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正常生活中照常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狄更斯的名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存在著不同的解讀,而且帶點二律背反的哲學味道,不過事實上,無論哪個時代,都存在著「最好」與「最壞」,端乎你從哪個角度和層面來看,當然還要視乎對象。對某些人是最好的,就自然會對某些人是最壞的。政治就常常呈現這種「最好也是最壞的」的現象。對於大眾而言,跟政治「河水不泛井水」似乎是最好的,但往往要為諸多的政治決定買單,那就變成了最壞的。很簡單,政府把土地高價賣給發展商,建設城市,令人民生活愈來愈方便,這似乎是最好的,而發展商從中向人民牟取暴利,要人民被迫過著高消費生活,那些「方便」又會變成最壞的了。


政治當然是一種權力的遊戲,權力之中,話語權是重中之重,「誰話事」是首要解決的問題。話語權可重新定義所有概念和內涵,羅大佑名曲《皇后大道東》就是其中一例。「會有鐵路城巴也會有的士,但是路線可能要問問何事。」為甚麼路線會有問題?當然是名字都改掉了,名字代表事物的意義,正如形象:「到了那日同慶個個要鼓掌,硬幣上那尊容變烈士銅像。」情況就如現代人的「醫學美容」,手術前後判若兩人,再換個合用的名字,就成了新天新地新氣象。


話語權隨時會令人對何謂正常的和不正常的語言產生混淆,經典例子當然是趙高的「指鹿為馬」。這對牙牙學語的孩子而言,把鹿喚作馬其實不算甚麼,只要配合擁有話語的人,是鹿是馬,有所調嗎?意大利兒童文學作家羅大里的名著《謊話國》就是指鹿為馬的終極版,人人為了活命,都要在不正常生活中照常生活,甚至貓要像狗汪汪吠,狗要學貓喵喵叫。胸口是致命武器,砍人是高尚情操。如是者,死了人慶祝又怎可算是幸災樂禍?如果一介老人認定打一口本身是為了救人一命的疫苗而死掉的話,都可視作「為國捐軀」,那麼死在罪犯手上,又豈能不為此而搖旗吶喊「國家英雄萬歲」?風光大葬蓋國旗當然少不得,豐厚恩恤費更少不得啊﹗


事實上,心裡很清楚這是個不正常的世界才更要正常和照常生活,只有這樣,才能有機會喚醒身邊迷失在不正常世界的人。當然許多裝睡的人是喚不醒的,但我們的下一代,就如剛才提及的牙牙學語的幼兒,他們還未學會裝睡,又怎能不叫他們先學會保持清醒呢?耶穌在被猶大出賣的那一夜,再三囑咐門徒要警醒,不要被世界迷惑,就有近似的意思。


有句成語叫「曲突徙薪」,來自一則有趣的故事。話說一位旅人經過一個農舍,注意到農舍的煙囪是畢直的,而且附近有積存的柴堆。他勸農舍主人:「要把煙囪弄彎,把積柴搬走,否則會引起火災呢。」主人沒有理會他。後來農舍失火,鄉里都急忙前來救火,有些人更在火災中受了傷。大火熄滅後,主人為答謝鄉里,決定大排筵席,論功衡賞,卻完全沒有提及那位旅人。有人提醒主人說:「若你聽那位旅人的勸諫,根本可以避免失火。現在農舍被火燒壞,你更要破費請客。你這樣真箇是『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啊』﹗」


