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當台中車站,比高架要更高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過去總有些活動、公事或純粹看電影之類的安排,會讓我短暫搭台鐵到台中,但從沒有長時間,比如工作或定居,延伸一段與這座車站的頻繁互動。因此,確實說不太出在這裡,有沒有記憶猶新的片刻存在。

高架後的台中站,或者說路線蓋得更高的台中站,果不其然新又寬敞,但總感覺少了什麼,可能是自己從沒有真正認識過此地,從而帶來陌生的疏離感。或許,包含這趟在內的一次次探索,終將帶來些許美好的印象。


【台中車站,下車找午餐】

台中車站第二月台

台中車站第二月台

台中站高架後的前後兩站都是新設車站

台中站高架後的前後兩站都是新設車站

不記得第幾次在高架後來到台中站,之前較記得的,是下車走到附近的秀泰影城看電影。在彰化、員林電影院還相對比較舊的年代,跑台中看電影是常有的事,尤其曾經在後站德安百貨的威秀影城,稱得上是段特別記憶。

彰化在生活圈上附屬於台中市區,也非什麼新鮮事了。

現在彰化的電影院都脫離硬體偏舊的狀況,但到台中看電影的這件事,有時真的就多了種難形容的「感覺」。

準備駛離台中的北上區間車

準備駛離台中的北上區間車

台中車站現有三座月台,不過其中一座只是側式,因此僅五條股道可上下車,且側式的第三月台貌似不會常態停靠,是臨時調度用。另外新月台真的偏窄,感覺難以應付假日時移工及休假人等創造出的乘車人潮。

我不確定這算不算「大站迷思」,只是單純就經驗覺得台中的「突發性」運量真的很可觀,如果無法把三座月台都蓋成島式的,那至少月台寬度能大一點。

相較基礎設施,車站頂棚毫無疑問是台鐵車站裡最壯觀的。

從第二月台望向鮮少列車停靠的第三月台

從第二月台望向鮮少列車停靠的第三月台

台中站高架後的壯觀頂棚

台中站高架後的壯觀頂棚

高架車站也有規模之分,較小的如剛去過的大慶,僅兩股而無法安排待避;再來是潮州跟員林兩站,一樓同時設了站房設施及商業區,但員林站的商業規模還很有進步空間;最後,台中跟屏東兩站,最底一樓都是商業區,並把站房設施蓋在二樓,產生要搭車須搭電梯上樓,購票過剪票口後再搭另部電梯上樓的動線。

台中站位在第二層的站房空間

台中站位在第二層的站房空間

這樣的配置,優點是一樓能移作他用,所以台中跟屏東兩站的商業機能很不錯。至於缺點,我想是無解的站房腹地不夠吧。

重要設施都蓋在一樓之上,當發現有機能不足或必須增加新規劃時,會缺少擴展空間的彈性。沒錯,我說的就是台中站的廁所。

儘管沒有進出幾次,相對站體來說過於狹小且明顯設置數量不足的洗手間,實在讓人太有印象。自己過去常進出的高雄地下化車站,雖然被戲稱要跑百米才能上廁所(非付費區廁所距離售票處近一百公尺),至少廁所空間大且間數夠。

值得一提是,台中車站內的「便當本舖」蓋得十分醒目,空間配色上用黃與白,如此明亮的搭配讓人經過時很難不注意。櫃台上方展示的便當種類與示意圖,及正面頂端如便當盒一般的圓弧形「台鐵便當」招牌,其設計之精緻,可比肩外頭的便當專賣店。

裡面最驚人的莫過於寫著「售完」的透明招牌

裡面最驚人的莫過於寫著「售完」的透明招牌

台鐵便當價目表及驚人的「售完」發光招牌

台鐵便當價目表及驚人的「售完」發光招牌

到這是找帶社團來時吃午餐的地方,因此台鐵便當、後站去過多次的新時代百貨美食街皆非選項,貴的更不是,因為應該會我請客。最後我從找好的清單內挑了「阿蓮米粉湯」,選擇多且不貴,位置在離後站不遠的新時代百貨旁而已。

