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際的反思 | 《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看完這本書,促進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際關係。我個性有滿多和作者相像之處,沒遇過的事件,彷彿藉著他的文筆,進入該事件的兩難。


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

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


以下分享這本書中,促進我思考的四點。
1. 別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係
2. 在乎你的人總為你傷心
3. 謹慎處理負面情緒,小心誤傷
4. 父母只是想要知道你的近況



1.別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係

這句話看起來有點沉重,或許是之前過度依賴朋友,才有這樣的落差感。

有陣子社團辦活動,我身為幹部,需要經常轉發宣傳文。覺得身邊朋友都滿溫和善良,應該會幫這個小忙(都只是自己單方面的想像),於是認為自己的限動,應該他們會幫忙,但結果不如預期。

由於報名人數遲遲不到標準,社團開會討論是不是宣傳有沒做好的地方?焦躁的我開始有以下的想法:「為什麼我平時也會幫他們(ex.粉專)按讚,現在連這點小忙都不會幫?」後來冷靜思考,這不是朋友的義務,因為這個而對朋友生氣不太好。況且我當時沒有給出詳細的指示,或者說出我現在的難處,朋友們也不知道我需要幫助。幸好我當時並沒有對朋友生氣。


Hannah Rodrigo from Unsplash

Hannah Rodrigo from Unsplash

看完第一章後,我很認同作者提到「人際關係的癥結多半來自於落差感」這個觀點。大家認為的各不相同。這事件中,我單方面認為他「應該會」幫我,但這點小忙在他的視角而言並不是首要處理之務(畢竟大家都很忙),以他的角度可能認為我只是想分享我的生活,況且他們平時的社交軟體使用習慣,本來就不是愛分享的個性。

可惜的是,那個活動遇到疫情大爆發,別無選擇直接取消了。

2.在乎你的人總為你傷心

曾經遇到難過的事情,朋友料到我會難過,傳信息來安慰我,也幫我排解負面情緒。事情落幕後,我覺得有他真好,不僅了解我的細膩善感,還預先考慮到我的心理狀態,替我「先」擔心可能的悲傷情緒,結交到如此重視我的朋友,我何其幸運!

Sasin Tipchai from Pixabay

Sasin Tipchai from Pixabay

3. 謹慎處理負面情緒,小心誤傷

在《陌生人的同情心有額度,討拍頂多兩次而已》中,作者提到自己曾經傷到前來關心的網友,自此之後他謹慎處理每一則公開發表的「負面情緒」。

有時候只是傾倒負面情緒,需要無聲的「傾聽」,而非一來一往理性地釐清對錯,尤其遇到該事件很複雜時,難以用文字說明,就更不想花腦筋去解釋來龍去脈了(畢竟當下心情也很差)。在IG限動這種即時的分享,容易遇上這樣的情況。

儘管我能理解以上的情緒,但想想若是善意關懷卻被當事人認為「很煩」,也會覺得受傷甚至是莫名其妙吧?無意間傷到一位關心你的人不說,更可能會造成「無病呻吟」的印象。因此,我認為應該要慎選處理負面情緒的方式。

我在發任何東西前都會想像別人可能的反應,只要有一絲懷疑,我就會選擇不發。或者就調整好文字的力度,變成像是客觀陳述一件事情,在結尾加上「我心情已經好多了」,暗示這件事已經結束,請不用擔心。


RobinHiggins from Pixabay

RobinHiggins from Pixabay

4.父母只是想要知道你的近況

大學期間,家裡的群組偶爾會冒出媽媽抱怨的信息,想說哪裡惹他生氣了?

