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東亞史第三講:日本帝國主義與亞洲現代化運動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上一講當中我們稍微提到了十九世紀帝國主義在全球的現代化方面所帶來的變革之內容,而日本做為亞洲唯一晉升歐洲帝國主義列強之列的國家,其主要使命便是透過模仿歐洲帝國之殖民政策和外交活動模式,已達成日本帝國在亞洲的地域稱霸。
泛亞主義作為日本帝國早期的外交理念,其實質類似於英國的白人之負擔、法國的歐洲啟蒙運動、德意志帝國的泛日耳曼主義以及俄羅斯帝國的泛斯拉夫主義,這種尋求地緣政治的共存共榮之理念,是幾乎所有十九世紀帝國主義國家在合理化殖民主義及對抗其他帝國地緣政治干涉時所經常提出的外交政治綱領。由於帝國主義往往不具備穩定的民族國家政治邊界,因此對地緣政治主導權的爭奪往往成為政治外交的重中之重,同時帝國本身對地域資源的整合,也更進一步強化了帝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以及行政官僚資源的集中,無意間也促成了帝國主義國家的「民族主義化」。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十九世紀帝國主義的基本結構:殖民主義–現代資本主義官僚–民族國家三位一體,彼此之間難以分割,在運作上環環相扣成為一個帝國的整體。日本的泛亞主義同樣是由亞洲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明治政權下的政經結構現代化–日本大和民族國家的整合三者相互組成的帝國之理念,這一理念的實際操作當然是由東京的明治政府一方面透過一系列現代化政策穩固中央集權的地位,同時又由東京向亞洲各地進行擴張且與歐洲列強透國國際外交的方式一步步成為帝國主義在亞洲不可忽視的秩序維護者和合作夥伴(原是由清帝國暫時扮演這樣的角色)。
然而,亞洲在由日本主導的地域發展影響之下,不可能如同清帝國與歐洲列強共治時期的東亞,只考慮到貿易據點的經營和資源的收刮。日本在亞洲發揮的影響力更如同英、法在歐陸所帶來的政經革命,或是普魯士王國和奧地利王朝在東歐諸國所帶來的秩序和現代化運動,地緣政治的戰略重要性高低往往會讓帝國本身對影響地域有成正比的資源和精力的投入,這也是為什麼對香港資本的投入是在大英帝國失去了印度、東南亞主國以及上海後才開始有大幅增加的,而台灣作為日本地緣政治戰略中心,自然也就越需要投入更多遠超英、法還外殖民地的資本人力來經營的緣故。
日本對台灣積極的殖民政策,並不是如大多數歷史學家所認為的,僅僅是將殖民地本身當成現代化的實驗場,而是在清帝國滅亡以後的秩序真空期,日本帝國必須將整體的現代化技術快速投入自己所能控制的亞洲區域,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少的成本取得日本在亞洲的優勢。台灣、韓國成為日本在這場亞洲地緣政治博弈中最直接的受益者,成為了亞洲現代化運動的第一現民族,許多歐洲帝國最先進與最經典的器物文明和文化知識幾乎是以「共時性」的形象進入日本、台灣及韓國,彷彿這幾個民族也稱為了「歐洲文明」的成員之一。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陳培豐博士在他的著作《同化的同床異夢》之中將台灣人渴望透過日本所帶來的現代化技術而擠身至西方帝國文明之列的夢想相當鮮明的表達出來,也反映了日本帝國在晉升全球帝國秩序之林以及亞洲地緣政治經濟主導者的成功。
日本帝國在亞洲所發揮的主導作用甚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都仍然持續影響著,戰爭期間的帝國成為與蘇聯和美國爭奪亞洲各民族解放者的角色,除了受蘇聯支持下的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統治或統戰的地區外(多半東亞大陸內入及南洋華人地區),日本帝國幾乎給予各民族獨立的規劃,而部分南洋國家(如印尼和馬來西亞)也在戰後透過日本軍隊的組織訓練和憲政技術在原殖民母國的同意下走向獨立。不僅如此,即使在戰後軍隊在美軍的主導下縮編成自衛隊以後,在經濟方面仍然對亞洲地區有著不少影響,舉凡工業的機密機械技術、汽車製造或著是文化產業的飲食、戲劇、電玩遊戲、動漫商品乃至衣著服飾等日常用品直到現今依然被亞洲地區的人們認為是「高級品」的代名詞。日本帝國今日的成就是從一系列的鬥爭和機會中一步步完成的,首先從十九世紀中期,透過西方文明技術的輸入初步完成了民族國家統合的內戰,隨後又在清帝國與俄羅斯帝國陸續解體後的亞洲真空地帶透過帝國主義的方式填補起來,並成為西方文明秩序在亞洲的代理人兼領導人,最後,即使二戰失敗淪為美國在亞洲秩序的附庸,仍然在文化、經濟方面具引領全亞洲的地位。