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只想入太廟的文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友人跟我說,我負責的專欄作者蔡瀾(幾乎是轉載蔡先生2010~2021年在蘋果日報、飲食男女、壹周刊上發表的舊文)在近期香港書展的講座上,提及了自蘋果退出市場以來,他無報可讀的“感想”。我驚訝,依蔡瀾的性格不可能說出狠話。後來聽了演講內容,才大悟,哦,原來是輕描淡寫點評了香港報業。無非錯字、排版等形式上不如從前云云。

金庸辦報固然有一手,但比起黎智英的辦報和個人政治精神,後者是更接近歐美自由主義性質的。你看蘋果接待大廳張掛哈耶克等自由主義大將的肖像,就很能彰顯黎的思想意識是比金庸高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甚至可說遠甩金庸。

我以前不甚欣賞黎智英,除了是少不更事,被主流話語牽著走,認為“文以載道”,作“正經文章”的人才是正道,畢竟壹集團旗下的刊物,極大部分都充斥著腥膻色;此外,我當時更有一顆金庸的“文人”心,自詡道德高尚,但如今,我以為所謂文人心,更多的是趨炎附勢的小人心。

後來每每看到有人借用金庸小說來談正義,或者談論馬來西亞政治的時候,我都嗤之以鼻。我不否認金庸在小說裡的政治意識高於他做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政治意識,但別忘了,金庸在他的任何一部小說裡,都是當時為討好看官而寫。因此不難發現他的小說,初期中期和晚期的各種原始版、修訂版、再修訂版的政治意識形態都在變來變去。

這種改變,尤其是因應時代而調整的意識形態,在文學的立場上是很低俗的做法。作為一個文學家或政治思想站穩立場的人而言,是不會輕易去改變自己的創作初期的立場和態度的(當然,金庸小說的不斷修訂也跟其發行和版權利益有很直接且大的關係)。就我自己的立場來看,金庸的幾次大幅度修改,對於能獨立思考擁有自由思想的人而言,都會警覺意識金庸對自己的文本進行修改,是一件非常下流的事,並且嚴重違背了他在小說中塑造的武俠精神。

至於蔡瀾,相較於倪匡、陶傑等人,蔡瀾是更圓融狡猾的。他懂得避重就輕,即使黎智英在蘋果被中共的政治魔抓干涉的後期曾與蔡瀾有過幾檔飲食節目,節目中,黎智英總是有意無意的談到自己當時所處政治處境的險惡和苦難,蔡瀾則揮揮手,說自己只談風月,不說政治。

當然,我們能夠接受蔡瀾拒絕在檯面上談政治是能被理解的,甚至是明智的,以免讓自己陷入不必要的麻煩中。但看在我眼裡,蔡瀾此舉不過是狡猾的處理態度。至於其好友倪匡對於反共的堅決態度,幾乎可謂表裡如一,這是蔡瀾怎樣都及不上的。

只談風月,不說政治。不由得讓人想到老舍的《茶館》。中國社會或者說華人世界,面對政治,依舊被奴役得比西方封建制度下的奴隸還不如。金庸等人便是這一類人。當然,這也確保了他們的利益不被侵害,左右逢源。或者,更準確的說,他們的態度才是最正確的,因為最終可以“配享太廟”。一旦入得當下時政的“太廟”,一切都是值得的。

