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養:一年有多少孩子成功收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兩天有Jerry Windle及美國跳水奧運代表Jordan Pisey Windle的故事。Jerry透過國際收養,收養了Jordan。

那台灣人會不會有機會「國際收養」呢?

當然也是可以的,但是你有注意到,在Jordan和Jerry的故事中,讓他們最為困擾的是什麼呢?

因為Jerry大部分時間,是以「單親家庭」的形式出現,所以環繞的話題不是:「我有兩個同志爸爸」,反而困擾Jordan的是「膚色」不同,因此,他們父子,才一起催生了《不再有孤兒》(An Orphan No More)的繪本

那在台灣呢?我想要收養其他國家的小孩可以嗎?
當然可以。但是,這個「但是」很重要。

台灣的小孩就收養不完了,怎麼還會收養到其他國家的小孩?

這時候社工師可能會對你說:「要不要考慮先收養國內的小孩?」

這張附圖是圍爸依照衛生福利部的資料畫的折線圖(這裡可以用折線圖嗎?我不知道什麼圖比較好,哭哭,但我覺得用柱狀圖又不易閱讀,大家有建議用什麼圖嗎?)


raw-image

我目前不知道怎麼查到確切每年被出養的人數,意思是很多孩子沒有出養成功,而無法在這篇貼文中討論

這裡能呈現的是「每年實際收出養媒合成功」的人數

自101年到109年來,一年最高347人,最低245人,也就是一年大約有250~350個小孩子收出養媒合成功

其中,這9年中,有7年是跨國境出養(也就是國際出養)的人數,高於國內出養的人數。甚至出現跨國境出養的人數是國內出養的兩倍!(101年,跨國境193人,國內出養80人) 。

通常而言,考量「語言」、「文化」、「膚色」,我們「通常」會認為,台灣出養的孩子,通常在台灣收養會是比較合適的。不然,就容易像前面Jordan的故事一樣,一直會很疑惑為什麼我和爸爸的膚色如此不同。在相同的語言、文化、膚色環境下,孩子會比較容易調適自己是收養兒的身份。

直到近三年,國內出養和國際出養人數才稍微打平,但仍可以這樣說「有一半的出養成功的孩子,是到國外去了,沒能留在國內」。

也許你也會好奇,那一直沒有出養媒合成功的孩子呢?

