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分中 五識身相應地 第一 P.1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我們依一般常識如何理解"人的本體論”呢?

我覺得我們可以設想有這麼一個人生活在這世界上,看著這花花世界裡的人如恆河沙數,他看著這些流動的沙,感覺到自己也是其中之一,時時為什麼所驅動,一會兒流向高處、一會兒趨向低處,有時歡樂、有時悲苦,有時令人覺得這生命是值得一切的、但有時又覺得人生並不值得如此受苦。如此經歷著直至某日,他由衷產生一個提問,既然人有可能快樂、也有可能痛苦,那麼原則是什麼?人要怎麼樣才能在這世界裡活得幸福?如何能免於受苦?

我們在導論中提過了,任何人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需有的認識基礎是

  • 人是什麼
  • 人所賴以生存的環境是什麼
  • 人如何在環境中展開一條幸福、快樂,令活著這件事值得的實踐之路

我認為,第一個提問就是"本體論”的探問範疇,我們認識這個本體就像我們認識水在各種情況下所彰顯的關鍵特質。

人有什麼特質?這些特質如何形成?如何固著?如何變化?

因何有異、因何有同?原理為何?⋯⋯諸如此類。

以人為認識對象,論者所觀察到是人皆有的客觀表象首先是-

人是以五種感官觸受外界現象,並且能與之互應的主體。



raw-image

在客觀認知中,所謂五識身自性-這些自性是機體能夠在自體意識的智性運作下察知一切觸受所依、所緣-當他因感官的接觸而有所知覺,他會知道這個知覺由何而來、經由何種途徑、什麼助長這種感知、有什麼伴隨著這種感知而生、知覺後所引發的心理感受、這些感受驅動了什麼行動。這些,總名為「五識身相應地」。這五種感官意識分別是因於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與外界接觸所引動的感官意識。


raw-image

何謂「眼識自性」?「眼識自性」的普遍共相為-

  • 依眼了別色- 這種知覺的產生皆以視覺感官為認識途徑
  • 彼所依者俱有依- 與此知覺相對,都有一或多個以肉眼可感知的對象。
  • 眼等無間依- 這種知覺是無差別、不間斷的,只要眼前有對象物存在,「看見」的自覺以及前論提及的一切相應意識就依所見自發產生。
  • 意種子依- 這種知覺是藉由意識中建立的抽象概念為類型歸納的依據。
  • 即此一切種子,執受所依,異熟所攝阿賴耶識- 凡經眼觸受、納入知覺、綜合歸納後建立的一切類型概念與外物的關係,都在由異熟因果所引導的阿賴耶識範疇內。