越是政治打壓的時代,越能看清知識分子的臉孔。民智乍看已開,但昏庸依舊未醒。當友人盛讚蔡瀾批判沒有蘋果日報的香港之後,我一笑。或許,蔡瀾談舌尖上的香港還比較能夠擊中核心要害,真的不要問他政治問題,否則得到的是一套花拳繡腿的話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igel Ng的沙龍
19會員
65內容數
馬來西亞華人文化現象觀察
Nigel 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09
三位分享人都認為,沒有一項科技可以超越或取代人類的積極學習的態度,唯有學習才能帶來革命性的創新思維。他們也判斷,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科技創新只會為人類的工作帶來實際且有用的減輕與加速的作用,但在全面取代人類這件事情上,我們無需過度焦慮與慌張,掌握工具,應用工具,讓工作事半功倍才是科技創新為人類
Thumbnail
2023/10/09
三位分享人都認為,沒有一項科技可以超越或取代人類的積極學習的態度,唯有學習才能帶來革命性的創新思維。他們也判斷,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科技創新只會為人類的工作帶來實際且有用的減輕與加速的作用,但在全面取代人類這件事情上,我們無需過度焦慮與慌張,掌握工具,應用工具,讓工作事半功倍才是科技創新為人類
Thumbnail
2023/08/22
阿添年輕時,本來是在日本公司會計部門做收賬,但後來他父親中風後身為家中獨子的他就回來接手養豬場和賣肉生意。後來政府以養豬導致環境污染名義收掉阿添家族經營了80年的養豬事業,他就只能靠賣豬肉養活兩個家庭。
Thumbnail
2023/08/22
阿添年輕時,本來是在日本公司會計部門做收賬,但後來他父親中風後身為家中獨子的他就回來接手養豬場和賣肉生意。後來政府以養豬導致環境污染名義收掉阿添家族經營了80年的養豬事業,他就只能靠賣豬肉養活兩個家庭。
Thumbnail
2023/08/20
幽默大師林語堂曾說:“並不是因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們這個假道學充斥而幽默則極為缺乏的國度裡,我是第一個招呼大家注意幽默重要的人罷了。”在我的時代裡,讀林語堂的幽默隨筆並不感到特別幽默,因為時代的緣故就有了隔重樓板隔重山的感覺,也因此對於林語堂的幽默,我是Get不到的。
Thumbnail
2023/08/20
幽默大師林語堂曾說:“並不是因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們這個假道學充斥而幽默則極為缺乏的國度裡,我是第一個招呼大家注意幽默重要的人罷了。”在我的時代裡,讀林語堂的幽默隨筆並不感到特別幽默,因為時代的緣故就有了隔重樓板隔重山的感覺,也因此對於林語堂的幽默,我是Get不到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龍應台投書《紐約時報》的文章,讓人不禁想起上個月由傅大為、盧倩儀、馮建三與郭力昕等四名學者共同發出的反戰聲明。
Thumbnail
龍應台投書《紐約時報》的文章,讓人不禁想起上個月由傅大為、盧倩儀、馮建三與郭力昕等四名學者共同發出的反戰聲明。
Thumbnail
李怡先生病逝,享年八十六歲。坊間不乏悼念文字,一如既往,筆者只談自己所理解的,至於其他,則有賴他人補充。 講李怡,可從四個身份切入:政論家、雜誌 / 報章總編輯、文人、思想家。 政論家 毫無疑問,李怡先生確為香江一大論宗,從事政論寫作逾六十年,見證四人幫倒台、九七香港主權移交、台灣民主化乃至近年香港
Thumbnail
李怡先生病逝,享年八十六歲。坊間不乏悼念文字,一如既往,筆者只談自己所理解的,至於其他,則有賴他人補充。 講李怡,可從四個身份切入:政論家、雜誌 / 報章總編輯、文人、思想家。 政論家 毫無疑問,李怡先生確為香江一大論宗,從事政論寫作逾六十年,見證四人幫倒台、九七香港主權移交、台灣民主化乃至近年香港
Thumbnail
「論文門」發展五個多月後,童文薰律師拆解出了另一條對蔡極為不利的脈絡。公開在國圖的「論文集」原本是蔡政府為了讓台灣社會相信:「蔡總統有博士論文」而違法送入的。但最後卻因為論文的公開讓蔡英文作繭自縳。
Thumbnail
「論文門」發展五個多月後,童文薰律師拆解出了另一條對蔡極為不利的脈絡。公開在國圖的「論文集」原本是蔡政府為了讓台灣社會相信:「蔡總統有博士論文」而違法送入的。但最後卻因為論文的公開讓蔡英文作繭自縳。
Thumbnail
蔡瀾這個名字近日因香港書展上的講座提到了蘋果日報停止發刊後的一些說話,朋友拿來與我分享,告訴我蔡瀾所說非常有“骨氣”!我點開視頻一看,哦,不痛不癢的點評了香港報紙的“亂象”以及“錯字連篇”,最後提到蔡瀾自己在微博以及網絡上的自由創作,此外,別無此外了……
