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文字的心靈咒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心靈寫作》娜妲莉.高柏,心靈工坊,2016(30週年紀念版)

《心靈寫作》娜妲莉.高柏,心靈工坊,2016(30週年紀念版)

 問題在於,我們以為我們活著;我們以為我們的言語字句是永恆堅實的,將永遠銘刻在我們身上。錯了,我們寫在當下,寫作只是那一瞬間的事。

 我為何而寫,我怎麼寫,我寫了什麼。印象中是在東華吳明益老師的創作論課堂之中,學生反覆在思索的問題。某週老師放了這首歌曲,原唱是汪峰的《春天裡》:

 我相信走上寫作之路的每個人有各自的原因,為生活,為了不浪費才能,為了被喜歡,為了找一個答案,純粹為了喜歡文學而讀而寫,為了說出那些想說而沒有機會說的。無論是從哪個出發點,我們至終走上同一條路徑:創作。讀者也許不會讀出來你為何寫下這些字,但的確會感受到一個作者在創作的當下所要表達的,也許是情緒,也許是一個生命思索,也許問題沒有被解決,反而拋出更多的困惑。寫作的當下,把那一瞬的微光留下,如同一個快門捕捉的一個映像。或者就如同當年我在課堂上聽到的這首歌一樣,兩個搬運工窩在一個小宿舍裡翻唱了大明星的歌曲,對生命有一些幻想,歲月給他們更深的迷惘,無處可投遞的心緒,一把吉他一首歌,無人問津也要唱著這樣的歌曲。

 創作的理由恐怕並不複雜,複雜的是說法太多,每個都對,便莫衷一是。或者創作的方法有其傳統,也有其依循傳統而創新的。又問到創作作品內容有層次高低之不同嗎?微小心緒會不比歷史長河嗎?這些,至終還是要問你何以成為你的創作(而非他人的)。不過,在問理由、方法、內容之前,得還是先要開始寫,才有後續的問題。

 《心靈寫作》提供了許多技術方法讓寫作成為一種遊戲,或是注意周遭環境如何能讓自己比較快進入寫作的心流狀態。比方用一張紙在左右兩邊分別寫上十個名詞和十五個動詞,試著用這些詞彙隨意組合、將原本的語法邏輯碰碎,重塑成詩;或是比起待在一個舒適的書房,去稍微嘈雜的咖啡館寫作則容易得多,原因是人需要一些外在的刺激,又需要這些刺激讓人專注在此外之事(例如手中的稿紙或電腦螢幕);也有寫作前暖身建議:先寫下當下的種種心態(否定自己寫出來的都是爛東西),或是先用文字簡單整理一個「反正怎樣都會揉掉的草稿」,因此就開始了肆無忌憚的傾訴,寫作便於焉開始。但最重要的,娜妲莉.高柏更像一個導師,是試圖維持著寫作的心態,而非技術。

 有趣的是最近在讀的兩本書,一本是《心靈寫作》,另一本是《箭藝與禪心》,各位不妨一起讀作為對照。《箭藝與禪心》裡是以弟子的角度在寫師父的教導與自己的體悟,到了《心靈寫作》,彷彿會看到《箭藝》一書中的師父跳出來說話。或許寫作如箭藝,師父要教導的並不是用什麼動作、技巧、姿勢,才能讓射箭/寫作,而是在不斷反覆練習產出中,直觀地感受到那一切既屬於我、又不屬於我的事物。若是想要擊中箭靶而射箭,則不是藝術,同樣的,設想著自己要寫出好的作品,眾多的技術和他者的想法會變成幻音,不斷在耳邊影響自己,最終,只寫出不是真心想說的字句。都強調禪意的兩本書,告訴我們當下即是(當下也不是)的重要性,寫作時,拿出紙筆,把當下所想所感寫下來,細細描繪心裡所見的心像,到某個階段後回頭閱讀,我為什麼寫下這些?我的心裡在想什麼?或許可以替這段凌亂的文字加上標點符號、重新整理思緒。也有可能寫下的事情已經訴說過無數次,但這次再次描繪,完全是當下的自己又重新經歷了一次。

