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爭議,但仍然想聊聊自己的想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片取自網站 : 北美投資機會和新聞
這些事,很多人會說最好不要談,否則會觸動太多人的底限。但就個人想法裡,只有談才能真的促成「溝通」,也只有溝通才能真正促成事情的狀況改善。所以,鮮血這一段是希望大家可以用同理心來思考,「如果是我自己面臨這樣的事,我希望獲得甚麼樣的權利?」站在這樣的角度,來考量事情。

我認同保有最後的尊嚴

簡單來說就是,我認同「安樂死」這件事。當然這件事在當年主播傅達仁先生身先士卒,已經有過一波討論。
選擇安樂死並不等於「自殺」,而協助的醫護也不是加工殺人。很多宗教團體無法容許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和教義有所牴觸,生命是神的恩賜,自己決定捨棄生命,便是捨棄神恩,這些人甚至無法上天堂。
老實說我並不想上天堂,我的這一生也沒有足夠讓我能上天堂的善良和功德,我只希望過完這輩子,擁有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自由與快樂。選擇安樂死,不代表不熱愛生命,相反的是一個成熟圓融的生命,在最後時光中避免自己生命無法維持基本活動能力,所做下一個選擇。這不是逃避,而是基於愛。我愛我的家人,不願他們陪病照護辛苦;我不想因為後繼無望,現代醫療無法再改善生命狀態而浪費更多醫療資源。
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想法,當一個人講求自由自主,是真正掌握自己生命的主導權嗎? 如果真是這樣,為何還會感嘆工作中的身不由己? 既然我們都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自由,那麼為何連生命最後時光,想為自己做出選擇都不行? 至此,我想表達的是「安樂死」只能做為一個個人選擇的選項,而且只是一種個人對待自己生命的看法,基於人權自由,我認為是可以開放這樣的選擇。
這件事不只在台灣被討論,其實整個世界都討論著,而且二元對立頗明顯。不過,基於一個成熟自由社會的體現,這件事還有更多的討論和考量。就個人經驗來說,台灣有安寧照護,祖母在癌末時就曾接受過安寧照護,那時祖母還有生活行動力,只是比較虛弱需要一些外力幫助,我去看她時,她總說:「很不錯啦,只是還是住在醫院裡,很無聊。」但就我個人感受來說,醫院安寧照護的環境其實挺好,不僅牆面是粉色系,還有音樂,甚至偶而會有團體來演出,照護方面不但醫護人員還有社工人員,針對病患及家屬在心理及生理上都照顧到。只是老人家還是根深蒂固希望回家,就是要在家裡斷氣的觀念,否則就怕變孤魂野鬼的觀念。雖然祖母頗為開明,她也沒有講得很堅決,但子孫們一聽,就商議好讓祖母來我家住下,一來我家有現成醫護人員(我弟是護理畢業,雖然沒有走上醫護這條路,不過基礎訓練都在),而我媽工作上相對自由,和醫護商量後,決定祖母就在我家裡安養。到了老人家後期陷入昏迷時,我和老爸才送老人家回到老家,老人家在回老家第五天才離開。
當然,這一切都是遵照老人家心願安排,我媽跟醫生商量後,還取得一整盒嗎啡(這個要實報實銷,每一個安剖瓶都得保留,日後剩下劑量還得還回醫院核銷),讓老人家最後這段時光不會感受痛苦。當時我就在想,祖母還好有十幾個兒女,幾十個孫子,大家輪流照料也不至於多大負擔,但接下來少子化的社會常態,我們真的不得不考慮「如何善終」這樣的問題。所以遠在18年前,其實「安樂死」這個選項就成了我心中一直思考的問題。