Thumbnail
蔡瀾這個名字近日因香港書展上的講座提到了蘋果日報停止發刊後的一些說話,朋友拿來與我分享,告訴我蔡瀾所說非常有“骨氣”!我點開視頻一看,哦,不痛不癢的點評了香港報紙的“亂象”以及“錯字連篇”,最後提到蔡瀾自己在微博以及網絡上的自由創作,此外,別無此外了……
Thumbnail
《蘋果日報》今天 (6 月 24 日) 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從此結束二十六年辦報歷史。 誠如吳志森所言,二十六歲屬青年,青年英年早逝,率先受影響是香港報業生態。《東方》、《星島》、《文匯》、《大公》,清一色親共。《明報》雖以持平中立見稱,但近年已左傾。換句話說,代表右派立場,揭櫫西方自由、民主、人
Thumbnail
《蘋果日報》今天 (6 月 24 日) 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從此結束二十六年辦報歷史。 誠如吳志森所言,二十六歲屬青年,青年英年早逝,率先受影響是香港報業生態。《東方》、《星島》、《文匯》、《大公》,清一色親共。《明報》雖以持平中立見稱,但近年已左傾。換句話說,代表右派立場,揭櫫西方自由、民主、人
Thumbnail
第一次注意到黎智英這個名字,是因為多年前台灣的一檔綜藝節目。 節目名字忘了,只記得有一個搞笑單元,老愛請人假扮黎智英,場景多為老黎在和記者開會,短劇的結尾總是老黎和一眾記者三令五申蘋果日報的報導乃至選照片的原則:裸體+屍體。 搞笑短劇外,還有一些老黎𣄃下娛記問女明星大胸是怎麼來的,女明星回多吃木瓜
Thumbnail
第一次注意到黎智英這個名字,是因為多年前台灣的一檔綜藝節目。 節目名字忘了,只記得有一個搞笑單元,老愛請人假扮黎智英,場景多為老黎在和記者開會,短劇的結尾總是老黎和一眾記者三令五申蘋果日報的報導乃至選照片的原則:裸體+屍體。 搞笑短劇外,還有一些老黎𣄃下娛記問女明星大胸是怎麼來的,女明星回多吃木瓜
Thumbnail
他是蔡培火,與林獻堂、蔣渭水齊名,讓臺灣總督府極為頭痛的人。這樣經歷三個朝代、從在野走到宮廷、活動力永不停歇的社運者,壯年時期的日記,展現出他政治的覺醒、行動的毅力。他的親筆記錄,確實是他自發地送給臺灣的禮物,一字一句,都是時代的掙扎與見證。
Thumbnail
他是蔡培火,與林獻堂、蔣渭水齊名,讓臺灣總督府極為頭痛的人。這樣經歷三個朝代、從在野走到宮廷、活動力永不停歇的社運者,壯年時期的日記,展現出他政治的覺醒、行動的毅力。他的親筆記錄,確實是他自發地送給臺灣的禮物,一字一句,都是時代的掙扎與見證。
Thumbnail
欲論當代新儒家,不得不提《民主評論》。而要了解《民主評論》,又不可不提《自由中國》。 李淑珍<自由主義、新儒家與一九五○年代台灣自由民主運動:從徐復觀的視角出發>提到: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自由民主運動由外省知識份子主導,外拒大陸共產極權統治,內抗島內國民黨威權體制。這場運動固然以《自由中國》為核心,
Thumbnail
欲論當代新儒家,不得不提《民主評論》。而要了解《民主評論》,又不可不提《自由中國》。 李淑珍<自由主義、新儒家與一九五○年代台灣自由民主運動:從徐復觀的視角出發>提到: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自由民主運動由外省知識份子主導,外拒大陸共產極權統治,內抗島內國民黨威權體制。這場運動固然以《自由中國》為核心,
Thumbnail
台港民眾明白互相幫助皆因脣亡齒寒,但大部分香港人從未把台灣人的聲援和幫助視作必然,反而一直心存感激。 然而最近部分人士不識大體地暗示或明指台灣當局「欠」了香港人,令人為之側目。  背後原因相信台灣進步人士必然明白,但有些話由香港人點明會比較適合,別讓那些別有用心的人離間港台關係。
Thumbnail
台港民眾明白互相幫助皆因脣亡齒寒,但大部分香港人從未把台灣人的聲援和幫助視作必然,反而一直心存感激。 然而最近部分人士不識大體地暗示或明指台灣當局「欠」了香港人,令人為之側目。  背後原因相信台灣進步人士必然明白,但有些話由香港人點明會比較適合,別讓那些別有用心的人離間港台關係。
Thumbnail
啟敢在此大膽提出一個使人難堪的事實,蘋果日報過往的編採方針,或許導致現在的冰封三尺,使現在「時代革命」不能夠遍地開花,讓更多人加入。窮本究源,就是因為蘋果日報多年來的主張,或許傷害了民主運動。
Thumbnail
啟敢在此大膽提出一個使人難堪的事實,蘋果日報過往的編採方針,或許導致現在的冰封三尺,使現在「時代革命」不能夠遍地開花,讓更多人加入。窮本究源,就是因為蘋果日報多年來的主張,或許傷害了民主運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