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金馬 58|不得不的斷代史:周冠威的紀錄片《時代革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周冠威的紀錄片《時代革命》(Revolution of Our Times)必須是一部斷代史。為了新時代的電影,它必須成為斷代。

《時代革命》於 2021 年 7 月 16 日於坎城影展突襲首映。全片分為九章,第八章「序幕的終結(The End of Beginning)」、最終章「香港人(Hongkongers)」,正式打響「後」反送中時代。「後」不意味著反送中運動結束、五大訴求已被放棄,而是指「發生後」的世界。香港歷史、香港「後反送中運動電影」也必須被「斷」在 2019 年;其後,因為 COVID-19 疫情,運動轉型、冷卻,應對新的情勢,應該有一種「新的電影」。當然,壓迫持續,香港國安法在 2021 下半年完善,整個香港真真切切是一座全景敞視(panopticon)監獄。然後,然後⋯⋯

不得不的斷代史

或者我們要先論,「香港」。對香港有感情的藝文人士,無論人在不在香港,無論是不是香港出身,無論有沒有「話語權」討論香港,皆因為現在沒有投票權,(短時間內)你無法決定活著的香港,所以你必須要讓香港死。《時代革命》必須是一部斷代史,它縝密描述 2019 年,前接「雨傘」,結構分明、人物豐富、指證歷歷;它是一首「傾城」的正氣歌,它被唱出來就是一個姿態沒錯,但也證明,它所歌唱的對象的悲壯。意味著舊的「香港」的死亡。

沒有人不會因「香港」的死難過,但我們不需要替「香港的死亡」難堪。《時代革命》的九個章節,是辯證法,儘管確實就是煽情、刻板沒錯,也可能成為「政宣片」(Political Propaganda),周冠威是狄德羅,《時代革命》是新聞大事紀、是百科全書、是「懶人包」,但它同時也是替人物留下史記列傳般的「小傳」,建立「口號」為歷史,《時代革命》就是「結束的開始」。

若要一言以蔽之,定位紀錄片《時代革命》,時間明確,這是一部系統性統整 2014 年「雨傘革命」後,在「港獨」與「建制」、「勇武」與「和理非」之間,香港各路線「本土意識」崛起的脈絡,以各事件為時間軸,以及「香港人」主體成型的經過。「香港人」甚至成為影片創作者、電影的最終章節名稱。從 2019 年三月底針對《逃犯條例》的反送中遊行、六月九日「守護香港反送中大遊行」、六月十六日兩百萬人遊行、七月二十一日「元朗黑夜」、其後的七月二十七號「光復元朗」遊行,而至十月的《反蒙面法》、十一月的「佔領立法會」、「理大圍城」,加上期間黃衣人墜樓、運動期間的「不合作運動」、「全港三大罷」,中環女子、粉嶺女學生的墜樓事件⋯⋯等等,時間、事件,鉅細靡遺,但條理分明。

其實,「元朗黑夜」就是「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口號的起點。所以《時代革命》也是一部 2019 年的香港斷代史。當然,有中大學者更進一步論述:「光時」口號與「港獨/香港獨立」無關聯性。我們無法確認從「五大訴求」到「光時」口號,再到「港獨」之間的關聯,而這亦不在本文話下,不過清楚明白的是,如同《時代革命》中一名學生的親口提示:「如果香港是海綿,我們是水」。《時代革命》是一塊海綿,「香港人」是水。各種立場、事件、時間、人、武裝準備,全部都照顧到。

raw-image

怒向刀叢覓小詩

2021 年十月五日,金馬獎公布入圍名單,《時代革命》入圍最佳紀錄片,將於十一月二十二日在金馬影展舉行本片台灣首映。本以為這是本片在坎城影展後的世界第二個放映影展,該片「政治上」意外敏感,沒有在歐美任何秋季影展亮相,不知道是不是「美學上」被輕忽。

