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心理創傷很可能會是一條漫漫長路,不少個案在晤談室中,都會好奇我:這個治療要做多久,我才會好起來呢?我會不會一輩子都治不好呢?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就借用幾句韓劇《低谷醫生》的療癒金句來回應大家吧!
在治療創傷的過程中,可能短則幾個月,長則半年、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覺得「自己好了」。我有聽說過,在諮商界中曾有同為諮商師的前輩即便到老(約莫五六十歲以上),還是持續在治療個人內在的創傷。治療的過程就像是爬山一樣,中間山路可能有時平緩有時險峻,如果要攻頂,絕非直線的往山頂走,就可以到達終點,中間過程必然會經歷颳風、日曬、雨淋,甚至有些時候也會需要先停留在山洞中避開外界人事物的紛擾或風暴,或坐在路邊的石頭上稍作休息,才有辦法有體力繼續往前走。套用《低谷醫生》金句:「既然你已經倒下了,別加油,就躺著吧!既然倒下就休息一下吧!」在治療創傷的過程中,很可能也會有遇到很難突破的瓶頸的時候,這時,適時地放慢治療的速度,先好好休息一下,不管是先專注討論創傷以外的主題(例如:目前生活狀態可以如何穩定下來)還是跟諮商師討論目前先暫停治療,等到自己內心比較有動力時,再度回到治療中,以長遠來講,這是既可行也有效的治療方式。
就像《低谷醫生》中說:「就像有人是手腳斷掉,你現在是心塌了。假如骨頭裂了,就不應該再跑而是要休息吧?『我再跑快一點就會沒事了』這樣是不行的。」很多我遇到的個案就像劇中的女主角南荷娜一樣,長期活在社會眼光與家庭期望之下,沒有發現自己已經「過度努力」了,因此患上憂鬱症、焦慮症或躁鬱症,或者有各種精神狀況出現。甚至連在諮商過程中,過度努力的個案還是把眼光放在「諮商師會不會覺得好不起來的我很煩?」,想要自己趕快「看起來有變好」,而無法專注地去感受自己內在的需要與感受。一個過度努力表現得「好」的人,可能眼光永遠都是投向他者,總是看著別人需要什麼、期待我怎麼做,很少看到自己需要什麼。在自己感到心累甚至覺得心裡已經快要崩潰或正在崩潰、已經崩潰的時候,正是回頭過來看看自己需要什麼,讓自己充分休息、補充能量的最好時刻。花時間好好休息,才能為自己充電,才有辦法走更長遠的路。也正如《低谷醫生》所述:「今天的你要好好的,才能幫助明天的自己。」每當我的個案很焦急地問我:「老師,我什麼時候才可以達到我的目標?」「整個治療會面對怎樣的狀況、怎樣的階段過程?」我都會提醒個案回到當下,先回過頭來看到自己當下的狀態,看到自己現在站在哪裡,先解決當下往前一步所遇到的困難或障礙,先讓自己當下的狀態是穩定的,才有辦法穩穩地向前踏出下一步,每一步每一步都穩穩地向前踏出,也才有機會往前走一小段路,看到前方更遠的未來。
我真的覺得近幾年韓劇都很會!把心理題材拍得很好看!很感謝這部韓劇,不只討論到女主角的憂鬱症,也討論到男主角在人為蓄意造成的醫療事故後有的PTSD反應。除了憂鬱症、PTSD等題材之外,在《低谷醫生》中,也有討論到一個至關重要的議題,那就是:到底什麼叫做治好?怎樣才算「我已經好了」?
心理創傷的「治好」並非代表治好後人生就再也不會遇到低潮、挫折、打擊,或再也不會感覺自己處在愁雲慘霧中,也不是過往創傷的回憶都再也不重現。有時候你很可能還是會重新回憶起過往的傷痛,然後再次經歷不舒服的感受。在心理諮商與治療中所說的創傷已經「治好了」,並不是揮一揮魔杖,然後就能把過往的記憶都忘掉或者變不見。「治好」指的是當事人能夠面對傷痛,承認自己有過這樣的傷痛,感受傷痛對自己的影響,真實地去體認到自己內心就是永遠會存在著痛苦的記憶,或不時會感受到過往傷痛記憶喚起的感覺,並且接受過往傷痛的記憶會永遠在你人生中造成影響並留下痕跡。即便傷痛永遠都在,但當事人還是能夠承受這樣的痛苦或感受或後續的影響,帶著傷疤往前走,讓人生得以繼續延續下去。
最後,以低谷醫生的兩段療癒金句作為本文的結語吧!
「好起來是變得幸福嗎?不是,是承認不幸。即使可能又會變得不幸但也沒關係,就算不幸再度找上門,我們也有力量去承受!」「雖然今天很幸福,明天也可能會忽然變得悲傷,但是沒關係。有悲傷的我就會有幸福的我。我們現在已經有了承受悲傷與不幸的力量,這樣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