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選朋友、篩選朋友

2022/06/2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有很多朋友。」
以前,我覺得會說出這句話的人都是善於社交的,甚至會嫉妒說出這些話的人。當時的我算了一下,自己稱的上是朋友的人,大概一隻手就能數完。
有段日子因為覺得自己朋友很少而感到自卑,但我發覺是我設下的條件太嚴苛,有目標、幽默……等,擁有這些特質的人才會被我稱為朋友。
無意間得知,很多人交朋友都沒有設下篩選,或是交朋友條件沒有那麼嚴苛。有些人覺得打過照面就能當朋友,有些人覺得交換聯絡方式就是朋友。只要條件不嚴苛,人人都可以成為朋友。
但有些自認為沒篩選,其實都是有篩選的,只是沒意識到罷了。
我有個朋友說過:那些點頭之交的人我不會稱他們為朋友,除非我尊敬這個人,或是我們有長期往來。這就是一種有明確篩選條件的人。
另一個朋友的例子是,他會無條件幫助他的朋友們,儘管沒有回報,他也願意認他們是朋友。這也是一種有篩選條件,只是沒那麼嚴苛。
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發現,前者擁有嚴苛的篩選條件,不會跟自己不尊敬或是不常相處的人當朋友,後者則覺得所有人都是朋友,設下了相當寬鬆的篩選條件。或許有些人覺得後者有無私奉獻、幫助他人的精神,值得尊敬,然而我們來看看結果。
有篩選機制的交朋友,長期會留下那些有能力或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這些人的身上有值得學習的地方,跟這些人長期往來,勢必會帶來成長。而沒有設下篩選機制的人,來者不拒,不管好的、壞的都要一併接受,花費大量時間結果交到一堆素質參差不齊的朋友。
我們都清楚知道時間有限,要是把時間都拿去跟素質不好的人相處,長期來看自己也不會好到哪去,甚至會一起沉淪。假如你的朋友是一天到晚都在揪你去夜店、酒吧的人,短期來看確實很快樂,但長期來看,你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玩樂上面,勢必不會有太大的成長。
小時候總會認為,有朋友能共度時光是件快樂的事情。國小能一起在遊樂場嬉戲,國中能一起在籃球場打球,高中能一起到圖書館讀書,大學能跟朋友去夜衝。這些跟朋友一起的經驗,都能構成美好的回憶。
然而到我們出社會後,漸漸地發現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這些學生時期一起同樂的朋友,最後會形同陌生人一樣疏遠。
有些回到自己家鄉打拼,有些是消失沒有聯絡。這些因為學習而認識的人,漸漸地變成了陌生人。進入社會後,我們會因為某些原因而認識他人,可能是工作,可能是興趣,會因為某些因素而讓彼此有共同話題,這些人漸漸地取代了我們原本的社交圈。
回到篩選機制,要是在工作上認識一個能閃則閃的人,這種人適不適合當朋友就應該要三思,要是在興趣領域中,遇到一個愛學不學的人,那就要考慮是不是要跟他拉開距離。
我們的時間跟專注都有限,所以不該來者不拒,而是設定自己的篩選機制,選出那些長遠來看能帶給你幫助的朋友,而不是任何人都能當朋友。
「我有很多朋友」,每當我聽到這句話,就會有一種感觸。你口中的朋友是真心的嗎?他們會在你需要幫忙時幫助你?還是會躲的遠遠的?或是你們只是酒肉朋友而已?
前陣子在一個線上課程聽到一則故事,那個老師提到,當年他破產時到處跟人借錢,對每個朋友開口都是十萬塊,當然這筆龐大的數目嚇退很多人,然而有那少數的幾個人願意借他這筆錢,甚至更多。這些朋友說到:老師,你當年幫助了那麼多人,這次就輪到我們幫助你。
我們或許沒辦法走到破產這一步,但可以從他人的經驗來了解,你口中的朋友並不是真的朋友,在面臨考驗時真正留下來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我們的篩選機制就是要找出這些人
我們的朋友可以很多,但真心的又有幾個,又該把時間分配給這些朋友多少,都是我們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用知識改變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