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原獨火塘|蝙蝠、森林、原住民與非原住民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歡迎回到原獨火塘。最近的火塘因為當前都是惡劣新聞,不免有些烏煙瘴氣,今天讓我們談談比較不那麼灰色的話題。
raw-image

《科學人》雜誌最近刊出一篇文章與蝙蝠物種有關的文章,大意是說,巴西亞馬遜地區的蝙蝠因為棲地破壞,面臨極大的生存壓力,但蝙蝠又是亞馬遜地區佔據重要生態位置的物種,現在科學家們寄希望於原住民,因為研究顯示,在原住民擁有排他性土地權利的地方,物種多半能夠興盛繁衍。

這背後的道理很容易理解:原住民傳統的土地利用方式對環境的擾動較少,也不會大規模砍伐森林,而人類砍伐森林(通常出於農牧或建設的目的),正是巴西蝙蝠物種失去棲地的最主要原因。

▼ 科學家們談論的受威脅蝙蝠包括馬氏劍鼻蝠(Lonchorhina marinkelli),這是劍鼻蝠屬下的四種蝙蝠之一。這類蝙蝠特殊之處在於有獨角獸一般的尖鼻子,對不熟悉蝙蝠的人來說可能近乎外星人的長相。下圖是湯氏劍鼻蝠(Lonchorhina aurita),尖鼻子比馬氏劍鼻蝠還更長更尖。
raw-image

去年瘟疫爆發之後,人們普遍對蝙蝠感到恐懼,認為蝙蝠是疾病的傳染源,許多人見到蝙蝠就極力撲殺,在秘魯就有鼠耳蝠(Myotis)棲地被縱火。不過科學們認為,失去蝙蝠所製造的問題,恐怕會導致更多的疾病,而不是撲滅了人人恐懼的疾病。

想要保護巴西蝙蝠的科學家們呼籲,應該支持原住民取得土地的支配管理權,這是為了保護亞馬遜雨林的健康。這樣的言論近兩年愈來愈常見,為很多原住民所擁抱接納,但這也是一種利益出發的理論,其邏輯的反面就是:

對非原住民沒有用處的話,原住民土地權利就另當別論了。

當然,出於利己的目的而主張利人,這並沒有什麼不對,只是利益的方向不知何時可能改變。目前看起來,對原住民友善的聲音正在增加,大體而言也都是基於這個利益方向的一致性。

去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的年度《人類發展報告》指出,任何國家要達到高度的發展狀態,必然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傷害。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也發表《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指出,當今世界必須因應自然、氣候與經濟問題展開社會性的變革,這意味著人類必須在各種活動中揉合自然的價值,在這方面,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可以作為變革的嚮導。結合原住民的傳統知識和現代科技與資金,還是有可能為無節制的人類發展踩下煞車。

這方向看來很明確,問題是必須找到具體的實踐計畫。常見的方法也是上文的科學家們對亞馬遜雨林的建議,也就是承認原住民族的土地權,讓原住民依照其傳統方式管領土地。這種作法直接改變了人類的環境利用模式,能夠有效的將有機碳持續鎖在土地裡,而不是在大規模開發活動中被當作溫室氣體而排放出來。這樣的做法見於厄瓜多境內亞馬遜雨林的薩拉亞庫(Sarayaku)地區,這裡的奇楚瓦原住民Kichwa)就以這樣的方式持續利用他們的土地,名為活森林Kawsak Sacha),在外人的角度看來那無疑是一種土地與森林保育活動。

同樣在亞馬遜雨林,玻利維亞也有團體從事混農林業(agroforestry),以原住民的傳統方式利用土地。重拾火管理的傳統以後,不受控制的森林野火大幅減少,劣化的土地得以休息並恢復地力。森林裡可以從事蜂蜜養殖和可可生產——作為巧克力原料的可可豆生產不是非得破壞環境不可,問題在於從業者要不要將環境成本一併考慮。