以前到後站,有在新時代百貨外的地方吃過飯嗎?貌似只有那間歇業的Subway潛艇堡而已。

在新時代百貨旁的阿蓮米粉湯

在新時代百貨旁的阿蓮米粉湯

我不是美食寫手,所以忘了拍食物照片,總之看Google評價就知道不錯的。

可說是走精緻店面風格的飯麵小吃吧

可說是走精緻店面風格的飯麵小吃吧

飽餐一頓後,開始沿著復興路往西走,打算繞到前站跟綠空鐵道去。十年前大概也是暑假左右,有段時間每天從員林搭車到台中,步行到後站旁的台中文創園區上課。那八成是最頻繁走在這一段復興路上的時光。

想出「專牛餃煎」店名的人真有創意

想出「專牛餃煎」店名的人真有創意

祈禱哪天燕子窩不會觸電

祈禱哪天燕子窩不會觸電

在台中與復興路口轉向台中路,不遠處就能看到前後兩階段的台鐵高架橋。

高聳的混凝土結構橋,是2016年10年啟用的更高架路段;較矮且僅一個鋼構橋的路段,是已算高架,但上述同一時間停用的舊路段。這段停用的高架鐵道路廊,目前仿造紐約的「高線公園」,改建成屬於台灣的「綠空鐵道1908」,成為結合鐵道保存與公園休憩的綠廊道。

「綠空鐵道1908」的英文為 TAIWAN CONNECTION 1908

「綠空鐵道1908」的英文為 TAIWAN CONNECTION 1908

這邊的「1908年」,當然是指西部縱貫鐵道通車的這一年。


【在高架綠廊道之上的高架】

鐵道停用後,因帶狀特性被改為步道或自行車道已行之有年,規模最大當屬轉型輕軌前的台鐵高雄臨港線,從輕軌鼓山區公所站到前鎮之星站,即在2008年尾聲停用的這一大段,在改建輕軌前當了好一陣子的「西臨港線自行車道」

如今自行車道也成過去式,僅少數輕軌路線未沿用的舊路廊仍繼續使用著。

台鐵的台中市區舊高架段,高度足以讓公車穿越

台鐵的台中市區舊高架段,高度足以讓公車穿越

不太確定台鐵這三十幾年來的高架、地下化風潮開始前,除台中市區,還有沒有哪段也是高架的形式。或許台中這段也不是真高架,只是路基稍微高了點,高到能挖涵洞讓大型車輛穿越,如國道一號在中南部路段的設計。

從綠空鐵道望向剛走來的復興路口

從綠空鐵道望向剛走來的復興路口

既然已轉型公園,就不可能像初期的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一樣,維持鐵道在使用時的情境。現在的原高雄港站站場完全鋪滿草皮,草皮高度也與軌道同高,遠看的景觀不錯,但遇大雨易積水、植栽照顧耗時、軌道被擠壓變形等後續的窘境,很難說跟這決策毫無關聯。

這在綠空鐵道亦然,如鋼構橋內鐵道為方便行走,已用木棧道、地磚等鋪設至與軌道同高。這些裝置在運轉情境下不可能出現的,不過個人很喜歡與鋼構橋平行設計「吧台」的形式,晚上在這坐著小酌,氣氛應該很好。

鋼構橋上已鋪設便於行走的地磚與木棧道

鋼構橋上已鋪設便於行走的地磚與木棧道

坐在這吧台上吃喝應該體驗不錯

坐在這吧台上吃喝應該體驗不錯

台中鐵路高架化與高雄鐵路地下化相比,有個很巨大的差異在於,高雄的工程是在原有路線旁興建臨時軌,等列車運行移至該路線,再把舊鐵道拆除並開挖地下隧道,因此現有的隧道上方就是舊路線;相反的,台中的工程是直接在現有路線旁興建高架橋,啟用後才停用原本的舊鐵道。

