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有這個習慣嗎?在展開忙碌的一天前,先拿起紙筆寫下今天的待辦事項。
曾經讀到一些管理大師的文章教我們:將待辦清單依重要的程度排序,從第一件開始做。如果沒有全部做完,至少你已經完成了最重要的事情了!
寫下待辦清單的好處除了清楚明瞭地理清今天要完成的事務外,也能減輕對未完成工作所帶來的壓力和焦慮感。把清單上的事項完成後狠狠劃上兩槓,有種解除任務而鬆了一口氣的感覺。
不過,在完成清單的過程中,我常常遇到難以負荷、精疲力竭的無力感,接著,開始對自己的腦力產生嚴重的質疑:為什麼一點想法都沒有?怎麼一天才做完這些事?!
讀了『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後,我趕緊回頭檢視了一下自己的待辦清單,突然驚覺,那些我認為最急迫、應該快點劃掉的項目,真的值得我優先處理嗎?
如何辨識『值得』先做的事情?
人是生物不是電腦,我們沒有辦法維持同樣的腦力和精力完成一天中所有的事情,我們的大腦會被消耗、心智會疲勞。
所以,在開始一天的工作時,不妨花個5分鐘想想,在你生產效能最高的時段,你應該如何善用?例如需要創造力、思路清晰、最具效益的事情......
千萬不要省這5分鐘的判斷,因為你可能為了省這5分鐘,花了多個小時在不重要的工作上。
在心智能量巔峰的時段,做需要發揮最佳能力的事;把效率低的時間拿來做不重要的雜事。
效率陷阱
不要覺得花個10鐘起身走走或是和同事打屁聊天就是個沒有效率的人,這10分鐘的轉換,可能讓你在返回工作狀態時提高工作成效。
作者提到,許多聰明、認真、努力的人都落入『效率陷阱』中。總是嘗試盡可能投入更多時間在工作上,設法抓住並利用一天之中的任何空檔時間。
把少數真正重要的事做到優異,而不是企圖做完所有事,但每件事都做得平庸無奇。
不要抗拒分心
因為專注力低、容易分心而感到沮喪。其實,分心才符合自然定律!
人的大腦天生就是要快速在不同的注意焦點之間來回切換,如果我們只聚焦單一事物,不留意淺在危險,很容易就會受到攻擊。大腦天生就是要去注意分心事物的!
所以,當我們強逼自己專注時,可能會變得更沮喪,因為我們難以克制這樣的自然反應。作者告訴我們,不要去阻礙分心,適時讓他去漫遊一下,也許你可以凝視下窗外的景物便能讓心思重返。
但記住!不要在這個時候選擇滑手機、逛社群媒體,因為那樣會使你分心更長的時間,而社群媒體上的資訊也可能影響你的情緒,例如你滑到確診人數、病毒變種而開始擔憂,看到朋友最新動態上各種美好生活展示而羨慕……這些無數引發情緒的機會,使我們難以保持良好的心智狀態。
結語
對我來說,每天在享用完早餐後喝著咖啡的時段是精力最旺盛、大腦最清醒的時刻,我經常在這個時候拿來回覆訊息,列為清單上的首要工作,想著對方可能在等,就無法置之不理,縱使這些訊息根本不差1、2個小時後再回覆。而回覆訊息的過程是一件非常需要情緒管理和燒腦的事情卻無益於發揮效益,也影響了我接下來需要腦力的工作。這本書,解答了我許多困惑,也讓我決定嘗試調整我的日程表!
如果還喜歡我的作品, 可以幫我按個愛心, 或是下方likeCoin拍一下手鼓勵鼓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