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羊數到現在:我讀《羊之歌:加藤周一自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今年三月初,筆者收到麥田出版社的行銷團隊,寄贈的這本《羊之歌:加藤周一自傳》,謹以此拙文致謝。

儘管書中已有作家邱振瑞先生的導讀,以簡潔的篇幅介紹了作者行醫從文的歷程,以及在反安保、反戰與軍國主義的批判立場。讀畢本書,基於個人的職業病,又去翻閱了作者的其他作品,包括他在1960年代為「每日新聞社」撰寫,其後增刪並出版,並重刷過多次單行本的《世界漫遊記》。

所以,數羊就數到現在了。

羊年出生的加藤周一,以《羊之歌》作為其散文體自傳的書名,將1960年代中葉連載於《朝日周刊》的一系列文章為基礎,集結為《羊之歌》與《續羊之歌》,在1968年出版成書。今年發行的繁中版本,所收錄者即為正續兩集的內容。


羊的溫馴,或許使人聯想到羊群,群聚並遵行一致的方向行進,代表合群、從眾。而離群的羊,往往也意味著失去群體的庇護,容易陷入被掠食、吞噬的危險。

1931年,加藤周一進入當時的東京府立第一中學校就讀,在他入學的幾個月前,發生了滿州事變,暴走的軍部,自此將日本推入了侵略戰爭的不歸路。而二二六事件、蘆溝橋事變,與國家總動員法的實施,則在他入學高校期間陸續登場。1940年,加藤周一開始就讀東京帝大醫學部,次年,太平洋戰爭爆發,1944年,盟軍開始對強弩之末的日本,展開了本土空襲行動。

中學校時期,加藤周一流連於父親的書房,閱讀《萬葉集》,領略詩歌文學的奧妙與魅力,為他其開啟一扇想像世界的大門;與此同時,啟發他洞察日本近代國家本質,理解自身面對現實生活的沉悶與束手無策,則是芥川龍之介的著作。

高校時期,結識中村真一郎等諸多文學同好,觸發了他對歌舞伎、能、狂言,與西方文學思想的興趣,他亦曾加入映畫演劇研究會,也曾擔任過文藝部委員。東大醫學部時期,他大量涉獵西方思想與文學,希冀藉以反思人的存在意義。

在舉國陷入軍國主義狂潮,與大東亞共榮想像的年代,少年加藤周一,則作為一隻離群的羊,通過文學的讀寫,與社交網路中,尋覓出另一條出路,形塑了他日後的批判軍國主義,捍衛民主與和平憲法的反戰立場。

加藤周一以文學作為志業,使其具備獨立批判的思想資源之外,或許也有來自原生家庭潛在的影響。例如加藤周一在書中提到,任職大學醫局長的父親,教授的候選人推薦問題上與校方意見相左,遂從大學醫院離職,在家族的資助下,成為自行開業的醫生,仰賴少數上門求診的患者,與為名人富戶定期出診,以維持四口之家的生計。

選擇與多數人的一致思想或行動保持距離,向來不是容易的事。

閱讀一代日本文學評論大家,回顧自身優游涵泳於醫學與文學的歷程,及戰後選擇參與反戰與捍衛和平憲法的思想脈絡之外,從這部自傳也能俯拾許多大正、昭和時期的生活史料,例如加藤周一的旅行經驗。


隨父母前往埼玉縣熊谷的老家省親,是加藤周一兒時最期盼的旅行。從澀谷出發到上野車站,抵達熊谷,數段輾轉移動的路程,與鄉間的小住數日,對加藤周一而言,是脫離東京城市日常空間,及人間關係的解放時刻,這樣的距離感,也是他思索城鄉生活,與作為「旁觀者」身分的開端。

當火車通過荒川鐵橋,車輪轉動的節奏與汽笛的聲響,對加藤周一來說,是暫別東京的意象,與對終點站的期待。農村的稻田、林間、草泥香氣與鳥鳴,與鄉野小路間的信步或奔馳,是在東京少有的體驗。

