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爭議,但仍然想聊聊自己的想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些事,很多人會說最好不要談,否則會觸動太多人的底限。但就個人想法裡,只有談才能真的促成「溝通」,也只有溝通才能真正促成事情的狀況改善。所以,鮮血這一段是希望大家可以用同理心來思考,「如果是我自己面臨這樣的事,我希望獲得甚麼樣的權利?」站在這樣的角度,來考量事情。


我認同保有最後的尊嚴

簡單來說就是,我認同「安樂死」這件事。當然這件事在當年主播傅達仁先生身先士卒,已經有過一波討論。

選擇安樂死並不等於「自殺」,而協助的醫護也不是加工殺人。很多宗教團體無法容許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和教義有所牴觸,生命是神的恩賜,自己決定捨棄生命,便是捨棄神恩,這些人甚至無法上天堂。

老實說我並不想上天堂,我的這一生也沒有足夠讓我能上天堂的善良和功德,我只希望過完這輩子,擁有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自由與快樂。選擇安樂死,不代表不熱愛生命,相反的是一個成熟圓融的生命,在最後時光中避免自己生命無法維持基本活動能力,所做下一個選擇。這不是逃避,而是基於愛。我愛我的家人,不願他們陪病照護辛苦;我不想因為後繼無望,現代醫療無法再改善生命狀態而浪費更多醫療資源。

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想法,當一個人講求自由自主,是真正掌握自己生命的主導權嗎? 如果真是這樣,為何還會感嘆工作中的身不由己? 既然我們都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自由,那麼為何連生命最後時光,想為自己做出選擇都不行? 至此,我想表達的是「安樂死」只能做為一個個人選擇的選項,而且只是一種個人對待自己生命的看法,基於人權自由,我認為是可以開放這樣的選擇。

這件事不只在台灣被討論,其實整個世界都討論著,而且二元對立頗明顯。不過,基於一個成熟自由社會的體現,這件事還有更多的討論和考量。就個人經驗來說,台灣有安寧照護,祖母在癌末時就曾接受過安寧照護,那時祖母還有生活行動力,只是比較虛弱需要一些外力幫助,我去看她時,她總說:「很不錯啦,只是還是住在醫院裡,很無聊。」但就我個人感受來說,醫院安寧照護的環境其實挺好,不僅牆面是粉色系,還有音樂,甚至偶而會有團體來演出,照護方面不但醫護人員還有社工人員,針對病患及家屬在心理及生理上都照顧到。只是老人家還是根深蒂固希望回家,就是要在家裡斷氣的觀念,否則就怕變孤魂野鬼的觀念。雖然祖母頗為開明,她也沒有講得很堅決,但子孫們一聽,就商議好讓祖母來我家住下,一來我家有現成醫護人員(我弟是護理畢業,雖然沒有走上醫護這條路,不過基礎訓練都在),而我媽工作上相對自由,和醫護商量後,決定祖母就在我家裡安養。到了老人家後期陷入昏迷時,我和老爸才送老人家回到老家,老人家在回老家第五天才離開。

當然,這一切都是遵照老人家心願安排,我媽跟醫生商量後,還取得一整盒嗎啡(這個要實報實銷,每一個安剖瓶都得保留,日後剩下劑量還得還回醫院核銷),讓老人家最後這段時光不會感受痛苦。當時我就在想,祖母還好有十幾個兒女,幾十個孫子,大家輪流照料也不至於多大負擔,但接下來少子化的社會常態,我們真的不得不考慮「如何善終」這樣的問題。所以遠在18年前,其實「安樂死」這個選項就成了我心中一直思考的問題。

於此,也附上另一篇文章連結,高喊安樂死之前,台灣需要做好5件事


藥用大麻合法化

這是最近因為立委陳柏惟罷免案,被提出審視的一項議題。某黨說陳立委支持開放大麻毒品,但陳立委是同意開放的藥用大麻,也就是大麻成分純化後萃取製藥,僅用於醫療。

正巧的是看到一篇文章寫了關於腦物無框架身腦部刺激術(DBS)不但用於帕金森氏症治療,現在也有研究用於重度憂鬱症,藉由電流釋放來刺激多巴胺分泌,對於減緩憂鬱傾向具有療效。其實這個手術很多年前就有,而且治療方向也不只運用在帕金森氏症,我同學的小孩因為一次急症造成腦部損傷,之後不但行動能力大大受損,腦部不時不正常放電造成肢體痙攣蜷縮,孩子痛苦不堪。後來他們打聽到有這樣的手術,但需要自費,也豪不遲疑的花錢,之後小孩痙攣症狀改善,甚至可以慢慢的復健學習走路,雖然走路仍然無比費力,但至少還可以慢慢學著開始自己吃飯或爬行活動,這對我同學來說已經是無比開心的事。

今天國內也有專案開放藥用大麻的使用,但是針對頑固型重症癲癇症。而申請程序不但麻煩,需要經過醫師提出病歷資料及治療計畫,專家會議評估,從2017至2020也僅33個案通過准予使用。事實上有更多病例,除了不建議使用在止痛醫療上,這類罕病患這在國內還有兩千多位,難道基於平等人權,難道不該開放這類藥物,簡化申請程序,讓藥物使用在這類病患減輕其發病痛苦嗎?