我們現在這個不正常世界又何嘗不像那位農舍主人般墮進「曲突徙薪」的陷阱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子遴的沙龍
29會員
188內容數
跟喜歡閱讀與寫作的青年人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分享我對閱讀與寫作的一點看法、經驗與感想,讓大小朋友慢慢喜歡這個讀寫象外的世界。
鄭子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5
本文探討王小波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如何在二十多年後仍具有深刻意義,並從中反思中國社會的公共空間、私有化觀念、以及知識分子的角色。文章分析王小波如何批判中國社會的「報喜不報憂」風氣、以及缺乏公共空間的概念,並探討知識分子應如何透過理性思維、批判精神與增廣知識,在話語權不對等的社會中發聲。
Thumbnail
2025/04/05
本文探討王小波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如何在二十多年後仍具有深刻意義,並從中反思中國社會的公共空間、私有化觀念、以及知識分子的角色。文章分析王小波如何批判中國社會的「報喜不報憂」風氣、以及缺乏公共空間的概念,並探討知識分子應如何透過理性思維、批判精神與增廣知識,在話語權不對等的社會中發聲。
Thumbnail
2025/03/19
愛麗絲·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祕密》及其兒子馬丁·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真正祕密》探討了童年創傷如何代代相傳。文章分析了米勒的理論,指出父母的投射、壓抑以及童年創傷如何影響孩子人格發展,並導致成年後的心理問題,如自戀障礙和憂鬱症。文章強調療癒童年創傷的重要性,並呼籲人們反思家庭關係以及個人成長。
Thumbnail
2025/03/19
愛麗絲·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祕密》及其兒子馬丁·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真正祕密》探討了童年創傷如何代代相傳。文章分析了米勒的理論,指出父母的投射、壓抑以及童年創傷如何影響孩子人格發展,並導致成年後的心理問題,如自戀障礙和憂鬱症。文章強調療癒童年創傷的重要性,並呼籲人們反思家庭關係以及個人成長。
Thumbnail
2025/03/19
本文探討現代基督徒靈肉二元論的現象,並從麥可·福斯特的《有身體的教會》、韓炳哲的《愛欲之死》等著作中,分析靈肉疏離如何導致社會問題及信仰危機。文章強調重新建立「道成肉身」的架構,在生活中實踐信仰,並以「我與你」的關係取代「我與它」的物化關係,才能真正與上帝建立連結。
Thumbnail
2025/03/19
本文探討現代基督徒靈肉二元論的現象,並從麥可·福斯特的《有身體的教會》、韓炳哲的《愛欲之死》等著作中,分析靈肉疏離如何導致社會問題及信仰危機。文章強調重新建立「道成肉身」的架構,在生活中實踐信仰,並以「我與你」的關係取代「我與它」的物化關係,才能真正與上帝建立連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預期危險」是大腦古老的機制,如果一件壞事發生,你會想到更多壞事。在沒有毒蛇猛獸的現代,人們卻仍有數不的煩惱,看林達宏老師教我們如何「凡事往好處想」,轉念升維,好事就在眼前!
Thumbnail
「預期危險」是大腦古老的機制,如果一件壞事發生,你會想到更多壞事。在沒有毒蛇猛獸的現代,人們卻仍有數不的煩惱,看林達宏老師教我們如何「凡事往好處想」,轉念升維,好事就在眼前!
Thumbnail
以無常為常。好比說,世間萬物皆是瞬息萬變,無常就是不常在、會變化,可是眾人把無常當作常,富裕了不希望變貧窮,有錢了不希望錢消失,有了生不希望死,有了車子房子希望不要損壞。將無常之事物視作常在,這是思想顛倒了。 以痛苦為樂。就好比一個人老是苦中作樂,酒精誘發宿醉頭痛,有的人卻把它當成一種紓發煩惱
Thumbnail
以無常為常。好比說,世間萬物皆是瞬息萬變,無常就是不常在、會變化,可是眾人把無常當作常,富裕了不希望變貧窮,有錢了不希望錢消失,有了生不希望死,有了車子房子希望不要損壞。將無常之事物視作常在,這是思想顛倒了。 以痛苦為樂。就好比一個人老是苦中作樂,酒精誘發宿醉頭痛,有的人卻把它當成一種紓發煩惱
Thumbnail
已是2024年 這個世界從古至今無時無刻都在改變,變化大到能開心滿足的活著已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指標。過去馬斯洛所提的需求理論是正三角形,由底下到最頂的順序是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尊重、自我實現,但挺令人鼻酸的事實是,這個理論放在現代已漸漸變成倒三角
Thumbnail
已是2024年 這個世界從古至今無時無刻都在改變,變化大到能開心滿足的活著已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指標。過去馬斯洛所提的需求理論是正三角形,由底下到最頂的順序是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尊重、自我實現,但挺令人鼻酸的事實是,這個理論放在現代已漸漸變成倒三角
Thumbnail
透過解析他者與自我,作為修行動力來源時的差異,推導運轉之後發生的心態與事件,往前突破、往後溯源,才發現大家都在追逐理想。
Thumbnail
透過解析他者與自我,作為修行動力來源時的差異,推導運轉之後發生的心態與事件,往前突破、往後溯源,才發現大家都在追逐理想。
Thumbnail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差的時代。狄更斯在雙城記中這麼說。 這句話完全符合現在的經濟狀況,對人工智慧來說經濟最好,對傳統產業來說經濟最差,在資本的催化下,只要是做尖端科技,都會受到資本的吹捧與追逐,似乎未來已經來到,而過去呢?是不是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中呢? 資本是如此殘酷,每年都會淘汰不
Thumbnail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差的時代。狄更斯在雙城記中這麼說。 這句話完全符合現在的經濟狀況,對人工智慧來說經濟最好,對傳統產業來說經濟最差,在資本的催化下,只要是做尖端科技,都會受到資本的吹捧與追逐,似乎未來已經來到,而過去呢?是不是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中呢? 資本是如此殘酷,每年都會淘汰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