於此,也附上另一篇文章連結,高喊安樂死之前,台灣需要做好5件事

藥用大麻合法化

這是最近因為立委陳柏惟罷免案,被提出審視的一項議題。某黨說陳立委支持開放大麻毒品,但陳立委是同意開放的藥用大麻,也就是大麻成分純化後萃取製藥,僅用於醫療。
正巧的是看到一篇文章寫了關於腦物無框架身腦部刺激術(DBS)不但用於帕金森氏症治療,現在也有研究用於重度憂鬱症,藉由電流釋放來刺激多巴胺分泌,對於減緩憂鬱傾向具有療效。其實這個手術很多年前就有,而且治療方向也不只運用在帕金森氏症,我同學的小孩因為一次急症造成腦部損傷,之後不但行動能力大大受損,腦部不時不正常放電造成肢體痙攣蜷縮,孩子痛苦不堪。後來他們打聽到有這樣的手術,但需要自費,也豪不遲疑的花錢,之後小孩痙攣症狀改善,甚至可以慢慢的復健學習走路,雖然走路仍然無比費力,但至少還可以慢慢學著開始自己吃飯或爬行活動,這對我同學來說已經是無比開心的事。
今天國內也有專案開放藥用大麻的使用,但是針對頑固型重症癲癇症。而申請程序不但麻煩,需要經過醫師提出病歷資料及治療計畫,專家會議評估,從2017至2020也僅33個案通過准予使用。事實上有更多病例,除了不建議使用在止痛醫療上,這類罕病患這在國內還有兩千多位,難道基於平等人權,難道不該開放這類藥物,簡化申請程序,讓藥物使用在這類病患減輕其發病痛苦嗎?
於此,也提供兩篇文章連結讓大家參考:

1 大麻THC成分藥物罕病先行,衛福部公告頑固型癲癇病兒可專案使用

2 台灣也能用!研究:大麻二酚CBD 可舒緩焦慮、失眠、癲癇症

好了說完正題,接著是題外話。
關於這一回罷免陳柏惟,我承認身為高雄人,自然疼惜自己高雄子弟。但傾一黨之力來罷免一位立委,我認為這樣也不公平。若這位立委沒有善盡其職責,也請提出明確證據讓民眾自行決定,而不是透過動員操作和謠言抹黑的手法來進行罷免,這樣只會讓人民越來越難接受一個政黨。不管罷免結果成不成功,若是被罷免,就回高雄來吧,高雄人會挺你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現在大部分行業都是服務業。不管你承不承認,都是「服務業」。 如果你在醫院,您是醫療服務業。要詳細解說病人的病情,要考慮病人能否理解這些病情所代表的涵義,要考慮病人的心情和反應,同時還要為病人制定治療計畫,萬一病人感覺病情沒有改善或醫療效果不臻理想,還可能會有訴訟危機。 如果您在銀行,那您是金融服務
誰說不行? 藉由網路或者錄影播出,雖然沒有觀眾或掌聲,但另有一種自在氛圍。 由於各種音樂器材串連更簡便,且功能更強大,所以在家做一場精彩演出,器材已經不是限制,而是藉由影拚平台展現的內容和創意,甚至拓展更多人來認識自己音樂。即使一架鋼琴,一把吉他,甚至幾個小盒子似的器材,卻能呈現精彩深富創意的音樂
世界級金獎名導宣布新片將是個人生涯最後一部影片,也將會是人生最高創作成就。 這部電影經報導披露後,引起諸多影迷討論。隨後幾天,自媒體平台上了一支電影宣傳片,影片開頭是嬰兒的驚天一哭,接著是導演現身說法。 「這是我一直思索的問題,或許我沒有辦法拍出更好的電影了…」 然後是一個會議現場,一群人公司高幹
二伯母 因為一晚上回腿抽筋,讓我必須中斷睡眠起床,糊裡糊塗地再睡下,逕至中午時分。看到妹妹傳來消息:二伯母故去要返鄉,是否一起? 兩年前,二伯父八十多歲壽終正寢,家族少了老大哥,返鄉過年的「年味」突然變淡許多。如今再少個二伯母,這個老家日後恐怕更少人回去了。 我來自於一個大家族,人口眾多不但貧窮甚
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這條新聞,一艘走私漁船走私了154隻品種貓被海巡查獲,所查獲隻貓隻已經人道處理,這件新聞造成極大討論。 當然有人或動保團體表示這樣太殘忍,這些貓兒隔離檢疫過後,應該可以開放國民認養。但另一面也有人贊成這樣的阻滯方法。依照現行法規來說(按:102/9/25農防字公文,走私沒入動物及
因為某綜藝主持人的說法,加上網友做出兩首歌曲幾乎完美融合的影片,甚或指出證據指稱這首榮獲金馬獎最佳原創歌曲,金曲獎年度歌曲殊榮的,到底有沒有抄襲,以個人聽過諸多中西流行音樂數十年愛樂人,來說說這件事。這些想法都是個人立場,也歡迎各路想法討論,很恰巧的看到歌手黃明志對事件的觀點也頗雷同。   不得
現在大部分行業都是服務業。不管你承不承認,都是「服務業」。 如果你在醫院,您是醫療服務業。要詳細解說病人的病情,要考慮病人能否理解這些病情所代表的涵義,要考慮病人的心情和反應,同時還要為病人制定治療計畫,萬一病人感覺病情沒有改善或醫療效果不臻理想,還可能會有訴訟危機。 如果您在銀行,那您是金融服務
誰說不行? 藉由網路或者錄影播出,雖然沒有觀眾或掌聲,但另有一種自在氛圍。 由於各種音樂器材串連更簡便,且功能更強大,所以在家做一場精彩演出,器材已經不是限制,而是藉由影拚平台展現的內容和創意,甚至拓展更多人來認識自己音樂。即使一架鋼琴,一把吉他,甚至幾個小盒子似的器材,卻能呈現精彩深富創意的音樂
世界級金獎名導宣布新片將是個人生涯最後一部影片,也將會是人生最高創作成就。 這部電影經報導披露後,引起諸多影迷討論。隨後幾天,自媒體平台上了一支電影宣傳片,影片開頭是嬰兒的驚天一哭,接著是導演現身說法。 「這是我一直思索的問題,或許我沒有辦法拍出更好的電影了…」 然後是一個會議現場,一群人公司高幹
二伯母 因為一晚上回腿抽筋,讓我必須中斷睡眠起床,糊裡糊塗地再睡下,逕至中午時分。看到妹妹傳來消息:二伯母故去要返鄉,是否一起? 兩年前,二伯父八十多歲壽終正寢,家族少了老大哥,返鄉過年的「年味」突然變淡許多。如今再少個二伯母,這個老家日後恐怕更少人回去了。 我來自於一個大家族,人口眾多不但貧窮甚
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這條新聞,一艘走私漁船走私了154隻品種貓被海巡查獲,所查獲隻貓隻已經人道處理,這件新聞造成極大討論。 當然有人或動保團體表示這樣太殘忍,這些貓兒隔離檢疫過後,應該可以開放國民認養。但另一面也有人贊成這樣的阻滯方法。依照現行法規來說(按:102/9/25農防字公文,走私沒入動物及
因為某綜藝主持人的說法,加上網友做出兩首歌曲幾乎完美融合的影片,甚或指出證據指稱這首榮獲金馬獎最佳原創歌曲,金曲獎年度歌曲殊榮的,到底有沒有抄襲,以個人聽過諸多中西流行音樂數十年愛樂人,來說說這件事。這些想法都是個人立場,也歡迎各路想法討論,很恰巧的看到歌手黃明志對事件的觀點也頗雷同。   不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媽媽進入所謂的安寧善終 對於我這個半輩子都在照顧重症病患的我來說 衝擊之大的⋯⋯ 原來我們可以選擇那麼平靜的方式啊🤗🤗 看著媽媽ㄧ點點的完美退場 卻不時的為我跟姐姐展現笑容 覺得我的母親真的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感恩姐姐與我的臨終理念是ㄧ致的 我們也開始了許久未有的聊天 我覺得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Thumbnail