▼ 玻利維亞境內亞馬遜雨林居民的可可生產方式,贏得2021年聯合國的赤道獎(Equator Prize)。這個獎項頒給能夠在維繫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遷求取地方發展三者當中取得平衡的計畫。之後我們會陸續為大家介紹。
raw-image
原住民和非原住民的「相互利用」未嘗不是一種共處之道。不過我們還是必須投入更基礎的價值交流工作。如果有一天彼此不再能夠相互利用,希望至少還能夠因為理解而相安無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6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1/11/25
我們透過每週一次的原獨火塘向大家推廣觀念:火塘是一個人群生活、聚會、凝練共識、消解分歧的地方,是一個地理上、文化和概念上的共同空間。我們希望向所有不熟悉原住民文化的人說明:把握這樣一個空間理解,也就找到進入原住民的世界門徑。
Thumbnail
2021/11/25
我們透過每週一次的原獨火塘向大家推廣觀念:火塘是一個人群生活、聚會、凝練共識、消解分歧的地方,是一個地理上、文化和概念上的共同空間。我們希望向所有不熟悉原住民文化的人說明:把握這樣一個空間理解,也就找到進入原住民的世界門徑。
Thumbnail
2021/11/18
文明和自然恆常處在競爭狀態,原住民的生存方式雖然也和自然競爭,但競爭被層層規範與儀式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像癌細胞蔓延不受控制。文明社會,尤其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全球化的文明社會,是以追求成長和富裕繁榮為基調的社會,這就將人類置於一個與大自然作對的危險處境。
Thumbnail
2021/11/18
文明和自然恆常處在競爭狀態,原住民的生存方式雖然也和自然競爭,但競爭被層層規範與儀式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像癌細胞蔓延不受控制。文明社會,尤其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全球化的文明社會,是以追求成長和富裕繁榮為基調的社會,這就將人類置於一個與大自然作對的危險處境。
Thumbnail
2021/11/11
當前全球原住民族面對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點:要說服現代國家承認雙方的價值與規範體系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只要原運不滿足於年復一年少有成果的抗議,遲早必須重回這條漫長但非走不可的道路。
Thumbnail
2021/11/11
當前全球原住民族面對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點:要說服現代國家承認雙方的價值與規範體系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只要原運不滿足於年復一年少有成果的抗議,遲早必須重回這條漫長但非走不可的道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類進沒進化,邱穎熙不太確定,但知道有種在野地存活的吸血蝙蝠,生命週期只有約九年。假設有研究機構,研究該物種數百年,是有機會能看到『該物種』的『進化』。還有,這次她學聰明,不做無謂的思考,不懂就問。就問三件事,人類可有進化實例、反例與實證。 這次她一樣很快收到回覆,答案也簡單,是諺語、俗語。『
Thumbnail
人類進沒進化,邱穎熙不太確定,但知道有種在野地存活的吸血蝙蝠,生命週期只有約九年。假設有研究機構,研究該物種數百年,是有機會能看到『該物種』的『進化』。還有,這次她學聰明,不做無謂的思考,不懂就問。就問三件事,人類可有進化實例、反例與實證。 這次她一樣很快收到回覆,答案也簡單,是諺語、俗語。『
Thumbnail
辦展地點在科教館所以順道參觀館內,其中展櫃擺出蝙蝠的骨頭支架 蝙蝠不屬於鳥類,它的翅膀是半透明 內文提及蝙蝠專家們發動了倡議活動: 「Don't Blame Bats」(不要怪罪蝙蝠),為的是人們沒有根據而對蝙蝠詆毀與誤解
