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經驗分享--關係建立】主動交朋友好難?分享6個主動認識人的心態建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內向的人也可以主動認識他人

在這個社會變遷快速的世代,我們都知道,人脈可是越來越重要。在許多事情中,好的機會有時是需要靠著他人的介紹與協助,才能進展得更加順利,所以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
因此,如何善用身邊的人際關係,變成了一個重要的學習議題。不過我們今天不談論這個話題,而是要來說說,假如自己是一個偏內向的人,該如何主動認識他人呢?

別因為自己的外在而流失機會

我自己其實也不是一個個性很活潑外向的人,甚至許多朋友都和我說過,在第一眼看到我的時候,會有點怕我,因為身上不知怎麼的,總是自帶一種氣場,而且不笑的時候,看起來有點嚴肅,所以都不太敢靠近我。
因為從小到大收過太多類似的回饋,因此我漸漸的習慣「主動」去認識他人,假如我不當先開口的人,可能很多人都不敢來和我說話,但明明我是好聊天的人(至少後來和我變成朋友的人都表示,我是認識前和認識後形象差很多的人),因此我怎麼能因為外在,而讓自己默默地流失交朋友的機會呢!

當個主動開口的人吧

別人不敢開口,那就我先來吧!
這樣的模式從高中到大學一路走來,反而還真的讓我交到一些朋友,而且這些我主動認識來的朋友,幾乎都還有在連絡,所以我決定要來分享一下自己交朋友的心態。

主動認識人的心態建立:

1. 所有人都想交朋友,但不是每個人都敢主動,因此主動就先贏一半了!
2. 就算被拒絕,也沒有什麼好丟臉的。況且除非你真的行為太奇怪,不然不會有人想失去一個認識他人的機會,因此交朋友被拒絕的機會微乎其微。
3. 關係的建立要循序漸進,看他人的反應去丟對方有興趣且適當的話題,不要為了表現自己,而只顧著說自己想說的。
4. 最好可以保持開放的態度去聊天,不強求一定要交到這個朋友,也不要認為對方一定要在聊完天以後,就把你當成朋友。
5. 說話、做事一定要保持真誠。
6. 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真心地想認識這個人,而不是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

主動的優點

那「主動」相較於「被動」,會多得到什麼好處呢?
1. 可以認識自己想認識的人
2. 別人會打破「你看起來很難親近」的形象
3. 替自己創造更多機會
4. 增加自己練習交友的能力

