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愛:佛洛姆談愛的藝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大家覺得自己是一個懂「愛」的人嗎?

      我先坦承自己不太懂得如何愛人,同時也不太懂得如何被愛。但是,內心深處是希望能愛與被愛。看到這裡,大家可別以為這是在討愛或討拍,不是喔!只是最近發現到的內在狀態而已。

      原本,我以為「愛」很容易,「愛」是天性,但是實際上,卻越來越明白,不是這樣的,愛不完全是天性,更靠近能力,想要「愛得好」,需要主動練習。

      也許,有朋友不認同這個想法,覺得我把愛看得太複雜了,因為「愛」是人的天性。或許吧!畢竟我們從小也沒做過「愛」的練習。尤其是幸運的朋友出生之後,就能體驗母親無條件的照顧,更容易覺得愛是天性。母親的愛是無條件,她幾乎照顧到襁褓中的孩子所有的需求。然而,這樣的愛,是真正的愛嗎?

      這真是個燒腦的大哉問啊!多數人渴望自己能愛,也渴望被愛,卻很少想過什麼是「愛」?

raw-image

      因此,今天要來介紹一本輕薄短小,卻十分燒腦的小書《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史上最暢銷心理學不朽經典世紀新譯本: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談愛的真諦,一本學習如何去愛的聖經》,作者埃里希.佛洛姆 (Erich Fromm),譯者是梁永安。

      佛洛姆是心理學界一位重要的大師,但是如果只用心理學大師定位他,又顯得太過簡單,因為他不只修改精神分析的學說,也重視人本主義,並致力於將兩者調和,設法在這疏離的時代,找出生命的意義。美國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約翰‧多拉德 (John Dollard)曾在《紐約前鋒論壇報》中提到:「佛洛姆同時是社會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精神分析加、經濟學家和人類學家,而且我們會忍不住認為,他還是人類生命的鍾愛者、詩人和先知。」

      由這樣一位大師來談「愛」,會有什麼讓人深思的見解呢?      在書的開頭,大師就先提問,邀請讀者思考:『愛是一門藝術嗎?如果是,它就要求知識和努力。還是說,愛是一種愉悅的感受,一種偶然發現的經驗,是人在運氣好的時候會「墜入」其中的東西?』

      看完這段話後,我開始回想過去的經驗,多數時候自己比較像是後者。怎麼說呢?生活中會遇到了各式各樣的人,在相處的過程中,有些人會讓自己「墜入」於舒適的感受,於是開始與他們交往,逐漸成為朋友。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墜入」感,是因爲他們讓自己舒服,滿足了自己的需求。而這在大師的見解中,比較像是被愛,而不是去愛。

      如果認真想想,我們與他人的所有連結,大多是從如此開始,我們感覺被愛了,需求得到滿足了,於是有了更多互動。如果一開始沒有這些的話,我們可能不會有後續。這樣的情形就像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但是這在大師想法中,卻不算是真正的愛。

      那麼在大師的見解中,什麼是「愛」呢?他說:一如生活是一門藝術,愛乃一門藝術。既然是一門藝術,那麼我們要學習,不僅要學習理論,也要去實踐。

      一開始我也以為,愛是人的天性,不用想太多。直到閱讀到母愛這一篇章的內容時,卻深深打到我。書中寫到:「在母愛中,兩個本來一體的人會成為各自獨立的個體,母親不僅必須容忍小孩獨立,還必須判問和支持他這樣做。正是在這個階段,母愛變成了極為艱鉅的任務,因為它要求無私的能力,要求一種給出一切而不求回報,但求被愛者幸福快樂的能力。」

raw-image

      多數的母親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會給予無微不至地照顧,這是身為母親的天性。但是一個真正有愛的母親,卻必須有能力覺察到,放手讓孩子獨立,不把自己的希望與遺憾放在孩子身上。一個有愛的母親,不僅能夠接受孩子與她是完全不同的個體,支持孩子成為自己,同時也可以實現自己對生命的追求。

      於是,書中提到:『只有真正衝滿愛的女人,只有樂在「施」多於「受」的女人,只有在自己生命中牢牢扎根的女人,才能在小孩和自己分離的過程中當一個充滿愛的母親。』

      要能做到這點真的相當困難。給予太多,容易變成控制;索求過多,又容易成為勒索;給予太少,容易變成忽略;但要求太少,又可能變成溺愛。這中間的拿捏,是一個母親一輩子要學習的功課。或許在孩子出生時,與孩子相連的情感,可以讓母親無條件的給予。但是,如何做到有愛的分離,卻是很難的功課。

      所以「愛」,不完全是天性,也不是只有感覺對就夠了。真正的「愛」,是相處時在情感上,能讓彼此感覺良好,此外也要有理性的支持,在遇到感受差時,能一起穿越。要做到這一點,真的如大師所說,是需要學習與實踐。

