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放慢速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體制外學校究竟是怎麼教學,而學生又是怎麼學習的,其實三年前在幫孩子找學校時,總是摸不著頭緒,頂多就是耳聞一些沒有鐘聲,沒有課本,沒有作業,沒有考試這樣的傳言,也搜尋不到更詳細的分享,但我心裡總有個聲音,去就知道了。

就這樣在女兒幼兒園畢業後,爸爸也首肯了繼續直升小學部。心中糾結的原因最主要還是學費,我們既不是富二代,更不是富一代,不是實業家也不是年薪兩三百萬,但如果老老實實讀個公立學校,生活輕鬆寫意還能好好存點現金,偏偏我們選了這條路,爸爸硬是把這個重擔扛了下來。所以不只孩子光溜溜,連家長也是光溜溜呢,這也可以說是我們全家人一起的冒險吧。

於是就這樣開學了,能夠在漫長的暑假後重回校園,真是孩子最期盼的事情,下課時我已預期在車上要聽許多新鮮事呢!

開學第一天下課。
「今天在學校上了什麼課呢?這學期主題是什麼呢?」
女兒:「我不知道耶老師沒有說,今天兩個老師在自我介紹呀,還玩老師猜謎的遊戲。」
「什麼是老師猜謎遊戲呢?」
「就是讓我們猜猜看老師幾歲?住在哪裡之類的。老師還有寫下她們的手機號碼讓我們抄下來。」女兒拿出聯絡本翻開,然後說今天有回家作業。
「哇,有回家作業啊?是什麼呢?」媽媽很好奇。

「訪問爸爸媽媽的手機然後抄在聯絡本上。」

啊?就這樣啊?!😅 女兒說上小學最開心的就是不用像幼兒園一樣一定要躺著午睡,老師說想要趴在桌上睡也可以,不睡也可以,因此第一天興奮的大家全班都沒有人睡覺!😆

新教室裡有許多新書本可以看

新教室裡有許多新書本可以看

老師在班上幫孩子按照座位分組,以後孩子的好表現就會幫他的小組爭取到積分,反之亦然,第二天的課程孩子們與組員一起在教室到處觀察佈置內容來推理這學期的主題會是什麼,大家討論推敲,接著就上台報告。這學期的主題是「廚房裡的科學及其應用」,於是這天的回家作業就是畫最喜歡的一道料理。

當孩子拿出聯絡本,在空白處用色鉛筆隨意揮灑一盤圓滾滾的義大利麵時,我心中的小我又跑出來了:「妳這樣畫根本看不出來哪些是麵哪些是醬,畫滿滿的要怎麼加上料啦?為什麼不用鉛筆先打好稿啊······」這時的我根本沒有意識到,或者說在我意識到的當下嘴巴仍不停息的碎念,直到女兒用色鉛筆把原本畫的一坨義大利麵打一個大叉,然後走到沙發上用哭腔說:「老師一定會覺得我畫得很差。」

我才醒過來,孩子想畫什麼就畫什麼,我管這麼多幹什麼呢?

原來我心中仍有比較心,也仍期待著孩子有些什麼積極的表現。如實觀察了我的心態後,我趕緊放下。「沒事啦,媽媽多嘴了,妳按照妳想畫的去表達就好了,抱歉!」女兒過來重新畫了一盤她最喜歡吃的茄醬義大利麵,上面還有巴西里點綴著。

晚上老師傳了一些照片,並分享當天上課觀察心得到班級群組,表示這班的孩子們在生活自理上面完全不用老師擔心,老師預想的兵荒馬亂並沒有發生,而且迫不及待的問老師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學寫字,「一開始,我們還是會先把速度稍微放慢一些,把基礎打好,接下來的學習就會更加順暢。」

這個基礎,除了課程內容之外,應該也是指老師與孩子們之間的默契以及班上的作息和學習模式吧。

練習上台報告

練習上台報告

放慢速度,對孩子而言是一種進入新階段的適應過程,對家長來說更是一劑強心針,少了追趕進度的緊迫,孩子能夠更從容地去學習,對他們來說上課可能會更有期待感吧。

第三天,孩子從書包拿出比較多張紙了,仔細一看是這學期的課程表,上面沒有國語數學英文體育等等字樣,只有孩子自己的繪畫。下方自己畫了衣服,表示每天要穿的運動服顏色和哪天要穿制服,課程表一週有三堂英文課,一堂瑜珈體能課,一堂游泳課,除此之外的彩虹都是老師上的主題課。

只有孩子自己懂的課程表

只有孩子自己懂的課程表

喔喔喔,等等,今天終於要用鉛筆寫作業了嗎?洗完澡後的姊姊拿出一張學習單在餐桌上寫著,原來是數字1-5的練習啊!

喔喔喔,等等,今天終於要用鉛筆寫作業了嗎?洗完澡後的姊姊拿出一張學習單在餐桌上寫著,原來是數字1-5的練習啊!

終於看到注音符號了!

終於看到注音符號了!

