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公車、餐桌與炭治郎── 一場思辨之旅(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每年的6月21日,在中國廣州的玉林市有所謂的「荔枝狗肉節」。在1980年代,狗肉在攤販及政府聯合推廣下,民眾開始高調慶祝狗肉節。在節日當中,平均每年都會屠殺將近3000隻狗,包含品種犬像是德國牧羊犬、黃金獵犬等等。甚至在南韓、越南、印尼等地仍然盛行狗肉。

看在愛護貓狗的台灣人眼裡,吃狗一定是最大惡極吧!回想之前民眾對幾則虐貓虐狗的新聞的激烈反應就能知道,大眾對施暴者有多大的撻伐聲量。而當我們在議論中國民眾與政府的「暴行」時,在印度的一個角落有天差地別的風景。

在西印度有一個城市叫帕利塔納(Palitana),在市民尤其是僧侶們以和平請願的方式之下,終於在2014年由當地政府立法規定禁止動物屠宰,以及銷售肉品和蛋製品,成為了地球上首屈一指的素食城市。所以說由民間的力量來驅使政府政策的轉向是可能的,法律是人們議定而來並非是固定不動的。由此可知「社會影響文化、文化影響家庭、家庭影響個人」的這條鎖鏈是可以被鬆動、扭轉的。甚至是有可能從個人的行動力量進而改變社會世界,這樣的例子著實不勝枚舉。

回頭看看我們餐桌上「消失的」狗排、貓肉。是因為我們夠了解狗、貓,如果吃了他們,自己會遭受到良知道德的譴責。我們也會對吃貓啃狗的人加以指謫。我們會想:貓貓狗狗這麼可愛,怎麼會有人能忍下心吃牠?我們心裡就會非常難受。想到吃貓肉、狗肉,就有這種情緒反應,那為何吃牛肉、羊肉、雞肉就沒有呢?

這就是我們心理的「自騙性防衛機制」在背後鬼鬼祟祟地運作,由於這個機制把產生焦慮的「良知警報器」關閉了,好讓我們可以好好吃一頓飯。這種逃避現象有點像是俚語常說的:「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但真正的問題並沒有因我們鴕鳥心態的逃避而得到解決。就如置身在一場火警中,僅覺得警報太吵而把它關掉,但卻讓熊熊大火自顧自地燒,如此下去,我們最終能期待有什麼好結果嗎?

就在2020年,一部轟動東亞的動畫——《鬼滅之刃》很巧的也觸碰到了這個議題—「自我防衛機制」。為免還有人不清楚劇情,在此稍做簡述:在《鬼滅之刃》的世界中,當一個人被鬼王無慘注入他的血液,卻能扛住他血液所帶的力量時,這位受血者就會成為「鬼」。又因為鬼肆虐人類世界無消停而催生出了與之對立的「鬼殺隊」,顧名思義即以消滅一切鬼為最高原則與目的的一支義勇軍。劇中主角──炭治郎,為了要救成為鬼的妹妹彌豆子變回人類而加入鬼殺隊。心地善良的他,對鬼真誠地呈露其惻隱之心,是讓觀眾感動落淚的最主要原因。

在炭治郎加入鬼殺隊之前,沒有一位隊員對「鬼」是有同情心的。他們認為,鬼為了讓自己活下去,必須要喝下人類的血液才能維持長生不老,許多人也因此身受其害無辜喪命。再說,鬼其實已經不是人類了,與我們已經陰陽兩隔,不需要憐憫他們,只管趕盡殺絕。

幾百年下來,鬼殺隊的信條都沒有改變過,直到「例外的」鬼──彌豆子的出現。讓所有鬼殺隊的成員包括最高級別的「柱」,都因此對鬼改觀。而回到最初的起點,也就是鬼殺隊成員對鬼的成見是如何形成的?分析來說,其實就是「自騙性防衛機制」啟動之後的所造成的「合理化」結果。

「合理化」機制若要在細分下去,可以理出「客觀化」與「去個體化」兩種,這兩種都能達到「合理化」事物而把自己矇騙過去的效果。先別看到專有名詞就轉台,我們用《鬼滅之刃》來好好解釋。

