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福爾摩斯學習法工具(一)| 爲何篇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六叔這個企劃案麻煩你處理一下!」客戶這麼說
「沒問題,這只要用《企劃大全》第 3 章提到的方法就搞定了!」我回答他
很可惜的是,企劃人很少有這種奢侈,他每天所遇到的問題很少是某一本書已經提供解法了,如果有這麼一本書,那客戶自己也會讀,還需要你嗎?
專注非常重要,寬廣的常識更重要,但吸進大腦的常識如果不變成自己的,那你的腦子就是個資源回收場。

企劃人什麼都學,大腦不是資源回收場

既然遇到的問題無邊際,沒關係,Google 搜一下就有答案?但一個專案會涉及一大堆不同的知識領域,來自新聞、書籍、雜誌、朋友...,腦子裡至少要儲存了這些知識的「目錄」,才能有效率的把相關的文獻找出來參考使用。
面對無邊無際的問題,企劃人的學習也得無邊無際,什麼冷知識都要知道一點。
在諸多「代客讀書業」當中,程式設計師或學者要深入精確,但企劃通常擷取「精神」即可,不用把整坨知識吃進去,雖快樂學習,但企劃人的知識庫存要廣大。就像有些老太太什麼都捨不得丟,因為「說不定哪天會用到啊!」但因為這句話,她家裡像回收場一樣塞滿幾十年來各種奇怪破爛,路都不能走了。
不想變成資源回收場,腦子要有一套有效率知識儲藏、取出的系統,以備有朝一日使用,這跟學生學了九年要去考大考用的一樣!要把知識學到「好用」,甚至用來產出其他的知識,必然要吸收很好,但不用多。
就像胖子「喝水也會胖」,有些人吃得多卻不長胖,說穿了就是腸胃吸收不好啊!學習也一樣,不在多,在吸收好。吃進去(閱讀)的食物(資訊)有多少吸收了?最好能轉化爲肌肉(知識),而不是堆在腹部成爲脂肪(沒有索引的垃圾資訊)。
范多倫在《21 點》節目中答題,他的故事還被拍成電影《Quiz Show》(By Macfadden Publications, no photographer credited - TV Radio Mirror, June 1957 (page 20),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0555237)
把習得變深刻知識,這理論一直存在,例如《如何閱讀一本書》(How to Read a Book)這本經典神書。
作者之一范多倫先生(Charles Van Doren)的故事還被拍成電影《Quiz Show》,他花了人生幾十年編輯《大英百科全書》,但他最爲人所知的是在美國電視問答節目《21點》中過五關斬六將,獲得相當於現在一百多萬美元獎金,但卻被爆料製作單位泄題,醜聞讓他失去哥倫比亞大學教職。
雖作弊,但能在困難節目勝出也是知識超人,更別說他編輯百科全書數十年更是博覽羣籍,他的閱讀法使人信服(實際上幾乎完全符合現代認知科學的實驗結果),他提出了閱讀的四個層次,包括: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如果真的能按照他的閱讀方式像牛一樣經過四個胃重複咀嚼,就算沒營養的青草都被消化出蛋白質了。
老派嚴肅知識份子的做學問方式十分嚴謹,《如何閱讀一本書》這部書並不易讀,讀完了也不見得能做到(他一輩子的工作就是閱讀,我們可不能這麼奢華),但至少我們掌握精髓。
我看到的重點是「主動閱讀」,這技巧要說是「閱讀」還不如說是「與作者對話」,這是「猜測 ⬌ 找答案」的過程。
  • 當看到書皮就猜測翻開會讀到什麼,依猜想提出你想學到的問題
  • 每多讀一點就找到一些答案,因而又產生更多問題
  • 於是抱着找答案的心態一點一點推進,時時保持清醒
  • 因清醒,不會進入讀過卻不知在讀什麼的「小和尚唸經」狀態
這種保持清醒的閱讀法,雖然有目錄,但因爲有學術精神----「凡事懷疑」的心態來閱讀,學習旅程充滿冒險,就像創業一樣「摸着石頭過河」,雖然已成冊的書就像在主題遊樂園裏冒險,範圍固定,風險不大,加上想象力,比別人刺激一點。
資訊爆炸時代,閱讀不限於書,而是無邊無際,直接沿用范多倫的方法有些不足,如果 Google 就是你的書,你得要自己從無上限的素材中編輯出一個目錄,否則網路之海太大了。