一旦喪失生命,我相信我們會上天堂。但是身後事,如果沒有事先預作規劃和安排,在傳統以父權為本位的社會, 許多身後的事情往往由長子安排。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前言 長期照顧失智、失能長者,會讓照顧者備感壓力—不管是精力上、財力上,勞務上—,近期傳出有些照顧者希望能循「斷食善終」方式,替家中無意識的失智、失能長者進行「斷食」,期能讓他們「善終」—及早脫離苦痛。   斷食善終是目前較為人道的做法 在無法「安樂死」,也沒有財力去國外進行「安樂死」—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Thumbnail
本文介紹畢柳鶯醫師的斷食善終觀念,重新思考死亡不應視為失敗,並反思生死決策的複雜性。藉由個人故事,強調家人在斷食善終決策上的情感掙扎,以及與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最後,呼籲尊重患者意願,強調共識、信任、尊重的重要性。整體內容涵蓋斷食善終、生死觀、家庭關係,是探討現代生死觀及醫病關係的深刻思考。
文/晨光暖果醬   你曾想過死了會去哪嗎?有想過未來的某一天,終於老到困難去聽、困難去看,或許也困難去走了,那麼,還支撐自己的盼望是什麼?假如你突然生病,將要離開,你想過留在世上的有什麼嗎?   在以前的我,常常希望自己無聲無息的離開。或許一不小心出個意外,就離開了,那就好了。因為我不想面對,看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探討死亡自主權的書籍,作者以旁觀者的態度參與整個過程,並討論安樂死在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差異。文章涵蓋了醫學、道德、社會問題等多方面的討論,以及對於有尊嚴的死亡的追求。它也探討了所謂的自主自由死亡所帶來的社會影響
Thumbnail
想法和行爲是否符合道德或德性,這會因爲我們對道德和德性的解釋還有想法進行改變,但最核心的仍然是我們對待生命的看法是否更加的全面,考慮的過程中是否融入了道德對生命的意義和德性對於生命的尊重。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媽媽進入所謂的安寧善終 對於我這個半輩子都在照顧重症病患的我來說 衝擊之大的⋯⋯ 原來我們可以選擇那麼平靜的方式啊🤗🤗 看著媽媽ㄧ點點的完美退場 卻不時的為我跟姐姐展現笑容 覺得我的母親真的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感恩姐姐與我的臨終理念是ㄧ致的 我們也開始了許久未有的聊天 我覺得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Thumbnail
一旦喪失生命,我相信我們會上天堂。但是身後事,如果沒有事先預作規劃和安排,在傳統以父權為本位的社會, 許多身後的事情往往由長子安排。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前言 長期照顧失智、失能長者,會讓照顧者備感壓力—不管是精力上、財力上,勞務上—,近期傳出有些照顧者希望能循「斷食善終」方式,替家中無意識的失智、失能長者進行「斷食」,期能讓他們「善終」—及早脫離苦痛。   斷食善終是目前較為人道的做法 在無法「安樂死」,也沒有財力去國外進行「安樂死」—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Thumbnail
本文介紹畢柳鶯醫師的斷食善終觀念,重新思考死亡不應視為失敗,並反思生死決策的複雜性。藉由個人故事,強調家人在斷食善終決策上的情感掙扎,以及與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最後,呼籲尊重患者意願,強調共識、信任、尊重的重要性。整體內容涵蓋斷食善終、生死觀、家庭關係,是探討現代生死觀及醫病關係的深刻思考。
文/晨光暖果醬   你曾想過死了會去哪嗎?有想過未來的某一天,終於老到困難去聽、困難去看,或許也困難去走了,那麼,還支撐自己的盼望是什麼?假如你突然生病,將要離開,你想過留在世上的有什麼嗎?   在以前的我,常常希望自己無聲無息的離開。或許一不小心出個意外,就離開了,那就好了。因為我不想面對,看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探討死亡自主權的書籍,作者以旁觀者的態度參與整個過程,並討論安樂死在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差異。文章涵蓋了醫學、道德、社會問題等多方面的討論,以及對於有尊嚴的死亡的追求。它也探討了所謂的自主自由死亡所帶來的社會影響
Thumbnail
想法和行爲是否符合道德或德性,這會因爲我們對道德和德性的解釋還有想法進行改變,但最核心的仍然是我們對待生命的看法是否更加的全面,考慮的過程中是否融入了道德對生命的意義和德性對於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