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的《長恨歌》,詩化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也美化了唐玄宗的深情。然而,美人獨得君王顧;三十個兒子,難有父子情。為了浩浩皇權,唐玄宗一日殺三子,血淋淋,最是無情帝王家。
劇中之天保三載,即唐玄宗第二個年號天寶,聖人原型無疑為唐玄宗,郭利士就是高力士。囂張跋扈的右相林九郎,當為臭名傳千古的奸相李林甫。寫下「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和「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何監,自然是詩人賀知章。因著聖人日日折辱,右相處處掣肘,猶如驚弓之鳥的太子李璵,即天寶十五載安史之亂時,於靈武登基的唐肅宗。
「看看丑正燃燈之時,咱們能不能吃上太子這口肉。」此時的太子已是而立之年,盤裡一大塊肉割得正狠狽。聖人這一嘲諷,太子心一慌、手一滑,一大塊羊肉差點掉到地上。身為太子老師的何監,暗暗地捏了一把汗,有驚無險。與之作對的右相和永王,一臉鄙夷地等著看太子出洋相。太子好不容易割了一盤肉,敬呈給聖人時,聖人卻要他給右相先用。太子走到右相身邊,右相看也不看一眼,當著群臣、眾使節之面羞辱太子,居然向聖人作出了「登東」,即上茅廁的請求。李璵這太子歲月,風刀霜劍嚴相逼,逼得早生華髮,時不時擔心會像前任太子李瑛一樣,當了二十二年太子,反丟了卿卿性命。
太子㳟㳟敬敬地端著肉立在右相之側,右相瞧也沒瞧他一眼,立起身,向聖人作出登東之請,即上茅廁。
使者一:我問你一個問題啊,皇帝想廢太子,他會想多久?
使者二:上一個太子是李瑛,夜間拿的,第二天早上廢為庶人,到了下午改賜一條白綾。
使者一:不愧是天朝上國,吃飯、拉尿,學問太大了,相當刺激呀。
「到了下午改賜一條白綾」是戲劇效果,事實是廢為庶人後不久才賜死。與太子李瑛携手同赴黃泉的,還有與之交好的李瑤和李璩。皇帝大人一日殺三子,究竟為那樁?無可奈何?還是冷酷無情?
太子李瑛為唐玄宗次子,鄂王李瑤、光王李璩為五子、八子。唐玄宗原配王皇后並無生育,庶長子李琮因年少打獵時臉被抓傷,留下了了傷疤,失去了當太子的資格。天朝上國皇儲,豈能相貌不雅。下一個人選自然是庶次子李瑛,恰逢其時生母趙氏深受寵愛,順理成彰入主東宮。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武氏的到來,意味著趙氏和後宮一干佳麗,色未衰愛已弛。隨著武氏所生之子一天天長大,李瑛的太子之位,亦岌岌可危。
武氏貌美又解語,且精通音律,契合唐玄宗雅好,二人琴瑟合鳴,很快地,三千寵愛在一身。身為武則天的侄孫女,武氏不乏武家基因裡力爭上游、爭權奪利的旺盛企圖心。她聰慧、陰狠,覬覦皇后大位,也想扶植自己的兒子上位。太子李瑛和王皇后,自然而然成了她欲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王皇后為人寬厚、端莊賢淑,在宮中很受愛戴,可惜膝下無所出。在意外得知唐玄宗有廢后的念頭之後,她慌了。為了鞏固后位,不惜病急亂投醫,竟施用巫蠱之術求生貴子。武氏得知後,授人密告唐玄宗,在她的推波助瀾下,王皇后被廢為庶人,一年不到,含辱以終。唐玄宗有意讓武氏入主中宮,卻遭群臣反對。武氏為武三思的侄女,武三思在武則天稱帝及中宗李顯復位後,權傾朝野、飛揚跋扈,並陰謀廢掉太子李重俊,最終引發了景龍政變。
御史潘好禮就上疏說,武三思干紀亂常,臭名昭著。若立武氏後人為后,難免令天下人聯想到高宗時期的“廢王立武”舊事,悠悠眾口,有損聖名。再者,太子李瑛非武氏之子,武氏一旦為后,必然進一步為親生兒子謀求東宮之位。皇儲之爭一起,朝野政局,難免不安。