知識不是拿來即用

掌握閱讀(學習)方法,學到別人的成功,但它不見得能複製,想到案例還是要變成適合自己的方案,這才是考驗,一個案子給每個人都會做出不同的結果,融合、創意就用在這裡。
人怎麼從 A 學問獲得 B 事件的解決方案靈感呢?這就是從知識中萃取出「模式」的能力,能比較兩件事發現相同模式,大概就能萃取出模型了,這個模型可以用在各種不同的事件上。
「六探員,連環殺手 Jack 又殺了一個人,還在受害者身上留下他的標記,你有什麼看法?」記者詢問。
「不,這不是 Jack,他的模式跟這個不同。」六探員冷靜地說「這是模仿者!」
在偵探片常看到這種畫面,一般人覺得是連環殺手,而偵辦連環殺手案件的老探員卻能發現「模式」,而學習,跟辦案真的很像!
各行各業都有模型,就是表象背後的結構,比如每種音樂是有不同結構的,專業作曲家能把藍調、爵士、拉丁、流行互換,因為在旋律之後,他看到結構。
學習 → 發現模式 → 創意 → 解決方案
這大概就是企劃人每天的工作,如果沒有快速擷取、整理知識的方法,也無法面對每天大量襲來的需求。
對學生來說,如果能把一科的結構用在另一科,或是彼此互相索引,學習會越來越快,而且印象深刻。
108 課綱讓大家頭大,但你仔細看看,這一切就是一位左右腦並重的成人(那種你看了覺得他好棒好有水準的朋友)的素養,也就是說,從前的教育要養出「會考試的人」,108 課綱希望養出「正常人」,這目標很好呢!

好像挺不簡單的,有沒有什麼工具協助呢?

《福爾摩斯學習法》就是想把企劃人的學習方式給大家,是比較快樂的吸收知識方式。
巧的是,108 課綱對學生的要求從「學會」進步到「融合」每一科,融合後的知識可以產生創意,用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不就是企劃人工作的學校版嗎?
融合,說來容易,做來不易,請參考我帶三年級女兒做跨領域寒假作業幕後過程,雖然是一個寒假作業,背後的思維與專案管理沒什麼不同啊!
可是,大人進行專案管理有很多工具,孩子們卻沒有,難道我們要讓孩子自己去發展出這些工具嗎?就算是你我,都不見得有能力產生一個工具啊!
於是我思考著要去設計一個學習用的工具,要用什麼工具呢?傷腦筋。

面對未知的工具是摸索

巴黎有沒有最好的玩法?
我猜每個人去巴黎,都有不同的感動,所以一百萬人應該有一百萬種不同的攻略,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玩法,而對還沒去過的人,目前的攻略都還不夠合適。
所謂學習就是學別人已經產生的知識,它不是未知?學習道路雖然千萬人走過,對我---- 這個還沒學過的人,仍是未知。
現在的學校假設每個孩子跟上學校進度,已具備相同知識儲備,實際上,每個學生能掌握每一課的程度不同,雖然上過課,不見得「跟上」了。
所以,學習更像是「摸著石頭過河」,每個人的知識儲備不同,遇到的困難點也不同,如果每個人都該有不同的「攻略」。
這種前往知識之海探險,前進、阻礙、後退、回頭、轉向、再前進...,經過摸索,最後畫出一張自己專有知識地圖(攻略)的學習法,是不是好像在創業?