十一月七日,《時代革命》在未有預先宣傳下,突襲在日本「東京 FilmEx 電影節」上映。成為該片的亞洲首映。「用詩句來形容,這叫做 ──『怒向刀叢覓小詩』」香港「眾新聞」一位讀者投稿,引用了魯迅詩句形容該片引起東京日本、香港觀眾的反應。十一月十日,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IDFA 2021)亦公佈,《時代革命》將於「Best of Fests」單元放映兩場,據現場觀眾即時報導表示現場約有三分之一的觀眾是香港人。

這部片最可貴的是它的結構,《時代革命》是辯證法。它象徵著從「元朗黑夜」走到「香港人(Hongkongers)」成形的過程,就像是耶穌走上十字架前的苦路十四站(Via Dolorosa),《時代革命》是遲來的十字架,由九個章節、以「過去」構成歷史。無論「過去」要怎麼在「未來」被利用,沒有書寫歷史的「現在」,就沒有族,沒有國,沒有家。

無論你要在未來怎麼定義香港,書寫是必要的。透過書寫,歷史才能走上十字架。

黑格爾曾說,總是綿延不斷,所有的書寫都是歷史的書寫,所有歷史的書寫都是哲學史的書寫。然而《時代革命》的特別在於,歷史的書寫必須被迫中斷,卻不如過往的斷代史,「政權」還沒有滅亡。革命/改革者也沒有放棄。

但斷代必須,要假裝時代已經結束。這或許是,倒果為因,或許是套套邏輯。但哲學史,時常如此,人生亦然。而面對過去的「前端戰線」,才是迎向新的「戰場」的開始。因為當「集體」可以同意運動口號能被「消費」為一部面向世界的紀錄片,舊的香港「必須死」,走過八個章節,「香港人」走上《時代革命》的十字架。

無論「新的香港能不能生」。筆者的態度是,要讓「前線」成為「過去的前線」,不只是討論「和、勇」分不分,不能只是討論香港是不是「戰場」、民主該怎麼取得。前提是,意識到世代的波動。在 2019 年後,時代已經改變,歷史不能再等,假若《時代革命》是香港運動者的「共識」,那斷代已然發生,切割過去的歷史固然可怖,但能書寫過去的人,才能掌握未來。

raw-image

編目(cataloguing)、存檔(archiving)、標本化(Specimenization)

《時代革命》其中一個重要性在於檔案的取得,是其他沒有拍成的紀錄片素材,與大量的第一手(已曝光)新聞影像。這在其他掛名「香港電影工作者」的紀錄片,如《理大圍城》、《佔領立法會》已經是一個事實。而這件事,在其道德性、政治性上,有其不得不。卻也有其美學的特色。一方面它承襲「弱電影」(由網路影片,或其他媒材,非自行拍攝的素材剪接而成的影片)、「散文電影」(Essay Film)(影像以其政治論述作為主角)的新興紀錄片電影語言、電影理論脈絡;另一方面,尤其必須警惕,對於政治立場與作者相反的觀者而言,它是不是僅僅只是一個「政宣片」(Political Propaganda)。或者,《時代革命》只是新聞,跟台灣常見的「台灣啟示錄」、「八點全紀錄」,一個小時的新聞 show reel 剪輯沒有差別。

所以必須問,分章編排有沒有意義,暗示了什麼?當然,章節整理是必要的,談「和」、「勇」不分,專章談「不割席」是必要的。歷史本來應該是「向前」、「向後」無限綿延的,但《時代革命》感人就在,它的九個章節,好似是一個「斷代史」,而周冠威導演如果是司馬遷(或者狄德羅),他秉持了史家治史的節度,他是手,他是尺,而正是因為,他所描繪的主體(舊的)「香港」已幾近傾毀,他清楚知道起點(六月九日)和終點(今天,放映的當下,對我們來說是 2021 年秋天以後)之間。