日本的成功不全然在於其特殊的民族性或傳統文化,而是在每一次地緣政治秩序發生變動的當下都能相當機警地投入新的國際政治博弈當中,或許是天命也或許是偶然,日本帝國與其帶來的「亞洲現代化運動」已經成為了現今東亞各民族的一部份,深深地嵌入了東亞近代史的發展當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沙龍用於發表豐原社會科學高等專門學校課程之講稿、評論與論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亞走向近代化的契機乃在歐洲社會自十五、十六世紀以來的殖民運動,並在十八世紀以後走向帝國主義運動,然而不論是殖民主義還是帝國主義,西方向全球的擴張都都不是哪個強權打從一開始就對全世界所進行的「擘劃」。
對於近代史的定義,我們往往因循西方學術界的普遍認知,認為「近代」的源自英國工業革命以及法國大革命。這樣的認知雖然因帝國主義的全球擴張而普遍適用於全世界,但對於非西方地區的人來說,這套歷史發展的過程不僅有時差性,甚至在近代的發展過程中也往往有別於西方地區的發展模式。
1.課程核心目標:使學員理解近代東亞政治局勢的變動,並且進一步說明有關帝國主義、東亞地緣政治戰略、台灣民族主義之崛起、中國在冷戰前後戰略佈局之發展以及當代視角下要如何重新認識圍繞於台灣公民周遭之歷史世界。
東亞走向近代化的契機乃在歐洲社會自十五、十六世紀以來的殖民運動,並在十八世紀以後走向帝國主義運動,然而不論是殖民主義還是帝國主義,西方向全球的擴張都都不是哪個強權打從一開始就對全世界所進行的「擘劃」。
對於近代史的定義,我們往往因循西方學術界的普遍認知,認為「近代」的源自英國工業革命以及法國大革命。這樣的認知雖然因帝國主義的全球擴張而普遍適用於全世界,但對於非西方地區的人來說,這套歷史發展的過程不僅有時差性,甚至在近代的發展過程中也往往有別於西方地區的發展模式。
1.課程核心目標:使學員理解近代東亞政治局勢的變動,並且進一步說明有關帝國主義、東亞地緣政治戰略、台灣民族主義之崛起、中國在冷戰前後戰略佈局之發展以及當代視角下要如何重新認識圍繞於台灣公民周遭之歷史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日本近代通过明治维新全面学习和引进西方思想、制度和技术,取得了很大的社会进步和经济成就。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后,取代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于是,日本作为学习西方的优等生就想在列强俱乐部中与老师平起平坐。列强对日本的进步虽然大为赞许和予以欢迎,但并未给予其完全平等的地位。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
Thumbnail
《日本史的誕生》第一章揭示了日本史與中國史的深厚淵源。岡田英弘強調,日本文化與政治在早期深受中國影響,甚至可視為中國的屬國。透過商業活動與政治結構的轉變,作者重新檢視日本的歷史起源,並提出一個獨特的視角,讓我們了解日本如何在脫離中國後,逐漸發展成獨立的文化體系,這樣的觀點引人深思,值得一讀。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日治時期頭七年台灣人民的武裝抗日雖未令日軍大量傷亡,但卻大大增加日本治理台灣的成本,日本甚至一度想放棄台灣,將台灣賣給法國等其他列強。相較之下,英國統治香港時當地雖有反抗事件,但都很快就被平定,其他亞非拉美大洋洲殖民地狀況也不比香港好多少,那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呢?下面分項詳述之。 台灣地勢起伏大且
Thumbnail
不是只有中國會喊逢中必反,日本當年經濟超強,強到對美國有威脅時,日本本國一樣有類似的口號,台灣其實也有過,只是沒那麼激烈。 為何?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2003/6/7 自由帝國主義頗能代表美英戰略。世界秩序有兩種:帝國霸權或權力平衡。對美歐日,權力平衡已不復適用。現在只有三種國家—民主體制的西方「後現代國家」、國家主義的中俄印等「現代國家」,以及內戰頻仍的失敗國家。後兩者式對自由民主構成了威脅。但難以援用權力平衡,營造帝國霸權就成為唯一的出路。
帝國記憶:東方霸權的崛起與落幕,一部橫跨千年的亞洲帝國史 過去一千年的這些亞洲帝國在獲取及之後維持統治的過程中,其權力的定位及形式,以及各國對於文化所做出的貢獻。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为何日本在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时未被殖民?其实日本之所以可以在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时,却未被殖民,这主要取决于当时其有别于其他亚洲国家的几个关键因素。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日本在当时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在地理上的孤立位置,这一点在使其免受外部影响方面发挥了
