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的科研影響力新聞聯想到中西文化比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篇看來會令人憂心的新聞,來自一個新的網路媒體「報呱」。報導記者取材自日本產經新聞和每日新聞的報導。從日本新聞的漢字標題來看,著重在日本有影響力的科研論文之低落和退步。不過,我不覺得有需要憂心這一點。畢竟不知道它統計的「科研論文」究竟內容是什麼?包不包括技術?包不包括中國自己的期刊?以引用數(即使是引用最多的前10%的論文)來看「影響力」,有很大的漏洞,例如中國有4萬多篇,這實在是很大的數目,而且中國的論文總數有35萬篇,研究員數量210萬人。。

以「引用數」來衡量科研影響力,其實是常態科學(我自己會說「家族科學」)的特徵,引用有很多形態。有些「互相引用」反映了某種「家族科學」的特徵(這不一定是負面的),相互引用的是一種自我增益、正回饋的過程,但是如果有「科學革命」或者「破壞式創新」或者「科學分家」(新的家族科學的建立),那麼之前的引用影響力都有可能被歸零。

中國有很多政治革命,但從來沒有知識革命,更重要的是,它的政治嚴重地干擾知識(正面的和負面的都有)。但是,當科學的發展常態化與家族化時,中國的家族政治就會對家族科學產生助力--以家族(國族)之名,為了家族之故,把科學研究當成爭取家族(國族)榮光的一種競爭活動,就像運動一樣。家族政治也會供給它大量的資源與方便,它在科學家族化的環境中自然就會高度成長。但是,中國是否有可能從內部產生知識革命?(「五四運動」對中國來說是唯一一場知識革命,但是這場知識革命的根源與資源是外來的,不是從自己內部產生。)

從「家族」的觀點來看,「家族」也是個具有普世性的概念,世界各文化都有家族,也會有一套針對「家族」的觀點與文化安排。問題是中國推崇「家族齊一與和諧」,把「家族的概念與結構」擴張和應用到幾乎每一個領域(一個「大同構體」),包括知識領域;而且中國(文化)強烈排斥內部成員「分家」或「獨立成家」的概念與安排。不管哪個領域,新生代都會成長,也會繁衍更多新生代,新生代中出類拔萃的人會渴望自立成家,這是中國文化無法抗拒的「自然現象」。但是中國文化傳統上貶抑那些企圖自立分家的新生代,它希望所有家族的成員都在家族結構下各安其位,讓原生家族更大更強,最後組成整個國族,頂層只有一位家長,他安排整個家族的一切。知識的家族化,家族的大型化,當然會產生很強大的內部凝聚的力量。

如果有強調與推崇「分家」和「獨立成家」的文化呢? 而且推崇分家和獨立成家所表現出差異性或特色,這些努力差異化並各具特色家族在一個公共的環境中互相競爭,它們的目標不在於鞏固原生家族的強大,以及控制新生代,而在於理解與安排公共環境和公共秩序。它透過安排一個公平的環境與制度,讓各獨立家族在此環境與制度下追求自己想追求的目標。

寫著寫著,我似乎找到一個比較中西文化的切入點:「家族」。中西文化比較是個超大的課題,可能令一些人生厭,但是也會吸引另一批人。傳統上據說西方文化是個人主義(個體主義)的文化,東方文化是集體主義(社群主義)的文化?我覺得這樣的說法過於表面。事實上,在個體、集體之間,「家族」扮演一個中介和重要的角色,中西文化的不同在於它們對於「個人」、「家族」、「群體」(社群、共同體)在文化中的角色與安排有不同的想法與願望。「個人」、「家族」和「群體」都是生物現象(自然現象),但也是社會與文化現象。所有的文化和社會都要對這三者有其想法、定位與安排,也許正是這些不同的想法、定位與安排創造了不同的文化?

