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是人帶風向,而是媒體以及自己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跟一個白粉聊到林醫師帶風向這件事
我回他說
.
帶風向這件事,本質上是錯誤的認知
事實上,從沒個人能帶風向
.
因為每一件事,每一個政策決定
永遠
都有人支持
跟反對
絕對都有人在臉書上、推特上、IG上發表他的看法
你之所以認為是帶風向
只是剛好媒體報導到他,或很多媒體只報導他
而你剛好發現很多人都支持他
而討厭他的言論的人自然就認為這是帶風向
.
但事實上,反對林醫師看法的人也不少,雖然媒體沒有報導,但不也是一堆人支持嗎
而與林醫師醫見相左的人,肯定也一堆,支持與林醫師醫見相左的人也肯定不在少數
那為什要覺得有個人帶風向?
唯一能帶風向的,只有媒體
我們所看的所聽的所判斷的都是媒體希望我們了解
至於他們報導的人說的內容是不是對的,或是錯的
這媒體從不在意
因為他們要的僅是人們的關注而已。
.
最後勉勵大家
任何一件事,要同時看支持綠的、支持藍的、中立的
最基本三種立場的媒體都要看一下
你才會知道所有事情的對錯問題
單只看特一立場的媒體,其實從不是哪個黨帶風向,而是媒體把你們帶風向。
這是一個無法論述對錯的過程,因為每一個人的立場都不一樣,而我反對專制,所以現階段我會比較偏向我們中華民國這邊。我是一個期待中國民主自由的人、也期待中東、非洲各國人民也能卓越成長起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台灣有很多專家,其實是媒體人,他們報導的投資訊息是「讀者想看的」,如散戶大多已經上車做多時,這些媒體就會鼓勵做多,讓讀者看得很爽,當散戶一片偏空時,這些媒體就會報導許多負面新聞來安慰散戶,若不小心看走眼時,這些媒體就把責任怪到ㄚ扁。 當所有的弱手都持有時,高點就不遠了,這個觀察意義在台灣就是看成
1. 誤以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 - 很多人實際上只是隨波逐流,並沒有真正的獨立思考。這些人常常在看到某些意見時,會說「我也是這麼想的」,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 2. 站隊形成優越感: - 有些人會因為站在某個特定意見的隊伍中而產生優越感,覺得自己比別人更有見地。
社群媒體上, 常常會看到有些人說「我也是這麼想的」, 「你說的大概就是我想的那樣」。 一開始還會覺得, 這些人是來馬後砲,是想不懂裝懂, 看了 Scott 這兩句話後, 我才發現, 可能真的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有自己的意見。 而且大部分的人沒有自己的意見以外, 有些人還會站隊站出優越感。
Thumbnail
你知道你的過往和傷痛,變成媒體利用打擊政敵的手段嗎。
我想多數人每天都是先看蒐集報章雜誌和網路媒體資訊,閱讀和解讀這些新聞訊息之後,然後才產出盤勢觀點,甚至是操作策略,可是那不是你真正的觀點,很可能只是間接被植入,或是說是抄來的...
Thumbnail
有人對專家深信不疑,專家說甚麼都是至理名言,對專家之言全盤接受,不敢提出任何質疑,理由很簡單,「他是專家你不是。」專家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鑽研一個範疇,提出來的自然是真知灼見,不容質疑。 有人卻從來不信專家那一套,他們認為專家也是人,而人就有局限,就有可能犯錯,與其聽信專家,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他
Thumbnail
在生活裡思考,哪一個你現在持有的觀念、價值觀、看法 是被媒體影響來的? 這個影響對你來說是好的影響還是不好的? 你有沒有因為被影響而做出改變?
Thumbnail
觀點是不分主客兩端的,背後的視角差異於是來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經過驗證的科學和數學相對客觀,基於個人經驗與社群認同的則相對主觀。說到底,觀點是多面向的,為何僅以主客來區分。
Thumbnail
所謂的「訊息」類新聞。背後可能吊著「平衡報導」的幌子。說幌子,並不是指平衡報導是假的,而是,但凡沒有什麼能力或實力可以提出個人見解的記者或寫作者,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呈現多方視角」,但讀者是絕對看不出記者個人的觀點或論述,因為根本沒有……
Thumbnail
一個圈子裡只有我發作又是為何;也好理解,這表示其他人跟他氣味互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台灣有很多專家,其實是媒體人,他們報導的投資訊息是「讀者想看的」,如散戶大多已經上車做多時,這些媒體就會鼓勵做多,讓讀者看得很爽,當散戶一片偏空時,這些媒體就會報導許多負面新聞來安慰散戶,若不小心看走眼時,這些媒體就把責任怪到ㄚ扁。 當所有的弱手都持有時,高點就不遠了,這個觀察意義在台灣就是看成
1. 誤以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 - 很多人實際上只是隨波逐流,並沒有真正的獨立思考。這些人常常在看到某些意見時,會說「我也是這麼想的」,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 2. 站隊形成優越感: - 有些人會因為站在某個特定意見的隊伍中而產生優越感,覺得自己比別人更有見地。
社群媒體上, 常常會看到有些人說「我也是這麼想的」, 「你說的大概就是我想的那樣」。 一開始還會覺得, 這些人是來馬後砲,是想不懂裝懂, 看了 Scott 這兩句話後, 我才發現, 可能真的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有自己的意見。 而且大部分的人沒有自己的意見以外, 有些人還會站隊站出優越感。
Thumbnail
你知道你的過往和傷痛,變成媒體利用打擊政敵的手段嗎。
我想多數人每天都是先看蒐集報章雜誌和網路媒體資訊,閱讀和解讀這些新聞訊息之後,然後才產出盤勢觀點,甚至是操作策略,可是那不是你真正的觀點,很可能只是間接被植入,或是說是抄來的...
Thumbnail
有人對專家深信不疑,專家說甚麼都是至理名言,對專家之言全盤接受,不敢提出任何質疑,理由很簡單,「他是專家你不是。」專家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鑽研一個範疇,提出來的自然是真知灼見,不容質疑。 有人卻從來不信專家那一套,他們認為專家也是人,而人就有局限,就有可能犯錯,與其聽信專家,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他
Thumbnail
在生活裡思考,哪一個你現在持有的觀念、價值觀、看法 是被媒體影響來的? 這個影響對你來說是好的影響還是不好的? 你有沒有因為被影響而做出改變?
Thumbnail
觀點是不分主客兩端的,背後的視角差異於是來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經過驗證的科學和數學相對客觀,基於個人經驗與社群認同的則相對主觀。說到底,觀點是多面向的,為何僅以主客來區分。
Thumbnail
所謂的「訊息」類新聞。背後可能吊著「平衡報導」的幌子。說幌子,並不是指平衡報導是假的,而是,但凡沒有什麼能力或實力可以提出個人見解的記者或寫作者,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呈現多方視角」,但讀者是絕對看不出記者個人的觀點或論述,因為根本沒有……
Thumbnail
一個圈子裡只有我發作又是為何;也好理解,這表示其他人跟他氣味互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