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執心的法寶

更新於 2021/10/0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以下為三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這個月的班表公布了,晚班被排15天,晚班是所有烘焙計價人員的惡夢,早上烤出來的麵包要在當天晚上十點前想辦法賣完,壓力很大。
以下是去年發生的事,因為我比較細心,麵包出檯面會盡量擺放美觀一點,所以只要有上級長官要來巡店,我都會被排在早班。當時有位同事因為我少她兩天晚班和課長吵了很久,最後課長受不了重調班表,將早晚班都平均分配。後來,課長留職停薪換人排班,我一個月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要上晚班,如果換在以前,我的心裡會很不平衡,但是現在看到班表居然能心平氣和地一覺到天亮。我想這應該歸功於唸誦《六祖壇經》,自從唸誦《六祖壇經》之後,經文的內容常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雖然還有很多事情沒善用智慧去圓融處理,但以前執著的事,透過一遍又一遍的讀《六祖壇經》,執心竟然慢慢地減少了。
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嗔、無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覩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
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
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沉空守寂;即需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分享二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要過的兩大關卡:情關、財關;沒過,位階就在下面;過,心性就能提升。」
兩星期前,偶遇許久未見面的一位朋友,彼此談起這幾年的生活、工作、家庭;在言談之間,也聊起曾一起經歷的許多事情,有快樂、難過、和不捨……。聊完之後,我們也非常有默契的不再連絡。
這個「偶遇事件」在我靜坐時產生莫大的干擾,我完全無法專注地靜坐。
很幸運地,我「卡關」的「關卡」,就在《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這本書內找到了答案。我突然明白,相遇或許是偶然,但考驗是真實存在,在閱讀後的幾天,靜坐、誦經、持〈藥師灌頂真言〉的心境,也漸漸恢復平靜。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行由品第一〉中「惠能安置母畢,即便辭違」,這一小段,讓我深刻體悟到,能放下「至親的情感」,是多麼的不易。
「情關」是情執,包括親情、愛情、友情,每一種情感若能掌握得恰恰好,而不影響每日的心境,「踏踏實實的誦經、持藥師灌頂真言、靜坐」這才是每日最好的正能量補給。
分享三
非常感恩修行社團將《六祖壇經》設為必修定課,感恩有此福德因緣得誦《六祖壇經》。雖說是初次接觸,但《六祖壇經》的偈頌卻是意蘊雋永,深植人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等等。當我讀誦到這些偈頌時,竟有如獲至寶的法喜。
《六祖壇經》可説是惠能大師的修行要旨,整部《六祖壇經》都在闡述修行的方法與觀念。般若智慧,本自具足,只因塵埃所染,若能時時檢視自心生起的念頭,當下一念清淨,般若智慧展現。所謂「若識得自性般若,即是見性成佛」。
法門無高下,不同的法因應不同的根器,惠能大師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而神秀大師則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頓漸無差別,只要找到自己相應法門,恰如「慢慢修來,快快到。」
(分享完畢)
綜觀這三篇分享文,共通點在於有緣人們都因持誦《六祖壇經》而獲得很多修行的要法,並且實際地去實踐、行經,讓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表現地比以往更圓滿。
小編剛好最近也遇到了修行的瓶頸,對家人的行為感到生氣,清楚地明白自己的不應該,評判別人的過失是自己有問題,但卻又不由自主地陷入負面的情緒當中,執著於自己的觀點。所以只好少說話、多誦經,盡量獨處、不與人衝突。一有時間就努力唸誦《六祖壇經》,經上講述的道理小編都認同,但要真正去實踐卻實屬不易,這就是修行人必須努力的方向與突破的瓶頸。
有一天,小編唸誦到〈定慧品第四〉中的「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突然間豁然開朗、如獲至寶,雖然之前已唸誦過無數次,但就在讀到這一段時,才轉了過來。
高僧大德:「『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過了就好,不要一直在想。若是你『思前境』,就是一直在想那件事情,想之前你對我怎樣,夫妻吵架常常說你以前如何。
若你一直想一直想,就越想越氣,對你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對某個人一直懷恨或排斥呢?這樣最直接的就是傷到你自己。當想著別人對你的不好,第一個倒楣的就是你自己。你要透過練習,假設沒有這麼強的正念,會常常被自己的念頭帶得團團轉,所以為什麼常常有很多人會失去理智。這樣的話,你就被念頭所綁,這個心本來是一種作用,結果反而被它綁,就像你買一隻菜刀,每次都切到自己,你買一條繩子要來綁你家的牛,結果卻把自己綁了。」
『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過了就過了,不要抓著不放,不要被你的念頭所綁,這樣你就能夠體悟到什麼叫『無住』。從這裡好好地去體悟,漸漸能夠有機會契入你生命的本質,去瞭解你的佛性。」(引用完畢)
煩惱、痛苦、負面情緒都是自作自受,因是自己抓著不放,無法將念頭放下,而讓自己的心失控,與他人一點關係都沒有。這些都可以透過大量的誦經,並且依照經上教導的方式,不斷地練習,就可漸漸改善。別人打罵我、毀謗我,對我來說什麼都沒有減少;別人稱讚我、恭敬我,於我而言也什麼都沒有增加,所以,莫悲莫喜,一切都是如此而已。再者,我們想要達到神會法師「毀譽不動,哀樂不生」的境界時,這些外來的刺激都是必要的,若沒有正反刺激的考驗,怎能審視自己到底修的進程如何呢?