一番話,說得當時尚有為的唐玄宗如夢初醒,打消了立后念頭,但仍封為惠妃。雖為妃,待遇卻如同皇后,一家人,隨之雞犬升天。武惠妃作夢也想不到的是,今朝她寵冠後宮,明日她的親兒媳婦楊玉環,同樣選在君王側。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所受恩寵,更有過之。
當不成皇后,阻卻不了將親生兒子送進東宮的勃勃野心。扳倒了王皇后,武惠妃的下一個目標,自然就是太子李瑛。這是出於權勢的渴望,也是不得不為之的自保。一入宮門深似海,三千寵愛在一身之時,武惠妃即踏上了權力鬥爭的不歸路。太子李瑛之所以和李瑤、李璩交好,和他們有共同的敵人武惠妃息息相關。三個皇子的生母皆因武惠妃而失寵,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生母同病相憐,三個皇子自然走得近。身為太子的李瑛,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生母趙氏的失寵,漸漸影響了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武惠妃亦心知肚明,若不能廢掉太子,俟李瑛登上皇位,自己可能就大難臨頭,甚至禍延子孫。於是乎,枕頭風,沒少吹,時時蠱惑帝王立自己的兒子李瑁為太子。美人泣,梨花淚,經常在唐玄宗耳邊說李瑛的壞話。武惠妃之語,亦非全然無的放矢。三位皇子聚在一起,飲酒作詩之餘,不免為自己的生母發發牢騷,說說武惠妃的不是,兼及帝王恩情之涼薄。說者無暇細思,聽者相當有意。武惠妃的女婿楊洄,本就暗地裡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隨時等著抓把柄、挑過錯。楊洄向武惠妃匯報,武惠妃一轉身,梨花帶雨,春容慘咽,又是指控三位皇子結黨,意欲謀害他們母子,又是暗指他們對皇帝心懷不滿。唐玄宗一聽,太子居然敢對他不敬,立即氣血上湧,準備廢掉太子。
自古帝王與太子,向來關係微妙。試想,有那麼一個人,就是等著你魂歸九重天,好享有你今日所有的一切。那況味,想想就不好受,特別是對還想著長生不老,統治千秋萬世的帝王來說。倘若太子尚年幼,還可以做做父子;若已成人,更像是君上臣下。此時李瑛已屆而立,當了二十二年的太子,生母去世前早已不得寵,加上武惠妃沒少說他的壞話,他在唐玄宗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也難怪玄宗一聽說他居然敢議論帝王的不是,不假思索認定他有不臣之心,雙眼一瞪,就想廢了他。又或者,唐玄宗本就有此打算,武惠妃的搬弄是非,不過是絕佳導火線。
此時為開元二十四年,宰相仍為剛正不阿的張九齡。唐玄宗廢太子之言一出,張九齡極力反對,「陛下必欲為此,臣不敢奉詔。」一來,太子未聞有大過,無根之言不可信。二來,太子乃國之本,不可輕易廢之。張九齡同時給唐玄宗上了堂歷史課,舉出歷代因皇帝偏聽,廢了太子而造成的政局動盪。殷鑑不遠的是隋文帝聽信獨孤皇后之言,廢了長子楊勇,改立次子楊廣,即後來好大喜功,窮奢極欲的隋煬帝。即位後短短十五年,就將萬里江山讓給了大唐。一番據理力爭,李瑛的太子之位,保住了;但在父親心中的觀感,每況愈下。
也許深知父子關係修復無望,李瑛非但沒有韜光養晦,反而演出索要兵甲兩千領這一齣。索要兵甲意味著什麼?謀反。李瑛顯然處事不夠謹慎,更糟的是無法記取敎訓。試想,他和李瑤、李璩晏飲時的牢騷話,都可以傳到武惠妃耳裡,無異把劍交到敵人手上。索要兵甲如此敏感之事,怎能不慎之又慎之,力求密不透風。結果,被唐玄宗第十三子潁王探知、告發,唐玄宗知道後,震怒不已。堂堂一國太子,索要兩千兵甲,意欲何為?初唐時期,政變、謀反,並不陌生。唐太宗和唐玄宗的帝王之位,不都是靠政變得來?被逼得無路可走的李瑛,難保不興起大丈夫當如是也之慨。合理揣測,李瑛雖無謀反之實,難保無謀反之意。在宰相張九齡的堅持下,李瑛再一次有驚無險,但在唐玄宗心裡,恐怕已判了死刑。