      這是一本短薄的小書,也是大師對「愛」的見解與智慧。這一段時間來,我承認關於「愛」,自己的理解太過短淺。雖然看完了這本小書後,也沒有覺得自己已經完全讀懂,卻足以讓我對愛有不同方向的認識。期許自己可以在這門藝術中多學、多實踐,未來成為一個稍稍懂愛、會愛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5/01/08
想像"愛"的真諦,是無私的,奉獻的,不求回報。
avatar-img
寧閱療癒工作坊
22會員
317內容數
生活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發現
寧閱療癒工作坊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現代人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人生真的只有4000個禮拜而已,《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遊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告訴我們,時間有限的事實,與其逃避,不如直視。學習放下掌控,專注於重要的事情,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23
現代人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人生真的只有4000個禮拜而已,《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遊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告訴我們,時間有限的事實,與其逃避,不如直視。學習放下掌控,專注於重要的事情,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16
《宙的暖心料理》是一本以料理為媒介,透過主角宙的生命故事,探索食物如何成為支撐生命的力量。故事以五道料理為主線,從宙的成長經歷,以及她如何以食物與他人連結、面對人生挑戰。食物不僅能滿足生理需求,也能喚起深藏的記憶與內心力量,提供情感支持。透過宙的視角,展現了食物作為陪伴與安慰的媒介。
Thumbnail
2025/04/16
《宙的暖心料理》是一本以料理為媒介,透過主角宙的生命故事,探索食物如何成為支撐生命的力量。故事以五道料理為主線,從宙的成長經歷,以及她如何以食物與他人連結、面對人生挑戰。食物不僅能滿足生理需求,也能喚起深藏的記憶與內心力量,提供情感支持。透過宙的視角,展現了食物作為陪伴與安慰的媒介。
Thumbnail
2025/04/09
這本《親愛的女兒,假如媽媽明天死去:給孩子的30封未來信》的作者姜聲花透過寫信向孩子傳達愛與生活智慧,分享如何面對悲傷、追求幸福、享受平凡的日常。作為高齡母親,她因健康的警示而下定決心,寫下所有想對孩子說的話,希望孩子在她不在的日子裡依然能勇敢且快樂地活著,既安慰心靈又帶來力量。
Thumbnail
2025/04/09
這本《親愛的女兒,假如媽媽明天死去:給孩子的30封未來信》的作者姜聲花透過寫信向孩子傳達愛與生活智慧,分享如何面對悲傷、追求幸福、享受平凡的日常。作為高齡母親,她因健康的警示而下定決心,寫下所有想對孩子說的話,希望孩子在她不在的日子裡依然能勇敢且快樂地活著,既安慰心靈又帶來力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愛的藝術》重點整理 ✨ 📌 一、愛不是感覺,而是一門藝術,需要學習與實踐 許多人把「愛」誤認為是遇見對的人、激情、被吸引。 佛洛姆認為,真正的愛是主動的給予,是成熟與理解的表現。 就像畫畫、音樂一樣,「愛」也需要練習、專注、紀律與耐心。 愛如同所有的技能一樣,都需要實踐後得到回饋
Thumbnail
✨《愛的藝術》重點整理 ✨ 📌 一、愛不是感覺,而是一門藝術,需要學習與實踐 許多人把「愛」誤認為是遇見對的人、激情、被吸引。 佛洛姆認為,真正的愛是主動的給予,是成熟與理解的表現。 就像畫畫、音樂一樣,「愛」也需要練習、專注、紀律與耐心。 愛如同所有的技能一樣,都需要實踐後得到回饋
Thumbnail
《愛的藝術》是心理學家佛洛姆的一本經典著作,探討了愛的不同面向,包括照顧、責任、尊重和了解。本書強調,成熟的愛是因為愛而需要對方,而非因為需要而愛對方。透過對愛的深入思考與理解,讀者可以學會如何愛自己與他人,進而豐富自己的生命。這本書不僅是對愛的定義及實踐的指引,也促使我們反思自身與他人的關係。
Thumbnail
《愛的藝術》是心理學家佛洛姆的一本經典著作,探討了愛的不同面向,包括照顧、責任、尊重和了解。本書強調,成熟的愛是因為愛而需要對方,而非因為需要而愛對方。透過對愛的深入思考與理解,讀者可以學會如何愛自己與他人,進而豐富自己的生命。這本書不僅是對愛的定義及實踐的指引,也促使我們反思自身與他人的關係。
Thumbnail
