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很內向的人。」
話音未落,朋友眼神中露出困惑,似乎在說著,是我搞不懂內向的意思,還是剛剛那句話只是一個梗,後面還會有下一句,確實,我接下來繼續說道。
「只是不討厭社交和陌生人講話。」
是的,我並沒有熱愛社交,只是不討厭,而且社交對長期面對單一工作型態的我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寫作靈感來源,我可以從他們的談話中了解我不熟悉的世界,那些荒唐的世界,那些不符合邏輯的世界,和那些答案擺在眼前但死都不肯承認的世界。
在電腦程序中裡,這些都不存在,但在社會中,隨手拈來便是一打,漸漸的,我也習慣了和陌生人聊天,但要如何緩解尷尬的氛圍,則是年輕時到處接案子被迫訓練下來的技巧。
不適合做為開場的話題
1,隱私
不要開口第一句就涉及了隱私,這會讓人馬上產生防範心裏,例如某位同事身上有個疤痕,若你不認識他,別開口第一句就問。
「你是車禍受傷嗎?/ 這是胎記嗎? / 你是.... 」
但凡一些外觀、特徵、性別、國籍、這些話題除非你已經知道對方不介意說,你才開始說,不然千萬別那這些當作話題。
2,扯關係
之所以很多人開口都是說隱私,無非接下來就是要製作共同性,營造親切感,但事實上除非對方對你印象不錯才能有效,如果一個陌生人突然跑出來跟你認親戚,扯關係,會容易讓人產生厭惡。
同理,如果你已經感受到對方的善意,這時候到時候,「扯關係」倒是不錯切入話題的方向。
3,過度表現
要讓別人快速的認識自己,應該從最基本的內容說起,忌用一些「最厲害...、有十年經驗的....、最好的.....」之類的做為開場,如果你是一名多年經驗的工作者,你可以強調你對這個工藝的熟悉度;如果你是業內最好的師傅,你可以用你的專業來解決對方的問題,比起你用過去的豐功偉業來證明實力來的更有說服力。
過度表現很容易給人一個過高的期待,導致之後的對話內容已經鎖定在某種高度上,然而在對話之後才發現,你不是對方想像的,讓人修正了對你的期待,換句話就是讓人感到失望。
適合破冰的話題
避免產生厭惡,就是好的開始
如果一開始就產生了厭惡,那麼之後的事情就會很難了,所以我才會把「避免」的事放在最前面。
微笑是萬能的良藥,但要清楚,你的微笑可能會招來對方的漠視,但要清楚你的微笑只是表明你的立場,並不是真的要對方給你什麼回饋,所以並不需要特別感到意外,然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大家還是會禮貌的還你一個微笑。
已知 換 未知
當下在什麼場合,就說什麼場合的話題,這是最不會犯錯的方向。例如
- 如果到一個全國音樂夏令營,在場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那麼這個時候已經知道事情是。
- 大家都喜歡音樂;大家來自全國不同地區。
- 那麼你既然大家都喜歡音樂,你可以從彼此喜歡玩什麼樂器、什麼風格、歌曲。
- 既然大家來自全國各地,問問是來自哪裏(這裡不算隱私),再說說自己來自哪裏。
利用現場已知的要素展開話題,通常會讓人比較舒適,因為這種話題通常不需要思考,可以很直接給人安全感。
適合破冰的話題大概有以下共同點
- 套用在任何人身上都行,表示這類話題沒有針對性。
- 思考過程不需要太久。
- 尋求對方的協助。
- 認同立場。
- 不含主觀意見。
如果要舉例的話,可以說說...
吃喝玩樂
難度 ⭐
一般人,吃喝玩樂通常會愛好一種,有些人喜歡吃,有些人喜歡玩(各式各樣的戶外活動),有些人喜歡旅遊,即便是一個文青,應該對吃都有一套自己的見解,所以關於吃是一個很不醋的話題。
尋求意見
難度 ⭐⭐
例如對方是一個善於打扮的人,你可以聊他都如何挑選衣服,或者去哪裏買衣服;如果對方是一個肌肉男,你可以問問他有關健身的建議。但這種話題有一些門檻,如果方向不對,很容易造成尷尬和誤會。
例如一個肚子比較大女生,他只是胖,你卻問了她關於懷孕需要注意的事項...
給予協助
難度 ⭐⭐⭐
給予協助可以快速和人產生連繫,但這必須確定對方是需要這個協助的前提下才有效。例如上面的音樂夏令營,如果此刻旁邊的營友突然斷弦,倘若你可以給他一包新弦,相信她會很感激。
這也是為何自古以來那麼多男生很愛製作英雄救美的橋段,但失敗的占大多數,而且這事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