感恩諸佛菩薩以及六祖惠能大師等祖師們,倒裝下凡把修行的要旨及大智慧傳給世人明白。人的一生其實是考驗、淬鍊、提升心性的最佳試煉場,《金剛經》與《六祖壇經》這兩部放下執心的法寶,是每一位佛子必讀的教科書,幫助我們能在心性的考驗中,逐漸通過考試,向上提升,方能不枉此生。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每個來牟尼精舍請示的有緣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人生中就是有那麼一個結,無法解開,而我,也有著長長的人生故事。故事,就從那一年說起吧!   以前的我,日子過得很悠閒,早上送完孩子上學後,剩下的都是我的時間,我常常一個人在家,無聊的看著電視,從新聞台看到購物台,
    以下兩篇文章為同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母親於多年前往生後,家裡都有請師父來做佛事,做了七個七的佛事。最後一次在家做佛事,應該是對年(滿一年)。母親往生未滿一年前,我開始勤幫母親做佛前點燈,還去買那種很大的蠟燭燈,一次可以點接近24小時。隔天一早,再帶新買的蠟燭燈續燃佛前燈,這樣子的佛前點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陣子出勤一宗救護案件時有一些體悟,出勤前指揮中心就有通報,那是一件到院前無呼吸、心跳等生命徵象的案件,到場後看到一位阿嬤坐在椅子上。當下我先貼上AED貼片(傻瓜電擊器),同時準備其他的救護器材,這時學長要我等一下,因為一旁的家屬好像有不急救的要求,要我先繼續看AED的判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有機會來精舍與相欠的家人解冤釋結,就是有因緣改善,就要將執心放下,依佛菩薩開示,將功德圓滿,即是與家人關係圓滿的開始。」   前幾天我母親在凌晨四點左右,用微信傳訊給我。我一早起來打開手機,就看到一串又一串的語音訊息。打開一聽,全都是母親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後的重逢,家人、外面接觸到的人,幾乎都是在因果裡面;再相遇,不論善緣、惡緣,都要圓滿,來世就不會討來討去。」   初次見面對婆婆的感覺   我和先生結婚十多年了,懷孕後就與婆婆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剛開始第一次見面的時候,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感謝抱怨的人」─聖嚴法師《真正的快樂》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希望知道自己有哪些缺點。只是有些人心量很小,只喜歡聽恭維、奉承的話,如果你對他說一些逆耳的忠言,他不但不會知錯,還會加以搪塞。你要是向他抱怨,他可能會反過來訓斥你一頓,認為問題不是出在他身上,而是你犯了錯誤,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每個來牟尼精舍請示的有緣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人生中就是有那麼一個結,無法解開,而我,也有著長長的人生故事。故事,就從那一年說起吧!   以前的我,日子過得很悠閒,早上送完孩子上學後,剩下的都是我的時間,我常常一個人在家,無聊的看著電視,從新聞台看到購物台,
    以下兩篇文章為同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母親於多年前往生後,家裡都有請師父來做佛事,做了七個七的佛事。最後一次在家做佛事,應該是對年(滿一年)。母親往生未滿一年前,我開始勤幫母親做佛前點燈,還去買那種很大的蠟燭燈,一次可以點接近24小時。隔天一早,再帶新買的蠟燭燈續燃佛前燈,這樣子的佛前點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陣子出勤一宗救護案件時有一些體悟,出勤前指揮中心就有通報,那是一件到院前無呼吸、心跳等生命徵象的案件,到場後看到一位阿嬤坐在椅子上。當下我先貼上AED貼片(傻瓜電擊器),同時準備其他的救護器材,這時學長要我等一下,因為一旁的家屬好像有不急救的要求,要我先繼續看AED的判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有機會來精舍與相欠的家人解冤釋結,就是有因緣改善,就要將執心放下,依佛菩薩開示,將功德圓滿,即是與家人關係圓滿的開始。」   前幾天我母親在凌晨四點左右,用微信傳訊給我。我一早起來打開手機,就看到一串又一串的語音訊息。打開一聽,全都是母親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後的重逢,家人、外面接觸到的人,幾乎都是在因果裡面;再相遇,不論善緣、惡緣,都要圓滿,來世就不會討來討去。」   