原來是太久沒跟他講電話。

有時候準備期中期末一忙,便忘記跟媽媽通話。起初我不明白為何要固定打電話,無趣的生活也沒什麼有趣的事情好分享的?其實父母只是想要知道你的近況,聽聽你的聲音,就算沒說什麼重要的事,也當成固定報平安的例行公事。我後來才養成主動打電話的習慣。

這件事我最佩服好友,好友會每天利用換教室上課的空檔或其他零碎時間,打電話給家人。其實我換位思考,以家人的角度看,小孩們都到外地上大學了,一定會感到孤單,也會擔心我們的生活,定期打電話可以消除這樣的擔憂。


110.07.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如溫的沙龍
5會員
10內容數
如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8/08
曾經記錄讀完的書名,看著清單越來越長,心理萌生成就感,但大部分書中的內容我都很模糊,現在寫閱讀心得後,更能記住書中的知識了。
Thumbnail
2021/08/08
曾經記錄讀完的書名,看著清單越來越長,心理萌生成就感,但大部分書中的內容我都很模糊,現在寫閱讀心得後,更能記住書中的知識了。
Thumbnail
2021/08/05
身為電話恐懼症的輕度患者,若不是非常緊急的事情,希望對方以E-mail或文字訊息通知我。
Thumbnail
2021/08/05
身為電話恐懼症的輕度患者,若不是非常緊急的事情,希望對方以E-mail或文字訊息通知我。
Thumbnail
2021/07/31
迷惘的我,似乎從這本書中找到一絲慰藉。
Thumbnail
2021/07/31
迷惘的我,似乎從這本書中找到一絲慰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對重要的人是不介意付出,見到對方開心就可以 我並不介意朋友曾在行為或語言上不自覺「傷害」過我,(因為只是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吧,彼此不明白吧)(有可能對方根本就意識不到問題所在,但我希望對方會嘗試在我的角度)
Thumbnail
我對重要的人是不介意付出,見到對方開心就可以 我並不介意朋友曾在行為或語言上不自覺「傷害」過我,(因為只是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吧,彼此不明白吧)(有可能對方根本就意識不到問題所在,但我希望對方會嘗試在我的角度)
Thumbnail
以前我是一個超級怕麻煩的人,不僅怕麻煩自己,也怕麻煩別人,因此就算心裡有需求,就算可以幫忙的人就在旁邊或是好友,也很難開口要求別人幫忙,就怕麻煩到別人過意不去。因此漸漸的有人覺得我冷漠或高高在上,有一種距離感。
Thumbnail
以前我是一個超級怕麻煩的人,不僅怕麻煩自己,也怕麻煩別人,因此就算心裡有需求,就算可以幫忙的人就在旁邊或是好友,也很難開口要求別人幫忙,就怕麻煩到別人過意不去。因此漸漸的有人覺得我冷漠或高高在上,有一種距離感。
Thumbnail
最近和一個朋友相處起來,過程看似和諧愉快,但結束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空虛和違和感,我細細回顧他說過的話,仔細推敲後發現他是「假性隨和」-表面上跟誰都好聊,實則內心孤獨之人。 他某次在小事上使我感到不尊重,我表達我有些許的不悅後,他很快速地道歉了。在後來聊天時提起他以前也曾因同一件小事惹另一位朋友不悅,
Thumbnail
最近和一個朋友相處起來,過程看似和諧愉快,但結束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空虛和違和感,我細細回顧他說過的話,仔細推敲後發現他是「假性隨和」-表面上跟誰都好聊,實則內心孤獨之人。 他某次在小事上使我感到不尊重,我表達我有些許的不悅後,他很快速地道歉了。在後來聊天時提起他以前也曾因同一件小事惹另一位朋友不悅,
Thumbnail
  有那麼一個時刻,覺得全世界的人,都不懂我,也沒有人願意是主動關心自己的,也因此在那個虛情假意的社群中,要示弱自己,成了一種壓力,每當聽到有人說「加油」的時候,總覺得我好像不該悲傷、不該難過,只想給大家一種樂觀、開朗、獨立的自己,也因此低潮文章在那,似乎成了一種討拍文,但非我所想,逐漸,我不敢多贅
Thumbnail