這天女兒在下課的車上提到,老師講了盤古開天和女媧的故事,老師問有沒有人知道開天闢地的是誰呢?女兒舉手回答是盤古,就這樣為他們小組加了分,其實前兩天才剛聽到盤古開天的傳說故事啊!這也太巧了吧。這天老師從燧人氏鑽木取火開始介紹(因為是廚房科學所以從火的歷史講起?!),聽說一下課很多同學就跑去撿樹枝枯葉試著鑽木取火XD。終於看到注音符號出現在學習單上,不過並不是從ㄅ開始,也只需要孩子練習拼讀三次給家長聽,然後畫圖就結束了。

基礎中的基礎,慢慢來。

至少到這邊,已經破除「沒有回家作業」這項謠言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阿可的沙龍
10會員
16內容數
陳阿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19
很快的這學期已經過了一半,前陣子看到好友們紛紛表示孩子經歷了人生第一個期中考,我才驚覺原來那週是考試週啊!因為老師沒有特別提醒,所以我們也就順理成章的不用幫小孩複習,當別人問我小孩考試狀況如何,我還很大聲的說他們學校沒有考試耶! 結果在那週結束時………
Thumbnail
2021/11/19
很快的這學期已經過了一半,前陣子看到好友們紛紛表示孩子經歷了人生第一個期中考,我才驚覺原來那週是考試週啊!因為老師沒有特別提醒,所以我們也就順理成章的不用幫小孩複習,當別人問我小孩考試狀況如何,我還很大聲的說他們學校沒有考試耶! 結果在那週結束時………
Thumbnail
2021/10/08
從小班到大班,下午三點四十五分放學接到孩子後,姊姊會要求在學校附近的公園玩耍到五點再回家。 風一般的姊姊,怎麼可能把公園只當公園,簡單的遊具,硬是有她自己的一套玩法,一起玩的同學和家長,從小看著也都習慣。 直到大班下學期的某一天,有一個阿嬤帶著兩個小男孩來公園玩, 看見姊姊在溜滑梯和單槓各種玩法,已
Thumbnail
2021/10/08
從小班到大班,下午三點四十五分放學接到孩子後,姊姊會要求在學校附近的公園玩耍到五點再回家。 風一般的姊姊,怎麼可能把公園只當公園,簡單的遊具,硬是有她自己的一套玩法,一起玩的同學和家長,從小看著也都習慣。 直到大班下學期的某一天,有一個阿嬤帶著兩個小男孩來公園玩, 看見姊姊在溜滑梯和單槓各種玩法,已
Thumbnail
2021/10/04
這個月有一個中秋節連假,連假前的下課回家後姊姊拿出作業,我也很好奇連假的回家功課會是什麼。
Thumbnail
2021/10/04
這個月有一個中秋節連假,連假前的下課回家後姊姊拿出作業,我也很好奇連假的回家功課會是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今天開學了,早晨天清氣朗。進校門後慢步穿過楓樹林,抬頭看見枝葉縫隙間的陽光忽躲忽閃,一路隨行,彷彿蹦蹦跳跳地跟人說──「老師早安!」,一張張稚氣未脫的臉龐迎面而來,帶著朝氣,帶著歡喜,女老師的步伐隨著一襲連身洋裝的裙擺輕盈飄逸。
Thumbnail
今天開學了,早晨天清氣朗。進校門後慢步穿過楓樹林,抬頭看見枝葉縫隙間的陽光忽躲忽閃,一路隨行,彷彿蹦蹦跳跳地跟人說──「老師早安!」,一張張稚氣未脫的臉龐迎面而來,帶著朝氣,帶著歡喜,女老師的步伐隨著一襲連身洋裝的裙擺輕盈飄逸。
Thumbnail
此文寫於 2021/05/20 進入停課第三天,各科任老師也加入列學習單的行列~線上課程已經沒什麼太大問題 🥸 ,孩子們還會趁課堂間隙留在meet裡聊天 🤣 老婦我只有聽到「欸!要不要來個Room Tour 看看我家」的時候速速打開搞怪孩子房門吼你給我站住!~ 
Thumbnail
此文寫於 2021/05/20 進入停課第三天,各科任老師也加入列學習單的行列~線上課程已經沒什麼太大問題 🥸 ,孩子們還會趁課堂間隙留在meet裡聊天 🤣 老婦我只有聽到「欸!要不要來個Room Tour 看看我家」的時候速速打開搞怪孩子房門吼你給我站住!~ 
Thumbnail
此文寫於 2021/05/18 今天完全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狀態⋯⋯搞怪孩子一早還在今天不用去學校的興奮中~不知班級家長群組早就就開始噹噹噹個沒完~ 「老師~那個酷課雲進不去~」「老師~XXX的學號是⋯?」「老師~今天要上線上課嗎?幾點?用什麼?」「老師~課本沒帶回來怎麼辦?我可以現在飛車去拿嗎?~」
Thumbnail
此文寫於 2021/05/18 今天完全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狀態⋯⋯搞怪孩子一早還在今天不用去學校的興奮中~不知班級家長群組早就就開始噹噹噹個沒完~ 「老師~那個酷課雲進不去~」「老師~XXX的學號是⋯?」「老師~今天要上線上課嗎?幾點?用什麼?」「老師~課本沒帶回來怎麼辦?我可以現在飛車去拿嗎?~」
