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念集|情人節這一天,談談「朋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愛約不約,我們是朋友嗎?

回想起來,自求學時代以來,我大概都算是所謂Insider(韓國流行語인싸,指很融入團體的人)。在班上總是能交上幾個朋友,形成一個小團體。面對別的小團體,儘管tone不是太合,也能講上幾句話,與人為善、不交惡一直都是我人生宗旨。

後來,因為LINE的興盛,自然而然有了「群組」。國中一個群、高中一個群、大學一個小群。一開始,我是那種會擔任主揪的人,問大家何時有空啦、提議地點等等。隨著大家各奔東西,比如到各地上大學、出社會等等,形成越來越難約的態勢。我曾經難以理解這種狀態,不知道是自己太投入或是太閒(?),總覺得大家對於邀約,常有各種不確定、缺席。不禁想著,如果是「好朋友」的話,為什麼不能騰出時間赴約呢?

這種不理解,有時會轉變成「原來你沒有把我當朋友」的失望感。因為如果真的想見面、想赴約,好好安排自己的行程,不是難事吧。再加上,為什麼只有我在意,而大家還好的不對等感,也讓我覺得失衡。

後來,與其他友人討論之後,漸漸理出一個頭緒。大概是後來大家的生活圈不同,作息、重要的人不同,心中優先順序重組,可能有伴侶、家人,或是殘酷一點,更好的朋友,那我等之人只能往後排了。是吧,還是得承認,我們就是沒那麼要好而已。

一年約個一到兩次,原來才是一個眾人比較能接受的頻率。

你讓我明白,階段性朋友的奧義

遙想,曾經有個從某大團體分裂出來的小團體(可能是幾個比較閒比較好約的),與其中一人聊到日後發喜帖的話,會打算發幾個朋友,他說他大概五個以內吧。我驚。光我們的大團體不就近十個人了嗎,直接一桌耶。五個以內的話,還得包括其他時期的朋友,這個算法我不懂。他說,就發幾個真的比較要好的呀,反正很多是階段性朋友。

那時我大學畢業沒幾年,剛開始工作不久,人生中第一次聽到這個詞:階段性朋友。我從來沒想過這件事,聽到這個詞以前,我覺得大家都是朋友呀,哪來的階段?階段代表以前很好,現在就不是朋友了嗎?

工作越來越久,也慢慢明白這個詞的意思。至少上面那個小團體,起源我們都單身好約,疏離也是幾個開始有伴侶,遂解散。就這樣,那時提起這個詞的友人,與我也成為了彼此的階段性朋友。一切都情有可原(那我大概拿不到他喜帖了,哈)。

願意放在心上、對等的雙向交流才是我要的

年屆三十,整個心境、交友狀態確實不一樣了。不知不覺,留在身邊親近的好友,差不多五根手指頭可算得出來。平時想聯絡就聯絡,想分享什麼蠢事瑣事都行,想約就約,或許以兩人為單位的雙向交流,簡單俐落些。

有時候會自嘲,自己邊緣、朋友少,就那幾個。自己出遊時,明確知道明信片要寫幾張,卻是一種很安心的感覺。明白了那句老話:朋友重質不重量。人的心力、時間本來就有限,需要付出才能好好經營一段深刻的關係,與其有著泛泛之交,不如有幾個深刻、願意把彼此都在心上的朋友,清爽也安穩許多。這麼簡單的道理,真要自己走過一遭,才有深刻的體悟。

也才好在情人節這天說:

情人算啥,我有朋友!

(然後他們都去跟情人過節了,登愣。)

