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功能與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進入研究所時,一直想在這些書中,找到我這一路際遇裡的秘密與解釋
當我看到心理學家榮格的煉金術與超越功能時,明白那是我曾經所體驗中可以了解與呼應的......
榮格心理學派目前領域跨含很廣的幾層領域,其中最主要的包含了潛意識與超個人心理學(也就是那些所謂神秘經驗或者高峰經驗),而其中我所說的超越功能的意思是對立的兩極會出現第三方統整,好比說當我們人面臨到衝突,可能是善或惡、好或壞…這兩種極端、完全不相容的想法或價值時,心中便會有所衝突、波瀾、甚至分裂,而當人可以「有意識」地去看見無意識的心靈圖像時,便能將這兩者有所轉換,形成一種第三方的新觀念,而將在可以維持平和。
我從大學剛畢業工作時,很快地就遇到社會的黑暗面,對於價值觀的認同對我很重要,那幾乎是我賴以維生的方法,有了我冀望的價值貨與願景,我幾乎可以「剝削」自己在工作著…帶著這份對社會的心碎,我換了另一份工作,卻同時掉落到對人性的徹底失望。
就這樣子,我變得小心翼翼、恐懼、不信任,工作上也不再像以往般的積極,從那次起,我照見榮格所說的陰影
那一整年,我每一天都在我的陰影裡拔河,害怕被黑暗吞噬,卻也任由心…在黑暗裡載浮載沉,那些年,我對自己有很深的疑惑與懷疑,對環境有太多的茫然與不解。
經過了一整年的擔心害怕後,有一天我在工作的片刻,反思自己的樣貌,閉上眼睛的某一刻,我突然看見心中的意象:一個跛著腳走路的人,這個意象馬上讓我想起了一句成語─邯鄲學步,感受了圖像與成語文字的衝擊力量,我猛然驚覺自己急於想要擺脫沉重的陰影,但卻在這個現實世界中,用狼狽的四不像的走路姿態生存著,我學不會他人走路的樣貌,也找不回自己的…當下我徹底的明白與了解了
超越功能的核心便是造成意識上的轉變。它促使兩種對立面的調節,在兩個對立面外,形成第三個要素以整合兩者之間的衝突」。

以我的例子來說:四不像的畫面便是這第三個要素,也可以說是榮格所述的符號、象徵,而兩方的對立面便是生存條件與個人所賴的核心價值,我所抱持的個人核心價值為正直、自信,而當特質被環境所背叛時,在另個對立面認為要與環境「妥協」才能有所生存,於是這兩個不同的信念發生了衝突,也造成了我身體的低落、無生氣與心靈的了無趣味、煩悶及畏縮…而當腦海意識中獲取「四不像」象徵意象的同時,身心為此大為振奮因而形成了願意轉化的動力。
對立需流動與轉化
心理的願意改變到行為調整找到真正適切的因應方式,仍需要時間沉澱與消化,但這個轉化歷程鼓舞了我,並促使願意接受個人劣勢面與陰影,而當願意接納個人弱勢之處的同時,便也達到了身心平衡的機制。
這是一直以來,我想說的...而如今,已經有很多種方式來獲得這種心靈平和的方法,包括:繪畫、靜心、冥想…做任何你覺得忘我、讓自己感覺到自在、平靜的事情…而這些方法,是真的能讓我們維持平靜與喜悅的!
去體驗吧!

其他出沒的地方 【Facebook PodcastYoutube
相關邀約請至FB粉絲頁私訊
贊助、訂閱、按讚、追蹤、分享與留言交流,都是支持我下去的最好回饋與動力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榮格心理學有一詞稱之為「退行」,有時候人在外界受到無以負荷的挑戰,會躲回自己的殼去修復。   這樣的「退行」也可能以身心疾病呈現,例如強迫症、憂鬱症、躁鬱症等等,而透過夢境,我們通常得以一窺此刻的身心狀況如何。 並透過解夢,知道自己現在身在何處、要前往哪裡。
Thumbnail
心理學家榮格是首先提出「陰影」這個名詞的人,陰暗面指的是我們人格中某些自己無法接納的部份。 那些缺乏愛、充滿恐懼、無知和羞愧的部份。 而榮格對於「陰影」的基本觀念很簡單: 「陰影就是,你不想成為的那個人。」 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
Thumbnail
一方面,榮格的追隨者十分明白,真正的心靈研究是必需要將心靈的思考重新放在真實的生活空間裡,而不是拘泥於所謂科學領域,或是是否符合科學研究的要求。然而另一方面,就像所有的知識體系一樣,榮格的追隨者也希望自己是一個開放而不是奧祕封閉的思考體系,是可以和其他思想體系繼續對話,做更多的交流的。
Thumbnail
本文以中年之路的穿梭敘事,描繪了作者在土星迴歸期間遇到其伴侶,共沉澱內在的傷痛與陰影。透過星盤解析、心理諮商的學習,作者逐漸發掘自己與伴侶靈魂深層的共鳴,並投入陪伴與療癒的旅程。文章對心靈探索、創傷心理學、個體化與中年掙扎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Thumbnail