通常而言,孩子會在寄養家庭最長3年,如果3年的時間屆滿之前,就可能會安置到育幼院了。

在因為疫情的因素,為了要減少移動、減少接觸,要完成收出養,變得更不容易。

也希望大家想要孩子的家長或準家長,可以考慮成為「收養家庭」或「寄養家庭」,讓更多的孩子可以留在台灣,不用送出國。

讓同志無血養收養家庭可以有雙親共同收養,而不限制同志家庭只能單獨收養,也更能保障兒童最佳利益。


一起加油吧!希望這樣的訊息能讓更多的人知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晧安的沙龍
67會員
125內容數
提供後現代、折衷取向的諮商工作觀點,分享心理劇、社會計量、女性主義諮商等的整合運用。 是我創發的諮商心理治療取向。
王晧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16
本篇文章探討親子之間的依附關係,強調「可親近性」及「可回應性」在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透過個人的經驗,文章闡述如何理解孩子的需求,適時地給予回應,以增進彼此的信任與親密感。瞭解這些原則可以幫助父母更有效地處理孩子的情緒表達,並在親子互動中創造正向的氛圍。
Thumbnail
2024/08/16
本篇文章探討親子之間的依附關係,強調「可親近性」及「可回應性」在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透過個人的經驗,文章闡述如何理解孩子的需求,適時地給予回應,以增進彼此的信任與親密感。瞭解這些原則可以幫助父母更有效地處理孩子的情緒表達,並在親子互動中創造正向的氛圍。
Thumbnail
2023/05/18
同志共同收養修法,是讓同志可以收養嗎?其實本來同志就可以收養小孩,只是能不能共同收養有爭議。 幫忙劃重點: *孩子不用再被迫單親,家長不用再上法院兩次 *同志家長不用再結婚和收養二選一 繼續看下去
2023/05/18
同志共同收養修法,是讓同志可以收養嗎?其實本來同志就可以收養小孩,只是能不能共同收養有爭議。 幫忙劃重點: *孩子不用再被迫單親,家長不用再上法院兩次 *同志家長不用再結婚和收養二選一 繼續看下去
2023/04/25
在養育小孩過程中,最印象深刻的事是什麼? 大概是在肉肉6-7個月的時候吧! 這個體會,一直到現在,都很影響我怎麼照顧肉肉、怎麼回應肉肉 那個時期,我在留職停薪的狀態,白天陪著肉肉,我是白天的主要照顧者… 肉肉6個月大,正開始嘗試各種多元的副食品…
Thumbnail
2023/04/25
在養育小孩過程中,最印象深刻的事是什麼? 大概是在肉肉6-7個月的時候吧! 這個體會,一直到現在,都很影響我怎麼照顧肉肉、怎麼回應肉肉 那個時期,我在留職停薪的狀態,白天陪著肉肉,我是白天的主要照顧者… 肉肉6個月大,正開始嘗試各種多元的副食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有人會問我們為何要認養女兒? 有人會問我們作為寄養家庭的感受是什麼? 我們是收養,不是認養,也不是寄養啦! - #收養,又稱為領養,收養是法律上的用詞。收養完成了,我們就建立法律上的親子關係囉! #寄養,可以想成暫時性的,讓孩子寄託給寄養家庭,等待有一天可以順利被收養,或沒能等到,就可能改到育幼院。
Thumbnail
有人會問我們為何要認養女兒? 有人會問我們作為寄養家庭的感受是什麼? 我們是收養,不是認養,也不是寄養啦! - #收養,又稱為領養,收養是法律上的用詞。收養完成了,我們就建立法律上的親子關係囉! #寄養,可以想成暫時性的,讓孩子寄託給寄養家庭,等待有一天可以順利被收養,或沒能等到,就可能改到育幼院。
Thumbnail
這個世代對於收出養的態度,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它不再是個難以啟齒的秘密,不再專屬於傷痛和缺憾。就像一般的家庭,他們的喜怒哀樂也需要出口和共鳴。近年有很多圍繞在收養主題的電影,從生父母、養父母、孩子、到收養機構,都有不同程度的著墨。
Thumbnail
這個世代對於收出養的態度,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它不再是個難以啟齒的秘密,不再專屬於傷痛和缺憾。就像一般的家庭,他們的喜怒哀樂也需要出口和共鳴。近年有很多圍繞在收養主題的電影,從生父母、養父母、孩子、到收養機構,都有不同程度的著墨。
Thumbnail
《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 作者:NHK採訪團隊 譯者:陳令嫻 出版社:開學文化出版 十年前,日本一家私人醫院設立了「嬰兒信箱」,十年間不同的孩子被送進「信箱」中,這些孩子為什麼來到「信箱」中,他們經歷了什麼?十年後,帶著這些孩子所經歷的故事,「嬰兒信箱」的下一步在哪裡?
Thumbnail
