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年半前自己62歲開始,因為剛結束兩岸公司不久+媽媽被同一個外傭不經意的摔壞左右兩個髖關節+前面四個哥哥,最大的已經72歲,四哥也66歲;所以,開始好好參與當時90歲母親的照護工作。為此,邀請母親+外傭,自萬華搬住到木柵,與我們夫妻同住在鄰近景美溪道南公園的電梯大廈,開啟了前後計二年半的陪伴歲月,直到媽媽安然離世回到天家為止。
回想起來,過程中真的有許多的艱難,包含單投入金錢也無法解決媽媽的疼痛問題,開刀住院+出院復健,卻無法克服她逐日假牙牙齒+全身肌肉退化,無法咀嚼食物+舉步無力的問題;另外,因為每日在躺床/輪椅與浴室/餐桌之間週轉上下,外傭耗力耗神,幾乎無法笑臉+精神以對;對媽媽或家人或外傭 都是無比艱難+無法輪替的長期煎熬。
還記得某次晚上攜媽媽+外傭去某教學醫院急診,登錄初驗後置放於走道邊,一放幾小時之間,人聲嘈雜包含酒醉男子搖晃大聲而來,受傷流血+友人扶持進來,護士驗血壓心跳進進出出,頭上頂燈強照+機器聲響+旁人對話,⋯。 當時,我想連普通健康的人,可能當晚根本無法入眠,何況身體有恙的媽媽呢!
所以,我們夫妻商量是否先回家休息,明早再等住院通知去入院,結果與急診處商量後,他們居然說不行,理由是因為住院排班,明早就需要重來。請問,如果我們回家的話,全家四人都可以安睡+醫院可以分流喘息,有何不好? 可是,可能因為部門績效的關係,急診處可能就不想放我們走。 結果,我們被迫簽署離開後,媽媽的身體變化需要我們自己負責的文書。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什麼尊嚴+冒著風險的危機感而不舒服的離開。
結果,奇妙的是,第二天早上,經過門診醫師安排,媽媽很快就住院成功+全家四人好好的過夜睡眠。以上的經驗,說明結論如下:
- 病人全家需要了解醫院的操作SOP,明白其不同部門之間的分科優勢+整合限制,以便搭配病人的身體現況考慮,如上所述,作最佳化的進退+勇敢的選擇
- 病人全家都需要儘量學習中醫+西醫+推拿三者對身體健康恢復的助益差別與貢獻所在(特別的是,我發現這都是可以學習成長得來的。);尤其,媽媽出院後的復健過程,非常疼痛,三個月後開刀醫師才發現媽媽的雙腿肌肉僵硬,難以恢復(開刀醫師與復健醫師之間,對特定病人健康的演進,其資訊是沒有連結互通的,真是可惜!)。
- 後來,出院後是經過每週二次的中式推拿+科學平衡,與外傭每晚小腿的受訓按摩,至少,維持住媽媽當時身體健康的現狀,甚至,後來幾乎二年多(結帳出院時,連重大傷病卡也沒有需要作折扣用),沒有太多病痛的離世回天家。回想起來,還是非常感恩喔!
注:"感謝您的閱覽,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請幫我點紅愛心,讓這篇文章,能幫助到更多朋友,歡迎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