同年底,張九齡罷相;翌年四月,遠貶荊州。張九齡這一去,李瑛的氣數隨之遠颺。無政治奧援的他,只能任人宰割。未等張九齡的馬車聲漸行漸遠,唐玄宗已迫不及待地要廢了太子。為何?不同史書,不同記載,先看看《新唐書》怎麼說。
話說,武惠妃一計不成,又心生一計。一天夜裡,她派人去向太子三人傳話,說是宮內發生盜賊,請他們立即帶兵入宮保護皇上。三兄弟早在玄宗面前失寵,正苦於沒機會表現哩,一聽皇上有難,未及細想,就帶著自己的衛隊趕到宮裡去。看到三人果真帶兵前來,武惠妃禁不住得意地嗤出一聲冷笑,大叫太子謀反、太子謀反。謀反二字,何等敏感,觸動了唐玄宗凜凜不可犯的神經。下令將太子三人逮捕後,旋即貶為庶人。
唐玄宗隨後召集大臣,商議如何處置太子三人。此時的宰相,去了張九齡,來了李林甫。李林甫早已暗中和武惠妃結黨同謀,欲助其子壽王李瑁上位。機不可失,李林甫說了一句看似公道,實則落井下石的話,「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豫。」唐玄宗看出了宰相無意維護三位皇子,也可以說,李林甫揣摹迎合聖意,順水推舟。未幾,唐玄宗將太子李瑛三人賜死。最是無情帝王家,慘莫慘兮一日殺三子。
三位皇子被騙帶兵入宮這一幕,有聲有色,畫面十足,但邏輯不通。一,太子三人和武惠妃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怎可能輕易相信多年宿敵的一面之詞?二,三位皇子早已成年,智力再不行,也不可能不知道沒有聖旨就帶兵入宮,意味著謀反。三,是什麼驚天動地的盜賊,居然能危及皇帝安全,那就該緊急調動各路人馬護駕,怎可能求助於皇子?為了防止皇子發動政變,王爺府邸又能有多少府兵?
是以,《舊唐書》上的記載比較合情合理。不外乎三兄弟未記取敎訓,仍然時常聚在一起,又加上個駙馬爺薛繡,也是太子妃之兄。四人酒酣耳熱之際,不忘指點江山,一澆心中塊壘。結果,又讓楊洄和武惠妃抓了個把柄。開元二十五年四月,「楊洄又構於惠妃,言瑛兄弟三人與太子妃兄駙馬薛鏽常構異謀。」經過前面兩次折騰,唐玄宗應該早就厭棄了李瑛三兄弟。沒了張九齡的勸誡阻攔,樂得為所欲為。李瑛三兄弟貶為庶人還不夠,唯有殺了他們,才解氣,「俄賜死於城東驛。」唐玄宗有三十個兒子、二十九個女兒,若為皇權故,一日殺三子,於他、又何如?
武惠妃機關用盡,開心得意地把李瑛三人送上黃泉路,以為如此一來,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就能入主東宮。天不從人願,雖有宰相李林甫鼎力相助,唐玄宗並未立李瑁為太子,而是依長幼之序,選了第三子李璵。李瑛兄弟三人被殺同年,武惠妃去世。美人香消玉殞,唐玄宗一邊傷感思念,一邊注意到壽王妃天生麗質。雖是兒媳婦,但皇帝老爸既已看上,身為兒子的李瑁除了乖乖奉上,又能如何?昔為壽王妃,今在君王側,成了日後史上有名的「紅顏禍水」楊貴妃。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李璵應該不想當這個太子。一廂是強勢多疑、冷酷無情的皇帝,另一廂是權勢薰天、恣意橫行的宰相,先是李林甫、後為楊國忠。又有李瑛兄弟三人的血跡斑斑之鑑,李璵只能謹小慎微、誠惶誠恐地過日子,傢什是舊的,窗戶是漏的,奏樂不敢多。明面上不說,內心裡,李璵應該無法苟同唐玄宗的殺子之舉。然歷史無情,帝王更無情,李璵沒料到的是等自己坐上了龍椅,居然步上唐玄宗的後塵,殺了能文善武、具雄才大略的愛子李倓。
李白《長相思》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欄,微霜淒淒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