綠空鐵道的確能理直氣壯加上「1908」,因為包含台中舊站及往南的舊路線,皆未在工程中被大幅改建,都是日本時代使用至今的路廊,而非如高雄地下化工程在後期讓列車改走平面臨時軌,所以地下化後遺留下來的平面軌道,也就不會是工程開始前使用的。

台中市區高架鐵道緊鄰原有路線

台中市區高架鐵道緊鄰原有路線

短暫停留時唯一遇到的行人

短暫停留時唯一遇到的行人

走在這路線上,覺得跟2013年騎在高雄西臨港線自行車上的感受有所重疊,畢竟皆為舊鐵道改建的休憩步道,可使用族群是針對自行車還是行人,這方針差異仍帶來轉型成果的有別。

綠空廊道貌似未使用自行車道常見的紅色瀝青,僅以地磚、木板鋪設。西臨港線時代其實整條路線多以瀝青鋪設完成,便於自行車通過,只在原高雄港站站區採木棧道架設通道,為的是提高路基避免壓壞軌道,缺點是木頭壞得很快,在車輛重力下破損甚至斷裂很常發生。

時至今日仍使用中的鐵道園區木棧道,確實也修過不少次。

綠空廊道在鐵道兩側鋪設地磚提供行走

綠空廊道在鐵道兩側鋪設地磚提供行走

橋面處懸空的鐵道,保存完整

橋面處懸空的鐵道,保存完整

在綠空鐵道遠眺台中車站方向

在綠空鐵道遠眺台中車站方向

少了常見卻過於醒目的紅色瀝青,綠空鐵道的空間配色很一致的和諧。

整條廊道上仍有不少額外增設的休憩設施,像剛剛說的吧台,以及路燈、長椅、鋼雕招牌、鋼構裝置藝術等,東西配色也配合當下情境,多為同地磚的灰色系,或與軌道、木棧道相似的紅褐色。

長椅與路燈皆為與地磚類似的白色

長椅與路燈皆為與地磚類似的白色

用摟空鋼雕製成的「TAIWAN CONNECTION 1908」

用摟空鋼雕製成的「TAIWAN CONNECTION 1908」

最後,綠空鐵道上的鐵道附屬設施,保存得比轉型輕軌的高雄臨港線完整許多,包含機房、電桿、鋼架等皆留存,沒有像高雄這邊因輕軌及其他休憩設施的設置而被拆除掉-尤其駁二、蓬萊港區和苓雅寮車場的這一大片。

確實地,徹底轉型成別的使用情境下,要保存舊有遺跡本就不可能是主要方針,可諸如五福四路平交道守衛室、高雄港站台鐵標語、苓雅寮車場臂木式號誌機等設施,不在工區範圍或可移地保存,卻也在工程中默默消失,十分可惜。

綠空鐵道只是將舊路線改為行人步道而已,改建幅度比自行車道小很多,也沒有為天際線而拆掉鋼架,乾脆直接拿來懸掛拆牌,可謂「文物盡其用」。希望這點能保持下去,可別休憩設施一多,文物數量與歷史氛圍就跟著遞減。

被掛上綱雕招牌的舊鋼架

被掛上綱雕招牌的舊鋼架

直接鑲嵌進電桿的鋼雕招牌

直接鑲嵌進電桿的鋼雕招牌

唯一可惜的,大概是目前廊道還無法通到台中舊站,要走上來必然得從跨台中路的橋面兩端樓梯。有朝一日打通的話,想必會讓更多人知道這屬於台中市區記憶的鐵道文化資產。

綠空廊道往台中舊車站方向仍被封閉

綠空廊道往台中舊車站方向仍被封閉

既然無法直通台中舊站,只能再下樓梯走回地面,在正中午烈日下,順著人行道往前站方向走去。


【新舊站房與鐵鹿站長】

坦白說,童年搭車到台中是出遊居多,但對這裡印象並不好,主要是前站地下道常有遊民進駐。之後隨著前站廣場設立、行人動線調整及最終的高架車站啟用,這些想法就漸漸模糊並消失了。