Thumbnail
        今天讓B校的孩子們寫了習作,結果想當然耳我又是沒有時間批改,所以先收到教師休息室去。         這次仍然有一點拖到下課時間,小孩寫習作的速度有快有慢,還是要讓他們多一點時間寫習作以及收習作,他們似乎還不太會從最後一排一個一個收習作,啪的一下就一個人一個人的交上來,一年級到現在應
Thumbnail
        今天讓B校的孩子們寫了習作,結果想當然耳我又是沒有時間批改,所以先收到教師休息室去。         這次仍然有一點拖到下課時間,小孩寫習作的速度有快有慢,還是要讓他們多一點時間寫習作以及收習作,他們似乎還不太會從最後一排一個一個收習作,啪的一下就一個人一個人的交上來,一年級到現在應
Thumbnail
體制外學校究竟是怎麼教學,而學生又是怎麼學習的,其實三年前在幫孩子找學校時,總是摸不著頭緒,頂多就是耳聞一些沒有鐘聲,沒有課本,沒有作業,沒有考試這樣的傳言,也搜尋不到更詳細的分享,但我心裡總有個聲音,去就知道了。
Thumbnail
體制外學校究竟是怎麼教學,而學生又是怎麼學習的,其實三年前在幫孩子找學校時,總是摸不著頭緒,頂多就是耳聞一些沒有鐘聲,沒有課本,沒有作業,沒有考試這樣的傳言,也搜尋不到更詳細的分享,但我心裡總有個聲音,去就知道了。
Thumbnail
上課前,創辦人問我要怎麼上課?我先客氣地回答,會先了解孩子的學習起點,包含文言文經驗等等。「不行這樣,這是一般體制會用的方法,先問你知道了什麼,再開始教學。我們這邊不這樣做,不然學生的慣常對應會起來。」創辦人這麼說。 開玩笑的,又不是第一天認識XD 我看了一下創辦人,安靜地想著。一邊四處走動觀察,看
Thumbnail
上課前,創辦人問我要怎麼上課?我先客氣地回答,會先了解孩子的學習起點,包含文言文經驗等等。「不行這樣,這是一般體制會用的方法,先問你知道了什麼,再開始教學。我們這邊不這樣做,不然學生的慣常對應會起來。」創辦人這麼說。 開玩笑的,又不是第一天認識XD 我看了一下創辦人,安靜地想著。一邊四處走動觀察,看
Thumbnail
以一個年資尚淺的老師來說,我下這樣的標題真的很可怕(感覺隨便都會被電得七葷八素),不過紀錄和整理以前的教學經驗,實是為未來做一借鏡......
Thumbnail
以一個年資尚淺的老師來說,我下這樣的標題真的很可怕(感覺隨便都會被電得七葷八素),不過紀錄和整理以前的教學經驗,實是為未來做一借鏡......
Thumbnail
大女兒第一次正式考試完結。這次考試為期兩天,分別是上星期五及前天星期二。 在考試前一兩天,女兒有把各科(其實只有四科:中英數及常識)考試範圍從頭到尾認真地溫習了一遍。 對於女兒的學業,我們希望培養她「為自己的學習負責」這態度。所以,這次考試她有溫習就好了,我和外子也沒有刻意再考她或問書。
Thumbnail
大女兒第一次正式考試完結。這次考試為期兩天,分別是上星期五及前天星期二。 在考試前一兩天,女兒有把各科(其實只有四科:中英數及常識)考試範圍從頭到尾認真地溫習了一遍。 對於女兒的學業,我們希望培養她「為自己的學習負責」這態度。所以,這次考試她有溫習就好了,我和外子也沒有刻意再考她或問書。
Thumbnail
所有的戲法都是為了讓孩子感受學習的快樂,快樂不代表不會受挫,而是在學習歷程中,好奇的進入,願意多停留,教育者用自身擅長的優勢營造一個學習的環境影響孩子在其中,在裡頭產生的受挫困境都因著對教育者的信任而願意向前行,陪伴直到生命突破的一刻,成長,喜悅,在一次又一次的循環中,想學習,因為能看見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所有的戲法都是為了讓孩子感受學習的快樂,快樂不代表不會受挫,而是在學習歷程中,好奇的進入,願意多停留,教育者用自身擅長的優勢營造一個學習的環境影響孩子在其中,在裡頭產生的受挫困境都因著對教育者的信任而願意向前行,陪伴直到生命突破的一刻,成長,喜悅,在一次又一次的循環中,想學習,因為能看見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網路發達,帶動資訊流通更加快速,學生能在網路上搜尋任何他想了解的事情,有時知識+的講解,甚至比老師解釋的更加精闢易懂。那麼,當老師還使用傳統單純輸出式的方法教授學生,往往很難獲得學生認同。
Thumbnail
網路發達,帶動資訊流通更加快速,學生能在網路上搜尋任何他想了解的事情,有時知識+的講解,甚至比老師解釋的更加精闢易懂。那麼,當老師還使用傳統單純輸出式的方法教授學生,往往很難獲得學生認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