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1勤學而無燭,鄰舍2有燭而不逮3。衡乃穿壁4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5人大姓6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7其傭作8,而不求償9。主人怪10,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11讀之。」主人感嘆,資給12以書,遂成大學13。
注釋:
1匡衡:西漢人,少時家貧曾作傭人,靠苦讀成為經學家,善於解說《詩經》,漢元帝時官至丞相。 2.舍:鄰居。 3.逢:及、到。 4.穿壁:在壁上打洞。 5.邑:同鄉、家鄉。 6.大姓:大戶人家。 7.與:幫助。 8.傭作:受僱為人工作。 9.償:報酬。 10怪:感到奇怪。 11.遍:盡、全。 12.資給:供給、幫助。 13.大學:學問淵博的人。
隨堂練習:
1. 後人常用匡衡「鑿壁借光」的故事,來比喻(A)學海無涯 (B)刻苦勤學 (C)人定勝天 (D)不恥下問。
2. 根據本文,下列敘述哪一個不正確?(A)匡衡家境貧困,無錢買蠟燭照明 (B)匡衡鑿壁借光是為了在夜裡能映光讀書 (C)受到鄉裡大戶人家的資助,終於可以買蠟燭照明讀書 (D)匡衡靠苦讀成了大學問家。
3. 文中,「主人怪」的意思是 (A)主人責怪匡衡為了讀書,沒做好分內的工作 (B)主人奇怪匡衡為何要鑿壁借光 (C)主人奇怪匡衡到他家做傭工,卻不收工資 (D)主人錯怪匡衡,以為他是來教書的。
4. 匡衡最後所讀的書,是怎麼來的? (A) 向隔壁鄰居借的 (B) 文不識送給他的 (C)用為人幫傭所得的工資買的 (D)將為人幫傭所得的工資換成書籍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