      透過許皓宜諮商心理師《情緒陰影—「心靈整合之父」榮格帶你認識內在原型,享受情緒自由》,認識情緒陰影,看清這些陰影是如何成為情緒的背後動力。進而接納自己的情緒陰影,並與陰影靠近,慢慢能以從容的態度,有能力穩定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哈囉 大家 今天又要來開心聊聊天了~ 我最近開始在看榮格的書,先說一下,因為榮格很有名,畢竟他是心理學的權威,和「佛洛伊德」和「阿德勒」是心理學的三大先驅, 所以我也沒有什麼資格或足夠的知識量來分享或介紹他的學問,他的書其實也有點硬, 感覺哲學和心理學的書都蠻需要看兩遍以上,因為他們也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我們來到了意識和潛意識交會的路徑,也是當下新意識的我們所面臨到的靈性覺醒之路,其內在歷程的拆解會是長成什麼樣?   請讀者回憶一下,自己第一次碰觸到潛意識/靈魂時是什麼樣的感覺感受,在一個什麼樣的時空脈絡之下,或是你自己有記憶的為主,如果有的話   從WE的文本來看,崔斯坦第一次來到愛爾蘭,
Thumbnail
曾聽一位老師這麼說... 如果將修行之路稱之為"道",當開啓這條修行路時,則是入道。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覺醒之旅上的探索過程,提出了一些思考的問題,並分享了作者在朋友身上的一些觀察和體悟。文章強調了在自我成長過程中敞開心靈,接納內在的靈魂轉化的重要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榮格心理學有一詞稱之為「退行」,有時候人在外界受到無以負荷的挑戰,會躲回自己的殼去修復。   這樣的「退行」也可能以身心疾病呈現,例如強迫症、憂鬱症、躁鬱症等等,而透過夢境,我們通常得以一窺此刻的身心狀況如何。 並透過解夢,知道自己現在身在何處、要前往哪裡。
Thumbnail
心理學家榮格是首先提出「陰影」這個名詞的人,陰暗面指的是我們人格中某些自己無法接納的部份。 那些缺乏愛、充滿恐懼、無知和羞愧的部份。 而榮格對於「陰影」的基本觀念很簡單: 「陰影就是,你不想成為的那個人。」 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
Thumbnail
一方面,榮格的追隨者十分明白,真正的心靈研究是必需要將心靈的思考重新放在真實的生活空間裡,而不是拘泥於所謂科學領域,或是是否符合科學研究的要求。然而另一方面,就像所有的知識體系一樣,榮格的追隨者也希望自己是一個開放而不是奧祕封閉的思考體系,是可以和其他思想體系繼續對話,做更多的交流的。
Thumbnail
本文以中年之路的穿梭敘事,描繪了作者在土星迴歸期間遇到其伴侶,共沉澱內在的傷痛與陰影。透過星盤解析、心理諮商的學習,作者逐漸發掘自己與伴侶靈魂深層的共鳴,並投入陪伴與療癒的旅程。文章對心靈探索、創傷心理學、個體化與中年掙扎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Thumbnail
      透過許皓宜諮商心理師《情緒陰影—「心靈整合之父」榮格帶你認識內在原型,享受情緒自由》,認識情緒陰影,看清這些陰影是如何成為情緒的背後動力。進而接納自己的情緒陰影,並與陰影靠近,慢慢能以從容的態度,有能力穩定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哈囉 大家 今天又要來開心聊聊天了~ 我最近開始在看榮格的書,先說一下,因為榮格很有名,畢竟他是心理學的權威,和「佛洛伊德」和「阿德勒」是心理學的三大先驅, 所以我也沒有什麼資格或足夠的知識量來分享或介紹他的學問,他的書其實也有點硬, 感覺哲學和心理學的書都蠻需要看兩遍以上,因為他們也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我們來到了意識和潛意識交會的路徑,也是當下新意識的我們所面臨到的靈性覺醒之路,其內在歷程的拆解會是長成什麼樣?   請讀者回憶一下,自己第一次碰觸到潛意識/靈魂時是什麼樣的感覺感受,在一個什麼樣的時空脈絡之下,或是你自己有記憶的為主,如果有的話   從WE的文本來看,崔斯坦第一次來到愛爾蘭,
Thumbnail
曾聽一位老師這麼說... 如果將修行之路稱之為"道",當開啓這條修行路時,則是入道。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覺醒之旅上的探索過程,提出了一些思考的問題,並分享了作者在朋友身上的一些觀察和體悟。文章強調了在自我成長過程中敞開心靈,接納內在的靈魂轉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