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自決權》 讀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就安樂死相關議題的的想像,本來僅止於全力支持安樂死,給予當事人自決權。這是本人開始粗淺的想法,也難怪台灣社會對於此議題的相對漠視,以至於公投連署未過,甚至其間未激起有印象的波瀾。
看完本書,引起了許多不同方面的新想法,也對自己以前淺薄的認識感到慚愧。作者是工作之餘還要照顧重度障礙女兒的一位母親,也更能夠體會,患者並不是一件等待銷毀的物品,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與世間人情有千絲萬縷的勾纏。平常人支持或反對安樂死的二元對立,相較之下,便覺得像小孩吵架一般膚淺。
在本書的提醒下,在死亡自決方面,我們要注意的點還有:
  1. 確保當事人完全的選擇自由。不該在功利主義下,使醫療資源的支出,或是照護者的負擔,成為壓迫當事人選擇死亡的理由。
  2. 在安樂死合法化的情況下,的確許多醫事人員做出過早放棄醫療的行為,或是對醫療過程的輕忽。
  3. 何謂末期患者判斷標準的浮動,開始使安樂死範圍過於擴張,甚至有些國家已經適用到非末期患者或老人。
  4. 不應該純粹為了跟隨「人權世界潮流」,盲目的進行躁動的立法,而是需要廣泛的討論。
  5. 死亡自決權應該完全交付於當事人手上。使醫事人員片面決定何為「無效醫療」其實有許多疑慮。
  6. 加強社會支撐架構。避免好死或賴活的一刀兩斷,把虛幻的死亡自決權做為照護等社會支撐不足的代替品。
台灣目前尚未有安樂死的法案通過。如果有朝一日,台灣人民得以決定,是否應該將完全的死亡自決權交到人民手上,正邪的兩極分化,是最不該出現的情況,雖然我們以前已經做過許多類似的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存放讀書心得,與一些碎碎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時候,父親常教我要不屈不撓,不要對眼前的限制投降。但在他過世前那幾年,我看到了他如何接受現實,與限制妥協,畢竟很多限制不是你憑藉意志就能消除的。』作者如是說。在我們汲汲營營,以為人定勝天的時候,其實死亡早已伴隨著我們。
「許多壞人,其實只是壞掉的人。在成為壞人以前,他們早已被弄壞了…」 聖山環菜,一個在不健全的環境中成長的女大學生,一天,他刺殺了他的父親。真壁由紀,一個過去充滿創傷的心理師,為了將環菜的故事成書,接觸了她。故事就在不完美的女一女二互相推演之下,一步一步的走向劇情的真相。
「同理心是我們的文化中一項神聖不可侵犯的價值,布倫教授將他拉下聖壇,做了一番生動又有趣的重新檢視。」—紐約時報 闔上書本,關掉網路。其實我們可以再想想。
余英時,史學大師,中研院院士。本書是他的回憶錄,不稱為自傳是作者並無以自身觀點出發做完整記錄的打算,僅是將從小到大所見所聞,重點回憶,並且偏在學術歷程,讀者可以以輕鬆的角度閱讀本書,了解那段歷史的流變。
為何要研究法制史 法制史不是現行國家考試之科目,在教師學生間的功利考量之上,自然不會花太多心力教授與學習這門科目,但是了解法制史,可以針對自己現行社會運作的法制問題,找到調和傳統與當代間對話可能。因為西洋法律根植於西洋的社會,未必能夠全盤適用於我國。 傳統中華法系並非如想像般落後 律與例的關係
「透過宋、遼、金三方的完整歷史細節,發掘錯誤決策的多元成因。從一部帝國衰亡史,學會在複雜環境中做出正確決策。」 宋朝的問題,還有黨爭。我們耳熟能詳的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及蘇軾,都曾經插上一腳。鬥爭在這些人死後仍舊延續到北宋末年,寬容對待文官的傳統,或許也導致了皇帝無法平息黨爭,團結上下的結果。
『小時候,父親常教我要不屈不撓,不要對眼前的限制投降。但在他過世前那幾年,我看到了他如何接受現實,與限制妥協,畢竟很多限制不是你憑藉意志就能消除的。』作者如是說。在我們汲汲營營,以為人定勝天的時候,其實死亡早已伴隨著我們。
