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2021/08/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嗨,世界!歡迎來到問題學生羅訢的小格,我是羅訢。

先前參加線上講座,講者一句「臺灣很小」,引發了我與友人的觀點衝突。
其實友人會有那樣的反應我並不意外,他原本就時常抱怨臺灣的種種問題,包括臺灣對於藝術文化產業的不重視、城市美觀的問題,又或是最常點燃學生怒火的教育制度。每次提到這些,我都感覺得到他滿滿的不屑,不論是曾經與他面對面的交談或是線上的語音或文字訊息。
我大概提一下我們那天的對話,在講者說完「臺灣很小」,要我們這些「年輕人」在疫情結束後一定要出去看看世界之後,友人來訊「真的很小」,然後繼續抱怨一些我們已經談論過的內容,最後以「鬼島」作結,而我站在「愛臺灣」的立場,不甘示弱地回了一句「不准汙辱我的寶島」,然後說「臺灣有很多應該改變(改善)的問題沒有錯,但也有很多很棒的地方,這在任何國家都一樣,每個地方都有它美好和不完美的部分」,欲傳達人們不應只注意事物的缺陷等等或許是老掉牙的想法。
但過沒多久,我又開始思考,自己當下為何對於與自身觀點對立的對方如此抗拒、如此強烈地駁斥、想將對方擊倒?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看到各種的對立、衝突。小至同班同學為了滷肉飯要拌了再吃還是直接挖來吃或是芋頭是美味還是「邪教」之類的問題爭論不休(我則是在一旁默默看著他們,覺得他們很好笑也很可愛,一邊偷偷思考自己的立場),大一點的到球隊、政治,更嚴重的甚至是族群、宗教衝突等。在面對與自身觀點不合的人時,我們時常被侷限於自身的意識形態或立場,而缺乏與對方的互相溝通和理解,許多文化、族群、宗教等方面的衝突何嘗不是如此?
該位友人還轉貼了一篇文章給我,內容我沒太仔細看,但大概是點出臺灣的居住環境、經濟、食安、健保等問題,有條有理地分析,還穿插了各項數據以佐證作者的觀點。我知道,那篇文章或許影響了我朋友的想法,又或許只是將他原有的觀念勾勒了邊框。
回到我自己身上,我會如此反抗是為了什麼?這一切或許只證明我和友人在這件問題上觀點的對立,以及我一時控制不了的脾氣和旺盛的銳氣。而冷靜下來的我希望自己能夠藉此經驗訓練批判性思考。
我必須說,我至今仍然堅持自己在此事上的立場,但我可以從這樣的經驗中學習,學會傾聽與理解,而非在當下就被對方激怒,然後用與對方觀點對立的言論反擊。
我一直很喜歡莎士比亞,雖然我只懂得一些皮毛,但在撰寫這篇文章時我突然想到了《哈姆雷特》中普婁尼阿斯(Polonius)在兒子雷厄提斯(Laertes)出國留學前夕的一段經典臺詞,裡面有幾句還挺符合這次的情況的:
首先是第一句:「有什麼想法不要說出口。(Give thy thoughts no tongue.)」在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我以為它在這個喧囂的時代已經不合時宜,但仔細思考後我發現普婁尼阿斯的意思應該類似「三思而後言」。
再來,「人人的話你都要傾耳去聽,但是自己不可多開口。接受人人的意見,但是要保留自己的主張。(Give every man thy ear, but few thy voice./ Take each man’s censure, but reserve thy judgement.)」
最後,「不可和人爭吵,但是既已爭吵,就要鬧下去,令對方知道你的厲害。(Of entrance to a quarrel, but, being in,/Bear ‘t that th’ opposed may beware of thee.)」
(相關連結:1990年電影版《哈姆雷特》的該片段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gcdYOljEM0
此外,還有啟蒙哲士伏爾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而這也是我在與同學對話時,當同學說出與我意見相左的言論時我會引用的話。我想,我應該時時把這句話牢記在心,就像普婁尼阿斯說的「你要用鋼箍將他抱緊在你的靈魂上(Grapple them unto thy soul with hoops of steel.)」。雖然大臣在這裡說的是益友,但我相信箴言也應如此。
最後,雖然我不算有長年離鄉的經驗,但我想,自己的國家就像自己的家庭一樣,「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每個國家,甚至是每個城市、每個小鎮、鄉里,都一定有它美好與不完美的地方。當我們在家時,我們難免會對它有所不滿,但離開家一段時間以後,這個自己曾經活膩了的地方的可愛記憶總會漸漸浮上心頭,有時甚至曾經不愉快的過往也會因時間的流淌而隨笑變甜。

未來記者×問題學生羅訢 臺北報導
問題學生羅訢
問題學生羅訢
這個世界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問題,有人們心中的疑問及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九年級生問題學生羅訢在生活中偶有所思,雖不成熟,但正往自己所嚮往的方向努力著,一點一滴累積實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