首先,「客觀化」的意思就是把對象「客觀地標籤化」成「物品」。在《鬼滅之刃》中,「鬼」不是「人」,鬼已經被「物化」了,不與我們看作是同一類。殺死鬼只是一種「清理」,把「髒東西」清掉、丟掉而已,這是不帶情感的。

再來是「去個體化」,把所有的「鬼」都視為鬼王之下的一部分,並沒有個體的特殊性,換句話說,所有的鬼都像鬼王一樣壞的。在這樣的認知之下,鬼殺隊的成員當然不會對站在與他們是對立面的鬼刀下留情。

然而,炭治郎的出現卻扭轉了這兩種認知。他經歷了心愛的妹妹變成鬼的過程,所以一直堅信著變成鬼的彌豆子仍是他的親妹妹。這裡,炭治郎就破解了「客觀化」的迷障,把「鬼」與我們人視為同類。背在他肩上沈重的木箱,裡面裝的不是被「客觀物化」成鬼的彌豆子而是那份對妹妹的「親情」。

也因為有了妹妹的案例,讓炭治郎更加篤信,所有的鬼背後都有一個深刻的、獨一無二的故事。他知道,每一個鬼在他們還為人的時候,都經歷過一幕幕不堪的悲劇。到這裡,炭治郎抱持著「知曉一切,就能原諒一切」的心,解開了「去個體化」的束縛,還原每一個「鬼」的特殊性,讓他看待鬼的眼光與鬼殺隊的成員不一樣。

其中最感人的一幕,仍屬炭治郎與下弦之伍蜘蛛鬼——「」死前互動的環節。累被九柱之一的水柱——富岡義勇一刀抹喉。就在臨死之際,迴光返照。人生的跑馬燈一晃而過的當下,領會了父母生前對他的真心,懊悔自己對雙親的誤解,流下真情的眼淚。但就在成灰化燼的最後,冷酷的富岡義勇,仍踩上留下的衣物向炭治郎說:「不要同情啃食人類的鬼。」但方才見證真情流露的炭治郎,說出整部《鬼滅之刃》中最有影響力的一段話:

為了讓被殺的人得以瞑目,為了從今以後不再有人被殺害,我會依舊毫不寬貸,一刀揮向鬼的脖子。但是對身為鬼感到痛苦,對自己所為感到後悔的鬼,我不踐踏他們,因為鬼也曾經是人類,和我一樣,他們曾是人類。
──竈門炭治郎,《鬼滅之刃》動畫第21集


炭治郎說的這句:「因為鬼也曾經是人類,和我一樣,他們曾是人類。」道出了「同理心」的真諦,正好是解除「自騙性防衛機制」最好一帖的良藥,同時,「同理心」的發出也會是在我們「良知」流露的時候。因為當我們與他站在一起時,就無法繼續欺騙自己

在電影版《無限列車》中,男主角因為中了下弦之壹魘夢的血鬼術陷阱,陷入夢境中險遭殺害。夢境裡,作者用了類似太陽的形象來描摹炭治郎那顆善良的心。正因主角炭治郎真實直接地面對他的良知,就像和煦的太陽一樣照亮身邊的人,也讓累體會到最後的溫暖。

從動漫到現實生活裡,防衛機制的運作往往讓我們看不清事實的真相。而這些機制的運作大多不是我們建立的,有很多是家庭給我們的、學校給我們的、朋友給我們的,還有像這公車亭的反遊民裝置一樣,是社會給我們的。

這一層機制,會包裝成「大家都這樣」、「我們家都這樣」、「我朋友某某也這樣」、「我的個性就是這樣」,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我『習慣』這樣」。就這樣把選擇權推給社會、家庭、朋友的人,似乎已經表示把自己的「自由權」給交出去了

正如身處戰國時期亞聖孟夫子的一段話:

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孟子.盡心上》第五章

白話來說:

「每天做著同樣的事,卻沒有認真去思考過背後的原因;
每一個決定都順著習慣來走,都不會覺察反思一下自己的作為。
我見過太多這種人,他們一輩子就這樣過了,
完全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在何處啊!」