維持關係才是最難的課題

以上是我自己這幾年集結下來的心得,但要注意的是,這邊只是分享初步交朋友的心態,並不是這樣去認識朋友,就可以讓友情一帆風順。很多時候,友情和愛情一樣,真正的考驗是在相處以後,如何找到彼此舒服的相處方式,才是最難的,而這部分我自己目前也還在學習。
不論結果如何,主動去認識他人,對我來說都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情。每次多認識了一些很棒的人,都會讓我感到開心與幸福,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感受呢?
我是溫曉風,持續在撰寫「心理學與人生經驗」的專題中!
努力將U質好文分享給大家,請大家也不吝嗇地給予我一些回饋,讓我有更多的動力維持寫作!
如果你還心有餘力的話,也歡迎各位乾爹乾媽給我一杯咖啡的打賞,讓我在困難的疫情時代,可以靠著寫作多些生活費!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6會員
147內容數
覺得這個社會上有好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卻礙於文章發文無法即時討論的受限,而讓這個平台一直比較像是「我說你聽」的狀態。但是,其實比起單方面輸出,一直以來我更喜歡和別人討論想法,把自己當成一塊海綿,不斷吸收不同觀點以後,最後淬鍊成自身獨有的價值觀,我想這是創辦此處最大的意義,所以各位親愛的朋友們,請友善地留下寶貴的想法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溫曉風聊聊天 的其他內容
我在偏鄉基金會擔任課後老師的這一年來,因為過往社工的身分,讓我不得不在短時間內認識七、八十位學生,因此遇過各種形形色色的孩子。遇到行為特別有問題的孩子,就要將他們列入高關懷追蹤,定期的去關照他們的狀況與行為表現,今天要分享的,是一位國中的孩子,我們姑且稱他為小明。 小明平時在班上的人際關係不是太好…
那天和朋友聊天,他說:「我在感情中,常常一開始將對方想像成某個樣子,然後覺得好像滿喜歡他的,但是一旦對方做出和我想像中不一樣的行為之後,我就瞬間覺得幻想破滅…。」 我相信在感情世界中,多的是這種「將期望投射到對方身上」的狀況,不說感情的話,就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時常不自覺做出這樣的舉動。就拿…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種人: 極度相信真命天子/女的存在,平常身邊再多人對他示好都沒有用,但當遇到自己的理想型就變的奮不顧身,即使對方已經擺明著是個渣男/渣女,也仍然要讓自己摔個一身傷… 其實這之中,有幾個可能的原因和解套方法…
焦慮,應該是大家這陣子相當能共感的情緒。 有些人因為疫情而工作停歇,忙於擔心自己下一餐的來源;有些人因為久未出門而悶出心病來;有些人因為在前線作戰,每天忙著對抗繁瑣的事情與難搞的病毒;有些人因為有重要的人在熱區,而擔憂對方的健康狀況;有些人因為疫情打亂了生活腳步,而使原本規劃好的事物,都必須...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依附理論,但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由該理論延伸出的「陌生情境測驗」?這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是由安斯沃斯所設計出來的社會實驗,目的是去檢測孩子在母親離開以及回來後的情緒反應。實驗結果發現,不管什麼類型的孩子,都會在母親離開的這段時間感到焦慮不安,但差別就在母親回來後......
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我好。」這個道理乍聽起來好像是真理,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請聽我娓娓道來…
我在偏鄉基金會擔任課後老師的這一年來,因為過往社工的身分,讓我不得不在短時間內認識七、八十位學生,因此遇過各種形形色色的孩子。遇到行為特別有問題的孩子,就要將他們列入高關懷追蹤,定期的去關照他們的狀況與行為表現,今天要分享的,是一位國中的孩子,我們姑且稱他為小明。 小明平時在班上的人際關係不是太好…
那天和朋友聊天,他說:「我在感情中,常常一開始將對方想像成某個樣子,然後覺得好像滿喜歡他的,但是一旦對方做出和我想像中不一樣的行為之後,我就瞬間覺得幻想破滅…。」 我相信在感情世界中,多的是這種「將期望投射到對方身上」的狀況,不說感情的話,就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時常不自覺做出這樣的舉動。就拿…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種人: 極度相信真命天子/女的存在,平常身邊再多人對他示好都沒有用,但當遇到自己的理想型就變的奮不顧身,即使對方已經擺明著是個渣男/渣女,也仍然要讓自己摔個一身傷… 其實這之中,有幾個可能的原因和解套方法…
焦慮,應該是大家這陣子相當能共感的情緒。 有些人因為疫情而工作停歇,忙於擔心自己下一餐的來源;有些人因為久未出門而悶出心病來;有些人因為在前線作戰,每天忙著對抗繁瑣的事情與難搞的病毒;有些人因為有重要的人在熱區,而擔憂對方的健康狀況;有些人因為疫情打亂了生活腳步,而使原本規劃好的事物,都必須...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依附理論,但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由該理論延伸出的「陌生情境測驗」?這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是由安斯沃斯所設計出來的社會實驗,目的是去檢測孩子在母親離開以及回來後的情緒反應。實驗結果發現,不管什麼類型的孩子,都會在母親離開的這段時間感到焦慮不安,但差別就在母親回來後......
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我好。」這個道理乍聽起來好像是真理,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請聽我娓娓道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Thumbnail
從小到大,作者深受社交困擾。在過去的求學生涯中,作者在不熟悉的環境中能融入團體,但卻無法真正結交朋友,造成心理矛盾。文章分享了其煩惱的根源和對未來交友的心理準備。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有些人讓人感到親切友善,讓人忍不住想親近;有些人則讓人感到難以相處,讓人敬而遠之。那麼,受歡迎的人究竟有哪些特質呢?根據研究,受歡迎的人通常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和人際關係技巧。他們懂得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讓對方感到舒服自在。
Thumbnail
那些有自信、樂觀、具備良好溝通能力和社交技巧的人比較容易被人所喜愛。如果你想成為這樣的人,就需要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找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以及以及尋求改善的方法,是成長的第一步。一個能夠清楚認識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發掘自己的潛力,並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成長。
Thumbnail
內向的夥伴們,我們通常踏入一個陌生或不熟悉的環境時,多半話少少,採取觀察的方式,先感覺一下這個場合的調調,接下來,隨著待在那個環境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才能越來越放鬆,話也會變多,也慢慢提升安全感。 很多時候,最快的方式,還是有活潑人帶領著我們去認識環境,去認識人,可以加速我們適應的時間。想想我
關於社交與人脈。 我不喜歡為了特定的目的認識人。保持連絡的多半都是交心的朋友。 商學院講究人脈,曾經在學時聽朋友嘆說經營的人脈在需要謀職時都沒能幫上忙。大概是這一嘆讓我對人脈心生負觀感。一方面是我可能就是那個沒能幫上忙的人,二方面是我要用這態度去擴展人脈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Thumbnail
從小到大,作者深受社交困擾。在過去的求學生涯中,作者在不熟悉的環境中能融入團體,但卻無法真正結交朋友,造成心理矛盾。文章分享了其煩惱的根源和對未來交友的心理準備。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有些人讓人感到親切友善,讓人忍不住想親近;有些人則讓人感到難以相處,讓人敬而遠之。那麼,受歡迎的人究竟有哪些特質呢?根據研究,受歡迎的人通常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和人際關係技巧。他們懂得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讓對方感到舒服自在。
Thumbnail
那些有自信、樂觀、具備良好溝通能力和社交技巧的人比較容易被人所喜愛。如果你想成為這樣的人,就需要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找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以及以及尋求改善的方法,是成長的第一步。一個能夠清楚認識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發掘自己的潛力,並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成長。
Thumbnail
內向的夥伴們,我們通常踏入一個陌生或不熟悉的環境時,多半話少少,採取觀察的方式,先感覺一下這個場合的調調,接下來,隨著待在那個環境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才能越來越放鬆,話也會變多,也慢慢提升安全感。 很多時候,最快的方式,還是有活潑人帶領著我們去認識環境,去認識人,可以加速我們適應的時間。想想我
關於社交與人脈。 我不喜歡為了特定的目的認識人。保持連絡的多半都是交心的朋友。 商學院講究人脈,曾經在學時聽朋友嘆說經營的人脈在需要謀職時都沒能幫上忙。大概是這一嘆讓我對人脈心生負觀感。一方面是我可能就是那個沒能幫上忙的人,二方面是我要用這態度去擴展人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