歷史本應該是無限綿延的,但周冠威只能作「斷代史」。紀錄片早就不能再被侷限在「導演必須是資料搜集者」之倫理框架上。而能在大量棄拍的素材海中,將這種絕望中的「不絕望」淬煉而出,光是影片的存在、剪輯、放映前的公關媒體戰、影展與電影獎放映策略,這些都是「導演」周冠威眼中必須看到的,一代年輕人所選擇的「時代」。因此,紀錄片,或者「論文電影」,的宣言不只存在於電影的畫外音、影像剪輯的蒙太奇,更在一個關於電影的「擴延」向度上,妥善「編制」電影被看到的「戰略」。他能做的就是讓這部片登上世界舞台,就算只有美國、法國記者看了,就算只有臉書上預告片公眾,只要這部片真的存在,只要抗議者的血沒有白流,用「實惠」的方式達到最大的效益。

這也是這部片中,幫我們彙整,給無論是哪個國籍的青年觀眾最好的啟示,給下一代抗議者的啓示錄:把悲傷留給自己。這就是「標本化」的過程。

把電影留給「香港人」(Hongkongers)。當這個概念,被正式地定位在一部「斷代史」的最後一個章節,本文前述已論之,(舊的)「香港」之死、「新的香港」誕生之可能,又或者「香港人」的成形。然而,這些也都建立在,它可以「賣」。被標本化就能被拍賣。2021 年美國導演魏斯安德森談論法國學運精神的新作《法蘭西特派週報》(The French Dispatch)説:「所有的畫都可以賣,如果你不賣,就不要畫。」

「畫」如是,「話」亦然。

香港是亞洲四小龍中最「務實」的成員。所以,當《時代革命》說起它的故事,每個人說的「自由」都不一樣。有人認為香港可以最終像以色列一樣,有人說香港要的僅僅是能「法治下自由活著」,或許因此產生了「和」、「勇」之分。但重點是,每個人都能「賣」你口中的香港。若「香港」是活的,你忍心如此?

raw-image

「香港」只能是一種隱喻

如今,「其後」的故事再怎麼煽情,在電影的世界,香港只能是一種隱喻。香港是一座巨型城市,地理上它雖不是島嶼,也有香港島,但香港島不是孤島,無論政治上接壤中美台,地理上接著廣東深圳。精神上,事實是,香港從來就不是國家。而今,香港不能再是「特區」。於是乎,如果不能用斷代來告別一種「香港」,那在「前線」的抗爭,大略也只能一個個轉化成服務青年感傷的青年敘事。

無論接下來是不是「獨立」的故事。無論是誰來說。當然也只有「香港人」能說。

寫在金馬影展開展前,《時代革命》四場已然完售。影片不能在香港放映,已經在坎城首映,且如前所述,目前除了坎城僅在東京、荷蘭放映過。所以「IDFA」、「東京 FilmEx 電影節」、「金馬影展」的金馬獎放映場,意外成為「香港人」檢視這部電影唯三機會。

這裏,「香港人」是影片最後字卡上,掛名的作者。卻也可以指涉所有願意成為「香港人」的觀眾。而且,金馬影展的放映,最大意義在於,是非秘密籌劃、事先預告、公開意圖的放映。是「民主」的放映,是放映證明了電影《時代革命》──「斷代史」的存在,(在元宇宙還沒成為政治事實的今天)是實體觀眾構成了電影的放映,於是觀眾可以是「香港人」。而毋論有多少「香港人」仍在、曾在台灣,台灣已經作為「前線」的一部分。未來,有一塊土地,透過一段影像的歷史,正在等著一群觀眾成為人民。

還是說,《時代革命》中出現的「前線」必須死,畢竟戰場如今沒有戰爭,只能看到「痕跡」。蔡明亮的《良夜不能留》(The Night, 2021)已經為我們印證這個不爭的事實。然而,若「前線」沒有死,那死的必須是人民。我情願選擇「前線」已死,而我們正在等待「下一個」復活。畢竟放眼世界,「無大台運動」最為動人之處就在,永遠還有「下一次」的彈性。

