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抱怨文,對於教育現場的抱怨文。
前幾周經歷了我人生目前為止,最負面的一次代課經驗。前陣子我去應徵了一間私立高職的短期代課,在一開始面試的時候,教務組長就不斷提醒我:「老師,我們學校的學生都『很特別』喔!」雖然這間學校的風評,本來就是眾所皆知,但當時的我心想:「反正也就一小段時間,應該還好吧!而且我需要多一些錢來念研究所,所以就算學校再差勁,也還是得接啊!」
直到我上一周走進教室開始點名時,一堆學生連抬頭看我一眼都不看,甚至點名時連起床舉手都不願意,才發現事情的嚴重性。
我像是在唱獨角戲一樣,自顧自地說話。
不論我提出的例子有多麼生活化,還大量的邀請學生和我互動,甚至只是簡單的舉手表達意見,而且是沒有對錯的那種題目,都七零八落的彷彿一盤散沙。
不是在睡覺,就是在前往睡覺的路上。
沒有睡覺的其他人,要不就是上課聊天、要不就是上課化妝(不論男女都有)、要不就是正大光明的滑著手機,就算請他們收起來也大概只有五分鐘的效果。
其中一堂課程,正好是在講情緒,那時候我問同學:「你們什麼情況下,會感到難過?考不好的時候會嗎?」下面一片沉默,於是我點了一位男生回答,沒想到他竟然說:「我都念xx高職了,誰還會在乎成績啊!」
當下聽到時,讓我真的非常錯愕。對於我一個從小到大都超在意成績的人來說,我沒有辦法想像,他們說的不在意,是真的不在意,還是因為從小到大在學習上得不到成就感,所以乾脆自我放棄。
到底是哪個教育環節,讓學生變成這樣子。
我不知道,但我一直反覆在思忖自己的學生時代。
老實說,我自己也是偶爾讀書累了,上課會偷偷趴下來睡個覺,大概10-15分鐘補個眠,然後再繼續上課的人。
所以我可以理解,上課到最後可能累了,所以想休息一下,但整堂課從頭到尾都心不在焉,到底是為什麼呢?
我為了得到支持,於是詢問該校教務組長,沒想到組長竟然反過來要求我,上課內容要多一點活動,學生才不會覺得無聊。
聽到這裡,當下的我整個人情緒都快爆炸,不但沒有得到支持,反而還被要求要多一點動態活動。
我真的是費了好多的力氣,才沒有回出什麼難聽的話,頓時覺得自己大概把畢生的修養都用在這裡。
後來剩下的好幾天,我就不斷在生氣、難過、失望、憤怒等等各種負面情緒中徘徊,我不知道應該怎麼調整我自己,雖然知道自己上課可能不是特別生動活潑,但絕對也不是太生硬、難懂。
舉出的例子,一定都會是貼近學生的狀況與需求,難道這樣還不夠嗎?
我思考了幾天之後,在心裡默默的做出了一個決定。
我在腦中寫下了一套非常明確的評定標準,接著在隔周轉達學生,上課的加減分機制,換算下來,若上課表現良好,就算考試沒考好(當然也不能考個位數這麼誇張啦!),也還是能讓該科免於被當。
我抱持著嘗試的心態開始執行,雖然有些班級還是睡成一片(就是那個回答我不在乎成績的班級),但目前在某些班級效果不錯,一群高中生竟然開始舉手回答問題,當我看到學生雀躍回答,甚至還會互相搶著要舉手時,我真的以為自己「見到鬼」
。
雖然他們是被成績推動,但是那種感覺,真的比前面一周好太多了。
讓我開始燃起一點點對於上課的動力與熱忱,更願意多想其他活動或議題來和學生互動、討論。
不過,目前此方式也只剛開始實施沒多久,能持續多久就讓我們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