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我都有一點點

2021/10/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書名:病態人格心理學
作者:原田隆之
譯者:李欣怡
出版社:方言文化
出版日期:2021/06/30
日本犯罪心理專家原田隆之從生理構造出發,探討病態人格的心理及行為,並延伸討論目前最有效的療法及國家社會對這方面的治療,以及身為平凡人的我們,該如何自處的一本書。以下是詳細介紹:
真正的罪惡型病態人格約佔總人口數的1%,卻對其剩下的99%出現影響。到底什麼是病態人格?作者認為分成四方面來看:
  1. 人際關係:對人和善,魅力十足,擅長操控人心。
  2. 感情因子:短暫關係且擁有多數性伴侶。缺乏「同理心」與「良心」。
  3. 生活型態因子:無法克制衝動,喜愛尋求感官刺激,無責任感,不考慮後果。
  4. 反社會型因子:在10-12歲之前便有說謊、偷竊、玩火、暴力、霸凌、離家出走、逃學、性方面的惡作劇、虐待小動物的行為。
而造成這樣人格的因素有三:
  1. 生理因素:大腦前額葉(控制衝動)與杏仁核(發展情感)發展不足。還有這些人的所分泌的多巴胺與血清素也異常地偏高。
  2. 基因因素:天生基因缺陷
  3. 環境因素:後天環境的不安定,尤其以「幼年時父親長期缺席」的比例最高。
目前主要療法以「心理學的認知行為療法」與「藥物」為主。雖然之前有人提倡用「精神分析」與「人本主義」為治療方法,但是因為這些犯罪型病態人格天生缺乏同理心與自我覺察,這兩種方式成效不彰。另一方面,在認知行為療法裡,如果家人可以一同接受治療,或是延長治療療程,再加上抗衝動的藥物治療(目前以鋰鹽與抗憂鬱藥物為主)則可以有效降低再犯罪率。再者,治療師必須將「犯罪者所構成犯罪原因的需求」考慮在內,教導用適當的方法滿足其需求,並且對於高風險患者採用高強度治療方式,才能產生治療效果。對於這些人而言,如果只是想訓練他們培養同理心,作者認為是緣木求魚。因為他們天生缺乏「同理心」與「良知」(杏仁核的發展缺陷),或許會用言語上來欺騙治療師,但實際上並不會對受害者感到抱歉。
很多人主張:把他們判死刑就好啦!還是終生監禁關到死也可以。。。作者認為,就算判死刑也不會對這一類人產生嚇阻作用(因為他們天生對懲罰無感),對於高風險再犯的罪犯,雖然在歐美司法實例上,很多人是判終生監禁沒錯,但是偽陽性的比率是70%,換言之,只有30%的罪犯有再犯的可能。
所以到底什麼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作者認為,就像疾病一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既然這些人在童年時期就會有前面提過的反社會行為的發生,在那時介入治療,甚至父母也接受親職訓練,才能有效預防並降低將來犯罪的可能性。
這些人在演化的歷史上,就像媽寶一樣不會消失。還是有1%的人口屬於這一類罪犯行的病態性人格。但是為什麼不會滅絕呢?因為他們的個性裡,有著促使人類進步的特性:敢冒險、冷靜、有魅力、具備令人臣服的領導能力。作者也以賈伯斯、川普為例子,他們都具有病態人格的特徵,但是他們不是罪犯,因為還有良知在拉著他們不往惡裡去。
很可悲的是,很多時候,我們都要等到犯罪發生了,才來討論這個議題。其實你我都有那麼一點點病態的成份在,只是大多數的我們,都有良心,懂得控制衝動不傷害別人。對於潛在的罪犯,除了分辨他們的行為之外,我們也只能做到消極性的預防,例如:
  1. 勿莽撞接近
  2. 勿輕信對方言詞
  3. 勿單獨與對方見面
  4. 勿談自己私事
  5. 用客觀證據去判斷對方經歷
  6. 在公司裡,勿讓對方擔任能下重大決策或有關個資及安全的職位
唯有適當辨別身旁人物的行為特徵,並懂得自保,才能讓遺憾降到最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奶酥麵包
    奶酥麵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