用創業家面對未知的方法學習

創業家面對最多的「未知」,想像很美好,但創新往往跟事實不一樣。就像搭客機風險小,但試飛飛機風險非常大,因為它只是「理論上」能飛。
長期面對高風險,創業圈發展出系統性應對未知的技術,就是當紅的「精實創業」,它用「迭代」方式,經由一次次小改良小步快跑頻頻調整方向,避免一次押寶賠光全部資源的風險。現在已是矽谷標準,科技大神都用它管理「探索未知冒險行動」。
創業和學習都是面對未知,能不能借鑒矽谷智慧學習呢?「非常適合」我已經這麼做好久了,也用在孩子身上,確實有效。
精實創業是創業「團隊」實踐經驗,但學習很「個人」,因為知識不經過學習過程是無法儲存在腦中的,所以無法和同學分工。
  • 精實創業工具,如 Scrum 的流程、儀式,多是為了讓團隊合作,給單人使用是過於沉重繁雜,學習已經很辛苦,能簡化則簡化,把精力用在學習上;
  • 創業團隊常常使用多個工具協同,要懂得整個系統不容易,有些還價格不低,最好能花費少、不用太多工具,才能讓每個人使用。
所以,我簡化了 Scrum 流程及工具,變成適合個人使用,使用相較簡單的筆記軟體 notion.so 做成工具。

notion.so 工具下載連結

  • 下面是 notion 學習工具測試版(按此處複製模板),我希望得到你從這裏或FB社團的回饋,好用、疑問或是建議都誠心歡迎。
  • 一開始可能看不懂,工具不困難,但背後的敏捷開發(Agile Development)知識比較新,這幾篇文章就在解釋使用方式。
  • 使用 notion.so 筆記軟體,因擴展容易跨平臺(按此處下載app)。
  • 超過試用額度要付費小錢,但完成活動可免費 5 個月,你買了我得 1 月免費,在此先謝。