另一方面,農村孩童熟門熟路的在小路間穿梭,時隱時現,與對他這個「東京人」的好奇,讓他意識到自己即使渴望成為此地的一份子,在地方孩童的視線中,仍舊是個「東京人」。

明治以降,旅日外國人在日本國內的山間海邊,興建別墅躲避暑熱,漸成一種新興的休旅風氣。時序進入大正、昭和時代,避暑休旅之風,也逐漸普及在本國人之間。高端的富裕層,多仿效早期外國人的習慣,蓋起避暑別墅;中產家庭則會以租賃的方式,承租該地的房舍,作為避暑休旅的居所,宿泊時間往往長達一兩個月。

加藤周一在就讀中學與高校時期的1930年代,每年夏休在信濃高原追分村的避暑生活,就是源於上述的旅行文化背景。位於輕井澤外圍的追分村,在江戶時期是中山道(或稱中仙道)上著名的宿場,參勤交代停止之後,沒落許久的旅籠屋,從輕井澤蛻變成著名的避暑地過程中,獲得轉型重生的商機,吸納了大批人群從東京前來的休旅的住宿需求。此外,追分村當地的寺院,也會在夏季提供短期出租的單間雅房給學生居住。

raw-image

加藤自傳中提及追分村的「油屋」,現已由舊址移轉,改建成保留原樣的「油やSTAY」日式旅館。昭和時期的「油屋」,曾是許多名人來此避暑時的居所,寫作《風起》(風立ちぬ)的小說家崛辰雄,就曾是這裡的住客。

追分村的林間霧靄,變化莫測的淺間山景,綠草與火山灰小徑和白樺樹,與為了避暑在此離返的人群,使少年加藤周一在信濃的高原牧歌中,體悟到藉由遠離東京,再重新認識東京的旅行意義。


加藤周一那位早年遊歐,軍旅退伍後經商,多金且作風洋派的外祖父,是他兒時最初接觸西方事物的媒介。外祖父在銀座經營義大利餐廳,擁有氣派的洋房,陳列著各種購自外國的紀念品,亦能操一口流利的法語。

戰後作為半公費生,負笈歐洲的加藤周一,初次抵歐,自承有種與童年世界久別重逢之感。以往外祖父引領其接觸的西洋器物、飲食、音樂和法語,也讓加藤周一在初抵西歐之際的旅行視線所見,並非是千里跋涉的實際異域,而是長假之後的舊地重返。

兒時的西洋印象,在此後海外與日本之間往返與旅居的生涯中,逐漸退為加藤周一實際認識的西洋圖景裡,極為渺小的一小部分。

日本在戰後從廢墟中重新站起,直至1964年全面開放國人自由赴海外旅行之前,若非公門、商務或留學的需要,能夠出國者可謂鳳毛麟角。在自傳中,加藤周一書寫其1950年代的去國遠行,搭乘著當時仍非普及交通工具的飛機。

加藤周一的空路移動經驗,並未如同時期取道昔日「帝國航路」赴歐的遠藤周作等人,自身作為戰敗國民,在旅路上強烈感受到各地的仇日的情緒。從羽田機場輾轉中停香港、喀拉蚩、貝魯特等城市,輾轉在巴黎降落,加藤周一由此開始了他在歐洲的學業、工作與世界行旅。

求學於巴黎大學醫學院,法語是加藤周一深造學術與日常溝通的語言;為日籍遊客與會議擔任翻譯,母語是餬口的工具,切換著不同的語言,習慣從任何事對比東京與巴黎,歐洲各國的旅行足跡所至,亦處處留心,觀照日歐文化藝術的本質。