 《心靈寫作》(和《箭藝與禪心》)是寫作者的精神指導工具書,心境亂掉時,隨意翻開其中一章跟著操演,並非「這麼做就能寫出好作品」,而是「回到寫作與藝術的原點」,比較像是長年日常慢跑的其中一次,你並不因為這次跑步而瘦下幾公斤,而是在同樣的慢跑路徑裡體驗自己第一次跑步的相同心境與不同之處,回到寫作的初始意念:不停的寫、不要刪修、放鬆、別思考、直搗要害(別怕赤裸)。我在想這樣的寫作方式的確能自潛意識中召喚那潛藏心靈的未知力量,另一方面也避免自我意識對本我過分的控制,以及捨棄社會或日常語言對文字的箝制。如此一來,文字直指本心,是容易寫自帶詩意的文句,也容易在散文書寫裡更直觀地觀看藏在情緒後的種種情節或創傷而不致耽溺。至於這樣的方式對寫小說或其他文類有沒有幫助呢?各位不妨一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白肉魚壽司愛好者
55會員
70內容數
正職是家庭主婦,不專業書評,不專業作者。 座右銘是「喜歡吃白肉魚壽司的人,是謙虛的人」。 大家都愛紅肉魚,而我盡力嘗出白肉魚的花香味。
2024/11/04
讀完之後一句話跑進我腦海:好直好直的散文。 然而,要如此坦承也順便坦承自己在這些很「直」的面向上被弄「彎」、從身體到心的感受,這樣關注自我轉變並向讀者坦白其實是很「散文」的。
Thumbnail
2024/11/04
讀完之後一句話跑進我腦海:好直好直的散文。 然而,要如此坦承也順便坦承自己在這些很「直」的面向上被弄「彎」、從身體到心的感受,這樣關注自我轉變並向讀者坦白其實是很「散文」的。
Thumbnail
2024/10/22
自我很難單獨存在,唯有在與他者的互動中不斷鏡映出自我;甚至自我也不止此時此刻一種樣貌,有時也流動非常,它發生在任何時刻,也會發生在寫作的當下。
Thumbnail
2024/10/22
自我很難單獨存在,唯有在與他者的互動中不斷鏡映出自我;甚至自我也不止此時此刻一種樣貌,有時也流動非常,它發生在任何時刻,也會發生在寫作的當下。
Thumbnail
2024/07/26
2024/07/26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寫作的聲音 寫作不是一項安靜的活動嗎?為什麼有聲音? 最開始我發現有聲音,是在看小說的時候。不知道各位閱讀小說時腦中是否會有聲音?據說有些人會有像是旁白念字幕的聲音,有人是全然寂靜,而我則是有各段出現不同配音,有些地方還有bgm,超級熱鬧。 開始的聲音 熄滅的聲音 然而與此同時也有個聲音越來越大聲
Thumbnail
寫作的聲音 寫作不是一項安靜的活動嗎?為什麼有聲音? 最開始我發現有聲音,是在看小說的時候。不知道各位閱讀小說時腦中是否會有聲音?據說有些人會有像是旁白念字幕的聲音,有人是全然寂靜,而我則是有各段出現不同配音,有些地方還有bgm,超級熱鬧。 開始的聲音 熄滅的聲音 然而與此同時也有個聲音越來越大聲
Thumbnail
最近越來越常看到許多關於寫作的線上課程與講座,無非都是傳遞藉由寫作能創立個人品牌,亦能利用寫作擠身作家行列,進而達成靠寫作創造被動收入的目標。 書中提到許多寫作者總認為寫作不需要考慮讀者的感受,認為自己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讀者若是不能夠欣賞或是看不懂,那是他們水準太差。
Thumbnail
最近越來越常看到許多關於寫作的線上課程與講座,無非都是傳遞藉由寫作能創立個人品牌,亦能利用寫作擠身作家行列,進而達成靠寫作創造被動收入的目標。 書中提到許多寫作者總認為寫作不需要考慮讀者的感受,認為自己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讀者若是不能夠欣賞或是看不懂,那是他們水準太差。
Thumbnail
按照慣例,將時間做點隨意的排列組合 拼拼湊湊而成的數字,就權充當下的時空切片吧。 關於書寫,你都會如何開始呢?
Thumbnail
按照慣例,將時間做點隨意的排列組合 拼拼湊湊而成的數字,就權充當下的時空切片吧。 關於書寫,你都會如何開始呢?
Thumbnail
你為什麼開始寫作?寫作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你是否曾經寫作過這樣令人怦然心動的文章呢?你是否寫作而受到「我寫故我在」的快樂呢?你的寫作歷程中是否遭遇過關卡或瓶頸呢?歡迎與我們分享你的任何與「寫作」相關的故事。
Thumbnail
你為什麼開始寫作?寫作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你是否曾經寫作過這樣令人怦然心動的文章呢?你是否寫作而受到「我寫故我在」的快樂呢?你的寫作歷程中是否遭遇過關卡或瓶頸呢?歡迎與我們分享你的任何與「寫作」相關的故事。
Thumbnail
當下的我其實和學生是同步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書寫方式,我自己平常雖然會書寫,但是從未如此嘗試過,想當然而,那時候的我,一邊接收腦海中浮現的畫面、一邊說出時,不免有許多的問號產生。左邊是書寫主題,右邊是書寫雜訊和潛意識,真的可以嗎?這樣的方式會有幫助嗎?有效嗎?會不會讓思緒更複雜呢?
Thumbnail
當下的我其實和學生是同步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書寫方式,我自己平常雖然會書寫,但是從未如此嘗試過,想當然而,那時候的我,一邊接收腦海中浮現的畫面、一邊說出時,不免有許多的問號產生。左邊是書寫主題,右邊是書寫雜訊和潛意識,真的可以嗎?這樣的方式會有幫助嗎?有效嗎?會不會讓思緒更複雜呢?
Thumbnail
寫作,為什麼要寫作?信任自己的心,寫作的本身就是接納自己。倘若你沒有每天寫作,現實的世界可能會追上你,試圖染指你。
Thumbnail
寫作,為什麼要寫作?信任自己的心,寫作的本身就是接納自己。倘若你沒有每天寫作,現實的世界可能會追上你,試圖染指你。
Thumbnail
《心靈寫作》娜妲莉.高柏,心靈工坊,2016(30週年紀念版)  問題在於,我們以為我們活著;我們以為我們的言語字句是永恆堅實的,將永遠銘刻在我們身上。錯了,我們寫在當下,寫作只是那一瞬間的事。
Thumbnail
《心靈寫作》娜妲莉.高柏,心靈工坊,2016(30週年紀念版)  問題在於,我們以為我們活著;我們以為我們的言語字句是永恆堅實的,將永遠銘刻在我們身上。錯了,我們寫在當下,寫作只是那一瞬間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