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聲色近半年的高中群組,有人傳來iphone精選照片製成的影片,裏頭是我們近一年前的聚會畫面。
「iphone這個新功能不錯耶。」
「蠻溫馨的呀~」
「原來已經一年!提醒我們該約了嗎?」我的熱情,不知道是不是佯裝。
意外高效率約成下週五晚上,也不意外地總有一兩個人無法到場。
***
日式串燒店,裝潢符合想像中的日式風格,店內卻播著許光漢的〈別再想見我〉。依然準時,坐在店內等著朋友們一一入座。
暖場話題是「頭髮」。這個掉髮掉很兇,掉到去專門看掉髮的診所求救,給的藥物和療程貴鬆鬆。另一個附和,對對對,我也是!那個說,你有沒有用過XXX牌洗髮精,專門治這些的,是我們公司的合作品牌,我可以拿到優惠價,也說他近一年白頭髮冒出來云云。
一開始圍繞在頭髮,再來是身心。原來現場已經有兩位因為身心健康,留職停薪、辭職。少年白男則是預計下個月辭職。
這邊說說感情困擾,那邊說說買房買車,大抵生活的面貌如是。其中友人B女,遽聞已和男友搬進新房,遂被問及是否考慮結婚,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該房由男友付了頭期款,兩人一起每月付貸款,但登記在B女名下,且男友甚至說,因為想讓B女媽媽放心把女兒交給他等話。朋友群驚呼連連,女性則大呼:「太感人了吧!!!」還問起「秘訣」是什麼?
「無欲無求吧。」B女這樣答。猜想得到,登記這事並非B女所要求,隨興、隨遇而安是B女的風格,我們都明白。
大概是沉默慣了,在眾人驚呼太感人時,我卻沒發聲。我不知道這種與金錢緊密掛鉤的事情,是否真的代表愛?或許是吧,是愛、是信任,是經濟能力的象徵,但應該只是某「一種」示愛方式吧。如果愛與錢密不可分,那麼多少錢才等於真的愛?記得對方喜歡的蛋糕口味,在路過甜點店時買個一兩塊與對方分享;付一棟房子的頭期款?哪一種的愛比較深?如果我給不起後者,是否愛會被打折扣?在此質疑下,似乎也不能輕易羨慕後者。
那廂說著買房之後的小糾紛;那廂說著最近買了特斯拉……。
我在聚會前,才與其他友人討論「社交」這件事。自詡為社交達人的他說,妳明明看很多書啊,怎麼這麼少聽妳講起書?我一時語塞。從頭檢討自己的聊天方式。想著應該是個性使然,常常扮演聆聽者的角色,偶爾插個幾句話、提個問,鮮少主動說自己的事,即便被問:嘿,最近如何?我也答不上,很常答差不多啊、老樣子就結束。
這毛病在多人場合特別明顯,才想著,對,應該要自我透露一些,分享自己的生活、想法,也好活絡話題。結果,這次和朋友聚,我整個毛病再犯,自我透露0,完全沒有講自己的任何一件事,我看的展、看的書、看的劇都沒有。
太不習慣了,當大家談論的不脫離是感情、買車買房、工作忙碌,我聽,邊聽邊微笑點頭,夾一塊炙燒鮭魚親子壽司放進嘴裡,嗯真好吃,這道我點的。默默在心裡跟自己對話。
對比於上半年寫下〈
碎念集|與朋友相聚後傷感,順推聚餐餐廳〉的人間失格,雖然這次也不是沒有,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寫下來了,也再次思考過,所以這次有些釋懷,覺得
那就是他們(的生活),而我不也正過著自己的生活嗎?你們告訴我你的,
那我應該也能分享一下我的,只可惜這次還沒做到,希望寫下來之後,下次能更進步一些。
好吃的鮭魚親子壽司,有圖有真相!照片由愛好攝影的友人拍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