香港是海綿。這塊「海綿」會不會再是戰場?香港還可以是什麼?筆者不知道。因此我們期待電影、期待這部「香港人」的電影。

全文劇照來源:金馬影展
《時代革命》金馬放映場
2021.11.23〈二〉21:10|MUVIE TITAN
2021.11.24〈三〉18:10|MUVIE TITAN
2021.11.25〈四〉13:50|信義威秀 14 廳
2021.11.26〈五〉14:00|信義威秀 11 廳
2021.11.27〈六〉11:00|信義威秀 11 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時代革命》是一部紀錄關於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為主題的紀錄電影,也是香港近年少有人民自主性反對中國政府的一部血淋淋的歷史紀錄。電影展現參與這場社會運動的各個人士均以匿名和假名代替,記錄從2019年開始的每一項示威活動,和中國政府如何迫使香港人從和平抗爭轉變成激烈公民行動、佔領地方抗議,展
Thumbnail
《時代革命》是一部紀錄關於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為主題的紀錄電影,也是香港近年少有人民自主性反對中國政府的一部血淋淋的歷史紀錄。電影展現參與這場社會運動的各個人士均以匿名和假名代替,記錄從2019年開始的每一項示威活動,和中國政府如何迫使香港人從和平抗爭轉變成激烈公民行動、佔領地方抗議,展
Thumbnail
時代革命 (英譯:The Revolution of Our Times),是一部香港紀錄片,由周冠威導演執導。以時序推進方式,用清楚的時間軸記錄著香港從2019年至今為民主所做的示威與犧牲。
Thumbnail
時代革命 (英譯:The Revolution of Our Times),是一部香港紀錄片,由周冠威導演執導。以時序推進方式,用清楚的時間軸記錄著香港從2019年至今為民主所做的示威與犧牲。
Thumbnail
《時代革命》是一部2021年香港紀錄片,由周冠威執導,2021年7月16日於第74屆坎城影展首映。本片獲得了第58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在未知的變局中,我們能做的就是看清楚這些血淚斑斑的歷史,堅守自己的信念和立場,清楚認知哪些是我們該追求的價值,哪些是獨裁者的侵略手段。
Thumbnail
《時代革命》是一部2021年香港紀錄片,由周冠威執導,2021年7月16日於第74屆坎城影展首映。本片獲得了第58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在未知的變局中,我們能做的就是看清楚這些血淚斑斑的歷史,堅守自己的信念和立場,清楚認知哪些是我們該追求的價值,哪些是獨裁者的侵略手段。
Thumbnail
這不僅僅只是一部電影,這是一群秉持良心的香港人,為抗議中共「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簡稱「反送中」),爭取港人基本人權與言論自由,不分男女老幼,從2019年3月15日起,展開一連串反送中抗爭運動的血淚奮戰全紀錄,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生命,是脆弱的,自由,卻不是無價的,民主,更不應獨善其身!
Thumbnail
這不僅僅只是一部電影,這是一群秉持良心的香港人,為抗議中共「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簡稱「反送中」),爭取港人基本人權與言論自由,不分男女老幼,從2019年3月15日起,展開一連串反送中抗爭運動的血淚奮戰全紀錄,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生命,是脆弱的,自由,卻不是無價的,民主,更不應獨善其身!
