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與書對話】:《被討厭的勇氣》4

2021/08/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主觀的自卑感"

實在不得不認同阿德勒所說「人類的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這句話無疑被一眼看穿,另人啞口無言...。
如果人際關係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也就是宇宙中真的只有一個人,完全沒有其他人存在,所有煩惱應該也會跟著消失了吧。
嗯~確實都與「人」有關,在電視上看見與自己同時代的人獲得傑出表現,會產生自卑的感覺,捫心自問我浪費了多少時間?許多人有長輩的援助能安心地走出自己一番成就,就會覺得,如果我有援助也可以啊!令人忌妒羨慕。還有位朋友說因為家暴陰影有創傷,導致自己無法接受婚姻,我想有些事都是不爭的事實,不是嗎?
無法接受婚姻是因為自小的創傷,以佛洛伊德的決定論來看,確實有因果關係,但是站在阿德勒目的論的角度看,就是把本來完全沒有因果關係的事物,對自己說得好像關係有多麼重大似的,並讓自己接受這種說法。這樣的說法根本就是「表面的因果律」不值得一提。
意思是說,有這些不爭事實的想法,都是主觀的認定,只不過是因為自己與人比較所產生出來的自卑感。
這些折磨我們的自卑感並不是「客觀的事實」,而是「主觀的解釋」。
意思是說要提升自我的價值感。如150公分的我,嬌小也有好處,看起來不會老,這樣的主觀解釋,是嗎?
在阿德勒使用的德文中,自卑感「Minderwertigkeisgefuhl」,這個詞是由「價值」、「較少」、「感覺」所組成。自卑感跟自我價值判斷有關。
自卑感,是一種主觀的認定。我們無法改變客觀事實,卻可以隨意改變主觀的解釋;而我們都住在主觀的世界裡。
羨慕、忌妒◎、猜疑使人陷入那負面的情感漩渦中。雖然努力改變主觀想法,但自卑感揮之不去阿!
人是在無能為力的狀態下來到世上的,為了擺脫這種無力的狀態,會有一些普遍的需求和慾望。阿德勒稱為「追求卓越」。當理想無法達成時,就會對自己產生一種低劣無能的感覺。
我想告解...曾經感嘆如果父母有錢就好了,現在的我當然心懷感恩,但依然羨慕靠爸靠媽族,似乎能夠少奮鬥個幾十年啊!
自卑感並不是和別人比較而產生的,是跟「理想中的自己」比較後的結果。
那是你理想中的自己,明白嗎,我們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無論性別、年齡、知識、經驗、外表,可以說根本沒有人是一模一樣的。就勇敢承認跟其他人之間有差異吧。
所有的事情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你因為父母的庇蔭,而有了更多的資源,當然是好事,但通常都會伴隨一些「包袱」。這包袱可能很貴,你未來不一定還得起。可是你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讓父母給你的資源不要這麼多,讓他們安心養老,也讓自己的包袱不要這麼大,這是你可以安慰自己的一種說法。[呂秋遠]
我知道了!比現在的自己更往前一步,才是價值所在。

註:忌妒◎由於怨恨、察覺且覬覦[ㄐㄧˋㄩˊ]他人享有之利益,並欲將其竊據、佔為己有,因而產生的一種情感與心理狀態。
註:覬覦◎希望得到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Suneyes - 陽眼ㄦ
Suneyes - 陽眼ㄦ
用圖卡學生活|學閱讀|學邏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