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整理術有時就是一種態度,一種概念,例如,于之琳在《3個箱子的整理術》中就提到:餐桌,不做吃飯以外的事;沒有雜物。為什麼會這樣提?反過來想就對了:許多人會在餐桌上堆雜物,而且會做吃飯以外的事。餐桌是個平台,平台很好放東西,放了一個之後,就會認為反正一個都放了,再放一個也沒關係,然後呢?東西就愈來愈多,愈來愈多…終至不可收拾。餐桌有時也會做吃飯以外的事,然後呢?餐桌不只用來吃飯了,吃飯可能就又跑到別的地方去了…雜亂無序的生活就慢慢形成了。可是,餐桌就用來吃飯,餐桌不放雜物,概念非常簡單,態度非常清楚,然後呢?東西放置定點、什麼場所就做什麼事,就成了一種必要,一種習慣,一種風格,生活有秩序、有制度,因而想亂也亂不起來了。
餐桌如此後,其他的像浴廁、廚房、客廳、臥室等等慢慢的也都是該是什麼,就是什麼-就只能是什麼;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就只能做什麼-,一有變異,馬上警覺,馬上覺得不自然,例如,出現了一個雜物,你想裝做沒看見,但卻無法視若無睹,視而不見,故意不理它,它就是橫亙在你心頭,直到你把它拿到它該去的地方。那如果它無處可去呢?那大概就表示它已善盡其責任和義務,陪你度過了美好的時光之後,現在它想離開,尋找能繼續發揮光芒的地方了。
從整理術檢討自己想要的生活
從整理術中我們也發現:我們其實一直人云亦云的過著不是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人家說什麼好,我們就跟著說好,就認同那就是好,然後呢?就想趕快去擁有那個好,但根本不知道,也沒有想過,那對我們有什麼好?例如手機,例如麵包機,例如汔車,例如豪宅。手機為什麼要最新的?為什麼要蘋果的?為什麼要5G的?對我來說,那是我用來方便生活的工具而已,對我來說夠用,好用就好了,不是嗎?最便宜的,甚至老舊的又有什麼關係。又如汽車,為什麼要什麼什麼品牌的,那只是用來代步的,一天大概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都放在原地佔空間…。,為寫文章的關係,我才知道原來word有許許多多的功能我都不知道,當然也就不會用了…但,那有什麼關係呢?有需要我再查找或問人,也許多用幾次也就會了。甚至有需要我也會另外想辦法去解決,我知道那麼多幹嗎?
重要的是我,我要什麼?我想什麼?什麼能助益我達成我想要的,而不是別人認為什麼?別人覺得什麼?別人認為或覺得跟我有什麼關係?法定年齡之後,只要不傷害人,一切自己決定,自己負責,不是嗎?
換句話,你應該看整理術並且試著弄清自己想要什麼?但也不必受制於某種流派的整理術,書中內容是我拿來參考、拿來幫助我確定我想要的;而不是拿來依照遵循,不敢違犯,不敢異議,從而受制於它的。因為整理術的流派不少,但是並沒有所謂的唯一正確的,最好的整理術,有的,或者說你要的,應該是最適合你的方法。那什麼是最適合你的方法呢?用起來舒服,對成果也感到滿意的,可能就是最適合你的方法了。當然你也可以自創,然而既然有那麼多的資料,那麼多前人的經驗可供參考,你為什麼不參考一下呢?你不參考,不想參考,這態度就不對,這表示你心理可能有問題…;只會依照著做,但做得很順,那就照做;做得不是很順,那就修改到順…
整理術,知道沒用,要去做,去實做
整理術不是用來看的,是用來實做的,你看了,懂了,認同了,可是不去做做看,那它還是它,你還是你;一旦你真的動手去做了,恭喜你,你的人生開始不同了。原因很簡單,為什麼你家會亂?因為東西太多,為什麼太多?因為舊的不去,新的又來。舊的為何不去?因為你念舊,你珍惜著過往的美好,你念記著過往的幸福…,你讓過往來妨礙、來影響你現在的生活,物質上如此,那麼精神上勢必也相類似,你讓過往那些不值得的,不必要的人、事、物,來妨礙、來影響你現在的生活。這也是讓舊物帶著過往的美好和幸福離開,去尋找更好的更能發揮作用的歸宿,讓你可以脫困離厄,抬頭邁步的重塑未來的關鍵。
以書來說,對愛讀書,愛買書的人來說,跟書斷捨離真的是一大掙扎,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會用到它?還很新啊?放著也沒占多大空間?以後要參考怎麼辦?斷捨離前,書好像不斷的在和你對話,在和你商量…,然後呢?你一面也感到有些懊惱,怎麼有那麼多的書啊?何時才看得完?何時才會去看、去讀呢?終於毅然捨棄了一本,然後,二本…於是愈來愈多,愈來愈多…也愈來愈果決,愈來愈快速,最後要捨棄的數量在六百本左右,這還是採用淘汰法的結果。清理過後,書架上的書看起來也較為舒緩舒暢,沒有原先的擁擠和委屈了。
經此一役,身心彷彿都經過調理,不是當位的物品,看起來有點礙眼了,以往平台上放著的,就放著了,現在就有點像過不去疙瘩一樣,會將它歸到它應待的位置上。
依行止來設計
看過相關資料,也知道可以用怦然心動法來決定去留,可以用斷、捨、離來斷絕不要的,捨棄多餘的,脫離物欲的束縛。可以用五秒來決定去留,可以用需要法或淘汰法來決定去留。屋子是住著舒服的,因此應該依人的行止來決定家俱,而不是聽由設計師的安排,然後再據以安排行止,因為已經設計好了,所以你只能屈就行止以符合該設計了。例如,你進門後,會先放鑰匙,先脫衣鞋,所以呢?理想的做法應該是,進門順手就完成鑰匙的置放,定點定位,不必拿著走;因此鞋櫃-或者是剛脫鞋需置放的-,應該在就入門處,並且有個可以穿鞋的坐凳;接著是汙衣櫃,放置換下來還不需洗的衣服,這樣才不會衣服沒地方放,只能往沙發丟,或往椅背掛…浴室沒東西,進入時自帶小籃子;每個人有自己喜歡的洗髮精,沐浴乳等,不需混用。外面可以有坐椅,可用來擦腳,穿衣…
做家事不必集中一時一地
做家事也不用集中在一起,例如掃地,那裡髒了,掃那裡…有點時間,就切點菜,或打個蒜頭…,衣服髒了,不管多少,順手處理…只要有餘暇就動手做點家事,如此一來,就不會因為集中而覺得業務量太多太雜而感到煩或累了。甚至連物品的斷、捨、離也不必一次性的完成(跟怦然心動的說法大不同),為了多練習與物品的斷捨離,甚至可以要求自己每天必須丟一樣東西,即令只是紙片,或者收據,或者一支不能寫的筆…,物品不拘,但就是要丟,以練習與物品的斷捨離…,練習久了,甚至生死之別的斷捨離,都不會那麼難受,那麼難以釋懷,結論是:會堆積物品,乃因斷捨離的次數太少。你看看,各方說法都言之有理,我們取用合我們用的來用,就對了。
收納整理,長知識了。但,你-斷-捨-離-了-嗎?可以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