不過,對「遊民」群體的經驗與複雜感受,依然延續到來高雄工作的這幾年。

新站頂棚、前站廣場、台中舊站

新站頂棚、前站廣場、台中舊站

常有人說台中舊站較可惜之處,是站房停用後沒有被列入新站區的動線,不會有常態人流經過,除非像防疫升級前辦理過「十二籃市集」,部分舊月台用做市集場地。我也一直到近期才知道,原來站房右翼是中華民國時代才加蓋的,難怪會沒有左右對稱。

關於再利用方式這點,台南、高雄各一個鐵路地下化工程後留在地面的舊站,都會做玄關出入口使用,不至於像台中舊站被無限期閒置。

日本時代的站房本體,及後來加蓋的右翼部分皆完整保留

日本時代的站房本體,及後來加蓋的右翼部分皆完整保留

仍懸掛在舊站屋簷下的設施指引

仍懸掛在舊站屋簷下的設施指引

不過上面提的南部兩座舊站,目前都還沒到安座在新機能,甚至新位置的階段,也很難說會不會被迫做額外的改建,變成再利用的風險,只能拭目以待。

隨車站高架化而來的數個大型裝置藝術

隨車站高架化而來的數個大型裝置藝術

台中新站的大頂棚正下方

台中新站的大頂棚正下方

台中站一樓的複合式商場開始營業後,取了「鐵鹿大街」這個可愛的名字。很早前就曾搞笑的把自己BBS暱稱取叫「鐵鹿迷」,沒想到現實真有地方這樣命名。

這裡有自己的吉祥物「鐵鹿站長」,就躲在一旁還沒開放的綠地上。

鐵鹿大街,紅得喜氣

鐵鹿大街,紅得喜氣

屬於鐵鹿大街的吉祥物「鐵鹿站長」

屬於鐵鹿大街的吉祥物「鐵鹿站長」

我第一次在網路上看到這吉祥物時覺得眼熟,覺得好像常看到類似的腳色,回想一會兒就有了答案,是不是很像下面這隻?

圖片來源:SweetHouse 粉絲專頁

圖片來源:SweetHouse 粉絲專頁

SweetHouse這系列插畫,故事多圍繞在松尼跟奇尼這對夫妻的互動上,但這隻以梅花鹿為原型設計的配角「鹿尼」,人氣卻很高,古靈精怪甚至有些腹黑,受歡迎程度不下於主角們。

除了眼睛跟眉毛明顯不同,不覺得鹿尼跟鐵鹿站長這兩腳色的外型真的很像嗎?要說差異的話,鹿尼是梅花鹿,鐵鹿站長比較像是巡鹿或麋鹿;還有鹿尼的笑容一副就是來鬧的,鐵鹿站長則用神情告訴你「我會認真工作!」

要把鹿畫成擬人化的Q版造型,大概都長成這副模樣,真的有那麼點雷同對吧。

「趕車便當」應該就是只有鹽的飯糰吧

「趕車便當」應該就是只有鹽的飯糰吧

人手不足,鐵鹿站長靠分身顧車站,辛酸畫面流出

人手不足,鐵鹿站長靠分身顧車站,辛酸畫面流出

把地圖融入進插畫背景很不錯

把地圖融入進插畫背景很不錯

鐵鹿大街的東西兩端,除了有進出商業區的出入口,也是兩個現有可以直接穿越高架橋的下方,連結前、後站的通道。在鐵道離開地表後,這算是最直接感受到的優點,中間你想開幾個通道就開幾個通道。

