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業日記 Day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離開

待業中人最不缺的就是時間,在臉書上刷來刷去一天總要做個好幾回。滑著滑著恰巧看到刀大的文章,本想是一篇幽默逗趣的惡搞文,卻沒想看著看著就眼眶紅。親人的逝世,在活人的心裡真有說不出的感傷。我不想講悲痛,因為在不同的情況下,其實你我都明白,好好的離開是一種尊重,也是一種坦然。
農曆年前,我被我媽通知我阿公要從護理之家回家了,我心頭一震,其實所有家庭成員都預想的到,這代表阿公快離開我們了。阿公返家的隔日,我帶著行李從新竹回到娘家。
情緒有時真的很逼人,只需一眼就能讓你淚眼汪汪,看著阿公躺在床上的樣子,急促的呼吸伴隨著時不時傳出的痰音,好幾次,我都想拍拍他的背,讓他把累積在胸腔的痰排出。大人們說別這麼做,因為阿公已無法咳出痰液,我們只能放任它在阿公的肺部裡流淌。
全家人輪流阿公床前唸阿彌陀佛經,盼望的不是好轉,而是好走。
隨著阿公的呼吸愈來愈淺,兩天後的凌晨,他正式告別了他的人生舞台。而我們也照著計劃處理他的身後事,沒有慌亂及過份情緒,大家頗有默契的完成了阿公的最後一哩路,相較於阿嬤離開時的手忙腳亂,興許是有了前次經驗,辦的頗為圓滿。只是我哭的比阿嬤離開時更多了一些。
阿嬤離開時,我還住在家中,看著她的病況惡化,看著她的不舒服,看著她進醫院,看著她在病床上連起身都困難,那時候的我,看著她離開,心裡想的都是佛祖來接她了,她終於解脫了。治喪期間,唯有告別式時,我才落下了眼淚,用力的哭了一場。
阿公的病況發作的整個期間,因居住地及工作的原因,我甚少參與,每一次的回家阿公的病況就差了點,後來真的無法照料,只能委託護理之家,生病期間阿公幾次在醫院及護理之家來回,碰上COVID-19的防疫作業,能探視的次數就更少了。每次我看到他,就覺得他精神愈來愈委靡,身體愈來愈虛弱,跟記憶中那個講話大聲,每天都要去山裡尋寶的阿公愈來愈不同。也許是每每都要相隔一段日子才見,阿公的健康版跟生病版一直在腦海裡對照,所以感傷就特別多。
阿公,要去快樂的地方哦!也請保佑我找到好工作。

居家上班

早餐時間,愛面子的我緊張兮兮跟先生說,我害怕遇到樓下鄰居,怕他發現我沒工作。(樓下鄰居是退休的婆婆,白天都在家)
先生:怕什麼,你就跟他說你居家上班。
居家上班,多麼完美的藉口,我整天賴在家也十分合理。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是待業人口,在家耍廢、打game、追劇,為避免父母關愛眼神、旁人的閒言閒語,就說你在居家上班吧!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會員
32內容數
記錄生活的想法,發表生活的感觸,和同為為生活努力的平凡人,一同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待業中的我,打亂了原本的生活節奏,對於一個極度需要安全感的人來說,空閒時間突然讓我無所適從。吳柏毅跟富胖達要成為我的選擇嗎?
在一波疫情三級警戒的影響下,我從科技大廠的小小行政人員畢業了。
待業中的我,打亂了原本的生活節奏,對於一個極度需要安全感的人來說,空閒時間突然讓我無所適從。吳柏毅跟富胖達要成為我的選擇嗎?
在一波疫情三級警戒的影響下,我從科技大廠的小小行政人員畢業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與父親一同度過的過去十五個月,從父親生病到康復出院的過程,透過作者的親身經歷,感受到生活的起起伏伏。在這過程中,作者也經歷了身心的狀況變化,打破了對照顧病人的既定觀念,反思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同時,也感謝了身邊所有給予過幫助的人。這是一篇充滿情感與真摯故事的文章。
Thumbnail
阿公上個月頸椎開刀,雖然手術順利,但醫師囑咐,出院後一定要持續復健才能恢復。阿公聽了皺眉頭,因為將近90公斤的體重,他本來就不愛動,現在開完刀卻要求他去做復健,光想到就流汗了。 出院回家後,家裡也開始煩惱,因為阿公每星期都有一天要去醫院上復健課,其他時間在家裡做,但要讓誰來陪阿公去醫院呢?白天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Thumbnail
當最親愛的外公已失智並且慢慢惡化,直到他完全不認識我時,他的過世對我而言,是否只是一種形式上的離去?
Thumbnail
我想我阿嬤她無法面對她自己將要死掉這件事,她也不知道該怎麼跟這世界跟子女親友好好告別;而我們活著的這些人,也不知道該怎麼和她告別,不知道往後沒有她的日子,我們會怎麼活下去? 這晚,母親陪阿嬤好長一段時間。雖然我們對將逝者悲傷,但我也期待家族的人往後活出新氣象。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阿公已經九十高齡了。原本身子骨就虛弱(他得過胃癌,喉嚨也有一個開放的洞口,平常用布蓋著,咳痰時才掀開)的外公,前幾天小中風,住進了彰基。我星期一因為要看整型外科,所以就跟媽媽說順便去看阿公。原本以為整型外科是在上午(這也不能怪我們,我才第二次看彰基的整型外科而已),撲了個空,於是我們就直接先去看外公
Thumbnail
在我心中,家的模樣不是地理環境或居住時間而定,而是和我一起生活的人,那個人所在的地方,無論在哪,對我而言都有家的模樣。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與父親一同度過的過去十五個月,從父親生病到康復出院的過程,透過作者的親身經歷,感受到生活的起起伏伏。在這過程中,作者也經歷了身心的狀況變化,打破了對照顧病人的既定觀念,反思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同時,也感謝了身邊所有給予過幫助的人。這是一篇充滿情感與真摯故事的文章。
Thumbnail
阿公上個月頸椎開刀,雖然手術順利,但醫師囑咐,出院後一定要持續復健才能恢復。阿公聽了皺眉頭,因為將近90公斤的體重,他本來就不愛動,現在開完刀卻要求他去做復健,光想到就流汗了。 出院回家後,家裡也開始煩惱,因為阿公每星期都有一天要去醫院上復健課,其他時間在家裡做,但要讓誰來陪阿公去醫院呢?白天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Thumbnail
當最親愛的外公已失智並且慢慢惡化,直到他完全不認識我時,他的過世對我而言,是否只是一種形式上的離去?
Thumbnail
我想我阿嬤她無法面對她自己將要死掉這件事,她也不知道該怎麼跟這世界跟子女親友好好告別;而我們活著的這些人,也不知道該怎麼和她告別,不知道往後沒有她的日子,我們會怎麼活下去? 這晚,母親陪阿嬤好長一段時間。雖然我們對將逝者悲傷,但我也期待家族的人往後活出新氣象。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阿公已經九十高齡了。原本身子骨就虛弱(他得過胃癌,喉嚨也有一個開放的洞口,平常用布蓋著,咳痰時才掀開)的外公,前幾天小中風,住進了彰基。我星期一因為要看整型外科,所以就跟媽媽說順便去看阿公。原本以為整型外科是在上午(這也不能怪我們,我才第二次看彰基的整型外科而已),撲了個空,於是我們就直接先去看外公
Thumbnail
在我心中,家的模樣不是地理環境或居住時間而定,而是和我一起生活的人,那個人所在的地方,無論在哪,對我而言都有家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