人生路上,有幾個朋友一路相陪,是件重要且幸福的事。

人生路上,有幾個朋友一路相陪,是件重要且幸福的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指指的沙龍
37會員
145內容數
生活雜感,很雜的那種。
指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17
新關係下,反思寫作對自己的意義,寫作成為記錄心情、想法的方式,如何找到平衡?同時也分享新學到的新詞語及感受。
Thumbnail
2024/06/17
新關係下,反思寫作對自己的意義,寫作成為記錄心情、想法的方式,如何找到平衡?同時也分享新學到的新詞語及感受。
Thumbnail
2024/02/26
寶可夢中心店內提供生日花束,憑證件可領取,讚讚的生日氛圍。順便分享了33歲的心情和期許。
Thumbnail
2024/02/26
寶可夢中心店內提供生日花束,憑證件可領取,讚讚的生日氛圍。順便分享了33歲的心情和期許。
Thumbnail
2024/01/30
日子太飄浮,需要落字,找回一點踏實感。最近的興趣是洗好澡,抱狗看劇或看書,邊抱邊培養睡意,用填充娃娃充填安全感。狗娃來自IKEA,跨年那時看到特價短短一兩天,終於完成一直以來的想望:等到特價,要買。心想事成。
Thumbnail
2024/01/30
日子太飄浮,需要落字,找回一點踏實感。最近的興趣是洗好澡,抱狗看劇或看書,邊抱邊培養睡意,用填充娃娃充填安全感。狗娃來自IKEA,跨年那時看到特價短短一兩天,終於完成一直以來的想望:等到特價,要買。心想事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人生每個階段有不同的朋友,有些走得長久,有些逐漸斷了聯繫。我時常對斷了聯繫的朋友感到可惜,可能相處環境不同,彼此所經歷或正在體驗的事情也不再一樣,常常有種被迫分開的無奈感。曾經彼此聊天暢所無阻,現在的我只能想像,坐在咖啡廳裡,邊喝咖啡,腦袋邊思索著該聊什麼話題才不尷尬,這種不自在感讓我無奈又不得不屈
Thumbnail
人生每個階段有不同的朋友,有些走得長久,有些逐漸斷了聯繫。我時常對斷了聯繫的朋友感到可惜,可能相處環境不同,彼此所經歷或正在體驗的事情也不再一樣,常常有種被迫分開的無奈感。曾經彼此聊天暢所無阻,現在的我只能想像,坐在咖啡廳裡,邊喝咖啡,腦袋邊思索著該聊什麼話題才不尷尬,這種不自在感讓我無奈又不得不屈
Thumbnail
曾經有學長一直灌輸我們【人就是要認識多一些,以後才有更多人脈】~ 慢慢自己在社會打滾多年之後,似乎這句話也算對,也算錯! (有些觀念是對的,有些說法是錯的)
Thumbnail
曾經有學長一直灌輸我們【人就是要認識多一些,以後才有更多人脈】~ 慢慢自己在社會打滾多年之後,似乎這句話也算對,也算錯! (有些觀念是對的,有些說法是錯的)
Thumbnail
朋友,一個 有多重身分的角色。
Thumbnail
朋友,一個 有多重身分的角色。
Thumbnail
到了奔四這個年紀之後,圍繞在我身邊的朋友,大部分這幾年工作時所認識的同事們而來的。 雖然韓劇常常會有那種是幾個好朋友從念書期間就認識所發展的劇情,但我每次看到的時候,我都覺得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一個是,除非大家畢業之後還能很”努力”的維持友情,很多時候就會被忙碌的工作生活給沖失了,再來是,離開
Thumbnail
到了奔四這個年紀之後,圍繞在我身邊的朋友,大部分這幾年工作時所認識的同事們而來的。 雖然韓劇常常會有那種是幾個好朋友從念書期間就認識所發展的劇情,但我每次看到的時候,我都覺得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一個是,除非大家畢業之後還能很”努力”的維持友情,很多時候就會被忙碌的工作生活給沖失了,再來是,離開
Thumbnail
發現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不同的朋友,然而有些朋友永遠都在,有些朋友卻悄然遠逝…你想有什麼樣的朋友?你認為你又可以成為別人什麼樣的朋友?在眾多朋友當中,你又喜歡怎樣的人?
Thumbnail
發現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不同的朋友,然而有些朋友永遠都在,有些朋友卻悄然遠逝…你想有什麼樣的朋友?你認為你又可以成為別人什麼樣的朋友?在眾多朋友當中,你又喜歡怎樣的人?
Thumbnail
「我有很多朋友。」 以前,我覺得會說出這句話的人都是善於社交的,甚至會嫉妒說出這些話的人。當時的我算了一下,自己稱的上是朋友的人,大概一隻手就能數完。 有段日子因為覺得自己朋友很少而感到自卑,但我發覺是我設下的條件太嚴苛,有目標、幽默……等,擁有這些特質的人才會被我稱為朋友。
Thumbnail
「我有很多朋友。」 以前,我覺得會說出這句話的人都是善於社交的,甚至會嫉妒說出這些話的人。當時的我算了一下,自己稱的上是朋友的人,大概一隻手就能數完。 有段日子因為覺得自己朋友很少而感到自卑,但我發覺是我設下的條件太嚴苛,有目標、幽默……等,擁有這些特質的人才會被我稱為朋友。
Thumbnail
從善待自己的角度看待友情 離開校園或是工作場域,還會定期聚會的朋友,很多時候,內心知道,自己是看這群人很重要的,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每次的聚會,或是討論要不要辦聚會,有超過自己想像的情緒。 察覺自己內心忽然高升的能量。
Thumbnail
從善待自己的角度看待友情 離開校園或是工作場域,還會定期聚會的朋友,很多時候,內心知道,自己是看這群人很重要的,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每次的聚會,或是討論要不要辦聚會,有超過自己想像的情緒。 察覺自己內心忽然高升的能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