日本文部科學省:前 10% 具影響力自然科學論文 中國首度超越美國 | pourquoi 報呱 | 報呱世界, 週五東北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uey-Lin Chen的沙龍
6會員
21內容數
這是個雜文創作的園地。寫一些想寫的東西,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生活感觸,但是寫作太理性,故曰「理性的感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文部科學省 科學技術・學術政策研究所 (NISTEP) 以作為研究成果的論文,針對日本及主要國家的科學研究進行多元視角的基礎化分析。
Thumbnail
文部科學省 科學技術・學術政策研究所 (NISTEP) 以作為研究成果的論文,針對日本及主要國家的科學研究進行多元視角的基礎化分析。
Thumbnail
最近看了天下雜誌採訪麻省理工學院的黃亞生教授,談到他最近的新書「EAST的起落」,深有所感。 書名的EAST並不是「東方」的意思,而是四個英文單字,E是科舉,A是專制,S是穩定,T是科技。他認為共產黨能夠維持長久的穩定,跟自古以來的科舉文化有關。在千年科舉制度影響之下,人人崇拜權威,沒有抽象思維和
Thumbnail
最近看了天下雜誌採訪麻省理工學院的黃亞生教授,談到他最近的新書「EAST的起落」,深有所感。 書名的EAST並不是「東方」的意思,而是四個英文單字,E是科舉,A是專制,S是穩定,T是科技。他認為共產黨能夠維持長久的穩定,跟自古以來的科舉文化有關。在千年科舉制度影響之下,人人崇拜權威,沒有抽象思維和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思考是人的本能,其一是辨識─即從無序的象現中模式識別,找到規則(規律)。其二是概括─即從多個具體例子或概念,抽取共同屬性,再表述為一般概念,聲明,或共同特徵,從而創建心靈中的概念模型,以作為演繹推理的基礎。其三是洞識,能過穿透表象,洞徹事件的真相,以找到難題之解答。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思考是人的本能,其一是辨識─即從無序的象現中模式識別,找到規則(規律)。其二是概括─即從多個具體例子或概念,抽取共同屬性,再表述為一般概念,聲明,或共同特徵,從而創建心靈中的概念模型,以作為演繹推理的基礎。其三是洞識,能過穿透表象,洞徹事件的真相,以找到難題之解答。
Thumbnail
社會往往被認為是一群具有連帶感的人所形成的共同體,這樣的共同體小至一個家庭,大至國家、文明與全世界,這種將人群關聯起來的思維模式也同樣適用在文化認知上,文化是每個人日常大大小小選擇的聯繫,其所聯繫起來的群體可以說既是文化也是社會。
Thumbnail
社會往往被認為是一群具有連帶感的人所形成的共同體,這樣的共同體小至一個家庭,大至國家、文明與全世界,這種將人群關聯起來的思維模式也同樣適用在文化認知上,文化是每個人日常大大小小選擇的聯繫,其所聯繫起來的群體可以說既是文化也是社會。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大國應有大國發展的氣度和遠慮,既然高速公路都可停止收費了,下載學術論文,還得在微信上按半天付費。不僅不是均富,而是淘空阮嚢羞澀文化人的口袋。當年《四庫全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期的眾多古籍,也收入和存目了西洋傳教士的著作。2021年的中國崛起,「現代版」的《四庫全書》不應該缺席。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大國應有大國發展的氣度和遠慮,既然高速公路都可停止收費了,下載學術論文,還得在微信上按半天付費。不僅不是均富,而是淘空阮嚢羞澀文化人的口袋。當年《四庫全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期的眾多古籍,也收入和存目了西洋傳教士的著作。2021年的中國崛起,「現代版」的《四庫全書》不應該缺席。
Thumbnail
在大學受過人文教育的人們多少都知道,只要是現代媒體與商業交流繁榮的國家,多少都會有一個群集,這個群集的成員多少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並且以非建制學術之思想的產出為職志而互相交流著。
Thumbnail
在大學受過人文教育的人們多少都知道,只要是現代媒體與商業交流繁榮的國家,多少都會有一個群集,這個群集的成員多少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並且以非建制學術之思想的產出為職志而互相交流著。
Thumbnail
從大禹王朝的「家天下」開始,「家」一直就是以父系血緣為基礎所建構而出的「經濟體單位」,男子也被視為重要的「田力」,只是,現今女力興起已是趨勢,這股潮流將會創造出何種新的經濟模式,相信也是新世紀的決策者需要密切注意觀察的課題吧!
Thumbnail
從大禹王朝的「家天下」開始,「家」一直就是以父系血緣為基礎所建構而出的「經濟體單位」,男子也被視為重要的「田力」,只是,現今女力興起已是趨勢,這股潮流將會創造出何種新的經濟模式,相信也是新世紀的決策者需要密切注意觀察的課題吧!
Thumbnail
經濟學家伯丁認為,為了維持文化的多樣性,一個理想的世界是由大約五百個國家所組成,每個國家都像島嶼一樣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及認同,有產生創新的能力,同時又透過貿易、旅行及國際組織而彼此有密切的交流。也許,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另一種「創意烏托邦」。
Thumbnail
經濟學家伯丁認為,為了維持文化的多樣性,一個理想的世界是由大約五百個國家所組成,每個國家都像島嶼一樣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及認同,有產生創新的能力,同時又透過貿易、旅行及國際組織而彼此有密切的交流。也許,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另一種「創意烏托邦」。
Thumbnail
記得之前曾經講到過一句話:在中國文化在神州大地上只有一種文化,那就是一種文化 爲什麽要講一種文化呢:你會發現但凡受到過中國文化影響的地方,有憲法和自由的體制能夠保障言論自由的地方,大多數年輕人依然不敢去追求内心的真實感受,這是爲什麽呢? 因爲沒有其它人做過?還是父母不同意?還是在意周圍人的看法?還是
Thumbnail
記得之前曾經講到過一句話:在中國文化在神州大地上只有一種文化,那就是一種文化 爲什麽要講一種文化呢:你會發現但凡受到過中國文化影響的地方,有憲法和自由的體制能夠保障言論自由的地方,大多數年輕人依然不敢去追求内心的真實感受,這是爲什麽呢? 因爲沒有其它人做過?還是父母不同意?還是在意周圍人的看法?還是
Thumbnail
社會生物學有一種觀點,認為人的行為既不是由個體,也不是由群體,而是由遺傳基因所支配的。人,包括所有的有機體不過是基因衍化的手段與工具而已,所謂「人是基因的載體」。這個觀點貌似能解釋人的「利己」、「養育」和「利他」行為,其目的都是為了使得基因能夠衍化下去。 這個立論非常有趣,但過於偏頗。我還是相信個體
Thumbnail
社會生物學有一種觀點,認為人的行為既不是由個體,也不是由群體,而是由遺傳基因所支配的。人,包括所有的有機體不過是基因衍化的手段與工具而已,所謂「人是基因的載體」。這個觀點貌似能解釋人的「利己」、「養育」和「利他」行為,其目的都是為了使得基因能夠衍化下去。 這個立論非常有趣,但過於偏頗。我還是相信個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