《愛的藝術》是著名心理學家佛洛姆於20世紀撰寫的一本書,也是第一位透過社會學、哲學、經濟學的角度來思考與整理「愛」這件事情,這個亙古至今都不斷傳播的課題,從詩集、散文、情歌、戲劇都有愛的成分,可以說愛是人性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首先,我想邀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對你來說:什麼是愛呢?
Thumbnail
《愛的藝術》是著名心理學家佛洛姆於20世紀撰寫的一本書,也是第一位透過社會學、哲學、經濟學的角度來思考與整理「愛」這件事情,這個亙古至今都不斷傳播的課題,從詩集、散文、情歌、戲劇都有愛的成分,可以說愛是人性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首先,我想邀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對你來說:什麼是愛呢?
Thumbnail
心理學大師佛洛姆(Erich Fromm)所著的《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之所以能成為世人們百讀不厭的不朽經典,在於其橫跨時間與地域的普遍性,愛,之所以能成為一門藝術,乃是因為它需要學習、打磨與鍛鍊,它是需要培養的一種生活實踐能力。
Thumbnail
心理學大師佛洛姆(Erich Fromm)所著的《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之所以能成為世人們百讀不厭的不朽經典,在於其橫跨時間與地域的普遍性,愛,之所以能成為一門藝術,乃是因為它需要學習、打磨與鍛鍊,它是需要培養的一種生活實踐能力。
Thumbnail
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跨代不朽經典 愛不只是羅曼蒂克、和虛幻期待, 也包括親子之愛、手捉之愛、男女愛、自愛、及對神的愛。 「愛」--是天性,是每個人都需要的--需要給予愛和接受愛。 惟有通過彼此的愛和諒解,人類才能緊緊結合在一起,以渡過目前世界性的危機。 為什麼我們需要愛? 愛是不是為了接受才給予?
Thumbnail
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跨代不朽經典 愛不只是羅曼蒂克、和虛幻期待, 也包括親子之愛、手捉之愛、男女愛、自愛、及對神的愛。 「愛」--是天性,是每個人都需要的--需要給予愛和接受愛。 惟有通過彼此的愛和諒解,人類才能緊緊結合在一起,以渡過目前世界性的危機。 為什麼我們需要愛? 愛是不是為了接受才給予?
Thumbnail
生而為人,愛是我們的本能,我們渴望被愛,花了很多時間學習給予愛、接受愛。祝福我們都能在愛中找到自己;並相信自己「值得被愛,能夠去愛」。
Thumbnail
生而為人,愛是我們的本能,我們渴望被愛,花了很多時間學習給予愛、接受愛。祝福我們都能在愛中找到自己;並相信自己「值得被愛,能夠去愛」。
Thumbnail
談情說愛,很容易;懂得去愛,卻不簡單。「蕾神之錘」轟出一陣巨響過後,我們更需要閱讀這本經典之作。
Thumbnail
談情說愛,很容易;懂得去愛,卻不簡單。「蕾神之錘」轟出一陣巨響過後,我們更需要閱讀這本經典之作。
Thumbnail
在愛的藝術這本書裡,佛洛姆用少少的篇幅,精準剖析愛的內涵,這不會是唯一的定義,不過這本書給出了清楚的解釋,說明愛為何物。
Thumbnail
在愛的藝術這本書裡,佛洛姆用少少的篇幅,精準剖析愛的內涵,這不會是唯一的定義,不過這本書給出了清楚的解釋,說明愛為何物。
Thumbnail
「愛」是什麼?可能每個人心中各有不同答案。我在不同時期對「愛」做了許多思考,曾經執著於從大腦來尋找答案、懷疑這定義不清的抽象概念是種偽裝,其實並不存在。但人類有時表現出的某種「情操」卻又讓我的立場動搖。權宜的做法是,將「愛」這個字放掉,直接感受人與人之間無私的表現。
Thumbnail
「愛」是什麼?可能每個人心中各有不同答案。我在不同時期對「愛」做了許多思考,曾經執著於從大腦來尋找答案、懷疑這定義不清的抽象概念是種偽裝,其實並不存在。但人類有時表現出的某種「情操」卻又讓我的立場動搖。權宜的做法是,將「愛」這個字放掉,直接感受人與人之間無私的表現。
Thumbnail
總是覺得他不夠愛我嗎?為什麼熱戀期過後就變了?他是真的「愛」我嗎?《愛的藝術》可以給你一個解答,或許問題不只是出在他身上,你是否真的了解愛是什麼呢?這是一本自1956年出版以來暢銷全世界的經典名著,作者用精神分析與社會學的角度去探討「愛」。也許我愛得也不是他,而是愛著對我好的人(愛自己)而已。
Thumbnail
總是覺得他不夠愛我嗎?為什麼熱戀期過後就變了?他是真的「愛」我嗎?《愛的藝術》可以給你一個解答,或許問題不只是出在他身上,你是否真的了解愛是什麼呢?這是一本自1956年出版以來暢銷全世界的經典名著,作者用精神分析與社會學的角度去探討「愛」。也許我愛得也不是他,而是愛著對我好的人(愛自己)而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