加藤周一在自傳中,敘述其文學、文藝的學養與知識系譜,並非筆者能力所能評述,僅就其傳中的部分旅行書寫段落,淺述自身閱讀之所獲。

本文最初發表於Matter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旅行史的寫作課、足跡與人間觀察
236會員
351內容數
愛嚕貓的狗奴,很魯蛇的自由寫作者,2018年定居方格子,在這裡寫旅行史、遊記與魯蛇人生。
2025/04/24
探訪函館的歷史痕跡與北洋漁業的悲歌,追憶《蟹工船》小說中描寫的船難事件與時代背景。
Thumbnail
2025/04/24
探訪函館的歷史痕跡與北洋漁業的悲歌,追憶《蟹工船》小說中描寫的船難事件與時代背景。
Thumbnail
2025/04/08
奈良吉野大峰山區,曾是中世紀南北朝時代,雙天皇並立的歷史舞台,近代則蛻變為千本櫻的花見名所。除此之外,吉野大峰也是修驗道的發源地,大峰山至今仍是女性止步的山區,千百年間仍以「傳統」之名,在列島山岳逐漸解禁女性登山的過程中,繼續維持舊日的禁制。
Thumbnail
2025/04/08
奈良吉野大峰山區,曾是中世紀南北朝時代,雙天皇並立的歷史舞台,近代則蛻變為千本櫻的花見名所。除此之外,吉野大峰也是修驗道的發源地,大峰山至今仍是女性止步的山區,千百年間仍以「傳統」之名,在列島山岳逐漸解禁女性登山的過程中,繼續維持舊日的禁制。
Thumbnail
2025/03/21
京都東寺弘法市集,最初源自弘法大師空海圓寂日所舉辦的「御影供」儀式,發展成每月21日舉行的盛大市集,江戶時代《都林泉名勝圖會》描繪了市集中各色人群的紛雜與熱鬧,如今的弘法市集則有了各國遊客的參與。弘法市集宗教儀式轉變為今日國際知名古寺市集,見證了古都京都的現代轉型。
Thumbnail
2025/03/21
京都東寺弘法市集,最初源自弘法大師空海圓寂日所舉辦的「御影供」儀式,發展成每月21日舉行的盛大市集,江戶時代《都林泉名勝圖會》描繪了市集中各色人群的紛雜與熱鬧,如今的弘法市集則有了各國遊客的參與。弘法市集宗教儀式轉變為今日國際知名古寺市集,見證了古都京都的現代轉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或讀過經典雜誌? 這本很像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期刊已發行將近25年,除了編排風格,還包括內容取向與文章深度都很類似,可以說是一本華人觀點的經典級國家地理雜誌,在曾跟我邀過稿的期刊中,經典給的稿費也是台灣最高。 以這麼高規格的期刊,若非是由慈濟人文志業基金會發行,在台灣近年出版業極度蕭
Thumbnail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或讀過經典雜誌? 這本很像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期刊已發行將近25年,除了編排風格,還包括內容取向與文章深度都很類似,可以說是一本華人觀點的經典級國家地理雜誌,在曾跟我邀過稿的期刊中,經典給的稿費也是台灣最高。 以這麼高規格的期刊,若非是由慈濟人文志業基金會發行,在台灣近年出版業極度蕭
Thumbnail
<人生半熟>的作者是一位中國人,從北京移居到雲南大理,養育孩子、寫文章、和先生一起經營文青咖啡店。書中內容以生活感悟的隨筆文章為主。 姑且不說其中有些體驗超過我狹隘的個人認知,諸如斷食七天對身體的美好效果。但也不乏值得深省的參考;如果對於人生感到迷惘,不妨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找一張紙筆,寫下各種
Thumbnail
<人生半熟>的作者是一位中國人,從北京移居到雲南大理,養育孩子、寫文章、和先生一起經營文青咖啡店。書中內容以生活感悟的隨筆文章為主。 姑且不說其中有些體驗超過我狹隘的個人認知,諸如斷食七天對身體的美好效果。但也不乏值得深省的參考;如果對於人生感到迷惘,不妨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找一張紙筆,寫下各種
Thumbnail
龍應台出了一本走路的書,這是她2017年移居屏東潮州鎮,行走在鄉間的自然思索。 我喜歡書名――走路,獨處的實踐。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獨處,其實並沒。那些宅在家中深居簡出的人,也許他永遠在「連線中」或「正在鍵入……」,不管是深山獨處或孤島離索,若是網路隨身,那就是與滾滾紅塵一同上路了。 走路的隨想
Thumbnail