於此,也提供兩篇文章連結讓大家參考:

1 大麻THC成分藥物罕病先行,衛福部公告頑固型癲癇病兒可專案使用

2 台灣也能用!研究:大麻二酚CBD 可舒緩焦慮、失眠、癲癇症


好了說完正題,接著是題外話。
關於這一回罷免陳柏惟,我承認身為高雄人,自然疼惜自己高雄子弟。但傾一黨之力來罷免一位立委,我認為這樣也不公平。若這位立委沒有善盡其職責,也請提出明確證據讓民眾自行決定,而不是透過動員操作和謠言抹黑的手法來進行罷免,這樣只會讓人民越來越難接受一個政黨。不管罷免結果成不成功,若是被罷免,就回高雄來吧,高雄人會挺你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其實的確有爭議,基本上我也認同安樂死,唯一一點我會讓我反對的就是如果安樂死,那醫療界對病症的治療研究可能會停擺
avatar-img
一片蔚藍天空的沙龍
59會員
295內容數
2025/04/20
蘇慧倫再推新專輯《輕重》。 從玉女歌手試圖走成熟都會路線,再到搞怪歌路活潑輕熟,然後反璞歸真,現在的蘇慧倫,更多講述一種澄澈的心理狀態,不再端著一種形象,而是更成熟且灑脫的看待世界。 這張《輕重》,是蘇慧倫第十七張正是錄音室專輯,距上一張專輯《面面》發行已經過五年。這段時間,蘇慧倫在家庭、演員與
Thumbnail
2025/04/20
蘇慧倫再推新專輯《輕重》。 從玉女歌手試圖走成熟都會路線,再到搞怪歌路活潑輕熟,然後反璞歸真,現在的蘇慧倫,更多講述一種澄澈的心理狀態,不再端著一種形象,而是更成熟且灑脫的看待世界。 這張《輕重》,是蘇慧倫第十七張正是錄音室專輯,距上一張專輯《面面》發行已經過五年。這段時間,蘇慧倫在家庭、演員與
Thumbnail
2025/04/14
這篇不是介紹歌手。 是因為最近被YT演算法推薦了一波Beatbox的音樂表演。 這是個令人嘆為觀止的表演範疇,所謂一張口就征服世界,當然歌手也可以,但人們對於歌唱的接受度過於頻繁,所以感受能力已然降低許多。Beatbox卻不同,一張口可以模擬許多樂器或打擊樂器,甚至自然界或各種器具聲響,大家一下
Thumbnail
2025/04/14
這篇不是介紹歌手。 是因為最近被YT演算法推薦了一波Beatbox的音樂表演。 這是個令人嘆為觀止的表演範疇,所謂一張口就征服世界,當然歌手也可以,但人們對於歌唱的接受度過於頻繁,所以感受能力已然降低許多。Beatbox卻不同,一張口可以模擬許多樂器或打擊樂器,甚至自然界或各種器具聲響,大家一下
Thumbnail
2025/04/10
每個演出結束,都得與角色或那些醞釀的過程告別,留下的就是某個舞台上存於腦海瞬間,很可能是一個不經意的踉蹌,或是一次的失誤,都成為刻印腦海中的存檔影像。這些影像不斷積累,成為豐富我人生的養分。 這兩年蔚藍喜愛的三位女歌手,紛紛有告別舞台的可能,其中一位應該是「確定」自舞台退休,就來回顧這些歌手的精彩
Thumbnail
2025/04/10
每個演出結束,都得與角色或那些醞釀的過程告別,留下的就是某個舞台上存於腦海瞬間,很可能是一個不經意的踉蹌,或是一次的失誤,都成為刻印腦海中的存檔影像。這些影像不斷積累,成為豐富我人生的養分。 這兩年蔚藍喜愛的三位女歌手,紛紛有告別舞台的可能,其中一位應該是「確定」自舞台退休,就來回顧這些歌手的精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安樂死議題總再有知名人士過世或遠赴他國進行時才被討論,但我們能逃避死亡議題多久呢? 人終其一生會死亡,存在主義認為死亡是人的終極目標,在面臨時間越來越短的同時,最終會找到安身立命之處。而安樂死做為提前結束生命的篇章,為何臺灣還沒準備好呢? 點開文章,一起來聊聊安樂死吧
Thumbnail