  有那麼一個時刻,覺得全世界的人,都不懂我,也沒有人願意是主動關心自己的,也因此在那個虛情假意的社群中,要示弱自己,成了一種壓力,每當聽到有人說「加油」的時候,總覺得我好像不該悲傷、不該難過,只想給大家一種樂觀、開朗、獨立的自己,也因此低潮文章在那,似乎成了一種討拍文,但非我所想,逐漸,我不敢多贅
Thumbnail
謝謝你,將我撈起,儘管我還是溼答答的,但至少我還有選擇活下去的權利。
Thumbnail
謝謝你,將我撈起,儘管我還是溼答答的,但至少我還有選擇活下去的權利。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促進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際關係。我個性有滿多和作者相像之處,沒遇過的事件,彷彿藉著他的文筆,進入該事件的兩難。 以下分享這本書中,促進我思考的四點。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促進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際關係。我個性有滿多和作者相像之處,沒遇過的事件,彷彿藉著他的文筆,進入該事件的兩難。 以下分享這本書中,促進我思考的四點。
Thumbnail
最近我一直在反思一件事情,那就是友誼 可能是從小到大,沒什麼朋友吧! 導致自己有著討好型的人格 我傻傻地以為,只要我都聽他們的 或是把真實的自我完全交給他們 她們也會對我百分之百的付出 其實我錯了,對她們越好,他們越會得寸進尺 對他們的忍讓跟妥協,換來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心痛, 我為了她們改了
Thumbnail
最近我一直在反思一件事情,那就是友誼 可能是從小到大,沒什麼朋友吧! 導致自己有著討好型的人格 我傻傻地以為,只要我都聽他們的 或是把真實的自我完全交給他們 她們也會對我百分之百的付出 其實我錯了,對她們越好,他們越會得寸進尺 對他們的忍讓跟妥協,換來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心痛, 我為了她們改了
Thumbnail
最近有一些人際上的挫折,大抵上是因為被一位曾經很熟識要好的朋友冷淡、疏遠,所以才開始重新思考自己是如何面對人際關係的。在大學這四年,逐漸發現自己是一個相當重視友情的人,會很努力地想要去珍惜每一段關係,即使活動結束,也還是希望曾經一起奮鬥過的夥伴可以把我當成朋友。但後來才發現,對於很多人來說……
Thumbnail
最近有一些人際上的挫折,大抵上是因為被一位曾經很熟識要好的朋友冷淡、疏遠,所以才開始重新思考自己是如何面對人際關係的。在大學這四年,逐漸發現自己是一個相當重視友情的人,會很努力地想要去珍惜每一段關係,即使活動結束,也還是希望曾經一起奮鬥過的夥伴可以把我當成朋友。但後來才發現,對於很多人來說……
Thumbnail
許多人總是會為了朋友與人際關係而煩惱,我想理想的朋友關係就是沒有壓力、沒有負擔,彼此的喜好與價值觀相近,願意在對方傷心時陪在身旁,在有困難時伸出援手。我認為這樣的人並不多,所以不會強求,但我會盡量自己成為這樣的人,也盡量以下面的觀念與人來往,如果你正為了人際關係苦惱,或許可以參考看看。
Thumbnail
許多人總是會為了朋友與人際關係而煩惱,我想理想的朋友關係就是沒有壓力、沒有負擔,彼此的喜好與價值觀相近,願意在對方傷心時陪在身旁,在有困難時伸出援手。我認為這樣的人並不多,所以不會強求,但我會盡量自己成為這樣的人,也盡量以下面的觀念與人來往,如果你正為了人際關係苦惱,或許可以參考看看。
Thumbnail
我對於人際關係看得很淡,與某個人能否成為朋友不會太在意,或是某個朋友不再來往也不會難過太久。並不是我冷血無情,只是年歲漸長,慢慢理解很多人事物強求不來,尤其是關乎到另一個人的事情,我們更是勉強不來,並不是一廂情願就能有好的結果
Thumbnail
我對於人際關係看得很淡,與某個人能否成為朋友不會太在意,或是某個朋友不再來往也不會難過太久。並不是我冷血無情,只是年歲漸長,慢慢理解很多人事物強求不來,尤其是關乎到另一個人的事情,我們更是勉強不來,並不是一廂情願就能有好的結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