龍應台出了一本走路的書,這是她2017年移居屏東潮州鎮,行走在鄉間的自然思索。 我喜歡書名――走路,獨處的實踐。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獨處,其實並沒。那些宅在家中深居簡出的人,也許他永遠在「連線中」或「正在鍵入……」,不管是深山獨處或孤島離索,若是網路隨身,那就是與滾滾紅塵一同上路了。 走路的隨想
Thumbnail
噢噢噢,對於快樂我們這一生都在尋找, 噢噢噢,只是生存我們都不是那麼高明, 若是覺得累了就回來家鄉休息一下, 喝一喝鴨川清澈的水、再到北山走走吧。 若是得到勇氣就繼續往下站出發吧, 喝一喝鴨川清澈的水、再到北山走走吧…… 本次分享書籍——《喝著鴨川清澈的水、再到北山走走吧》
Thumbnail
噢噢噢,對於快樂我們這一生都在尋找, 噢噢噢,只是生存我們都不是那麼高明, 若是覺得累了就回來家鄉休息一下, 喝一喝鴨川清澈的水、再到北山走走吧。 若是得到勇氣就繼續往下站出發吧, 喝一喝鴨川清澈的水、再到北山走走吧…… 本次分享書籍——《喝著鴨川清澈的水、再到北山走走吧》
Thumbnail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Thumbnail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Thumbnail
羊的溫馴,或許使人聯想到羊群,群聚並遵行一致的方向行進,代表合群、從眾。而離群的羊,往往也意味著失去群體的庇護,容易陷入被掠食、吞噬的危險。
Thumbnail
羊的溫馴,或許使人聯想到羊群,群聚並遵行一致的方向行進,代表合群、從眾。而離群的羊,往往也意味著失去群體的庇護,容易陷入被掠食、吞噬的危險。
Thumbnail
主題閱讀 一月的閱讀主題是脅持事件,所以看了《白兔》和《不能贏的辯護》。 二月的閱讀主題是怪談,所以看了《筷:怪談競演奇物語》和《山羊獰笑的剎那》。 三月的閱讀主題是圖書館,所以看了《千年圖書館》和《午夜圖書館》。 四月的閱讀主題是反烏托幫,所以看了《薩哈公寓》和《1984》。 五月的閱讀主題是改變
Thumbnail
主題閱讀 一月的閱讀主題是脅持事件,所以看了《白兔》和《不能贏的辯護》。 二月的閱讀主題是怪談,所以看了《筷:怪談競演奇物語》和《山羊獰笑的剎那》。 三月的閱讀主題是圖書館,所以看了《千年圖書館》和《午夜圖書館》。 四月的閱讀主題是反烏托幫,所以看了《薩哈公寓》和《1984》。 五月的閱讀主題是改變
Thumbnail
本書《戰後日本現代詩選》,顧名思義,研究的是戰後的部份。日本的文藝批評家,常常用「戰後第幾期」的講法來分類不同作者的寫作風格。藉此我們也能看出:二戰所留下的歷史記憶與困境,是如何深深的影響了日本的現代文學。要怎麼回應當下的處境,並且面對不堪的記憶?詩人以寫作的方式,探索答案。
Thumbnail
本書《戰後日本現代詩選》,顧名思義,研究的是戰後的部份。日本的文藝批評家,常常用「戰後第幾期」的講法來分類不同作者的寫作風格。藉此我們也能看出:二戰所留下的歷史記憶與困境,是如何深深的影響了日本的現代文學。要怎麼回應當下的處境,並且面對不堪的記憶?詩人以寫作的方式,探索答案。
Thumbnail
慶祐的書《種日子的人》,一翻開就停不下來。 發現自己很喜歡閱讀日常的主題,像是林良的《小太陽》、徐玫怡的臉書,或是May Sarton的《獨居日記》。
Thumbnail
慶祐的書《種日子的人》,一翻開就停不下來。 發現自己很喜歡閱讀日常的主題,像是林良的《小太陽》、徐玫怡的臉書,或是May Sarton的《獨居日記》。
Thumbnail
半輩子活在日治時期,靠著自學、與朋友切磋養成一身古典與新文學素養;同時又因家境關係漂泊各處工作,經歷許多人生關卡;卻又能在重重關卡中累積廣闊的交遊圈,以及自我對詩學、詩品水準追求的周定山,在1952年因病返回故鄉鹿港休養,1958年成立半閒吟社,成就一座讓詩人們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詩歌樂園。
Thumbnail
半輩子活在日治時期,靠著自學、與朋友切磋養成一身古典與新文學素養;同時又因家境關係漂泊各處工作,經歷許多人生關卡;卻又能在重重關卡中累積廣闊的交遊圈,以及自我對詩學、詩品水準追求的周定山,在1952年因病返回故鄉鹿港休養,1958年成立半閒吟社,成就一座讓詩人們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詩歌樂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