安樂死議題總再有知名人士過世或遠赴他國進行時才被討論,但我們能逃避死亡議題多久呢? 人終其一生會死亡,存在主義認為死亡是人的終極目標,在面臨時間越來越短的同時,最終會找到安身立命之處。而安樂死做為提前結束生命的篇章,為何臺灣還沒準備好呢? 點開文章,一起來聊聊安樂死吧
Thumbnail
安寧緩和醫療和病人自主權利法 於台灣實施超過20年,以減輕末期病人的痛苦和確保病人自主權利。然而,現行法規下,病人即使處於末期狀態,也可能因不符合資格而無法決定死亡。因此,許多人呼籲實現安樂死合法化。然而,台灣目前仍未合法通過主動安樂死。消極安樂死(即停止延長病人生命的治療)在台灣已被廣泛接受。 根
Thumbnail
安寧緩和醫療和病人自主權利法 於台灣實施超過20年,以減輕末期病人的痛苦和確保病人自主權利。然而,現行法規下,病人即使處於末期狀態,也可能因不符合資格而無法決定死亡。因此,許多人呼籲實現安樂死合法化。然而,台灣目前仍未合法通過主動安樂死。消極安樂死(即停止延長病人生命的治療)在台灣已被廣泛接受。 根
Thumbnail
台灣國寶級雕刻大師朱銘,23日驚傳在士林住家中逝世,疑似 因久病厭世,享壽85歲。消息曝光後,引爆全台譁然,更讓許多民眾再度重提「安樂死」議題。
Thumbnail
台灣國寶級雕刻大師朱銘,23日驚傳在士林住家中逝世,疑似 因久病厭世,享壽85歲。消息曝光後,引爆全台譁然,更讓許多民眾再度重提「安樂死」議題。
Thumbnail
是人的話,總有一死! 人心還很複雜,面對死亡,恐懼、無助、拚命想活下去的希冀,或者乾脆一死了之更痛快;大家會想選哪樣呢?
Thumbnail
是人的話,總有一死! 人心還很複雜,面對死亡,恐懼、無助、拚命想活下去的希冀,或者乾脆一死了之更痛快;大家會想選哪樣呢?
Thumbnail
常常聽到病患受不了疾病的折磨想要尋求「安樂死」,也在新聞媒體上聽到某某名人去國外接受安樂死,「安樂死」這個議題在台灣常常被提出來討論,但是基本上根據台灣的法律是不允許安樂死,安樂死也被認為是「協助死亡」,或是「協助自殺」。
Thumbnail
常常聽到病患受不了疾病的折磨想要尋求「安樂死」,也在新聞媒體上聽到某某名人去國外接受安樂死,「安樂死」這個議題在台灣常常被提出來討論,但是基本上根據台灣的法律是不允許安樂死,安樂死也被認為是「協助死亡」,或是「協助自殺」。
Thumbnail
余苑綺在堅持八年抗癌過程後,最後仍逃不過病痛的摧殘於八月21日離世,她兩個小孩一直以來是她堅毅地對抗癌症最大的原動力。而日前當她病情危急並斷斷續續昏迷之時,她的父親余天提到病床上的余苑綺用手勢跟他表達”讓她走”時,余天十分不捨仍當眾表示希望她為了小孩不要放。而當下,網路上頓時有很多言論表達著希望余天
Thumbnail
余苑綺在堅持八年抗癌過程後,最後仍逃不過病痛的摧殘於八月21日離世,她兩個小孩一直以來是她堅毅地對抗癌症最大的原動力。而日前當她病情危急並斷斷續續昏迷之時,她的父親余天提到病床上的余苑綺用手勢跟他表達”讓她走”時,余天十分不捨仍當眾表示希望她為了小孩不要放。而當下,網路上頓時有很多言論表達著希望余天
Thumbnail
這些事,很多人會說最好不要談,否則會觸動太多人的底限。但就個人想法裡,只有談才能真的促成「溝通」,也只有溝通才能真正促成事情的狀況改善。所以,鮮血這一段是希望大家可以用同理心來思考,「如果是我自己面臨這樣的事,我希望獲得甚麼樣的權利?」站在這樣的角度,來考量事情。   我認同保有最後的尊嚴 簡單來說
Thumbnail
這些事,很多人會說最好不要談,否則會觸動太多人的底限。但就個人想法裡,只有談才能真的促成「溝通」,也只有溝通才能真正促成事情的狀況改善。所以,鮮血這一段是希望大家可以用同理心來思考,「如果是我自己面臨這樣的事,我希望獲得甚麼樣的權利?」站在這樣的角度,來考量事情。   我認同保有最後的尊嚴 簡單來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