《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 作者:NHK採訪團隊 譯者:陳令嫻 出版社:開學文化出版 十年前,日本一家私人醫院設立了「嬰兒信箱」,十年間不同的孩子被送進「信箱」中,這些孩子為什麼來到「信箱」中,他們經歷了什麼?十年後,帶著這些孩子所經歷的故事,「嬰兒信箱」的下一步在哪裡?
Thumbnail
面對社會快速變遷衍生的種種不安定,替代式家庭照顧服務,俗稱寄養家庭,在我們竭盡所能想織起的這張社會安全網中,可能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原文刊登於基督徒救世會電子期刊:寄養家庭—孩子堅實的後盾
Thumbnail
面對社會快速變遷衍生的種種不安定,替代式家庭照顧服務,俗稱寄養家庭,在我們竭盡所能想織起的這張社會安全網中,可能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原文刊登於基督徒救世會電子期刊:寄養家庭—孩子堅實的後盾
Thumbnail
對於寄養的孩子,家究竟是什麼呢? 法律基於孩子最大的利益考量下,會安排孩子離開原生家庭,安置在寄養家庭,以可以提供家庭式照護的環境。但孩子面對環境的轉變,能接受嗎?一次一次因各種原因,轉換到不同寄養的家庭,那個還是【家】嗎? 想要以孩子最大利益考量時,是不是也要聽聽孩子的內心,心中的家在哪裡?
Thumbnail
對於寄養的孩子,家究竟是什麼呢? 法律基於孩子最大的利益考量下,會安排孩子離開原生家庭,安置在寄養家庭,以可以提供家庭式照護的環境。但孩子面對環境的轉變,能接受嗎?一次一次因各種原因,轉換到不同寄養的家庭,那個還是【家】嗎? 想要以孩子最大利益考量時,是不是也要聽聽孩子的內心,心中的家在哪裡?
Thumbnail
前兩天有Jerry Windle及美國跳水奧運代表Jordan Pisey Windle的故事。Jerry透過國際收養,收養了Jordan。 那台灣人會不會有機會「國際收養」呢? 你有注意到,在Jordan和Jerry的故事中,讓他們最為困擾的是什麼呢? 透過這文章可以了解台灣收養概況~
Thumbnail
前兩天有Jerry Windle及美國跳水奧運代表Jordan Pisey Windle的故事。Jerry透過國際收養,收養了Jordan。 那台灣人會不會有機會「國際收養」呢? 你有注意到,在Jordan和Jerry的故事中,讓他們最為困擾的是什麼呢? 透過這文章可以了解台灣收養概況~
Thumbnail
遇到兩個困難: 一個是地區的困難(該縣市無直接服務的收出養機構/據點), 一個是對出養人條件期待設定的困難 竟然有一個項目是「被收養兒童的家庭背景」?圍爸喵爸是怎麼考慮的呢?
Thumbnail
遇到兩個困難: 一個是地區的困難(該縣市無直接服務的收出養機構/據點), 一個是對出養人條件期待設定的困難 竟然有一個項目是「被收養兒童的家庭背景」?圍爸喵爸是怎麼考慮的呢?
Thumbnail
全台現有的育幼院有一百多間,但有收出養執照的只有九間(2020年)。收養人在辦理收養過程中需要與社福機構長期密切的聯繫,所以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機構是蠻重要的事。而參加各機構的說明會或進行電話諮詢,就是認識機構的第一步。
Thumbnail
全台現有的育幼院有一百多間,但有收出養執照的只有九間(2020年)。收養人在辦理收養過程中需要與社福機構長期密切的聯繫,所以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機構是蠻重要的事。而參加各機構的說明會或進行電話諮詢,就是認識機構的第一步。
Thumbnail
「我們收養一個孩子吧!」一天晚上,先生站在我的書桌邊,突然冒出這句話。當然,也不能說是很突然。因為這件事我們已經提過很多次,最早一次或許是在婚前。我們都喜歡小孩,也不太在意血緣的問題。如果懷孕不順利,收養是我們都可以接受的一條路。但一開始也就是一個念頭而已。
Thumbnail
「我們收養一個孩子吧!」一天晚上,先生站在我的書桌邊,突然冒出這句話。當然,也不能說是很突然。因為這件事我們已經提過很多次,最早一次或許是在婚前。我們都喜歡小孩,也不太在意血緣的問題。如果懷孕不順利,收養是我們都可以接受的一條路。但一開始也就是一個念頭而已。
Thumbnail
沿著陡峭的樓梯走進「關愛之家」,正值午餐時間,幾個保母和移工媽媽們端起奶瓶,抱著吵鬧不休的孩子們仔細餵食,這裡一天消耗的民生必需品,遠比一間五星級酒店還多。大量的需求來自兩百位在法律上「不存在」的孩子,他們生活在台北市文山區的這棟四樓公寓─關愛之家,這個讓他們得以暫時安放身心的歸處。 關愛之家最初
Thumbnail
沿著陡峭的樓梯走進「關愛之家」,正值午餐時間,幾個保母和移工媽媽們端起奶瓶,抱著吵鬧不休的孩子們仔細餵食,這裡一天消耗的民生必需品,遠比一間五星級酒店還多。大量的需求來自兩百位在法律上「不存在」的孩子,他們生活在台北市文山區的這棟四樓公寓─關愛之家,這個讓他們得以暫時安放身心的歸處。 關愛之家最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