習慣有如一圈一圈的緊箍咒,無孔不入地控制著我們,又要如何擺脫呢?孟夫子這段流行了兩千多年的金句,一直提醒我們兩件事:「行要著」及「習要察」。也就是要「有意識」地行動,確切知道自己的動機與原因;「察覺」自己的「習慣」,及反思形成這個習慣的最初原因,判斷這習慣如此長久下去對我們的影響與其必要性。因為當我們的選擇都是由外在塑造我們的「習慣」所決定,而這些習慣又不曾反省、甚至做出改變的話,那我們這一生也會是「註定」的,是註定與「自由」無緣的。

最後,我們這班「思辨公車」開到這裡,也快回到校門口了。回顧行經過的幾個站點:公車亭的長椅餐桌上的動物炭治郎的妹妹。都有一個核心的主題:

「揭開習慣真相中間隔的那一層帷幕。」

而這些帷幕並不是不能被挪開的,其實,若我們願意放下成見,反省我們自己與周遭看似毫無疑問的習慣,那「覺知」將會翻開限制我們的層層帷幕,開展洞見。我們覺醒的良知就會「照見」長椅後面打著哆嗦的無家者,與他們在一起;我們流露的良知就會「反思」每一餐背後為我們付出的生命,與他們在一起,我們的良知就會像炭治郎的大心一般,溫暖著我們的周遭。屆時我們就能依自我意識,做出屬於自己的決定。

並請讀者們記得,無論你拉開帷幕後,是選擇敞開心胸接受從未體驗的暖陽,還是因為光線太過刺眼而把帷幕再次拉上,都請你尊重自己「有意識」底下所做的決定,讓我們自己定義屬於自己的「自由」!(全文終)



想多了解一些嗎?

1.  關鍵評論網,〈《鬼滅之刃》大魔王下弦之伍「累」如果好好被愛,結局會不會不一樣?〉2020/05/30 。

2.  陳嘉銘/肉食口感的「新豬肉」上市,我們是否需要新素食倫理?

