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 TALK】人際關係 不只是靠一張嘴 真心誠意 才能建立長久人脈:當不了「社牛」 就注定要邊緣?

【YC TALK】人際關係 不只是靠一張嘴 真心誠意 才能建立長久人脈:當不了「社牛」 就注定要邊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裝扮得很像樣的人,在像樣的地方出現,看見同類,也被看見,這就是社交。——張愛玲

真正長久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必刻意經營,時候到了,緣分對了,彼此能夠產生平等的情感連結,不管是深層交集還是點頭之交,留下甚麼印象才是重點。

圖片

圖片

沒有「互相」的相處模式,稱不上「人際關係」。

圖片

圖片

#初次見面

剛到一個不熟悉的環境,你會選擇主動與人交談,還是默不吭聲?

團體中有些人外向活潑,總是負責炒熱氣氛,這種人適應能力很好,擅長交際,到哪都能快速融入環境;有些人則安靜內向,不喜歡主動與人攀談,大多時候都是獨來獨往,這樣的人需要一點時間才能敞開心胸。不管是校園生活還是社會職場,「自來熟」的人通常比較吃香,慢熱的人則容易成為人群中被遺忘的對象。但其實內向的人若善用自己的特質,你也可以受歡迎!

外向者:

  1. 活潑熱情,率真開朗(通常是團體中的開心果)
  2. 性格豪邁且不拘小節(待人處事落落大方)
  3. 不怕生,適應能力好(快速結識朋友)

內向者:

  1. 溫和少話,輕聲細語(相對沉穩可靠)
  2. 心思細膩且設想周到(給人體貼溫柔的形象)
  3. 禮貌客氣,不容易得罪人(行事作風注重細節)
圖片

圖片


都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你可以做不到熱情如火,但臉上記得掛上笑容,平靜溫和的人,更容易延續長久的人際關係。

內向者的好,需要時間細細品味。



圖片

圖片

#人格特質

說話語氣可以模仿、 行為舉止可以假裝,但一個人的人格特質騙不了人,第一次見面,外向的人就像熱烈的艷陽,成為全場焦點,然而內向的人卻是人群裡不可忽視的微光,不冷不熱, 相處起來自在舒服。心理學家尼爾森(Liza Walter Nelson)說:

「內向的人可以利用冷靜的特質,來創造一種穩重、鎮定自若的風度。」

YC不是一個擅於社交的人,做得到但不喜歡,比起一群人熱鬧,我更喜歡獨處的時光,享受沉澱自己的過程,也因為這樣的性格,我總是需要花點時間,才能與身邊的人進一步交往。跟朋友相處時,我更多時候都在聆聽,或許是不習慣表達、或許是沒有機會開口,也可能是根本不需要說,因為光是接收其他人的輸出,腦袋就有得忙了。

我的人際關係就是這樣「聽」出來的,說的人太多就凸顯了聆聽者的優勢。

圖片

圖片


身邊有人總是胡言亂語,逗你開心,生活變得可愛有趣;身邊有人願意真心誠意聽你訴說,是人生莫大的幸運。

內向的你發揮特質:做個可以讓人放心依靠、穩重體貼的朋友。


圖片

圖片

#高級感

到底哪一種人稱的上「人緣好」?

一群好朋友裡總會有個角色,平常不太加入大家的話題、聚會沒有每次都參加,看上去就是團體中的配角,但沒有他,這群人就不會凝聚了。一個團體中的「靈魂人物」,不見得是最活潑的,也不一定是最亮眼的,不過他絕對是最有智慧的,總是能夠在關鍵時刻給出建議,在大家情緒低落時,成為最可靠的支柱。

人跟人之間的相處,就是一次次的互相摸索,找出讓這段緣份能夠持續下去的相處模式,達到平衡後的雙方,才能夠成為彼此的人脈、不可或缺的夥伴。

作家楊絳先生說:

「開始讓人舒服的,一定是言語;後來讓人心服的,一定是人品。」生活不全是利益,更多的是相互成就,彼此溫暖,人與人的關係一定是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忠於人品。

祝福大家在人際關係裡輕鬆做自己。

謝謝!

*圖片來自Google*

※部分資料取自網路

avatar-img
YC talk about life!
50會員
275內容數
現實與想像,是我們與生活間的關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YC talk about life! 的其他內容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生活裡有數不清的時刻感到焦慮,或許是工作狀態,也可能是日子裡的瑣事,有時候當下的問題解決,心情就會跟著平復,然而卻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種「習慣性焦慮」,一旦這樣的情緒起伏來來去去,焦慮的範圍會隨之擴大,程度也將慢慢上升。 你可能會意識到焦慮的存在,也可能不知道自己正在焦慮,在每個無法坦誠快樂的時刻
現在的人幾乎無時無刻都戴著耳機,好音樂能伴隨一個人的時光,讓人感到平靜。這篇文章介紹了近期非常受歡迎的寶藏歌手和療癒系音樂,也推薦了一些YC個人收藏的歌單,適合躲在被窩裡靜靜聆聽。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生活裡有數不清的時刻感到焦慮,或許是工作狀態,也可能是日子裡的瑣事,有時候當下的問題解決,心情就會跟著平復,然而卻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種「習慣性焦慮」,一旦這樣的情緒起伏來來去去,焦慮的範圍會隨之擴大,程度也將慢慢上升。 你可能會意識到焦慮的存在,也可能不知道自己正在焦慮,在每個無法坦誠快樂的時刻
現在的人幾乎無時無刻都戴著耳機,好音樂能伴隨一個人的時光,讓人感到平靜。這篇文章介紹了近期非常受歡迎的寶藏歌手和療癒系音樂,也推薦了一些YC個人收藏的歌單,適合躲在被窩裡靜靜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