會使用多久。

這僅是台南車站長久歷程中的一小段,仍是獨一無二且值得記錄的,鐵道事業與身處城市互動的短期經驗,重要的是這等同宣告,距離鐵道消逝在台南市區地表的那天,又更踏近一步。

那就,把握這城市某種日常的最後時光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乘零|獨旅漫行式
41會員
152內容數
關於那些獨旅,或有幸三五好友同行時走過的旅途。如果某些過往畫面始終記憶猶新,就代表你無意間把一些靈魂碎片留在那裡,無論開心或難過,都是生命永恆的印記。
2025/03/01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Thumbnail
2025/03/01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Thumbnail
2024/03/21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2024/03/21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2024/03/19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Thumbnail
2024/03/19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大約是2018年拍攝的高雄車站臨時站過剪票閘門的天橋,最後趁著鐵路地下化之際,記錄這個天橋的樣子。
Thumbnail
大約是2018年拍攝的高雄車站臨時站過剪票閘門的天橋,最後趁著鐵路地下化之際,記錄這個天橋的樣子。
Thumbnail
從彌陀搭著紅76公車在台1線的「橋頭車站」站牌下車,要再步行3分鐘,才能抵達這座自2008年起啟用台鐵與捷運共構的跨站式站房後,仍留存日治時期舊站房的百年車站。
Thumbnail
從彌陀搭著紅76公車在台1線的「橋頭車站」站牌下車,要再步行3分鐘,才能抵達這座自2008年起啟用台鐵與捷運共構的跨站式站房後,仍留存日治時期舊站房的百年車站。
Thumbnail
前身為「甲南」的台中港站,離台中港碼頭尚有7公里左右,以單線的「台中港線」連結,也是台灣西部僅存的港口鐵路。以此為底,台中港站呈現著海線小站少有的站場規模。
Thumbnail
前身為「甲南」的台中港站,離台中港碼頭尚有7公里左右,以單線的「台中港線」連結,也是台灣西部僅存的港口鐵路。以此為底,台中港站呈現著海線小站少有的站場規模。
Thumbnail
台鐵火車在路軌上奔馳,這一班次是新自強號,前方的顯示版不時會亮出110公里、120公里、125公里等等的速度,代表列車穩穩地高速向前。在東部時一路上都是山與海,讓人心情舒坦無比。然而當轉入西部之後,就彷如走在破碎的土地與歷史中,見證著台灣的未來。
Thumbnail
台鐵火車在路軌上奔馳,這一班次是新自強號,前方的顯示版不時會亮出110公里、120公里、125公里等等的速度,代表列車穩穩地高速向前。在東部時一路上都是山與海,讓人心情舒坦無比。然而當轉入西部之後,就彷如走在破碎的土地與歷史中,見證著台灣的未來。
Thumbnail
在台南高鐵站搭高鐵快捷公車時,意外發現這邊的公車站牌字挺大的,趕緊拍起來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在台南高鐵站搭高鐵快捷公車時,意外發現這邊的公車站牌字挺大的,趕緊拍起來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對台南人來說,鐵道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份了,也是稀鬆平常的事。搭火車往來對上學、通勤很便利,但平交道這回事卻讓他們有點苦惱,因為會造成塞車、擁擠等等現象。因班次密集,平交道也很忙,加上若是上下班時間,可能會塞得更嚴重。 南鐵東移?到底知不知道人民有多可憐? 拆除手段
Thumbnail
對台南人來說,鐵道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份了,也是稀鬆平常的事。搭火車往來對上學、通勤很便利,但平交道這回事卻讓他們有點苦惱,因為會造成塞車、擁擠等等現象。因班次密集,平交道也很忙,加上若是上下班時間,可能會塞得更嚴重。 南鐵東移?到底知不知道人民有多可憐? 拆除手段
Thumbnail
搭車到台中不少次,公事、活動、出遊皆有,但沒有真正純粹為這座車站而來過。這趟做為中捷之旅的中繼站,尋找午餐場所之時,也一併在微高架與更高架的前、後期鐵道空間裡,留下足跡。
Thumbnail
搭車到台中不少次,公事、活動、出遊皆有,但沒有真正純粹為這座車站而來過。這趟做為中捷之旅的中繼站,尋找午餐場所之時,也一併在微高架與更高架的前、後期鐵道空間裡,留下足跡。
Thumbnail
追分車站經營出木造站房與鐵道文物結合而成的舊世代氛圍,也持續被「追分成功」紀念票帶來的名氣給加持。同一時刻,看似普遍的月台改建,實際上將讓這座快滿百年的車站,迎來永久的乘車動線改變。
Thumbnail
追分車站經營出木造站房與鐵道文物結合而成的舊世代氛圍,也持續被「追分成功」紀念票帶來的名氣給加持。同一時刻,看似普遍的月台改建,實際上將讓這座快滿百年的車站,迎來永久的乘車動線改變。
Thumbnail
都市縫合,是一個都市地理之中的概念,通常是指一個地理上的分界將一個區域切開來,界線的兩邊各自有各自的發展,但今天若將界線移除後,主政者開始試圖要將兩邊的差距弭平,或是要平衡兩邊的發展,使得從前這條界線所帶來的變化日漸縮小,這個概念叫做都市縫合,在台灣,這條界線通常指鐵路,因為台灣目前的鐵路都位於路面
Thumbnail
都市縫合,是一個都市地理之中的概念,通常是指一個地理上的分界將一個區域切開來,界線的兩邊各自有各自的發展,但今天若將界線移除後,主政者開始試圖要將兩邊的差距弭平,或是要平衡兩邊的發展,使得從前這條界線所帶來的變化日漸縮小,這個概念叫做都市縫合,在台灣,這條界線通常指鐵路,因為台灣目前的鐵路都位於路面
Thumbnail
拆除舊站房後,台南後站迎來好似只有一半的跨站式站房,來擔起鐵路地下化啟用前的疏運。雖是臨時的,可隨天橋偶然創創造出視角,能藉此俯瞰列車進出站的同時,代表離鐵路離開地面的日子也不遠矣。
Thumbnail
拆除舊站房後,台南後站迎來好似只有一半的跨站式站房,來擔起鐵路地下化啟用前的疏運。雖是臨時的,可隨天橋偶然創創造出視角,能藉此俯瞰列車進出站的同時,代表離鐵路離開地面的日子也不遠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