詮釋如何取得,其實我應該還是要有理性論述的過程,例如為什麼我把「種子」的隱喻詮解為「建立抽象概念的能力」。但這個隱喻的真正所指,在第二章讀畢稍為熟悉這一套理論的隱喻系統之後,幾乎是自明的,如果要在這裡依單詞解釋,無依無據,倒不知該從何說起,所以不如先行懸置,待我們對系統的了解再深厚一點,它的所指就自明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胡兒的沙龍
10會員
327內容數
自2020年初,我們被動地進入了一場漫長的生存戰疫,面對的,本是看不見的天敵,然因緣所會,人事交織,各有所私,天災,便有了人禍的特質,於大事件中的個人,所有無力、未知、種種驅力趨生避死,感蕩心靈,故有此集。
胡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0/16
「唯此 」指相對於「多曾習力最強者」的「其餘皆忘者」,無論自憶或他令憶者,最終的意識中只剩下這些他平時最眷戀的人事物。
Thumbnail
2021/10/16
「唯此 」指相對於「多曾習力最強者」的「其餘皆忘者」,無論自憶或他令憶者,最終的意識中只剩下這些他平時最眷戀的人事物。
Thumbnail
2021/10/10
我感興趣的就是理性的認識論這些,而對於信仰⋯⋯我還是要根據理性的認識論,例如說某人欲信仰「無我」、「空性」,那麼他是不是要先知道個理性方法、依一個客觀的角度去認識這個「我」、認識這個「性」,才能掌握如何超越自性的方法,使之「空無」? 所以,是不是先去讀「地論」是正確的?然後其人才能夠依對自性、對自我
Thumbnail
2021/10/10
我感興趣的就是理性的認識論這些,而對於信仰⋯⋯我還是要根據理性的認識論,例如說某人欲信仰「無我」、「空性」,那麼他是不是要先知道個理性方法、依一個客觀的角度去認識這個「我」、認識這個「性」,才能掌握如何超越自性的方法,使之「空無」? 所以,是不是先去讀「地論」是正確的?然後其人才能夠依對自性、對自我
Thumbnail
2021/10/03
這就是前述無記時的狀態,接下來的應該很容易理解了。
Thumbnail
2021/10/03
這就是前述無記時的狀態,接下來的應該很容易理解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人的基因,因為生存而需要學會辨識的物件,成了信念。 信念就是生存系統。 人類意識只對生存有關的東西產生解釋,並排除任何不助生存的東西,過濾任何不助生存與威脅的訊號並歸類為無意義。 這樣他們放眼望去都是有助生存且可以理解的物件。 這構成了人類社會的矩陣或環境或世界觀或人類物質世界。
Thumbnail
人的基因,因為生存而需要學會辨識的物件,成了信念。 信念就是生存系統。 人類意識只對生存有關的東西產生解釋,並排除任何不助生存的東西,過濾任何不助生存與威脅的訊號並歸類為無意義。 這樣他們放眼望去都是有助生存且可以理解的物件。 這構成了人類社會的矩陣或環境或世界觀或人類物質世界。
Thumbnail
用五行(木、火、土、金、水)詮釋、看待我們的人生,從而了解自己在意的是什麼,潛意識裡的匱泛來自於哪裡。 汲汲營營所追求的是「社會價值」賦予的應該,還是自己內心真實的想要。 看似擁有人人稱羨的一切,卻仍然感到有所空缺。以為是自己的不懂知足,更多的可能是不懂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五行是構成人的
Thumbnail
用五行(木、火、土、金、水)詮釋、看待我們的人生,從而了解自己在意的是什麼,潛意識裡的匱泛來自於哪裡。 汲汲營營所追求的是「社會價值」賦予的應該,還是自己內心真實的想要。 看似擁有人人稱羨的一切,卻仍然感到有所空缺。以為是自己的不懂知足,更多的可能是不懂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五行是構成人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內在結構的三個主要層:無意識心智的第一脈輪、本能心智的第二脈輪和本能心智的第三脈輪。文章指出了這三個層面如何相互關聯並影響自我功能,並探討了未治癒的記憶創傷對身體和身心的影響。此外,文章還討論了3D個性矩陣以及國家民族的痛苦之身等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內在結構的三個主要層:無意識心智的第一脈輪、本能心智的第二脈輪和本能心智的第三脈輪。文章指出了這三個層面如何相互關聯並影響自我功能,並探討了未治癒的記憶創傷對身體和身心的影響。此外,文章還討論了3D個性矩陣以及國家民族的痛苦之身等議題。
Thumbnail
  何謂物體系?相較於人與人、人性與人性的關係,物體系即是物與物、物性與物性的關係。但何謂「關係」?在建築系的評圖場上,時常討論建築、人與自然三者間的關係。然而,近看建築教育,卻絲毫未對何謂「關係體係」有所著墨。筆者試圖藉由探討《物體系》,來釐清人與物的關係,進而談論,若這個世界是客體在思考
Thumbnail
  何謂物體系?相較於人與人、人性與人性的關係,物體系即是物與物、物性與物性的關係。但何謂「關係」?在建築系的評圖場上,時常討論建築、人與自然三者間的關係。然而,近看建築教育,卻絲毫未對何謂「關係體係」有所著墨。筆者試圖藉由探討《物體系》,來釐清人與物的關係,進而談論,若這個世界是客體在思考
Thumbnail
嘗試解釋三個身心靈相關的基本概念,包括集體意識的佔據、對於未知的最佳解、世界終究是二元的。通過這些基本概念的探索,希望讀者能種下一個對內探索的種子,回歸真實和平衡的心態。
Thumbnail
嘗試解釋三個身心靈相關的基本概念,包括集體意識的佔據、對於未知的最佳解、世界終究是二元的。通過這些基本概念的探索,希望讀者能種下一個對內探索的種子,回歸真實和平衡的心態。
Thumbnail
現今的社會風氣開放,許多未知的力量也漸漸揭開面紗,不論是站在科學論點,還是神秘學派,都已經有非常多的數據與論點能參考。靈性本源為人的自性,人的存在可分爲四個層面:生物層面、心理層面、社會層面和靈性層面,其中靈性層面最為核心的部分。 [高頻與低頻] 時常的,能從不管是友人、客戶、或者是時下
Thumbnail
現今的社會風氣開放,許多未知的力量也漸漸揭開面紗,不論是站在科學論點,還是神秘學派,都已經有非常多的數據與論點能參考。靈性本源為人的自性,人的存在可分爲四個層面:生物層面、心理層面、社會層面和靈性層面,其中靈性層面最為核心的部分。 [高頻與低頻] 時常的,能從不管是友人、客戶、或者是時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