「許多壞人,其實只是壞掉的人。在成為壞人以前,他們早已被弄壞了…」 聖山環菜,一個在不健全的環境中成長的女大學生,一天,他刺殺了他的父親。真壁由紀,一個過去充滿創傷的心理師,為了將環菜的故事成書,接觸了她。故事就在不完美的女一女二互相推演之下,一步一步的走向劇情的真相。
「同理心是我們的文化中一項神聖不可侵犯的價值,布倫教授將他拉下聖壇,做了一番生動又有趣的重新檢視。」—紐約時報 闔上書本,關掉網路。其實我們可以再想想。
余英時,史學大師,中研院院士。本書是他的回憶錄,不稱為自傳是作者並無以自身觀點出發做完整記錄的打算,僅是將從小到大所見所聞,重點回憶,並且偏在學術歷程,讀者可以以輕鬆的角度閱讀本書,了解那段歷史的流變。
為何要研究法制史 法制史不是現行國家考試之科目,在教師學生間的功利考量之上,自然不會花太多心力教授與學習這門科目,但是了解法制史,可以針對自己現行社會運作的法制問題,找到調和傳統與當代間對話可能。因為西洋法律根植於西洋的社會,未必能夠全盤適用於我國。 傳統中華法系並非如想像般落後 律與例的關係
「透過宋、遼、金三方的完整歷史細節,發掘錯誤決策的多元成因。從一部帝國衰亡史,學會在複雜環境中做出正確決策。」 宋朝的問題,還有黨爭。我們耳熟能詳的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及蘇軾,都曾經插上一腳。鬥爭在這些人死後仍舊延續到北宋末年,寬容對待文官的傳統,或許也導致了皇帝無法平息黨爭,團結上下的結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安樂死一直引發關注,尤其是關於個人選擇生命結束方式的權利。本文從美國婦人在瑞士使用安樂死膠囊事件作為切入點,解釋安樂死的定義、分類及其法律問題。隨後討論臺灣安樂死的議題,可以確定的是台灣離安樂死的合法化還很遙遠,需要有關當局更深入的討論才可執行。
Thumbnail
道德的最低底線,就是不管這人適不適合留待社會都一率給我活著,這樣嗎。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Thumbnail
鄙人對於廢止死刑與否,並無接受或反對的特定立場,但堅持認為:欲達廢死目標,應本於民主精神,光明磊落地在選舉時向選民揭櫫廢死的政見,經過選民支持當選後,在立法院完成修法程序。我反對利用權術運作,藉由政治權力來達成目標。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終身俸在老年生活及社會負擔上可能產生的問題,並提出了相關案例。從臺灣的醫療保險制度,到中國大陸的身分詐騙案,最後到日本老年經濟支柱現象,都圍繞著一個概念,就是活死人權益。作者也呼籲讀者反思家庭觀念以及教育、法制,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
Thumbnail
今天聯合報A2版,刊登以「大法官廢死表忠」作標題的社論。作者閱讀整篇內容,願純粹從「法」的角度,針對死刑釋憲問題,表達個人觀點。
Thumbnail
憲法法庭23日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半數認為符合應報並罪有應得,憲法追求所有人的正義,應合憲,半數學者認侵犯人性尊嚴、剝奪生命權而違憲。 顏厥安:刑罰論須引進分配正義觀點,在個人責任外考量社會責任,那就不可能有死刑。因國家不能對社會也要承擔起部分責任的犯人施以終極刑罰,這是民主國家政治權力的起碼界線。
Thumbnail
目前台灣刑法還存有死刑,但是要判死刑需要具備哪些必要條件呢?律師又該如何為其辯護呢?這本《與死刑拔河─死刑的辯護經驗與建議》是上個月在台北公共冊所書店,NGO團體舉辦的公民書展時買的,除了因為是廢死聯盟出版的、又剛好有特價之外,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法官到底需要依據哪些條件、證據,最後有「理由」