初次見面對婆婆的感覺   我和先生結婚十多年了,懷孕後就與婆婆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剛開始第一次見面的時候,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感謝抱怨的人」─聖嚴法師《真正的快樂》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希望知道自己有哪些缺點。只是有些人心量很小,只喜歡聽恭維、奉承的話,如果你對他說一些逆耳的忠言,他不但不會知錯,還會加以搪塞。你要是向他抱怨,他可能會反過來訓斥你一頓,認為問題不是出在他身上,而是你犯了錯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些年大家都為了家人,很少去觀照照顧自己的心,勞心勞力一生,是該回來觀照自己了。佛陀也是先了悟,處理好自己才開始為世人說法,每個人都要先處理好自己,才能真正開始。 當我們遇到很多不好的事情,情緒上來時。教你放下的人,都演聖人,在相同環境背景下,他不一定做得到。不要被道德綁架,少看毒雞湯。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在醫院陪伴母親度過艱難時光的過程中,作者透過閱讀《六祖壇經》汲取心靈的力量。書中的智慧如慧能的偈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感動了作者,讓他對人生和修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這篇文章分享了閱讀過程中的感觸,以及對於自我成長的反思。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一月份的《豐盛早鳥讀書會 》輪到我導讀《刻意放鬆 》這本書中其中一章「放下我執」 佛教中指對一切有形和無形事物的執著,也就是"執著自我",即以自我爲中心,一切以我爲前提,對任何事都堅持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 我們的主觀意識,尤其是自己認同的內容。 那麼你的”我執”是什麼呢?
    Thumbnail
    祇園舉辦禪七,佛陀很開明,怕我年紀小坐不住,特別開放我隨喜參加,阿難一直鼓勵我,叫我無論如何都要去體驗,結果,每天都在數日子。終於到了禪七最後一支香,舍利弗親自主持綜合座談。
    Thumbnail
    這幾天,我的心裏樂開了花,原本潮溼的空氣,嗅起來都是香甜的。這會兒在菩提樹下,我把腿子一盤,腦子裏想到的都是前二天佛陀對我的讚歎 。
    Thumbnail
    如果可以勤修佛法,將心中的貪、噌、痴、慢、疑等等無數執著,一點一點慢慢放下,此生就可以因為揹負的執著越來越少,生活得更加輕鬆,更加自在。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些年大家都為了家人,很少去觀照照顧自己的心,勞心勞力一生,是該回來觀照自己了。佛陀也是先了悟,處理好自己才開始為世人說法,每個人都要先處理好自己,才能真正開始。 當我們遇到很多不好的事情,情緒上來時。教你放下的人,都演聖人,在相同環境背景下,他不一定做得到。不要被道德綁架,少看毒雞湯。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在醫院陪伴母親度過艱難時光的過程中,作者透過閱讀《六祖壇經》汲取心靈的力量。書中的智慧如慧能的偈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感動了作者,讓他對人生和修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這篇文章分享了閱讀過程中的感觸,以及對於自我成長的反思。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一月份的《豐盛早鳥讀書會 》輪到我導讀《刻意放鬆 》這本書中其中一章「放下我執」 佛教中指對一切有形和無形事物的執著,也就是"執著自我",即以自我爲中心,一切以我爲前提,對任何事都堅持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 我們的主觀意識,尤其是自己認同的內容。 那麼你的”我執”是什麼呢?
    Thumbnail
    祇園舉辦禪七,佛陀很開明,怕我年紀小坐不住,特別開放我隨喜參加,阿難一直鼓勵我,叫我無論如何都要去體驗,結果,每天都在數日子。終於到了禪七最後一支香,舍利弗親自主持綜合座談。
    Thumbnail
    這幾天,我的心裏樂開了花,原本潮溼的空氣,嗅起來都是香甜的。這會兒在菩提樹下,我把腿子一盤,腦子裏想到的都是前二天佛陀對我的讚歎 。
    Thumbnail
    如果可以勤修佛法,將心中的貪、噌、痴、慢、疑等等無數執著,一點一點慢慢放下,此生就可以因為揹負的執著越來越少,生活得更加輕鬆,更加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