Thumbnail
「我希望作品是完整的。不是只拍給現在的香港人看,而是給世界上所有人看。甚至,我希望,在幾十年之後,這部電影都有歷史價值。可能五十年之後的香港人,都能透過它去明白五十年前發生甚麼事。這是我的自我要求。」
Thumbnail
「我希望作品是完整的。不是只拍給現在的香港人看,而是給世界上所有人看。甚至,我希望,在幾十年之後,這部電影都有歷史價值。可能五十年之後的香港人,都能透過它去明白五十年前發生甚麼事。這是我的自我要求。」
Thumbnail
勇奪第五十八屆金馬獎最佳紀錄長片的《時代革命》,紀錄香港反送中運動的過程,在金馬影展中也獲得觀眾一致的推薦與好評,究竟是什麼樣的魅力讓一部紀錄片造成如此強大的迴響呢?又因為這樣的紀錄片給金馬獎與台灣影迷什麼啟示?
Thumbnail
勇奪第五十八屆金馬獎最佳紀錄長片的《時代革命》,紀錄香港反送中運動的過程,在金馬影展中也獲得觀眾一致的推薦與好評,究竟是什麼樣的魅力讓一部紀錄片造成如此強大的迴響呢?又因為這樣的紀錄片給金馬獎與台灣影迷什麼啟示?
Thumbnail
第58屆金馬獎圓滿落幕,雖然《瀑布》拿下了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劇本、最佳女主角及最佳配樂等四個獎項,但我認為獲得最佳紀錄片的《時代革命》才是今年的最大贏家,也是今年金馬獎最偉大的價值,《時代革命》用它的光輝,照耀了金馬榮耀,願榮光歸香港。
Thumbnail
第58屆金馬獎圓滿落幕,雖然《瀑布》拿下了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劇本、最佳女主角及最佳配樂等四個獎項,但我認為獲得最佳紀錄片的《時代革命》才是今年的最大贏家,也是今年金馬獎最偉大的價值,《時代革命》用它的光輝,照耀了金馬榮耀,願榮光歸香港。
Thumbnail
受疫情之累,今年金馬影展做了些許變革,還好最嚴重的狀況——若疫情升溫則要降低入場人數——並未發生,使得未演先轟動、今年搶票大魔王、我最想看的關於 2019 年香港反送中事件的紀錄片《時代革命》能順利賞畢,這也是本屆影展我的封關片。以此閉幕,感動不過。
Thumbnail
受疫情之累,今年金馬影展做了些許變革,還好最嚴重的狀況——若疫情升溫則要降低入場人數——並未發生,使得未演先轟動、今年搶票大魔王、我最想看的關於 2019 年香港反送中事件的紀錄片《時代革命》能順利賞畢,這也是本屆影展我的封關片。以此閉幕,感動不過。
Thumbnail
沒有人不會因「香港」的死難過,但我們不需要替「香港的死亡」難堪。《時代革命》的九個章節,是辯證法,儘管確實就是煽情、刻板沒錯,也可能成為「政宣片」,周冠威是狄德羅,《時代革命》是新聞大事紀、是百科全書、是懶人包,但它同時也是替人物留下史記列傳般的小傳,建立口號為歷史,《時代革命》就是「結束的開始」。
Thumbnail
沒有人不會因「香港」的死難過,但我們不需要替「香港的死亡」難堪。《時代革命》的九個章節,是辯證法,儘管確實就是煽情、刻板沒錯,也可能成為「政宣片」,周冠威是狄德羅,《時代革命》是新聞大事紀、是百科全書、是懶人包,但它同時也是替人物留下史記列傳般的小傳,建立口號為歷史,《時代革命》就是「結束的開始」。
Thumbnail
19年,暮蟬鳴泣的夏天,那偌大的島城,吃下第一枚催淚彈,以及後續的萬枚子彈。哭泣的眼睛,望不盡身著黃雨衣的高樓,旋即,被擊碎, 貌似預告了她的終結,也就是一國兩制的終結。 被撕個粉碎。
Thumbnail
19年,暮蟬鳴泣的夏天,那偌大的島城,吃下第一枚催淚彈,以及後續的萬枚子彈。哭泣的眼睛,望不盡身著黃雨衣的高樓,旋即,被擊碎, 貌似預告了她的終結,也就是一國兩制的終結。 被撕個粉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