鐵鹿大街西側,與台中舊站比鄰的通道

鐵鹿大街西側,與台中舊站比鄰的通道

鐵鹿大街東側,與台中新站比鄰的通道

鐵鹿大街東側,與台中新站比鄰的通道

在台中舊站停用近四年的現在,兩座舊月台的再生方式被"一分為二",靠新站這段成了市集攤位,月台間的鐵道空間還被架高,改成簡易表演舞台,但近綠空廊道那側的一大段則完全沒有動作,連後期加建的無障礙電梯都保留著。

其實現在回想,這麼一個大站,地面時代只靠著1.5個月台,就能擔負起台中市區龐大的客運量,實在是很不簡單-尤其還曾經是集集線列車的始發站。

被改造成市集場地的台中舊站月台

被改造成市集場地的台中舊站月台

從新站二樓望向舊站站區,站房、月台及無障礙電梯一目瞭然

從新站二樓望向舊站站區,站房、月台及無障礙電梯一目瞭然

最後,在繼續搭車北上之前,再到有直式車站招牌的後站拍張照。

整個算下來,還真的很趕地在台中車站兩個多小時的停留內,下車從後站出發,解決午餐後沿復興路步行,轉進台中路到綠空鐵道,最後接回往前站的建國路,路過舊站並再次走上高架新站。

以前毫無印象,或許真是第一次為「台中車站」而搭車來台中。

台中後站非常醒目的車站立牌

台中後站非常醒目的車站立牌

這裡算是此趟台中捷運之旅的中繼站,接下來繼續搭台鐵北上,自然是要前往除新烏日跟大慶外,另一個台鐵與中捷的轉乘站-松竹。

離開前向鐵鹿站長說聲再見,但別再用那塊牌子嗆我好嗎?