3.  伊利特.科恩著,蔡淑雯譯,《這麼想就對了——哲學家教你破除11種負面想法》,2012年7月初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如果先生的沙龍
32會員
25內容數
筆者讀的是電機,愛的是中文,想的是哲學,學的是儒家。 座右銘是:「靈魂先老起來等,往後越活越年輕時,方能好好咀嚼其中的滋味。」 會在這裡將分享哲學、易經、動漫哲學等等內容,不定期更新,歡迎訂閱我的沙龍!
如果先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13
本文探討2024年臺中捷運隨機傷人事件後,對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動漫在教育中的角色。藉由勇者的行動,引發關於「仁、智、勇」的深刻反思,強調教育應融合學生熟悉的媒介,提高道德反思的機會。事例提供了一個契機,來重新定義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並提升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Thumbnail
2024/08/13
本文探討2024年臺中捷運隨機傷人事件後,對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動漫在教育中的角色。藉由勇者的行動,引發關於「仁、智、勇」的深刻反思,強調教育應融合學生熟悉的媒介,提高道德反思的機會。事例提供了一個契機,來重新定義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並提升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Thumbnail
2024/07/02
「宅」又如何?我們對於「宅宅」或「御宅族」有很多負面的刻板印象,但是一則新聞卻打破了有色的眼鏡,讓人看見動漫族或御宅族的光輝之處。
Thumbnail
2024/07/02
「宅」又如何?我們對於「宅宅」或「御宅族」有很多負面的刻板印象,但是一則新聞卻打破了有色的眼鏡,讓人看見動漫族或御宅族的光輝之處。
Thumbnail
2024/07/01
討人厭的尤蓓爾到底要告訴讀者們什麼道理?
Thumbnail
2024/07/01
討人厭的尤蓓爾到底要告訴讀者們什麼道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聽到御史郎的這段話,我的腦海浮現出一個念頭:「或許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因為只有炭治郎可以打敗無慘,那麼唯有讓炭治郎一家死掉,炭治郎才能踏上滅鬼的道路,具備強烈的決心要消滅無慘。而只靠炭治郎一個人是不夠的,所以禰豆子必須變成鬼,才能夠用血鬼術一路幫助他對抗其他的鬼。
Thumbnail
聽到御史郎的這段話,我的腦海浮現出一個念頭:「或許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因為只有炭治郎可以打敗無慘,那麼唯有讓炭治郎一家死掉,炭治郎才能踏上滅鬼的道路,具備強烈的決心要消滅無慘。而只靠炭治郎一個人是不夠的,所以禰豆子必須變成鬼,才能夠用血鬼術一路幫助他對抗其他的鬼。
Thumbnail
《鬼滅之刃》炭治郎的「善良」接近軟弱,儘管有體質特異、進步神速,卻非降生「拯救」眾人的神,承繼初始呼吸流,也只是因緣際會,這份「平凡」,詮釋出《鬼滅之刃》的世界觀。
Thumbnail
《鬼滅之刃》炭治郎的「善良」接近軟弱,儘管有體質特異、進步神速,卻非降生「拯救」眾人的神,承繼初始呼吸流,也只是因緣際會,這份「平凡」,詮釋出《鬼滅之刃》的世界觀。
Thumbnail
在炭治郎加入鬼殺隊之前,沒有一位隊員對「鬼」是有同情心的。不需要憐憫他們,只管趕盡殺絕。幾百年下來,鬼殺隊的信條都沒有改變過,直到「例外的」鬼──彌豆子的出現...
Thumbnail
在炭治郎加入鬼殺隊之前,沒有一位隊員對「鬼」是有同情心的。不需要憐憫他們,只管趕盡殺絕。幾百年下來,鬼殺隊的信條都沒有改變過,直到「例外的」鬼──彌豆子的出現...
Thumbnail
致謝 上報 刊登本文: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23596 Youtube在2021年的6月出現了一個名為「100天後吃的豬」的頻道,其中以一隻被命名為カルビ的迷你豬將在100天後食用而拍攝影片,這些影片都不長,但是每日記載牠的
Thumbnail
致謝 上報 刊登本文: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23596 Youtube在2021年的6月出現了一個名為「100天後吃的豬」的頻道,其中以一隻被命名為カルビ的迷你豬將在100天後食用而拍攝影片,這些影片都不長,但是每日記載牠的
Thumbnail
話題不斷的鬼滅之刃電影,雖然是作者創作出的虛幻故事,故事中鬼殺隊總是不停的與鬼對抗,其實在職場中,很多時候也都是鬼!
Thumbnail
話題不斷的鬼滅之刃電影,雖然是作者創作出的虛幻故事,故事中鬼殺隊總是不停的與鬼對抗,其實在職場中,很多時候也都是鬼!
Thumbnail
《鬼滅之刃》故事的主軸就是正對邪,力求邪不勝正。但所謂的正邪其實只是身份和形式上。正派是「滅鬼隊」,邪派是「鬼」。這基本上都是英雄片或是動漫的設定。但《鬼滅之刃》的正邪對立下的各個角色人格,也非絕對純粹的正或邪。 像是滅鬼隊的最高層級「柱」,九位柱當中,有不少人也歷經過傷痛和家人被鬼殺害的痛苦..
Thumbnail
《鬼滅之刃》故事的主軸就是正對邪,力求邪不勝正。但所謂的正邪其實只是身份和形式上。正派是「滅鬼隊」,邪派是「鬼」。這基本上都是英雄片或是動漫的設定。但《鬼滅之刃》的正邪對立下的各個角色人格,也非絕對純粹的正或邪。 像是滅鬼隊的最高層級「柱」,九位柱當中,有不少人也歷經過傷痛和家人被鬼殺害的痛苦..
Thumbnail
禰豆子不願意變成這樣子,但身體無法控制,做出傷害哥哥的動作,內心一定充滿歉意:「對不起...對不起...」 這樣無助的時刻,她希望哥哥不要怪她,她不是故意的。 這些哥哥都知道:「哥哥都理解呢!所以別怕,禰豆子。」
Thumbnail
禰豆子不願意變成這樣子,但身體無法控制,做出傷害哥哥的動作,內心一定充滿歉意:「對不起...對不起...」 這樣無助的時刻,她希望哥哥不要怪她,她不是故意的。 這些哥哥都知道:「哥哥都理解呢!所以別怕,禰豆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