這一篇:福爾摩斯學習法工具(二)| 爲何篇

Hi 我是六叔,正努力撰寫、述說《福爾摩斯學習法》,它是從長期自學和跟孩子的教學相長中萃取出來的,也因爲關懷教育,發現這方法符合認知科學的理論,是對自學者以及家有學生的父母有用的學習方式,歡迎按讚、分享及回應我給我建議。
14會員
18內容數
- 各種學習方法,多是讓孩子「讀好指定教材」,而身爲父母,痛點是他「根本沒意願讀書」啊! - 讀書很好!但網路這麼大,書籍只提供小部分知識,怎麼從茫茫網海學習呢? 六叔從不愛讀書變成「會讀書的人」,瞭解您孩子的學習哪裏卡住。 六叔用這個教女兒,她從台灣中等生成了高壓北京的優等生。 學習升級從此開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六叔觀察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學科和職位之間有明顯的楚河漢界?這些界線都是人造的,身為學習者要融合各學科才能看到全貌,這些位置可以重疊、可以互相參考,這就是跨界學習。 MIT 科學家運用 AI 研發出最強大的抗生素,這在武漢肺炎嚇到全球時真是個好新聞,不過在亞洲,「生物學家」和「電腦科學家」卻沒有這麼合作無間,電腦科學家覺得用
 別強迫鳥學習游泳,別強迫魚學習飛翔。 你有沒有發現這種「發現自己」的雞湯文好多?我們看到時都說:「對呀對呀!我以前就是太在乎別人的想法了,要不然我......」 奇怪的是,人類雖然天生自私,但對自己喜好卻不堅持。 把無奈傳下去的學校教育 身為一個每天一早把孩子送去學校、天黑接回來的父母,你是否覺得
上面是交叉筷子的錯誤用法,下面是正確筷子用法 許多孩子剛開始使用筷子都會交叉,這樣夾起切得很小的食物沒問題,但如果要夾滑溜的或是體積大的食物就很困難,例如夾起一顆蛋。 正確使用筷子應該是把一支筷子放在虎口上,用中指和無名指夾住,這支是不太動的,而另一支用拇指、食指、和無名指像拿筆一樣夾住,而這支負責
有一年大學暑假,我接到一個同學打來的電話。 「我想問你,你是怎麼控制體重的?」朋友問。 「你這麼瘦還管控制體重幹嘛?」朋友一直是瘦瘦高高好身材,令我羨慕,不懂他怎麼會問這個問題。 「因爲這個暑假我一直變胖,不知道該怎麼控制。」 「控制體重?這種問題問我不行吧?」我天生肩膀寬、骨頭粗、肌肉大,其實大學
學科和職位之間有明顯的楚河漢界?這些界線都是人造的,身為學習者要融合各學科才能看到全貌,這些位置可以重疊、可以互相參考,這就是跨界學習。 MIT 科學家運用 AI 研發出最強大的抗生素,這在武漢肺炎嚇到全球時真是個好新聞,不過在亞洲,「生物學家」和「電腦科學家」卻沒有這麼合作無間,電腦科學家覺得用
 別強迫鳥學習游泳,別強迫魚學習飛翔。 你有沒有發現這種「發現自己」的雞湯文好多?我們看到時都說:「對呀對呀!我以前就是太在乎別人的想法了,要不然我......」 奇怪的是,人類雖然天生自私,但對自己喜好卻不堅持。 把無奈傳下去的學校教育 身為一個每天一早把孩子送去學校、天黑接回來的父母,你是否覺得
上面是交叉筷子的錯誤用法,下面是正確筷子用法 許多孩子剛開始使用筷子都會交叉,這樣夾起切得很小的食物沒問題,但如果要夾滑溜的或是體積大的食物就很困難,例如夾起一顆蛋。 正確使用筷子應該是把一支筷子放在虎口上,用中指和無名指夾住,這支是不太動的,而另一支用拇指、食指、和無名指像拿筆一樣夾住,而這支負責
有一年大學暑假,我接到一個同學打來的電話。 「我想問你,你是怎麼控制體重的?」朋友問。 「你這麼瘦還管控制體重幹嘛?」朋友一直是瘦瘦高高好身材,令我羨慕,不懂他怎麼會問這個問題。 「因爲這個暑假我一直變胖,不知道該怎麼控制。」 「控制體重?這種問題問我不行吧?」我天生肩膀寬、骨頭粗、肌肉大,其實大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百分之七的溶液》作者盛讚:福爾摩斯迷不能錯過! 愛倫坡獎提名作家琳西‧斐繼《福爾摩斯與開膛手傑克》後全新力作福爾摩斯與華生雙人搭檔,攜手寫下十五篇令人拍案叫絕、回味再三的冒險奇案「《福爾摩斯案外案》是一本與柯南‧道爾所寫的福爾摩斯探案精選相較亦毫不遜色的佳作。
Thumbnail
我讀了這本(科學偵探VS黑暗福爾摩斯學園),作者是石川北二,第一次看到這系列的書籍時,並不是讓我像現在一樣,就算看了在多遍,也不會膩,當時我知道這系列內容都和偵探有關時,就啟發了我的好奇心,我買了一系列回來看,我發現我一看就停不下來,實在是太好看了。 這系列的小說有很多我以前不知道的新知識,例如:
Thumbnail
十多年前,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鄔佩麗教授的辦公室,每個月都會舉辦EMDR療法的個案討論會。常常在討論會開始前,老師辦公室裡的白色Ikea的單椅上,總是坐著一位比我早到的心理師,那時我還不太認識他。研討會一開始,我沙發都還沒有坐熱,這位心理師就已經開始和老師討論治療的各種觀點和可行性。在每次
Thumbnail