手持「徵女友」,代表鐵鹿站長不僅有性別,還很缺愛嗎

手持「徵女友」,代表鐵鹿站長不僅有性別,還很缺愛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乘零|獨旅漫行式
41會員
151內容數
關於那些獨旅,或有幸三五好友同行時走過的旅途。如果某些過往畫面始終記憶猶新,就代表你無意間把一些靈魂碎片留在那裡,無論開心或難過,都是生命永恆的印記。
2025/03/01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Thumbnail
2025/03/01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Thumbnail
2024/03/21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2024/03/21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2024/03/19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Thumbnail
2024/03/19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台中市素有文化城的美譽,位於南來北往的要衝,市內文化設施林立,論及美食,更是不遑多讓。 台中高鐵的美食街市當然沒有台北車站那輝煌的規模,也有一些別緻而且可口的店家,值得去嚐試。在此介紹三家我用過餐的日系食肆。
Thumbnail
台中市素有文化城的美譽,位於南來北往的要衝,市內文化設施林立,論及美食,更是不遑多讓。 台中高鐵的美食街市當然沒有台北車站那輝煌的規模,也有一些別緻而且可口的店家,值得去嚐試。在此介紹三家我用過餐的日系食肆。
Thumbnail
前身為「甲南」的台中港站,離台中港碼頭尚有7公里左右,以單線的「台中港線」連結,也是台灣西部僅存的港口鐵路。以此為底,台中港站呈現著海線小站少有的站場規模。
Thumbnail
前身為「甲南」的台中港站,離台中港碼頭尚有7公里左右,以單線的「台中港線」連結,也是台灣西部僅存的港口鐵路。以此為底,台中港站呈現著海線小站少有的站場規模。
Thumbnail
手機可下載 「雙鐵時刻表」 App  有兩種系統看是,ios或是Android 。就可以查詢時刻表。 高鐵系統: 從台北(南港/台北/板橋)坐高鐵下來 台中(新烏日站) 大約47-60分鐘就到了!早上6:00多就有車了 可當天一日遊,也可以過夜一天。 高鐵新烏日站,很好逛!!!~有吃東西的店
Thumbnail
手機可下載 「雙鐵時刻表」 App  有兩種系統看是,ios或是Android 。就可以查詢時刻表。 高鐵系統: 從台北(南港/台北/板橋)坐高鐵下來 台中(新烏日站) 大約47-60分鐘就到了!早上6:00多就有車了 可當天一日遊,也可以過夜一天。 高鐵新烏日站,很好逛!!!~有吃東西的店
Thumbnail
台中車站附近搞定午餐後,乘著區間車來到松竹轉乘捷運,也是三座車站裡步行轉乘距離最長的。差點在捷運松竹站搞丟捷運一日票,幸好從北屯總站間折返後找回來,免除要跟站務員解釋的尷尬。
Thumbnail
台中車站附近搞定午餐後,乘著區間車來到松竹轉乘捷運,也是三座車站裡步行轉乘距離最長的。差點在捷運松竹站搞丟捷運一日票,幸好從北屯總站間折返後找回來,免除要跟站務員解釋的尷尬。
Thumbnail
搭車到台中不少次,公事、活動、出遊皆有,但沒有真正純粹為這座車站而來過。這趟做為中捷之旅的中繼站,尋找午餐場所之時,也一併在微高架與更高架的前、後期鐵道空間裡,留下足跡。
Thumbnail
搭車到台中不少次,公事、活動、出遊皆有,但沒有真正純粹為這座車站而來過。這趟做為中捷之旅的中繼站,尋找午餐場所之時,也一併在微高架與更高架的前、後期鐵道空間裡,留下足跡。
Thumbnail
走完台鐵追分車站後,搭著成追線區間車來到新烏日,難得是專程為轉乘台中捷運而在此下車。這座三鐵共構車站一如既往的樣貌多采,捷運的進駐為這裡帶來更豐富的鐵道元素呈現。
Thumbnail
走完台鐵追分車站後,搭著成追線區間車來到新烏日,難得是專程為轉乘台中捷運而在此下車。這座三鐵共構車站一如既往的樣貌多采,捷運的進駐為這裡帶來更豐富的鐵道元素呈現。
Thumbnail
追分車站經營出木造站房與鐵道文物結合而成的舊世代氛圍,也持續被「追分成功」紀念票帶來的名氣給加持。同一時刻,看似普遍的月台改建,實際上將讓這座快滿百年的車站,迎來永久的乘車動線改變。
Thumbnail
追分車站經營出木造站房與鐵道文物結合而成的舊世代氛圍,也持續被「追分成功」紀念票帶來的名氣給加持。同一時刻,看似普遍的月台改建,實際上將讓這座快滿百年的車站,迎來永久的乘車動線改變。
Thumbnail
拆除舊站房後,台南後站迎來好似只有一半的跨站式站房,來擔起鐵路地下化啟用前的疏運。雖是臨時的,可隨天橋偶然創創造出視角,能藉此俯瞰列車進出站的同時,代表離鐵路離開地面的日子也不遠矣。
Thumbnail
拆除舊站房後,台南後站迎來好似只有一半的跨站式站房,來擔起鐵路地下化啟用前的疏運。雖是臨時的,可隨天橋偶然創創造出視角,能藉此俯瞰列車進出站的同時,代表離鐵路離開地面的日子也不遠矣。
Thumbnail
今天的台中風和日麗,溫度不高,陽光不烈,風冷冷的吹著,很舒服的氣候,讓我們來搭乘台中市捷運吧!
Thumbnail
今天的台中風和日麗,溫度不高,陽光不烈,風冷冷的吹著,很舒服的氣候,讓我們來搭乘台中市捷運吧!
Thumbnail
2013年台鐵屏東線是高架半完工的狀態,高架路段完成單線且準備電氣化,屏東車站也迎來改建高架站房的倒數。即便因高架化工程而處處是工程痕跡,但倒也在這些風景消失前夕,捕捉最終面貌。
Thumbnail
2013年台鐵屏東線是高架半完工的狀態,高架路段完成單線且準備電氣化,屏東車站也迎來改建高架站房的倒數。即便因高架化工程而處處是工程痕跡,但倒也在這些風景消失前夕,捕捉最終面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