Thumbnail
把時間軸拉長到幕府末年,西力東漸、殖民地林立逐漸的19世紀,日本作家林房雄旁徵博引,完成了《大東亞戰爭肯定論》這部大逆風的著作,不只企圖用不同的視角帶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東亞近代史,也要證明「大東亞戰爭」,除了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也是值得讓日本人感到驕傲的歷史。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日本近代通过明治维新全面学习和引进西方思想、制度和技术,取得了很大的社会进步和经济成就。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后,取代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于是,日本作为学习西方的优等生就想在列强俱乐部中与老师平起平坐。列强对日本的进步虽然大为赞许和予以欢迎,但并未给予其完全平等的地位。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
Thumbnail
《日本史的誕生》第一章揭示了日本史與中國史的深厚淵源。岡田英弘強調,日本文化與政治在早期深受中國影響,甚至可視為中國的屬國。透過商業活動與政治結構的轉變,作者重新檢視日本的歷史起源,並提出一個獨特的視角,讓我們了解日本如何在脫離中國後,逐漸發展成獨立的文化體系,這樣的觀點引人深思,值得一讀。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日治時期頭七年台灣人民的武裝抗日雖未令日軍大量傷亡,但卻大大增加日本治理台灣的成本,日本甚至一度想放棄台灣,將台灣賣給法國等其他列強。相較之下,英國統治香港時當地雖有反抗事件,但都很快就被平定,其他亞非拉美大洋洲殖民地狀況也不比香港好多少,那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呢?下面分項詳述之。 台灣地勢起伏大且
Thumbnail
不是只有中國會喊逢中必反,日本當年經濟超強,強到對美國有威脅時,日本本國一樣有類似的口號,台灣其實也有過,只是沒那麼激烈。 為何?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2003/6/7 自由帝國主義頗能代表美英戰略。世界秩序有兩種:帝國霸權或權力平衡。對美歐日,權力平衡已不復適用。現在只有三種國家—民主體制的西方「後現代國家」、國家主義的中俄印等「現代國家」,以及內戰頻仍的失敗國家。後兩者式對自由民主構成了威脅。但難以援用權力平衡,營造帝國霸權就成為唯一的出路。
帝國記憶:東方霸權的崛起與落幕,一部橫跨千年的亞洲帝國史 過去一千年的這些亞洲帝國在獲取及之後維持統治的過程中,其權力的定位及形式,以及各國對於文化所做出的貢獻。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为何日本在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时未被殖民?其实日本之所以可以在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时,却未被殖民,这主要取决于当时其有别于其他亚洲国家的几个关键因素。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日本在当时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在地理上的孤立位置,这一点在使其免受外部影响方面发挥了
Thumbnail
把時間軸拉長到幕府末年,西力東漸、殖民地林立逐漸的19世紀,日本作家林房雄旁徵博引,完成了《大東亞戰爭肯定論》這部大逆風的著作,不只企圖用不同的視角帶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東亞近代史,也要證明「大東亞戰爭」,除了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也是值得讓日本人感到驕傲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