福爾摩斯仔細盤算三明治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可見他的生活態度是精確務實的;華生喜歡親自做三明治,即使所需成本較高,可見華生享受生活、浪漫的態度。 比起福爾摩斯理性的生活態度,我更喜歡華生的感性。就三明治的例子而言,雖然所費的時間和金錢較多,甚至多了許多麻煩,但福爾摩斯沒有算到的是親手做三明治得到的喜悅,
Thumbnail
我們看過太多的福爾摩斯了。他一直是那個聰慧、執著、傲嬌又狂妄的名偵探。在那些故事裡,沒有他解決不了的謎。 可是,有些事,不是邏輯、理智或真相就可以回答或解決的。有些事沒有標準答案,因為關乎人心。電影裡,年老的福爾摩斯想要解開當年導致他退休的最後一案,因為他知道,真相並非華生筆下的圓滿結局。
很久沒自己打開netflix了 netflix帳號都馬開兒童節目在看 昨夜不想工作 心血來潮熬夜看了一部天才少女福爾摩斯 主人翁是福爾摩斯的妹妹 Enola 一個人在倫敦闖盪 在封建的英國尋求獨立的推理故事 女主角Enola竟然才18歲 但是非常成熟 演技也很精湛 哥哥福爾摩斯是超帥的獵魔士亨利
Thumbnail
《天才少女福爾摩斯》(Enola Holmes )改編自Nancy Springer撰寫的系列小說,講述福爾摩斯家族么妹Enola的冒險。雖然許多人嫌棄這部電影推理成分不濃,但原著本來就是青少年取向的小說,因此推理只是陪襯,真正主旨是少女的成長。 【母親】 【少女的成長之旅】 【改革】 【男性】
Thumbnail
「真相只有一個」這是柯南常說的話,作為解謎的偵探,這句話是對的。但「人性真相不會只有一個」,分析與識破心靈詭計不是結局,而是真正關係的開始,人際之間是如此,諮商關係更應該是,心理師不能自以為是心靈偵探而沾沾自喜。電影《福爾摩斯先生》以生動、犀利、環環相扣的故事提醒了我們。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百分之七的溶液》作者盛讚:福爾摩斯迷不能錯過! 愛倫坡獎提名作家琳西‧斐繼《福爾摩斯與開膛手傑克》後全新力作福爾摩斯與華生雙人搭檔,攜手寫下十五篇令人拍案叫絕、回味再三的冒險奇案「《福爾摩斯案外案》是一本與柯南‧道爾所寫的福爾摩斯探案精選相較亦毫不遜色的佳作。
Thumbnail
我讀了這本(科學偵探VS黑暗福爾摩斯學園),作者是石川北二,第一次看到這系列的書籍時,並不是讓我像現在一樣,就算看了在多遍,也不會膩,當時我知道這系列內容都和偵探有關時,就啟發了我的好奇心,我買了一系列回來看,我發現我一看就停不下來,實在是太好看了。 這系列的小說有很多我以前不知道的新知識,例如:
Thumbnail
十多年前,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鄔佩麗教授的辦公室,每個月都會舉辦EMDR療法的個案討論會。常常在討論會開始前,老師辦公室裡的白色Ikea的單椅上,總是坐著一位比我早到的心理師,那時我還不太認識他。研討會一開始,我沙發都還沒有坐熱,這位心理師就已經開始和老師討論治療的各種觀點和可行性。在每次
Thumbnail
福爾摩斯仔細盤算三明治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可見他的生活態度是精確務實的;華生喜歡親自做三明治,即使所需成本較高,可見華生享受生活、浪漫的態度。 比起福爾摩斯理性的生活態度,我更喜歡華生的感性。就三明治的例子而言,雖然所費的時間和金錢較多,甚至多了許多麻煩,但福爾摩斯沒有算到的是親手做三明治得到的喜悅,
Thumbnail
我們看過太多的福爾摩斯了。他一直是那個聰慧、執著、傲嬌又狂妄的名偵探。在那些故事裡,沒有他解決不了的謎。 可是,有些事,不是邏輯、理智或真相就可以回答或解決的。有些事沒有標準答案,因為關乎人心。電影裡,年老的福爾摩斯想要解開當年導致他退休的最後一案,因為他知道,真相並非華生筆下的圓滿結局。
很久沒自己打開netflix了 netflix帳號都馬開兒童節目在看 昨夜不想工作 心血來潮熬夜看了一部天才少女福爾摩斯 主人翁是福爾摩斯的妹妹 Enola 一個人在倫敦闖盪 在封建的英國尋求獨立的推理故事 女主角Enola竟然才18歲 但是非常成熟 演技也很精湛 哥哥福爾摩斯是超帥的獵魔士亨利
Thumbnail
《天才少女福爾摩斯》(Enola Holmes )改編自Nancy Springer撰寫的系列小說,講述福爾摩斯家族么妹Enola的冒險。雖然許多人嫌棄這部電影推理成分不濃,但原著本來就是青少年取向的小說,因此推理只是陪襯,真正主旨是少女的成長。 【母親】 【少女的成長之旅】 【改革】 【男性】
Thumbnail
「真相只有一個」這是柯南常說的話,作為解謎的偵探,這句話是對的。但「人性真相不會只有一個」,分析與識破心靈詭計不是結局,而是真正關係的開始,人際之間是如此,諮商關係更應該是,心理師不能自以為是心靈偵探而沾沾自喜。電影《福爾摩斯先生》以生動、犀利、環環相扣的故事提醒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