Thumbnail
辦展地點在科教館所以順道參觀館內,其中展櫃擺出蝙蝠的骨頭支架 蝙蝠不屬於鳥類,它的翅膀是半透明 內文提及蝙蝠專家們發動了倡議活動: 「Don't Blame Bats」(不要怪罪蝙蝠),為的是人們沒有根據而對蝙蝠詆毀與誤解
Thumbnail
|關於生物多樣性引言 在當今的全球化時代,保護生物多樣性成為了一個全球共同的議題。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涵蓋了從微小的細菌到壯觀的野生動物和植物的所有生物物種,它支撐著人類的生存、發展和繁榮。然而氣候變化、棲息地破壞、過度捕撈和非法狩獵等
Thumbnail
|關於生物多樣性引言 在當今的全球化時代,保護生物多樣性成為了一個全球共同的議題。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涵蓋了從微小的細菌到壯觀的野生動物和植物的所有生物物種,它支撐著人類的生存、發展和繁榮。然而氣候變化、棲息地破壞、過度捕撈和非法狩獵等
Thumbnail
觀察園藝環境的生態制高點、食物鏈頂層是運作菜園的基礎,最頂層的掠食者會站在視野最好的位置,而且不怕其他物種看見牠們,像是老鷹站在山頂。 當然,這通常,是人類!
Thumbnail
觀察園藝環境的生態制高點、食物鏈頂層是運作菜園的基礎,最頂層的掠食者會站在視野最好的位置,而且不怕其他物種看見牠們,像是老鷹站在山頂。 當然,這通常,是人類!
Thumbnail
在人類的破壞下,「生物多樣性」正在消失,而極端氣候也正加劇這個狀況,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分會警告,在未來10年內可能有超過100萬個物種滅絕,將是自恐龍時代結束以來最大的大規模滅絕事件。 然而,以人類無窮無盡的欲望和需求為最高原則的思維,會帶人類走向興盛繁榮,還是自取滅亡呢?
Thumbnail
在人類的破壞下,「生物多樣性」正在消失,而極端氣候也正加劇這個狀況,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分會警告,在未來10年內可能有超過100萬個物種滅絕,將是自恐龍時代結束以來最大的大規模滅絕事件。 然而,以人類無窮無盡的欲望和需求為最高原則的思維,會帶人類走向興盛繁榮,還是自取滅亡呢?
Thumbnail
再見了,來蝠,別再亂闖到養貓人家了。 早在幾天前我們就發見我家的貓特別焦燥,頻頻往前陽台跑盯著紗窗門看,一開始我們也沒特別注意,大概過了兩天才發現,原來是有隻蝙蝠飛進來了。 平常為防蚊蟲及貓跑出去,我家的鐵窗是有安紗網的,是我自己用紮線的綁的,久了可能有些漏洞,這隻蝙蝠不知怎麼鑽了進來,但就出不去了
Thumbnail
再見了,來蝠,別再亂闖到養貓人家了。 早在幾天前我們就發見我家的貓特別焦燥,頻頻往前陽台跑盯著紗窗門看,一開始我們也沒特別注意,大概過了兩天才發現,原來是有隻蝙蝠飛進來了。 平常為防蚊蟲及貓跑出去,我家的鐵窗是有安紗網的,是我自己用紮線的綁的,久了可能有些漏洞,這隻蝙蝠不知怎麼鑽了進來,但就出不去了
Thumbnail
原住民和非原住民的「相互利用」未嘗不是一種共處之道。不過我們還是必須投入更基礎的價值交流工作。如果有一天彼此不再能夠相互利用,希望至少還能夠因為理解而相安無事。
Thumbnail
原住民和非原住民的「相互利用」未嘗不是一種共處之道。不過我們還是必須投入更基礎的價值交流工作。如果有一天彼此不再能夠相互利用,希望至少還能夠因為理解而相安無事。
Thumbnail
佔哺乳類的種類將近20%:蝙蝠 蝙蝠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唯一會飛的哺乳類。現生種共有19科185屬962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蹤跡遍佈全世界。
Thumbnail
佔哺乳類的種類將近20%:蝙蝠 蝙蝠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唯一會飛的哺乳類。現生種共有19科185屬962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蹤跡遍佈全世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