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人格是學界的課題,同時也是生活在社會上的你我的課題。
在求學生涯中,你可能有遇過一些野心勃勃,只對老師和成績好的同學有興趣交往的同學;在職場中,你可能會遇見透過威嚇來試圖控制你,或者把責任推卸到你身上的上司。乍看之下,他們迷人又善於社交,談吐、做簡報都可以說是鶴立雞群,出色而有趣。但是,一旦跟他們深入來往後,卻會發現自己受到表象矇騙。他們很會人前人後,經常利用身邊的人達到自己的目的,甚至搶奪你該有的成就。腦科學專家兼本書作者中野信子認為這些人很大機會是「病態人格者」。中野信子取得東京大學醫學系研究科腦神經醫學博士學位,二零零八年至二零一零年曾於法國原子能署的超高磁場功能性磁振造影研究中心(NeuroSpin)擔任研究員。她撰寫了多本剖析大腦功能的著作,如《腦內麻藥》、《科學驗證的改運法》、《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祈禱」》等書籍;她也曾為電視節目擔任評論家,是一名深受信賴的腦科學家。「精神病態」(psychopathy)原本是個診斷上的概念,用來說明連續殺人犯的反社會人格。腦科學家發現,病態人格者的某些人腦功能,如「體貼」、「對他人傷痛感同身受」等領域,與正常人大相徑庭。而且,病態人格並不一定與犯罪有直接連結。甚至某些需要大量決策的職業,由病態人格者擔任的傾向偏高。那麼,我們要怎麼才能找出這些病態人格者,並對他們保持距離呢?讓我先從他們的特徵開始說起吧。
病態人格者有一個特徵,就是在與他人建立起一定程度的關係之後,其態度往往會與初次見面時大相徑庭,彷彿人格改變了一樣。因此建議不要以初見面時的印象,或是對病態人格者的刻板印象,來判斷對方是否是病態人格者。我們必須慎重地檢視其言行舉止。
中野信子指出病態人格有種特徵:他們與普通人相比「較不會感同身受」。即時給他們觀看受飢餓所苦的人等悲慘的影像,他們與情感相關的腦區也不會被激活。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所(NIMH)的知名精神醫學家詹姆斯布勞爾等人在著作《病態人格者:冷淡的腦》(The psychopath: Emotion and the Brain)一書提到,當病態人格者看到他人悲慘的遭遇時,其自律神經的反應比普通人來得弱。除此之外,當病態人格者接受從表情、聲音來讀取對方情緒的實驗時,病態人格者讀取「憤怒」、「喜悅」、「驚訝」等情緒的能力與普通人相同,但是卻缺乏察覺「恐懼」、「悲傷」的能力。但是,既然他們的感受性比常人低,為甚麼卻能夠玩弄他人的內心呢?因為病態人格者有一項出類拔萃的才能:透過對方的眼神和表情,掌握對方的處境。當研究人員只抽選眼睛一帶的照片,並出示給實驗對象,要求他們讀取影中人的情緒時,普通人正確解答的比例為三成左右,而病態人格者正確解答的比例竟高達七成。也就是說,在看到他人顯露出「悲傷」、「痛苦」的眼神時,病態人格者雖然無法對此「感同身受」,但是卻善於判斷對方的心理狀況。反之,普通人難以從他們的眼神中讀取其想法及思想,因為病態人格者不會把自身情感顯露出來,例如他們的眨眼次數會低於普通人。
病態人格者無法透過恐懼或處罰學習社會脈絡,進而感到痛苦、罪惡感、羞恥等。
病態人格者的大腦又與普通人有甚麼不一樣的地方呢?研究發現,病態人格者的杏仁核與前額葉皮質的連結較弱。「前額葉皮質」這個部位負責進行長遠的計算,對各種衝動踩剎車。在其當中的「眼眶額葉皮質」和「腹內側前額葉皮質」若是與杏仁核連結正常,當時人似乎就能夠判斷自身所處的社會狀況,並適切地組合「快感與不快」,藉此作出判斷。照理來說,當孩童得到父母的誇獎時,他們會認識到「努力是有好處的」,進而發現努力的意義(感到快感)。這種架構會逐漸在大腦內形成,進而讓當事人日漸學會善惡與正邪的基準和規範。部份情緒記憶會喚起「後悔」、「生氣」、「愉快」等情緒,而眼眶額葉皮質與內側前額葉皮質具備抑制這類記憶的功能:前者可以發出同理心的訊號,而後者則掌管著「良心」,兩者結合幫助我們學習社會脈絡。可是,病態人格者的狀況卻不是如此,他們的大腦有三個特點:
這樣的特點減弱了病態人格者在同理心和良心這兩種抑制衝動的機制效用。我們以刺傷他人來報復為例子:假設病態人格者受到某人的過分對待,產生來想要刺傷對方來報復和發洩仇恨的目的。這種時候,由於他們杏仁核、眼眶額葉皮質、內側前額葉皮質的活性較低,他們的情緒記憶不太會被喚醒,而且欠缺同理心和良心的訊號。他們不會有「刺下去對方會很痛吧」、「對方會流很多血」、「我自己也能想像到對方被刺的感覺」之類的想法。在沒法按照社會脈絡下學習道德規範的情況下,病態人格者按照衝動行事的可能性就會比常人高。
每個月,女性有兩個時期容易踐踏背外側前額葉皮質(DLPFC)給出的理性答案。也就是說,女性在此時較容易受到渣男吸引。
大腦邊緣系統(杏仁核等)是大腦當中的原始部位,會根據直覺性的「快感」選擇伴侶;二背外側前額葉皮質(DLPFC)是一個進行合理判斷的部位,它會理性地判斷「這個人適合繁殖」,進而選擇伴侶。兩者的選擇並不一定一致,而當時人的生理週期,則會對其決定造成影響。於是,上述的現象便會發生。這兩個時期分別是排卵期的前後三天,以及生理期前的一個禮拜。在這段時期,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濃度會下降,血清素的濃度也會降低。如此一來,女性容易感到不安、衝動,以至於有較高可能性難以做出冷靜判斷。這正是她們可能會選擇渣男的原因。在文明化的現代社會,女性理應毫不猶豫地選擇那些願意協助養兒育女的男性。但是隨著激素平衡變化,女性會傾向進行更為原始的選擇,而這也是有較高病態人格者傾向的男性,反而更容易得到女性青睞的原因。
我認為無關乎個人喜好,人類都應該摸索與病態人格者共存之道。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法學院教授肯李維就病態人格的行為現象提出了一個疑問:「病態人格者是否該負刑事責任?」因為雖說她們能夠理性地分辨善惡,但是其情緒面卻無法理解犯罪行為有違道德。如果連罰金、坐牢等刑法都無法避免他們作惡火時行為激進,那麼是否還有判刑的意義呢?就算是沒有犯罪的病態人格者,也可能存在於你我之間,繼續侵損我們的精神健康和權益。因此,病態人格這個議題應該受到社會的正視,只有在熱烈的討論下才會激發出跟他們相處的理想方法。如果你想要知道更多病態人格在現代社會中的例子,請支持《病態人格:是藏著惡意的善良,還是富有魅力的瘋狂?》這本書吧。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