關於死刑犯有沒有必要廢死? 到底台灣要怎麼對待犯下重罪之人? 台灣目前關押在看守有37名死囚聲請釋憲,主張死刑侵害生存權、人性尊嚴、比例原則等憲法原則,要求宣告違憲,歷經多年、多屆大法官討論,今年大法官拍板決定受理,1月25日宣布將於4月23日召開言詞辯論。 死刑有無違憲? 因為今天新聞報導立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探討死亡自主權的書籍,作者以旁觀者的態度參與整個過程,並討論安樂死在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差異。文章涵蓋了醫學、道德、社會問題等多方面的討論,以及對於有尊嚴的死亡的追求。它也探討了所謂的自主自由死亡所帶來的社會影響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安樂死一直引發關注,尤其是關於個人選擇生命結束方式的權利。本文從美國婦人在瑞士使用安樂死膠囊事件作為切入點,解釋安樂死的定義、分類及其法律問題。隨後討論臺灣安樂死的議題,可以確定的是台灣離安樂死的合法化還很遙遠,需要有關當局更深入的討論才可執行。
Thumbnail
道德的最低底線,就是不管這人適不適合留待社會都一率給我活著,這樣嗎。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Thumbnail
鄙人對於廢止死刑與否,並無接受或反對的特定立場,但堅持認為:欲達廢死目標,應本於民主精神,光明磊落地在選舉時向選民揭櫫廢死的政見,經過選民支持當選後,在立法院完成修法程序。我反對利用權術運作,藉由政治權力來達成目標。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終身俸在老年生活及社會負擔上可能產生的問題,並提出了相關案例。從臺灣的醫療保險制度,到中國大陸的身分詐騙案,最後到日本老年經濟支柱現象,都圍繞著一個概念,就是活死人權益。作者也呼籲讀者反思家庭觀念以及教育、法制,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
Thumbnail
今天聯合報A2版,刊登以「大法官廢死表忠」作標題的社論。作者閱讀整篇內容,願純粹從「法」的角度,針對死刑釋憲問題,表達個人觀點。
Thumbnail
憲法法庭23日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半數認為符合應報並罪有應得,憲法追求所有人的正義,應合憲,半數學者認侵犯人性尊嚴、剝奪生命權而違憲。 顏厥安:刑罰論須引進分配正義觀點,在個人責任外考量社會責任,那就不可能有死刑。因國家不能對社會也要承擔起部分責任的犯人施以終極刑罰,這是民主國家政治權力的起碼界線。
Thumbnail
目前台灣刑法還存有死刑,但是要判死刑需要具備哪些必要條件呢?律師又該如何為其辯護呢?這本《與死刑拔河─死刑的辯護經驗與建議》是上個月在台北公共冊所書店,NGO團體舉辦的公民書展時買的,除了因為是廢死聯盟出版的、又剛好有特價之外,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法官到底需要依據哪些條件、證據,最後有「理由」
關於死刑犯有沒有必要廢死? 到底台灣要怎麼對待犯下重罪之人? 台灣目前關押在看守有37名死囚聲請釋憲,主張死刑侵害生存權、人性尊嚴、比例原則等憲法原則,要求宣告違憲,歷經多年、多屆大法官討論,今年大法官拍板決定受理,1月25日宣布將於4月23日召開言詞辯論。 死刑有無違憲? 因為今天新聞報導立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探討死亡自主權的書籍,作者以旁觀者的態度參與整個過程,並討論安樂死在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差異。文章涵蓋了醫學、道德、社會問題等多方面的討論,以及對於有尊嚴的死亡的追求。它也探討了所謂的自主自由死亡所帶來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